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09章 刘备:曹营晚辈诸将,除孙权外,余者不足虑耳

“陛下终究还是移幸雒阳了,曹贼在雒南三关和颍川境内,还留下二十万大军严防死守,看来不会再有破绽,我军是不是也该撤了。”

刘协回到雒阳时,相关的消息早已传得天下皆知。

暂时还身在宛城的刘备,当然也是第一时间就听说了。

当时他正在喝酒,闻言便有一种“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了地”的如释重负感。然后就放下酒盏,如是问左右的诸葛瑾、诸葛亮。

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这次的军事行动,至此就该算是告一段落了。后续是休整蓄力的阶段,直到蓄力充沛、能够给曹贼决定性的致命一击,争取毕其功于一役。

诸葛兄弟当然不会胡乱变更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当即异口同声支持主公就此顺势停战。

刘备最后略不甘心地墨迹了一会儿,终于正式点头拍板:

“那就收拢兵马吧。下次再来,就是跟曹贼决生死的时候了。只可惜,最终没能利用陛下回銮的契机,做更多的事情。”

诸葛瑾知道刘备的不甘心,也帮着开导了几句:“主公何出此言,此战我们虽然放曹贼顺利转移走了陛下,但声望上可谓是占尽优势,这点也不必再赘述了。

另外,我估计,曹贼的作风这般粗暴、操切,肯定也导致其内部有更多人不满,埋下了无数隐患。这些隐患我们暂时看不出来,可下次来北伐时,多半会爆发出来的。

而且,我军最后退兵的关头,说不定还能再找点借口、顺势阴曹操一把,让他内部将帅失和,促使他们自相勾心斗角。”

诸葛瑾利用自己对历史的先知,洋洋洒洒说了几点此番的潜在隐形收获,虽然没有具体报名字,也算是让刘备情绪又舒坦了不少。

根据此番从许都刺探回来的情报,因为刘备阵营的舆论攻势和声望施压,加上于禁事件的刺激,

逼得曹操在强行迁移皇帝的过程中动作变形,用了更激烈粗暴的手段,甚至促使国丈伏完早死,也因此得罪了更多人。

诸葛瑾稍微一捋,就能想到好几个曹操内部的隐患点:

首先就是伏皇后一家,历史上皇后伏寿一直到215年前后,才跟曹操彻底撕破脸到不死不休的程度。但现在皇后的父亲都被曹操不明不白加速死亡了,伏寿和曹操的仇恨,提前三五年爆发都是正常的。

虽说以伏完的健康状况,他本来也熬不过今年。所以严格来说,也不算曹操“谋杀”对方,只是用虎狼猛药治疗、加速了其病情恶化。

这种情况,大致跟去年刘表重病将死时、蔡瑁怕刘表那口气撑到刘琦回来,所以加速了一把差不多。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仇肯定是结下了。

另一方面,诸葛瑾也通过细作带回的情报,查明此番曹操迁都,重用了韦晃、耿纪等原心腹,这些人也帮曹操做了点脏活,内外交迫很受煎熬。经过此番波折,这几个历史上就曾反曹的大臣,应该也加速彻底看清了曹操的面目。

将来刘备北伐时,这些人或许也能成长为朝廷内部的助力。

只不过诸葛瑾不能暴露自己的知识来源,所以暂时没法报名字。而且他相信,以这一世曹操愈发酷烈的倒行逆施程度,将来实际上会响应刘备的朝臣,肯定只会比原本历史上更多,不会更少。所以具体记名字也没什么意义了。

诸葛瑾把这些得失,大致跟主公梳理一番后,刘备心情果然也好了不少。有些事情不盘点一下,还真稀里糊涂地、不知道自己究竟赚了多少。

捋明白得失后,刘备对于诸葛瑾最后提到的那一点,颇感兴趣,便又追问了几句:

“子瑜你刚才说,可以利用最后撤军休战的契机,再让曹贼内部将帅失和一把,此事具体该如何施为?”

诸葛瑾想都不用想,应声就能回答:“这也简单——如今我军在其他各路,基本上都可以轻松和曹军脱离接触。毕竟有伏牛山、桐柏山等险要的地理屏障阻隔,一方停手了,另一方也无法转守为攻追击。

相对而言最难脱离接触的,还是汝南郡和颍川郡交界的战场。益德此前一直高垒深沟,在围攻上蔡县,并且骚扰上蔡后方的郾城。

我军不可能在保持着围城状态的情况下、直接停战,又暂时犯不着花大力气、去强攻拿下曹军已经重点增援的上蔡。所以还不如把后方的防线扎稳,让益德退回安城驻扎。

同时,维持住比安城稍南一些的朗陵、宜春二县。将来我军就可以形成安城、宜春、朗陵、舞阴、博望一线的新对峙前沿,也避免了单个凸出部过于深入、在休战相持期间被敌军突然包围。”

诸葛瑾一边解说,一边在地图上比比划划,刘备顺着图边看边听,也很容易理解。

原来,张飞如今正在围攻的上蔡县,从地图上看,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深入的凸出部,比其他左右两翼,都要更往北凸出近百里路程。

就算关羽在南阳战场已经拿下了博望县、舞阴县等桐柏山南麓诸县,汝南这边的上蔡县战场,也依然比博望、舞阴更北。

而如果把汝南这边的战线稍稍回缩一些,缩到安城,这个凸出部就彻底消失了。刘备军在后续种田蓄力的相持阶段,边境驻防成本也能降低很多。

考虑到按照原计划,这个相持期可能有两年之久。这两年里,前线少驻扎几万人的战备部队、让这些士兵去垦荒军屯,生产粮食,对于国力的积蓄肯定是大有好处的。

而且,上蔡毕竟不是郡治级别的大城,而安城好歹是汝南郡淮北部分的新郡治,所以安城的防御工事、地利也都更适合长期相持坚守,这一小步刘备军退得不亏。

(注:当初曹操阵营占据汝南郡全境时,郡治并不设在安城。但是在前些年刘备军夺取了汝南郡的淮南部分后,双方划淮而治,曹操在汝南的淮北部分新设了郡治。)

只不过以诸葛瑾的性子,这每一步后退的机会,都不能白白浪费。

他肯定都要吃干抹净、尽量把利益压榨到最大化。

见刘备理解吃透了前面那些铺垫,诸葛瑾这才把最终的补充思路和盘托出:

“既然让益德稍稍退却、已经在我军的计划之中,我军当然也能趁机再挑拨一下敌人。比如,益德之前已经打败过了曹真、徐晃,但始终没有打败过死战不出的孙权。

我们就让益德在最终退兵时,故意宣扬‘他其实已经强攻过上蔡多次,但都因为孙权治军严格、用兵谨慎,老将程普更是死死扼住汝水航道,让我军不得偷越并全面包围上蔡’,所以,益德最后才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兵。

如果不是孙权擅守,按主公原本的计划,肯定是要至少拿下上蔡,甚至拿下郾城,才会收手的。”

刘备听到这儿,眉头终于忍不住挑了一下。

子瑜这是还想再加一把火么?

之前刘备让张飞暂缓强攻时,就已经多多少少借口过“孙权死守不好打”,只不过还没吹嘘到那么露骨的程度。

这一次,更是要用张飞撤退,进一步“自黑”一把大的,把张飞之退说成是被孙权击退,至少是“完全无法从孙权铁壁那儿占到便宜,不得不退”。

这可太给孙权竖子长脸了。

但仔细一想,这样确实可以让曹操阵营的本家嫡系和外姓来投降将之间,制造裂痕。

曹操此人之前都出卖过多少其他阵营降将了?

张绣投了曹操,善终了嘛?没有,在巴郡钓鱼城被当炮灰卖掉了,死在张飞手上。

庞德也是西凉系降将代表,也在汉中郡的陈仓道之战里,被曹操卖掉了,也是死在张飞手上。

所以,从这些“历史宿命论”的角度来看,张飞都是非常适合扮演“杀投曹降将专业户”的角色的。

现在,张飞遇到了他征战履历中、第三波类似人设的敌人了。

孙权的地位,肯定是比张绣、庞德要更高的。如果曹操还卖孙权,那凡事不过三,以后绝对再没有外镇来投的诸侯降将真心给曹操卖命了。

所以,哪怕诸葛瑾的吹捧有破绽,曹操只要没抓住实质性的证据、证明孙权是在和张飞演双簧,那曹操也只能捏着鼻子重用孙权,实打实按“击退张飞之功”给他封赏高官厚禄。

至于曹营其他派系会不会不服,这些都是小问题,曹操抓大放小之下,肯定是顾不上了。

而且诸葛瑾断定,曹操身边,眼下肯定还有不少小人,想要趁机拉帮结派、站队丞相眼前的红人搭顺风车。这样曹操内部的派系就会越来越混乱。

这对于两年后最终给曹操致命一击、全面北伐,肯定是大有好处的。

这一步闲棋,也算是不布白不布了。

刘备想明白这些因果,内心终于豁然开朗,连忙吩咐诸葛兄弟自行去办,不必请示。

没想到张飞临撤兵,还能最后恶心敌人一下,实在是太舒坦了。

……

计议既定,刘备阵营很快就把上述讨论,落实到了具体行动层面。

短短数日之内,针对曹操的迁都行为,刘备军各部都相应调整了军事部署。

南阳郡关羽那边,对梁县和叶县的攻势姿态,很快就收敛了,关羽的军队撤回鲁阳和博望,高垒深沟,开始搞防御相持。

汝南张飞这边,在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地作秀攻城了几天后,也虚晃一枪,果断收兵。

甚至为了确保演技更好一点,诸葛瑾还提前派信使关照张飞,凡是带不回来的攻城武器、又没什么技术含量不值钱的、保养维护成本高的,可以就地丢弃并烧毁。

当然如果可以低成本拆卸、把值钱零件运回来下次重复利用的,那该拆还是得拆。

毕竟未来将会有两年左右的休战种田蓄力期,很多攻城武器如果一直维护着,说不定比将来再重新造还费钱了。只要把值钱零件拆回来就行。

就好比后世一战结束后,阴国人维持了一支落后的大舰队二十多年,投在舰队维护上的钱,都够重新造一批新锐战舰了。

还不如战后就把老旧军舰当赔款或者拆解回收,等要打仗了再重造新锐——当然这些说法也都是事后诸葛亮,毕竟一战刚结束时没人知道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诸葛瑾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具体怎么做最划算,自有相关的技术性和财务性下属去算计。

最终,张飞丢掉了一批已经损坏、无修复价值的老式云梯,还有一些破损葛公车的断柱折板,还有些廉价可以就地取材的壕桥车,在撤军时放了一把火,全部烧掉。

还若有若无地放出话来:孙权之铁壁擅守,实乃他张飞平生仅见。连之前揍曹仁揍于禁、徐晃时,都没那么强烈的感受。

有孙权在,刘备军不想再从汝南北上伐曹,下次还是换条路吧。

这样的“利好消息”,当然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就传到了雒阳。

曹操本人最近刚刚陪着天子回到雒阳,他还需要花点时间重新肃清和掌控朝廷,解决一批反对者,所以没空留在颍川前线督军。

听说了这些消息后,曹操内心自然是不信的。

连带着曹操的本家侄儿曹真,都私下给叔父上秘奏,强调这可能是敌军的骄兵之计,不可深信。

曹操看完之后,淡然一笑,也私下回复曹真,让他别担心,自己对曹家子侄的信任,肯定是超过女婿的,他知道这是刘备的挑拨离间。

除了曹真的秘奏,其他谈论此事的朝臣也不少。

比如跟曹操一起刚到雒阳的荀彧,他本就以知人善任著称,又官居尚书令,有这个职责提醒曹操。

荀彧就找了个机会,私下里不无担忧地对曹操挑明:

“丞相,近日张飞退兵,却盛传孙权擅守,这恐怕是模仿范雎的反间之计,实在拙劣!当年范雎隐匿白起,却言秦军藐视廉颇,只惧赵括,后来的事情,天下皆知。

如今朝廷兵马虽遭小挫,丢失了些郡县,但老将宿将仍在,切不可因为拔擢少壮,便寒了老将的心。”

如果是前些年的曹操,听了荀彧这些劝,自然是会尽量考虑的。

但最近一两年,荀彧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与他不太搭调,曹操对他的耐心,也渐渐消磨了。

面对荀彧的觐见,曹操只是一副“你虽然懂,但你看问题时的站位不够高”的姿态,淡然反驳:

“这些道理,孤岂能不知?但有功不赏,朝廷将来还如何服众?不管张飞退兵有没有诈,至少他是真的退兵了!而且暂时看来也不会再犯。

之前公明、子丹花了多少兵力,数战损兵折将,也没能让张飞退走,现在他就是硬啃仲谋这块硬骨头啃不下来才退兵的。如果不隆重升赏,天下人如何知道新蔡之战,是朝廷胜了、刘备败了?

文若,看问题要有大局观,不能就是非论是非。朝廷太需要一些胜利来宣扬宣扬,鼓舞人心士气了。”

曹操说完,内心竟有些寥落,忽然觉得,文若怎么还不如年轻的仲达有大局观?

仲达这人,就很会做人,前一天刚殷勤地跑过来,委婉暗示地恳请丞相、尽快封赏上蔡之战击退张飞的有功诸将。

这才是为主公分忧该有的样子,而不是想着自己爱惜公正的名声、只想当个老好人。

——

PS:明天就转入休战种田期了,这段会快一点,穿插南蛮征服,然后就是最后一卷的北伐了。

至于天下一统后的治理番外、制度变法革新,具体要不要写,还是略写带过,看大家到时候反馈。

感谢大家支持本书到三百万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