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14章 再不决战,威望都要掉没了

舍弟诸葛亮 第714章 再不决战,威望都要掉没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嶷麾下那些士兵,大多是他的同族之人,互相之间信任度基础很好。

所以他的指挥还算是如臂使指,命令一下达,将士们很快就照着执行了。

穿着布面甲,拿着圆盾和夹钢法打造的新战斧的叟兵、賨兵,纷纷堵住阵脚,挥舞着兵刃迎击。

军中的弓箭手也同样穿着布面甲,纷纷上粮车张弓搭箭。

眼看敌军冲了上来,刚进入射程不久,张嶷就下令放箭。各级军官在极短的时间内层层下达,箭雨立刻如绵密的乌云,朝着敌军飞扑而去。

对面的牂牁本土蛮兵,因为在冲锋途中,反应自然要比张嶷的部队慢一些。他们也不可能突然停下队形、列阵跟张嶷部对射。

所以只能是各自为战,一些蛮兵冲到一半,就地停下直接张弓搭箭回射,箭矢显得非常稀稀拉拉。

即使是这样的对射战法,如果放到中原诸侯的对战中,那也是难以想象的。

中原诸侯军队的冲锋队形,都要更密集一些。敢冲到一半就地停下射箭,极有可能被后排的袍泽直接冲倒践踏。

也就是南蛮军队多用短兵,没有密集的长枪阵列,冲锋时阵型也松散,才能如此胡乱施为。

两三阵短促的箭雨交互对射之后,双方也进入了短兵相接的时刻。

张嶷的前排士兵和弓手,因为普遍有布面甲,在防御力方面明显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朱闻的牂牁蛮兵射出的毒箭,十有七八都放空了,剩下两三成射准了的,至少又有九成被甲胄彻底挡住。

只有少数刚好射在甲缝里的箭矢、劲道也足够,角度也合适,才钻透了厚麻布的布面,扎进皮肉之中。

相比之下,张嶷部曲射出的箭矢虽然没有淬毒,但直接杀伤就要大得多。牂牁蛮兵普遍没有甲胄,被射到就是死伤,一时间惨叫连连,不时有士卒倒在冲锋途中。

不过直到此刻,统帅蛮兵的朱闻也还没发现问题。他知道自己的兵力至少是张嶷的三五倍,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蛮兵本就得靠悍不畏死的冲锋、以求快速接敌。甲胄缺乏,在冲锋途中被箭矢杀伤多一点也很正常。只要进入近战混战,一切就还有机会。

“不要停!全力冲锋!给我从左右两翼夹击汉人的粮队!贴上去肉搏就赢了!”朱闻登高眺望战局,忍不住大声嘶吼。

他旁边的掌旗军官,也让麾下士兵不停摇旗呐喊,用旗号传达少将军的命令。

很快,两军就撞到了一起,随后就是刀斧对砍,钉锤互抡,一时间血肉横飞,残肢断臂枕籍,双方招招都是奔着搏命而去。

因为黔中的崎岖丘陵,不利于大军列阵展开,这里的战场地形显得比较细碎。

汉军粮队直到被围的那一刻,都还呈现出数条蜿蜒缠绕的长蛇之状。按说这样的形势,对于被突袭的一方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双方接近后,战线显得犬牙交错,很快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地形的破碎,也让长枪铁戟等阵战兵器用武之地大减,再也没法与战友肩并肩以密集阵迎敌。

在賨人和叟人的传统军队中,他们基本上是不会用枪戟类长兵器作战的,都是刀斧钉锤甚至狼牙棒类的短兵。

但此时此刻,张嶷麾下的士兵,虽然也有至少八成的短兵,可同样夹杂了两成左右的戟兵。

随着搏杀持续,朱闻的牂牁蛮兵部队,很快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对面的两千多汉军士兵,战斗力简直匪夷所思。哪怕被数倍人数优势的牂牁蛮兵拥堵作一团围殴,依然反击得游刃有余。

一口口精钢打造的佩刀,质量标准都是按“能够砍断装满铁砂的粗硬竹筒”的要求打造的。

那些夹钢法打造的宽刃战斧,更是犀利迅猛,挥起来既不至于过分沉重,又能把势大力沉发挥到极致。

双方兵刃相交时,很多力气大的牂牁蛮兵,原本都凭着经验,试图用手头兵器的坚硬木柄、硬撼格挡敌方的战斧。

但大多数凭经验做出的格挡动作,都没能以木柄撞木柄,而是被敌人加宽后的斧刃扫到,自己的木柄直接就被挥作两段。

与此同时,牂牁蛮兵就算身法灵巧,偶尔能以佩刀刺中敌人,汉军士兵身上的布面甲那恐怖的防御覆盖面积,也足以让佩刀的攻击几乎化作无用功。

只有钉锤和狼牙棒,勉强还能造成有效杀伤。

“这些布衣怎么这么坚韧?比最坚韧的皮甲都难砍开!这不可能!呃啊……”

随着一声声绝望的负痛呼喊,很多没什么见识的牂牁蛮兵直接就绝望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那些看上去只是麻布衣服的甲胄,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防御力。

这个时代的精良甲胄,不都是尽量把光鲜的一面先展示出来、先耀武扬威把敌人吓跑的么?

相比之下,这种故意装弱的卑劣行径,分明就“扮猪吃虎”把敌人骗过来再杀嘛!

这样的交战形态,对于屡攻无果的一方,士气打击的效果实在是拔群。

而随着交战的持续,张嶷麾下的汉军士兵,另外两项优势也在逐步显现。

因为前排刀盾兵和斧盾兵的抗线足够坚挺,位于第二排第三排的汉军长戟兵们,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站位,然后抽冷子给对面的牂牁蛮兵来一下狠的。

长戟冷不丁地迅疾捅刺,或是横刃小枝飘忽不定的扫割,不时收割着防不胜防的牂牁蛮兵,打得朱闻的部曲苦不堪言。

这套长短兵器之间的兵种配比和战术配合,都是甘宁在战前练兵时,传授给张嶷等各级将领的。

此时此刻发挥出来,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当然,这套战术最初的来源,却也不是甘宁。而是依然不免与诸葛兄弟有关,尤其是诸葛瑾。

这也并不奇怪,毕竟诸葛瑾作为穿越者,有着超过当时人千余年的军事见识。诸葛瑾对南方山地兵战斗战术的理解,透彻程度也远非同时代其他人可比。

诸葛瑾很清楚,东汉时期山地兵主要用短兵作战,最大的原因就是枪戟在复杂地形下、无法严密并肩列阵时,被敌军欺近身混战的破绽太大了。

枪戟的兵器长度优势是绝对的,但过长的枪杆戟杆,在被敌人架开杆子贴身后,彻底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果没有战友互相掩护,就只能任人宰割。

但是这种问题,后世将领早就想到过解决办法了,戚继光的鸳鸯阵,让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配合作战,就是为了在复杂地形下,让短兵掩护枪戟兵被贴身时的窘境。

之前刘备阵营的交战对象,很少有同样纯是山地兵、短兵的南方军队的。

也就是早年打黄山山区的山越人时,有过类似的场景。但那时候刘备军还处在胼手胝足的事业初创期,没那么复杂完备的军工体系,也就讲究不了太精细的兵种兵器配合。

这一次,算是刘备阵营在彻底发达后,难得再与纯短兵的山地蛮兵武装交战。

既然如此,借鉴一点戚继光鸳鸯阵里适合借鉴的优点,再充分结合如今的实际情况,又有什么不好呢?

诸葛瑾当然不会胶柱鼓瑟地非要弄狼筅兵和长枪兵,但统一建议“在山地短兵部队里,搭配两成的长戟兵担任后排”,却是惠而不费的。

这套战术部署的建议下达后,各级将士磨合操练的时间也不算久,但已经初见成效。

此刻在张嶷手中得到实战发挥,可谓是一战成名。

……

“这些汉军怎么会如此顽强?被我们三五倍的兵力压着打,都丝毫不露颓势?反而把我们那么多将士杀得败退后撤?这都是哪个部族的人马?简直丢人!”

朱闻在山坡上督战了好一会儿,眼看自己的士兵渐渐不支,他内心的焦急自然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不能理解。

甚至发出了不少狠厉的威胁,表示一会儿要严惩那些轻进易退的部族。

面对他的责难,有几支刚刚溃散败退下来、正要重整队伍的部族,也是苦不堪言。

其中一名部族酋长刚才还亲自上阵并负伤了,此刻他仗着自己还满脸是血、没功劳也有苦劳,壮着胆子向朱闻解释:

“少将军!我们各部都已经尽力了!是对面的汉军实在精锐,非寻常可比!而且我们战前的情报也有误,往日汉人进军牂牁,运粮翻越夜郎山,都是靠牛驴驮运,甚至人背肩挑的!

但今日这支敌军,却车杖充分,有那么多两轮的小粮车,刚才我们刚伏兵齐出,敌军就立刻把车阵围起来了。敌军后排还有配备长戟,非常刁钻,还能以车为掩体居高临下从后排刺杀,实在是难以抵挡啊!”

面对属下的哭诉,朱闻也才全面意识到,敌军究竟占了多大的战术细节便宜。

他的脸色也愈发铁青难看,彻底陷入了骑虎难下。

刚才接战之初,他就隐约意识到还有一些细节不对劲的地方,但就是说不上来。

加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直接莽上去了。

现在冷静下来复盘,他也不得不承认,敌军比以往遇到的、在牂牁郡境内运粮的汉军粮队,多了不少车杖,

而这一点再配合上敌军处于优势地位的长戟兵和强弓手,综合起来发挥的战斗效能,可就远远超过了一加一大于二。

正常情况下,夜郎山附近的地形太过复杂,大型牛车、驴车通过性太差,这里的山道都是不能推车的。

可是张嶷这支运粮队,使用的却是前几年汉中之战时、诸葛兄弟发明的“木牛流马”,也就是带刹车杆的双轮推车,类似于后世工地上运水泥那种手推车。

这种车相比于普通牛马车,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怕山路上下坡刹不住车,不怕下坡时直接因为惯性滚下去越滚越快。只要把刹车杆往地上一插,多陡的山坡都能停住。

这种装备,后来还被诸葛兄弟进一步改良,加上了挡箭板,用于攻城战时推土填埋护城河,在中原各处战场,已经肆虐了三四年之久了,如果是曹军将领看到这玩意儿,绝不会觉得稀奇。

可问题就在于,这里是牂牁郡。

那些南蛮部族的见识,可比中原战场的曹军将领闭塞得多。

在汉中战场五年前就用过的东西,在中原战场四年前就见过的东西,牂牁大山里“夜郎自大”的蛮王,至今还不知道。

于是白白又让汉军占到了“以车杖结阵、配合后排长戟兵居高临下捅刺”之利。

那么多层优势叠加在一起,朱闻麾下的牂牁蛮兵,纵有五倍人数优势,面对张嶷岿然不动的防御车阵,也依然是如黄河浪涛拍在中流砥柱上,除了碎成片片碎浪以外,并无其他任何进展。

终于,又有几支蛮族武装在张嶷坚决的反击下,支撑不住,崩溃退散。

张嶷眼看转机来临,终于下定决心,集中了一支预备队,士兵们人人都操持着夹钢法锻造的新战斧,由他的发小兼同僚龚禄直接率领,朝着预先观察好的方向、也就是朱闻旗阵所在的那处山坡,发起了一波反冲锋仰攻。

张嶷虽然年轻,但其知兵的天赋,如今就已经渐渐显露。

他在调度兵种时就充分意识到,长戟兵不适合这种山地环境的追击战,只能用于打防反。

所以这支反冲锋的部队里,一点长戟兵都没配备,百分百纯是斧盾兵。甚至还有少数勇士,使用的是额外加长了数尺的重型长柄斧,可以双手握持挥砍,威力和攻击范围更非寻常可比。

这支纯钢斧的反击部队,在双方陷入焦灼、进攻方已经力竭的情况下突然投入战场,破坏力果然惊人。

一群大开大合的斧兵猪突猛进,见人就砍,挡在他们冲锋道路上的牂牁蛮兵,瞬间尽数辟易,硬要不知死挡道的,也都人马俱碎。

残肢断臂,砍断的兵器木柄,连盔带脑斩落的首级,以及从肩到腰挥作两段的躯体,从山谷到山坡,洒了整整一路。

缺乏坚固甲胄的牂牁蛮兵军阵,很快被杀出一条血路。

“少将军快逃吧!那姓张的敌将杀过来了!”

朱闻身边几个叔辈的军官终于怕了,唯恐少主死在这里,回去后不好向朱褒交代,连忙拖着朱闻生拉硬拽上马逃跑了。

所有敌人直到败退的那一刻,都还不知道张嶷的姓名。他们只是从对面的旗号判断出,那是一名姓张的军司马或者都尉。

而随着朱闻的旗阵败退撤走,剩下的蛮兵自然也彻底失去了主心骨,各自朝来路方向溃逃。

张嶷挥军顺势追杀出十几里路,最终因为地形复杂,不敢深追,只能见好就收。

“别追了!运粮要紧,赶紧收拢人马,计点粮车是否有损失,运到广谈县再说!严老将军正在围攻广谈县,粮草不容有缺!”

随着张嶷的令行禁止,部队重新收拢,清点了一番损失。

虽然死伤了一部分人,导致推车的辅兵都不够了,不过他们还是可以靠临时被俘虏的敌兵、缴械之后押着他们运粮,补足人员缺额。

而所有的汉军士兵,哪怕原本是辅兵的,也都被迫拿起武器、临时改为押运的角色,只让俘虏推车。

……

张嶷反劫粮并且大破敌军偏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广谈县前线。

正在攻城的严颜听说之后,也是大喜过望,表示等张嶷押粮抵达后,一定会向甘将军细细禀报其战功。

此时此刻,甘宁正带着他麾下的野战部队,绕过广谈县继续东进,寻求与朱褒的主力决战呢。

监军张松文弱,身体不太好,经不起长期野战强行军的折腾,就被甘宁留在了广谈县这边,跟严颜一起驻扎。

反正甘宁打运动战的时候,战机都是稍纵即逝的,他也不需要监军每时每刻在身边出谋划策。如果真遇到什么大的军情变故,张松也能随时写信派密使和前线的甘宁联络,照样不耽误谋划。

只是,朱褒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拖着甘宁消耗、等其粮道出问题了再战,那他自然不会轻易被甘宁逮到。

而广谈县这边,县城虽然不算太坚固,可严颜也毕竟是刚刚远道而来,准备不充分。

这样奔袭好几百里深入敌境,还是山区,更不可能随军携带攻城武器了,攻坚所需的装备都得临时伐木现场打造。

一旦守城部队坚决固守,拖上大半个月还是很轻松的。

张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严颜和张松送来了捷报。这个好消息自然是让全军上下为之心气振奋,多日求战不得的阴霾,也彻底一扫而空。

严颜很快就想到,是不是能利用这一捷报,调整己方的战略部署,赢得更多全局优势,更快地逼敌决战。

为此,他立刻找来共事多年的张松,毫无保留地向对方直接求教:

“张嶷居然能破敌过万、斩俘数千,实在是难得!甘将军如今求朱褒决战而不得,广谈县这边的守敌也是坚守不战。子乔,依你之见,我军可能利用这次大捷,尽快逼朱褒决战?”

张松没有草率地立刻表态,而是先审慎地思考了一下,并且分析了张嶷送来的捷报,还亲口询问了信使很多细节,尤其是问了信使,“张司马有没有及时讯问那些被俘的敌军军官、弄清敌军此番行动的全部战略意图”。

而对于这个问题,信使也给了肯定得回答,并且把他自己听说的情况,都尽量详细地复述了一遍——

毕竟这些东西,张嶷也不会往捷报里写,等过两天张嶷亲自押着粮草抵达后,张松想知道什么,可以直接问张嶷,甚至直接问俘虏。

张松搜集了尽可能详细地情报后,摸着自己的三角胡,沉吟道:

“看来,朱褒的意图,果然不是一味避战、最终等着我军去攻坚广谈和且兰。而仅仅只是暂时避战,想要让我军疲敝、缺粮、士气动摇不耐烦,最后他还是会杀个回马枪,跟我们野战决战的。

因为如果他想的是长期相持、长期坚壁清野,他不会那么急切就要断我们粮道,完全可以再缓缓。

而且如果要长期坚壁清野,他也不可能只在广谈县留这点兵力。否则我军只要攻下广谈县,哪怕县城内的存粮不多,但肯定也够撑持个把月的,他断粮还有什么意义?”

张松先用简明扼要的几句话,把朱褒的意图点了出来。

牂牁这地方,城池太不坚固,不可能长期死守避战的,一切避战,最多也就拖个个把月,最终还是要野战决战。

所区别的,无非是这个把月里,可以把远来之敌消耗到多疲惫、多短缺。

严颜听了这番提纲挈领的总结后,也捋着花白的长髯沉吟了一会儿,不住地微微点头。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想明白之后,严颜心中一动,试探着反问:“那我军最终,就指望围点打援、拖到这广谈县城即将告破时,让朱褒不得不来救,最终与我军决战?”

张松眉头一皱,略一思忖,随后眉头又很快舒展,轻松地摆了摆手:“那倒也不必,毕竟强攻广谈县、攻到城池将破、城内余粮即将落入我手的程度,那也是要付出不少攻坚代价的嘛,伤亡必多。

如今张嶷既然破了敌军的劫粮偏师,我军正好借此鼓噪宣扬,分兵威慑周边各山僻部落,逼迫其酋首重新归顺朝廷统治,脱离朱褒。

遇到死硬不肯归顺的,咱就拿张嶷的战事举例,说凡是听命朱褒的,都会被朱褒当成马前卒,来跟朝廷精锐互相消耗。

而朝廷大军只需数千之众,便能轻易破朱褒麾下数万大军。跟随朱褒的,迟早被朱褒白白牺牲掉,不会有好结果的。

一旦周边部族被我军初战得胜之威吓住,陆续出山归降,朱褒自然就坐不住了。

他们这些部族蛮王,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部族的青壮将士可以跟着他转战,老弱妇孺部民却转战不了。只要有越来越多的部族惧怕归降,朱褒就只能主动求战、速战速决。”

严颜听到这儿,眼神也是越来越亮。

他愈发感受到,张嶷这一场战斗,打得实在是时候。倒不是说他歼敌这么几千人多有价值,关键是帮着甘将军、帮着己方恰到好处立威了。

这是一场发生在牂牁各部族眼跟前的、汉军以少胜多碾压性大胜。消息传开之后,对于己方迫降各个原本还处在狐疑之中的部族,示范作用太强了。

捋明白这些道理,严颜和张松连忙联名写了一封书信,并且把张嶷的捷报也附上,赶紧送去甘宁那里,阐述了这个逼迫朱褒应战的新方略。

不过两天之后,正在大山里追着朱褒跑、又一时追不上的甘宁,终于接到了捷报和献策。

甘宁也是大喜过望,一边表示会重赏张嶷,一边回复张松,一切都可以依照他的计策而行。

很快,严颜留在广谈县的围城部队,就分出好几股偏师,去威慑迫降周边一些部族,就拿张嶷大胜的战例,威吓那些骑墙摇摆的懦弱酋长。

终于,短短七八天之内,就有第一撮当地部族,被汉军快速推进的战绩吓住,选择了派人到甘宁军前约降,表示他们之前也不过是被朱褒裹挟、蒙蔽,并非真心对抗朝廷。

甘宁让张松全权主持安抚归顺的差事,并且兼顾宣传工作,把“有越来越多的当地部族觉得朱褒靠不住、重新弃暗投明”的消息,广为散播出去。

毫无疑问,张松的宣传,就是针对朱褒的,目的就是让朱褒本人尽快知道这些噩耗,从而慌神。

张松的宣扬也果然没有白费,仅仅几天之后,朱褒就坐不住了。

“没想到吾儿劫粮损兵数千,这样一场小败,居然会被甘宁、张松抓住,如此大肆宣扬,毁我威望!

为今之计,若是再不与甘宁决战,怕是不出旬日,我在牂牁各部之中的威望,就要彻底扫地了!”

朱褒想到这一点,就恨得牙痒痒,脸颊上的法令纹也情不自禁抽搐起来。

最终,他还是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一拍面前的帅案,愤然而起,抽出宝刀向身边诸将宣布:

“吾意已决!全军就地休整,不要再溜着甘宁满山转了!即日起大犒士卒,激励部民,等甘宁的主力追上来,我们便就地返身与之决战!牂牁郡归于谁手,就看这一战了!”

众将最近这段时间,虽然也多有颓废。可是见他们素来心服的本郡土皇帝都发话了,成与不成在此一战,他们也一咬牙应承了。

反正伸头缩头都是一刀,打了这一仗再说。

真要是不行,到时候也是法不责众,造反的罪责都是朱褒的。

众人无非再被朝廷法度约束,以后该纳粮纳粮,该当兵当兵。

“谨遵大王将令!我等必齐心死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