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97章 速破穰城,杀鸡儆猴

舍弟诸葛亮 第697章 速破穰城,杀鸡儆猴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月二十八,宛城城西的大营内。

宛城地处白河北岸,南侧临河。刘备一方的军队,自西南往东北进攻,所以抵达宛城后,率先包围的就是城西,暂时留出东、北两面不攻。

此次从襄阳出兵,一直攻到宛城城下,刘备军前前后后也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出击的时候,关羽的箭伤刮骨已经疗养了三个月,如今自然早就超过百日,彻底恢复如常,抡刀也毫无阻滞。

抵达宛城后,草草扎营歇了一夜,次日一早,关羽便亲自带着骑兵绕城巡视,试图找到曹仁防御上的破绽。

宛城不愧是南阳郡治,当年也是荆州的统治核心,城墙之高厚,城池之规模,竟不在襄阳之下。

只是襄阳后来经过刘表多年治理,所以经济上繁荣得多,城外还有很多富庶的庄园,周边临县的发展也比宛城这边好。

而宛城作为一座政治上过气的垂暮之城,当初又被袁术等诸侯残害过多年。哪怕主城骨架依旧,周边各县却已经彻底凋敝,成了一座孤零零没有生气的孤城。

关羽绕城看了一圈,城上戒备森严,旌旗林立。但只要关羽的骑兵不靠近城墙,城墙上也不会有呐喊嘈杂之声,就是这么冷眼看着城下,床弩和踏张弩冷冰冰地对着攻城部队所处的角度转动。

“曹仁若是想据城死守,怕是又能坚守上半年不止,果然还是要围三缺一,迫敌后撤才是。”

关羽经验丰富,很快就判断出敌城的守备力量强弱,不由如是感叹。

绕弯一圈,回到营中,他也把上述见闻跟诸葛瑾说了,想切磋一下,看看诸葛瑾有没有什么随机应变的变招。

诸葛瑾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目前搜集到的情报还不够充分,难以支持决策,便仔细追问了几个补充问题:

“今日巡城,在宛城城头,一共看到多少敌将的旗帜?除了曹仁,其余徐晃、蔡瑁也都在宛城么?之前攻新野时,曹仁尚且知道让徐晃在白河西岸另立一营,与新野城夹河相望,防止我军走白河水路绕后。

如今退到了宛城,后方并无水路与河南尹、颍川郡直接相连。无论是退往雒阳,还是退往许都,都要翻越一段山路。

以曹军如今颓势,曹仁自当未虑胜,先虑败。他不可能不预先考虑保护自己退路的。”

关羽被诸葛瑾一提醒,也赶紧回忆了一下,然后摸着美髯不太确定地说:“今日绕城巡视时,似乎还真就只见了曹仁旗号,还有些原本不熟的无名下将,但确实没见徐晃、蔡瑁旗号。至于贾诩一介文官,本就没有旗号,这是看不出来的。”

诸葛瑾听了这些并不太确切的消息,也就不急于表态,依然淡定地摇着折扇。

关羽也似乎意识到自己战前的敌情调查做得不够充分,内心暗自检讨了一下,连忙又吩咐身边侍从,把昨日派出去的斥候哨探,都喊来问话。

关羽自从昨天兵临宛城后,也是一边扎营准备围困、攻城,一边就派哨骑四出,侦查周边各县的敌情动向。

算算时间,这些人里的一部分应该已经回来了,只是刚才事务倥偬,关羽尚未来得及召见他们问话。

很快,就有几名斥候军官被带到帐内,关羽一一仔细询问,最后还真被他抓住几条有用的信息。

“在宛城以北的鲁阳县,看到了徐晃旗号?在博望县有蔡瑁的旗号?如此说来,曹仁在撤往宛城之前,就提前分兵了,并且以两路人马保护他的后路,他这是随时做好准备、一旦交战不利,就继续逐步退却了。”

关羽初闻这些消息时,略有些诧异,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自言自语地分析了一阵,觉得大致摸清了曹仁的心态。

而一旁的诸葛瑾,听到这里眼神中也终于流露出一丝明悟,他一挥手,吩咐人取来地图,然后就用折扇的扇骨指指点点,跟关羽对照着地图分析起来:

“若是徐晃、蔡瑁旗号不假,那确实足以说明曹仁仍然心存怯意。从樊城到新野,从新野到宛城,他已经一退再退,成了惊弓之鸟。

云长请看图,这白河流经宛城后,再逆流往上游追溯,首先往东北延伸到博望县。而后被桐柏山所阻,不得不沿着桐柏山-伏牛山南麓,往西北方一直追溯到源头。而在源头附近,还有鲁阳县。

如果在博望县附近,敌军弃船登岸,改走陆路,从方县附近翻越桐柏山的垭口,就可以进入与颍川郡接壤的叶县,再往北就是隶属颍川郡的昆阳了。

而如果敌军一直到鲁阳县附近,再走陆路北上,翻越伏牛山,便能抵达河南尹境内的梁县、阳人。

所以博望、鲁阳两县,分别控制了宛城敌军将来撤往颍川许都、或是撤往河南尹雒阳的要道。曹仁以徐晃拖后部署、驻鲁阳,以蔡瑁驻博望,就是想双管齐下,确保他随时随地有两条路可撤。

因此他才能有恃无恐,长期坚守宛城以疲敌耗敌。让我军顿兵坚城之下,筋疲力竭后,他还能从容撤走——因为我军不可能同时绕过宛城拿下博望和鲁阳。

只要任何一条后路被威胁了,曹仁就可以考虑立刻动用另一条后路有序撤退,我们还是不可能留住他的。

此地距离博望,不过一日的路程,他可以和在新野时那样,挑个我们不备的时间,一夜轻装强行军就跑掉。此地距离鲁阳倒是远一些,但半途还有一个县城东武可以作为中继,我们同样无法以主力追上想要撤的曹仁。”

诸葛瑾一边解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了两道线,一道往东北方向,经博望县,直指叶县、昆阳、最后指向许昌。

另一道往正北方向,经东武、鲁阳、梁县、阳人,最后翻越嵩山的少室山,指向雒南三关之一的轘辕关。

曹仁未来如果不敌、其可能的逃跑路线,已经被诸葛瑾看得明明白白。

关羽摸着美髯琢磨了一会儿,微微点着头讨论:“所以,我军也不用试图强攻宛城,只要等益德那边的举动奏效,曹军因为颍川受到汝南方向的威胁、主力被迫收缩,我们就能直接轻取宛城?

又或者,就算益德那边还没奏效,只要我们率先发力,以偏师绕后威胁博望或鲁阳之一,并且让曹仁看到我们确有实力攻破这两者中的其中一座,曹仁就不得不考虑后路问题了?”

诸葛瑾果断地点点头,认可了这种推演:“没错,根本不需要强攻宛城。只要拿下曹仁两条退路之一即可。

当然,这招只能对付南阳郡境内、宛城这一方向的敌军。而对于西北侧穰城方向的敌军,并没有效果。

穰城的敌军就算将来要撤,也是由武关道撤入商洛、蓝田一带,前往关中。所以,我军可以考虑对穰城发动强攻,或者说全面围攻。那里的兵马并不多,我军以雷霆之势拿下,也能进一步震慑其余。”

关羽军这一路行来,之前虽然也攻取了几个县,但敌人都仗着白河水系水运畅通,以及各县之间距离较近,顺利撤退了。

所以关羽并没能对曹军的有生力量、打出什么像样的歼灭战。

这样固然便于关羽更快地推进,吓得敌人因为担心被围而不敢久守,但也少了几分对敌军的震慑。

导致敌人总是会觉得“反正敌军不敢包围我们、强攻死战,怕我军作困兽之斗”,然后他们就胆敢在每一座县城都设防,有事没事拖关羽几天。

现在,是时候张弛有度立个威了。

诸葛瑾这个思路,跟襄、樊战役时差不多,或者说也跟后世平、津时差不多,算是屡试不爽的老套路了。

两座重要程度差不多的双子城防御体系,挑一个相对软柿子的来捏一下,用雷霆手段攻灭,并且要实打实地歼灭一部分敌军,从而对整个战区的剩余敌军造成震慑,加速促进敌军的总崩溃。

关羽顺着诸葛瑾的点拨,彻底捋顺了思路,便正式拍板按照这个方案来:

对宛城暂且围而不攻,对穰城雷霆猛攻一下。

同时看看鲁阳或者博望方向,有没有什么绕后的可乘之机,如果能威胁到曹仁的其中一条后路,那就果断试试。

如果暂时找不到破绽,那就等张飞那边的消息也不迟。

反正,刘备阵营现在的容错率非常高,可以做很多种尝试。只要确保每种尝试都控制好成本、避免明显的损失。

这样就算其中一两种尝试没奏效,但只要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就还可以等后手——这就是打富裕仗的好处了。

……

关羽定下策略后,很快就照着计划推进下去。

如前所述,关羽这一路大军,除了关羽本人作为主帅,还有黄忠担任先锋和副将。如今既然需要兵分两路,并且在穰城方向发动主攻,关羽自然而然就把黄忠派了过去。

黄忠听说终于有表现机会了,也非常振奋,表示一定一战打出我军的威风,让曹贼不敢再一个县一个县地守过去。

出战之前,诸葛瑾也特地找机会关照了黄忠几句:“我有一言,未必有机会奏效,但汉升也不妨一听,随机应变。”

黄忠听说司徒有吩咐,立刻抖擞精神,诚恳求教:“司徒神机妙算,既是司徒所教,言必有中。”

诸葛瑾随手摆摆折扇,示意对方别抱太大期待:“之前在襄阳时,我们也不知道曹贼在南阳究竟有多倒行逆施。

月初攻破新野以来,才知道春耕之前,曹贼就在大量迁徙南阳百姓,撤往许都和雒阳,还把民间钱粮财帛尽量征调运走,可见曹贼早就知道南阳是迟早要丢的。

而这种迁徙征调,自古以来都最被百姓记恨。当年董卓劫迁天子,强迫雒阳士民西迁,遭到了多少反抗和仇怨?曹操现在这么干,南阳各县军民肯定也心怀怨愤。

所以此去攻打穰城,当留心周边各县,民间是否有愿意响应讨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一旦有所举动,我军就要即刻接应,决不能让这些潜在的义士被曹贼扑灭。”

诸葛瑾这番关照,看似只是就事论事地推演。但实际上,也包含了几分对历史先知先觉的尽量利用。

历史上曹操因为汉中之战时,让宛、雒的百姓大量服徭役去关中运粮,导致南阳发生了此起彼伏的民变,宛城也在波及之列,历史上的曹仁花了三个月才平定。

这一世情况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距离汉中那边的远征徭役困苦,也过去好几年了。但曹操为了迁移南阳军民,疏散到别处,徭役运输任务也是很重的。

加上古人安土重迁,诸葛瑾不信民间没有反抗者。尤其现在关羽都打到门口了,王师就在眼前,那些恨曹操的军民会没想法?

所以诸葛瑾觉得,这种可能性绝不是小概率事件。哪怕之前没发生,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也是随时随地有可能诱导发生的,黄忠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接应准备,不要浪费了这些契机。

当然了,如今距离原本历史上的襄樊之战,提前了整整十年。所以诸葛瑾倒没有托大到直接报名字、让黄忠去注意那些史书上记载过的“遥领关羽印绶”的起事者。

一来时间相差那么久,那些人是否有萌发反曹之心还未可知。二来么,提前了十年,那些历史上反了曹操的当地军官,肯定还没爬上高位,真正能左右局势的或许另有其人。

最后,诸葛瑾如果贸然报名字,也不好解释他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既然如此,还不如说得笼统模糊一点,让黄忠自己随机应变。

黄忠对诸葛司徒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当下铭记在心,还当司徒已经提前做了部署,发展了不少内应呢。

……

两天之后,黄忠就赶到了穰城前线,也确实按照关羽的命令、和诸葛瑾提供的思路,对穰城展开了围攻准备。

穰城还算坚固,不过肯定是远不如宛城的。

城池面积要小得多,城墙的高度倒是相差不大。但因为相对地处山区,全城地势崎岖不平,连环绕全城的护城河都没法构筑——

如果强行挖护城河的话,那么城池西北高而东南低,西北侧的护城河水肯定会流淌到东南侧。

所以,穰城的实际外围防御工事布局,只能勉强做成城东南两侧有水壕,而西北两面只有旱壕。为了提升旱壕的防御力,壕沟底部倒也有挖掘一段段额外加深的陷坑,或是铺设上苦竹签。

这样的防御布局,注定了黄忠肯定会从西北两个方向发起主攻。

观察过情况后,黄忠就组织士兵们用带防箭护盾的推土车,运送土方把旱壕填出几个口子。

城头的守军也照例用弓弩压制,黄忠也让己方弩手推着藤盾上前对射,整个过程没什么可赘述的。

与往常其他攻城战略有不同的是,黄忠本就是擅射名将,所以这种场合,他还亲自操着一张强弩督战。遇到曹军军官督战、催促弓弩手卖力放箭,黄忠就冷不丁亲自一箭射上城头,每每都能杀伤一名曹军军官。

如是三五次之后,曹军军官都不敢意气风发地奔走督战了,只敢躲在掩体背后,如缩头乌龟一般指挥。

如此一来,虽然对曹军的战斗力没有实质性影响,但曹军弓弩手的士气却低落了不少。

尤其黄忠找不到大鱼射,就会找相对不值钱的小鱼小虾下手。军司马躲着不敢冒头了,黄忠就找找曲长来射,曲长也缩头乌龟了,那就再找屯长射。

最后的结果,就是曹军弓弩手部队里,从都尉到屯长都不敢露头了,军官的表现都那么怕死,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大面积普遍如此,普通士兵还能剩几分战意?

就这样对抗了三天,因为旱壕本就更容易被破坏,黄忠顺利就填平了好几段旱壕,破坏了苦竹签和鹿角拒马,然后开始推出云梯攻城。

穰城之战的地理环境,唯一一点对刘备阵营不利的地方,就在于因为山区边缘的城池地势崎岖,所以刘备阵营一方没法大规模使用登城神器葛公车。

葛公车需要更为平坦的环境,一点点慢慢推到城墙根下。一旦城墙根外面的地形比较崎岖,或是有坡度,葛公车太过沉重,重心也偏高,要么就推不动,要么就容易自行翻倒,这就还得回去依赖传统的云梯。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天下主要的坚城,还都是平原上的大城?有几座会以山城的姿态出现?

这种小困难,不会出现太多次的,每次都特事特办搞定就好了。

黄忠打通了攻城的通道后,次日一早便开始了云梯强攻。

云梯都是近日刚刚仓促造就的,所以尺寸都比较小,防护性并不是很强,但问题不大。

双方搏战厮杀了半日,城头已经告急了两次,还是守将拼力把预备队拉上来堵口,才撑住了局面。

黄忠也知道,第一天进攻只是试探为主,需要摸清敌军的虚实,很难一鼓作气破城。

而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因为经过这一轮攻势,他已经看出了敌军的潜力,知道下次只要再增加几处攻击点,齐头并进,就能让敌人捉襟见肘,露出破绽。

敌军的兵力并不是很多,精锐就更是稀缺。而关羽分给黄忠的兵力非常充沛,他完全可以把守军拉扯到顾此失彼。

第一天的进攻结束后,黄忠便督促加快打造更多云梯,同时也赶造更多简易的飞梯。

这个决定,还一度让军中负责匠作的部将以为自己听错了,特地找到黄忠又请示了一遍。

因为刘备阵营最近两年,几乎没有用简易的竹制飞梯攻城过了。

那种攻城武器防护实在太差,连站在梯子底部待命的士兵,都得不到丝毫掩蔽,没法躲避箭矢。

相比之下,云梯至少是有一个车底座的,虽然上面爬梯子的士兵依然得不到掩蔽,但好歹在底下推车前进的士兵,能够像葛公车士兵那样躲箭。

刘备素来爱惜士兵生命,刘备阵营近年来又少打需要抢时间的快攻夺城,又何必造飞梯呢?

然而,负责匠作的军司马请示之后,却得到了黄忠肯定的回答。

“没错,就是最快速度,广造飞梯。我军并不需要真的指望这些飞梯蚁附临城,只是要虚张声势,让敌军在城墙上处处设防,摊薄他们的防守兵力,那这番折腾就不算白折腾。

穰城守军,精锐士卒的人数太少了,防线一长,根本就不够分的,到时候再养精蓄锐、积蓄实力猛攻一把,必然能破城!”

黄忠简单解释了一下,负责匠作的军司马明白了其中道理,自然不会再质疑,赶紧就照着去办了。

黄忠盘算了一下进度,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两三天之后,自己就能有充足的攻城武器,再发动第二波总攻了。

而就在黄忠筹划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推波助澜因素,很快就让黄忠的攻城行动,变得愈发顺利。

……

五月初六,夜。

也是黄忠抵达穰城后的第六天、第一轮攻城后的次日。

按照黄忠的计划,最多再有两天,他就要展开总攻了。

然而一桩意外的变故,让黄忠的计划不得不提速了。

当天夜里二更时分,穰城城南方向,忽然有一名曹军军官悄咪咪缒城而下,游水摸过护城河,然后绕路摸到黄忠的营地附近。

黄忠带兵多年,治军自然也是非常严谨的,营地外围巡夜斥候非常多,很快就抓获了这名曹军军官。对方也没反抗,而是提前亮明身份,表示自己是来投诚的,有要事相告。

斥候搜过对方的身,确保把武器搜走后,就放他去见值夜的军司马,逐级上报,最终带到了黄忠面前。

黄忠毕竟年老,精力不如年轻人,睡得很早。半夜被吵醒,披袍接见来人时,眼神中还带着一丝疲惫,不过老将那不怒自威的气势还是丝毫不亏的。

“汝是何人?何故来投?”黄忠不怒自威地问。

那来人恭敬地回答:“在下卫开,穰城人,原是本乡豪族旁支,几个月前被征调为辅兵,任屯长之职,协助转运迁徙。

本乡父老皆苦于曹贼迁民劫财。今幸得老将军领勤王之师至此,我等自愿为内应,助老将军除此国贼,也避免剩余的父老被曹贼强行迁徙。”

黄忠听后,又大致问了一下细节。得知对方作为本地豪族子弟,因为族中青壮较多,原本被曹仁笼络、暂时委以重任,把他的兄弟伯叔都征为辅兵,临时担任军官。

负责押送转运其他本地相对穷苦的百姓,迁移到武关道的商洛县。

因为曹操没那么多职业的正规军士兵来做这种事情,肯定是要指望一部分百姓中的豪强搭把手、帮着转运百姓中的老弱赤贫。

而这些豪强族人,还可以留到最后,给军队当辅兵,必要的时候还能助战守城、帮着修理城墙运送滚木礌石,总之非常好用。

但曹操这样倒行逆施,早就把当地人激怒了,所以黄忠一打过来,摆出要强攻玉石俱焚的姿态,这些人就动了心思,主动来投降当内应。

不过,黄忠毕竟不是穿越客,他也并不能知道,原本历史上“侯音、卫开”这些人,就是在曹仁后方起事响应关羽的义士。

何况时间相差了十年,如今的侯音、卫开等人都还没爬上将佐之位,穰城卫家如今也不是卫开说了算,是他的一名伯父说了算,也被曹仁临时任命为辅兵中的军司马。

而卫开如今还仅仅是辅兵中的一名屯长而已。

黄忠也不想太费神去甄别对方的真伪,就大致问了一下他、能为大军做些什么。

卫开连忙表示,他族中叔伯已经商量过了,如果黄将军能对南城也发动强攻,他们愿意趁机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迎接大军入城,里应外合。

黄忠一愣,下意识追问为何会是南城。

卫开也不隐瞒,如实详述,说穰城守将知道西北两侧地势较高、没有护城河,只有旱壕,所以知道刘备军肯定会盯着这两侧强攻,便把主力战兵全部挪到了这儿。

相比之下,东南两侧有护城河遮蔽,而且黄忠临城后六七天,也完全没花精力去破坏填埋东南两侧的河段,穰城守将笃定黄忠没法立刻改变主意对南城发起进攻。

所以前日那次强攻后,守将觉得兵力愈发捉襟见肘,就完全把南城的防务交给负责填线的辅兵部将了。

卫开来之前已经约好,他也不用回城回报,只要到时候黄忠对南城发起进攻,足以冲到城门外的护城河边,他们便能拿下守门将,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而且穰城的南城是连瓮城都没有的,只要开了门就能直接杀进去。

黄忠听后,一时还有些狐疑,不知道该不该信。

所以他只是充分搜集了情报,随后就让人好酒好肉招待卫开,放他下去吃喝歇息。

黄忠自己,则连忙让人喊醒随军参军,想跟他切磋一下军略,看看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对方简单听了一下情况后,就果断帮黄忠决策:

“穰城没有瓮城,倒也不惧敌军以瓮城伏兵耍诈。最多就是打开城门后,内部还有千斤闸可以放下,但只要吊桥放下了,能让攻城部队直接过河临城,我们还用怕区区千斤闸么?

老将军这几日已经造了不少飞梯,只要能快速通过护城河,靠飞梯在南城铺开,处处蚁附,绝对可以破城的。

而且我军本就在准备下一轮的强攻了,大不了提前一天,三面齐攻,如此就算城南没法直接突破,只要城南乱了,敌军在其他方向的坚守决心也会动摇,到时候必能全歼敌军!”

黄忠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管他卫开是不是诈降,反正自己有这个绝对的实力全面进攻。

既然如此,那就再分出一些人手和飞梯,到时候对城南也同时发力进攻,处处开花,曹军还守个屁呢。

……

黄忠的脾气,也算是雷厉风行。

所以仅仅一天之后,又一个黎明时分,四更天色才刚刚蒙蒙亮。

黄忠就督率三万将士,分三面对穰城发起了总攻。

数十架云梯,数百架简易飞梯,如林而立,被无数将士簇拥着推过护城河。

双方的弓弩手竭尽全力不断放箭,黄忠麾下的将士,因为大量使用了缺乏掩蔽的飞梯,遭受的箭雨威胁,自然也比往常严重得多。

但没有人犹豫,没有人拖延,所有士卒都是奋力奔跑,竭尽所能扛着飞梯尽快临城。最多靠着另一只手臂上挂着的小圆盾,稍稍遮挡几下,护住要害。

随着一架架飞梯架上城头,除了少数三五架被城头守军用推杆奋力推开倒地,其他大部分都顺利扎入城头夯土。

一排排的士兵蚁附而上,士兵们的体重和沉重的盔甲,配合飞梯原本的坡度,很快把梯身压得再也无法用蛮力推倒。

“杀!杀!杀!”

“破穰城!灭曹贼!”

“曹仁已经抛弃你们了!降者不杀!”

震天的呐喊,带来如虹的进攻气势,在付出最初百十人被滚木礌石和箭雨射伤砸落的代价后,已经有黄忠麾下的先登勇士,在墙头再次站稳脚跟了。

双方激烈地肉搏着,长枪和刀盾互相格杀,翻翻滚滚乱作一团。

城西和城北激战开始的同时,城南也有上百架飞梯隔着护城河、作为疑兵佯动。前些日子在城西和城北持续作业的黄忠部运土车,也被临时调到了城南。

一时间上百辆运土车快速推着土方冲到河边往河中堆填,摆出一副要临时填出几个过河缺口的架势,似乎他们背后那上百架飞梯,只要一有缺口,就能从那里冲到城墙根下,然后展开蚁附。

城南的曹军也如临大敌,守将也被迫临时调动了一部分老兵预备队来这个方向看着。

然而这一切都注定没有意义,因为没过多久,穰城南门的城楼上突然就乱了起来,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城门的吊桥也轰然落下,随后便是乱兵夺门开门。

黄忠派来南门的部将,一看守军的内应属实,立刻催督数百骑兵率先冲过吊桥,冲进门去,随后才是步兵蜂拥跟上。

卫开的投降果然是真心的,所以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意外。

随着数以千计的黄忠部曲冲进城里,穰城之战已经彻底失去了悬念。

城西和城北的城墙上,原本激战正酣。但是随着曹军守将们惊惶间回头一看,城内靠近南门的方向已经起火,还有骑兵沿着长街冲杀,就说明一切已经结束了。

城北和城西的曹军,在短短一盏茶的工夫内先后崩溃,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成片成片地向着黄忠投降。

两个时辰之内,黄忠就彻底掌握了穰城,敌军残部连突围都来不及突围,绝大部分将士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围歼了。

只有极少数当时刚好在东门附近的,才得以侥幸逃脱。但这部分人,还占不到穰城守军规模的两成。

所以至少七八成的守军被歼灭了,不是死伤于乱军之中,就是被迫投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