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91章 能类高皇帝就不错了

舍弟诸葛亮 第691章 能类高皇帝就不错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瑾就在这接风宴的酒桌上,把后续拿下南阳全境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都大致规划清楚了。

而且是那种不需要考虑敌人反应、只需要考虑己方的实力恢复节奏、部队调度补给时间。

似乎只要刘备军自己不犯错,到时候一切就能水到渠成、南阳郡全境就已经是己方的囊中之物了。

这种感觉,刘备带兵二十五年,都从没体验过,实在是太爽了。

用一句后世的台词概括,那就是“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当天聊到这个份上,刘关张也都心满意足,没有再继续多问。

毕竟下一阶段要做的事情,已经梳理清楚了,心里踏实。喝畅快之后,众人就各自回去歇息、养伤。

此后两天,刘备也都每日和关羽张飞联络感情,并无公务烦劳。

毕竟都年底了,大过年的,谁还天天操心战事和政务。

诸葛瑾那边,对于樊城的修复、襄阳的接收整顿、白河航道的重新疏浚,等等各项重建工作,也都安排下去了。

徭役和辅兵的调度,工程所需的口粮,施工过程中的勘测和管理,都有相应的内政文官具体操心。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建安十四年的新年。

这年的大年初一到初五,襄阳城内依然是一片安宁祥和。

刘备阵营的所有官员,除了需要当值的以外,都能照例得到休沐假期。

刘备本人也不用过问政事,五天里每天都是接着奏乐接着舞,接着喝酒接着嗨,尤其是要带上那群原本刘表麾下的旧臣,一起联络感情,熟悉人脉。

上上下下的文武,都精神振奋,情绪高亢,觉得兴复汉室的大业前途一片光明。

甚至连降将于禁,都有好几次被刘备单独召见了,私底下请他喝了几杯,好肉好菜地赐宴。

于禁虽然没打算短期内为刘备效力,但刘备也不介意,还主动点破了于禁的顾虑:

“放心,你从曹操近二十载,不会逼着你上战场的。你若是肯立刻调转刀枪朝着故主,孤反而还不放心呢。

此番单独找你来,是有一件事情与你有关,还是说明了比较好——之前子瑜设谋,误导曹操以为你在襄阳城破时战死了,让曹操以为襄阳是沦于刘表旧将临阵倒戈、内应献门。

就在这两日,刚刚收到消息,曹操那边应该是信了子瑜的计策,新年伊始便在许都安排了祭奠,祭的就是你和郭嘉。所以你只要继续蛰伏下去,不要暴露自己还活着,你在许都的家眷就能继续过锦衣玉食的日子。

孤既许诺过不连累你的家眷,所以新年也不好让你公开与其他臣僚一并赴宴,以免暴露。以后你有什么需要,可以单独求见。”

于禁投降之后,至今也有半个多月了。刘备并没有给于禁官职和爵位,只是给过他一些钱财赏赐。

但于禁也从来没为此而不足过,反而很安心,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保护他的家人。

现在刘备在新年休沐期间,又专门抽出时间,单独请他一个人吃饭喝酒,避开其他人耳目说这些事,于禁自然愈发感动。

但是,听说曹操也信了诸葛瑾的欺骗、在许都给他和郭嘉祭奠、极尽哀荣,于禁心中愈发不是滋味。

曹公对他,也是足够恩遇了,拔擢他于行伍之间,当年他可是从基层小军官一步步积功爬上来的。现在他“死”了,还给他家人重赏。

自己怎么能为了刘备去打故主呢?

于禁的这些情绪变化,刘备当然一眼就看穿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等于禁自己慢慢琢磨,最后才恰到好处地补充安抚了一句:

“文则也不用焦急,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是子瑜为你设想的。我军在许都也有细作,文则可以想想,有没有什么信物,可以交给你在许都的家眷。

然后你再手书一封密信,我们一并派人送去。关照他们一旦曹操有迁都之意,可设法在迁移朝臣家眷的途中逃脱。等家眷安全之后,你便不用再过这种见不得光的日子了,也可以继续为国效力。”

于禁听到这儿,终于对刘备的礼贤下士有了更高一层的认识。

太尉居然能为属下做到这一步?还帮着救出人质?

而且,一想到这儿,于禁忍不住回忆了一下。

尤其是回忆被俘后这段日子里,自己的一些见闻。

随后他就发现,刘备在“扣押己方武将家眷当人质”这方面,确实比曹操豁达得多。

曹操也用人不疑,也拔擢幽隐,也善用寒门,但曹操他喜欢留人质啊!

这一点关键差异,终于让于禁的心理天平,再次倾斜了一大截。原本他只是下定了决心“乖乖就范、不再为曹操卖命”,但还没下决心“从此为刘备卖命”。

现在,这后半段的决心,也终于松动了。

更进一步,于禁很快又意识到一个问题。

刘备和诸葛瑾用的这个计策,似乎是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之下的,那就是“赌曹操要迁都”。这样他们才能在曹操转移朝臣家眷时,中途帮助一些心向汉室的朝臣家属逃跑。

如果曹操不迁都,上述准备就都只是空中楼阁了。

那岂不是说明,诸葛瑾很有把握,觉得短期内就能逼得曹操不得不迁都?

于禁想到这儿,内心愈发敬畏。

短短半个多月,刘备阵营的真实实力,难道又变强了那么多了么?之前还在为苦苦强攻襄、樊而拼搏,现在转眼都能考虑到逼曹操迁都了?

于禁的内心防线,终于彻底崩塌了。他潜意识里已经重新做了决断:如果刘备真能短时间内逼得曹操迁都,并且趁乱让一部分朝臣家眷跑掉。

那自己也不用管什么“曾经跟曹操二十年的恩义”了,直接明着倒戈帮刘备打仗吧。因为那就意味着,曹操已经彻底不可能翻盘了,天意都要重兴汉室,自己不能跟天意作对,要趁着这个机会重新站队。

……

经过新年假期这几次饮宴歌舞,刘备轻轻松松就拿捏了很多降将和刘表旧臣的人心。

这个效率,看得诸葛瑾都不得不表示佩服。

不管主公在其他方面能力如何,用人和凝聚人心方面的本事,刘备绝对是当世一流的。

吃喝玩乐之间,貌似没加班,就把这事儿给做了,实在是举重若轻。

搞定于禁那天,已经是正月初九。

于禁离开之后,刘备自己估摸着这事儿有门,就非常得意,让人找来诸葛瑾,想要当面显摆一下。

诸葛瑾一进门,刘备就拉着他在榻上坐下,还亲手给他递了一张凭几和一个靠垫。

“子瑜,此计成矣,今日我观那于文则神色,似是有了决断,只要我们将来逼迫曹贼迁都,让其家眷能趁乱逃脱,他肯定会为我军而战。”

刘备说这番话时,表情那叫一个美滋滋。

“主公礼贤下士,令天下才干之士来投,如水之归下,可喜可贺。”诸葛瑾也中肯地点评了一句。

刘备当然听得出诸葛瑾的赞美是否出自真心。被这么一夸,他也有些飘然,忍不住就想加快这一切的进度。

他回忆了一下,年前那次接风宴上,子瑜似乎只展望到了“如何逼迫曹军收缩、让我军可以快速夺取宛城、全据南阳”,但对于更后续的计划,子瑜当时似乎还没提及。

现在,子瑜帮他筹谋的彻底收服于禁的计划,却需要做到“逼迫曹操迁都”。所以刘备就很想知道,这一步到底还有多遥远、他还需要再做多少事来配合这一切。

想到这儿,刘备忍不住问:“子瑜,你可曾设想过,一旦拿下了宛城,我军下一步又当如何?什么时候能全力扩大北伐?什么时候能促成曹贼迁都?

过年这阵子,你可曾了解过兵马钱粮军械的最新情况?我军眼下的储备,能支撑大规模的持续进攻么?”

诸葛瑾听刘备说得这般轻描淡写,也微微一愣,知道主公这是稍微有点飘了。

或许需要自己踩一踩刹车,让主公不至于把问题想简单了。

逼迫曹操迁都是一回事,全面北伐可是另一回事。

在诸葛瑾看来,逼曹操迁都根本不需要全面北伐,但其他人或许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诸葛瑾是可以抄历史答案的。

他知道《三国志》原文就明明白白写过,关羽围攻襄、樊,水淹了于禁的七军时,曹操就商议过迁都问题。当然历史上因为形势没恶化到那种程度,所以曹操的商议也就只是商议,最后还被司马懿劝阻了。

但现在曹操的形势可是比历史同期恶化了太多,等到宛城都丢了的时候,诸葛瑾笃定曹操肯定会把都城从许县迁走。

到时候,己方只要摆出一副气势汹汹、要继续进攻的架势就行了,并不用真的长途远征、深入追击。

而刘备阵营如今的钱粮军械储备,确实不足以支持大规模长期北伐,刘璋刘表的地盘还没完全消化,没有转化为可用战力。

仓促进攻,赢的可能性也有,但容易出现反复、打成拉锯战,增加百姓的痛苦,也对大汉形成更多内耗,并不划算。

诸葛瑾自己把这番思考和顾虑梳理了一遍后,才诚恳地向刘备剖析道:

“如果只是要逼迫曹贼迁都,我觉得,这事儿今年秋收之前就能做到——但是,逼迫曹贼迁都,并不需要我军立刻发起全面北伐,这是两回事。

按照我军的计划,四月份开始继续北进,主攻南阳郡各地,等此间战事结束,曹操迫于南线的重压,肯定会觉得许都不安全,到时候就有可能考虑迁都。

而只要他存了迁都的决心,就肯定会在今年的税粮汇总之前,正式做出决断——

因为如果再拖延下去的话,就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今年的税粮收上来后,还是先照老例集中调运到许都周边。等正式决定迁都后,再转运新都。

那不就多此一举、至少白白靡费数十万石的运输损耗了么?以曹操之精明,是不会因为犹豫而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所以要逼曹操迁都,并不需要我军在拿下宛城后,再额外付出多大代价,只要再配合一些威慑、佯动,就可以做到了,主公不必担心。”

刘备听了这个后续的计划展望,得知并不用再打大仗就很有可能逼曹操迁都,内心也是既觉欣慰,又稍稍有些惋惜。

欣慰当然是因为这事儿的成本变低了,难度也变低了。

惋惜则是因为他似乎丢掉了一个趁机扩大战果的机会。

刘备还是有雄心的,想明白之后,他就转向了下一个问题,专注求问:“那你觉得未来的全面北伐,当在何时发动?

如今景升兄、季玉贤弟的基业都被孤所得,天下只剩孤与曹贼,是该好好规划一下了。能越早结束天下百姓的痛苦,自然是越好。”

刘备一边说,一边回想着过去这些年里,诸葛兄弟为他画过的饼,展望过的蓝图。

还真别说,哪怕是原本历史上诸葛亮说的那番隆中对,最后也只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兵以向宛、雒,将军亲率益州之师以出秦川,则天下可定、霸业可图”。

可见诸葛亮推演的最后阶段,也是非常粗略的,至于具体向宛、雒,出秦川该怎么打,有没有更多的细分步骤,当时因为还太遥远,也没必要想太细。

但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刘备阵营,基本上已经把原本历史上,诸葛亮设想的隆中对里、一直到倒数第二步为止的那些环节,都完成了,甚至完成得更好。

整个南方,彻底统一到了一面旗帜之下,孙家早就不存在了。刘备还超额占据了青徐、淮南和半个幽州。

大汉天下十三州部,现在是曹操拥有六个半个,刘备拥有五个半,新划的交州还没算在内。如果交州将来正式拆分,那么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就是六个半对六个半了。

当然这种在地图名分上做文章的事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不会真正影响双方的实力对比。

到了真正全面北伐的时候,又该怎么拆分整体的大目标,变成几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呢?这每一个小目标,优先级该怎么排、大致需要怎么配合?

这些问题,刘备之前都没细想,而现在必须想了。

诸葛瑾知道主公在期待什么,但他这时候必须给刘备稍微踩踩刹车,让他务实一点。

于是诸葛瑾也审慎地梳理了一下,然后分析道:

“其实,如果主公坚持想要今年强攻许都,也不是没有希望。但敌我两军的总实力,眼下还只是堪堪相当。打起来之后,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

曹贼面临生死一搏,担心其威望彻底扫地、树倒猢狲散,是绝不会再退的。一定会竭尽全力,抵抗之坚决,也远不是此前历战可比。

我记得孔明曾经设想过,益州之地,前后需要两三年整顿、休养恢复,主公也曾在成都面对刘璋麾下诸将和降臣盟誓过,如果三年之内不北伐,天下人都可以谴责主公夺取同宗之基业是出于私欲。

如今,治理益州已经有一整年了,剩下这一两年,不妨也用用足。

荆州这边情况比益州要好,主公接收刘表过世后留下的遗业,也比益州那边更加名正言顺,士民降将的抵触也更轻。所以荆州这边,整合休养所需的时间,比益州减少一年,我觉得也刚好适宜。

所以,最多两年以后,到时候益州休养整顿了三年,荆北也休养整顿了两年,再全力北伐,正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今年全年,我军打下宛城、逼迫曹操迁都之后,就可休养生息,明年再休养到至少秋收结束。快的话,我军就等明年秋收后北伐,最慢不超过后年开春。

届时,荆、益的旧军队已经得到充分的改编操练,襄樊之战中俘获的那几万曹军俘虏,也能尽量收服、为我所用。

目前我军和曹军的总兵力,基本上是相当的,我军超出曹军不到一成。而等这两部分兵马整编改造好,加起来至少是十几万人的额外差距。

到时候,就轮到我军有五六十万可战之兵,而曹贼只有四十余万,我军兵甲也更为精良、钱粮更为充裕,可以发起灭国之战。”

刘备听得很仔细,听到这儿也微微点头,觉得这个时间表很合理。

到时候双方的兵力对比,和诸葛瑾设想的数字,大致也不会有什么出入。

“明年秋收或是后年春耕后开战,这个计划没问题。那么依你之见,到时候要多久才能见到成效,又该以攻略何处为先呢?”

刘备又追问了一下具体的进攻步骤、轻重缓急。

诸葛瑾已经全部想好了,所以也不用犹豫,继续侃侃而谈:

“我军与曹贼接壤的土地已经很多了,所以可以攻击的点也很多。此前不能随便进攻,那是因为我军的总兵力不如曹军,怕在平原无险可守之处陷入持续的消耗战。

到时候,我军总兵力已经反超了,也就没必要回避平原大决战、大纵深的包抄歼灭战。

依我之见,益州和关中之间的道路,实在难行,进攻一方太吃亏。当初曹强我弱时,曹操就是因为通过汉中进攻,吃了大亏。到时候我强敌弱,我军可不能再犯这个曹操犯过的错误。

所以,从益州北上的想法,就放弃好了,益州之兵,以及益州能提供的钱粮,都可以沿江汉顺流而下,到荆州集结,再从中路北进。到时候先从宛城、汝南夹击许都,把颍川拿下。

而关东其余各州,可以视情况挑选一两处重点进攻,可以是以徐淮之兵夹击淮北,如果曹军的河北驻军被大量吸引南下,我军甚至可以在青、幽之地也一并发起坚决攻势。

总而言之,按我的设想,灭曹之战,大的阶段可以分为两段。第一阶段,以夺取虎牢关、太行山以东的土地为主。包括兖、豫、冀三州。

这些地方,都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物资丰阜。只要能夺取,曹贼的钱粮人力,至少被砍去大半。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也是中原最肥沃最集中的平原。

这个阶段的大目标,具体又可以拆分成两块小目标,具体以黄河为界,河南和河北要分别考量。

河南的兖、豫是肯定要第一个拿的。河北的冀州,则要看我们拿兖、豫时曹军的增援力度如何,是否把冀州也抽调得空虚了。

总的原则,就是看冀州什么时候被抽得空虚了、露出破绽了,我军就可以让子龙、子义、公瑾那一路什么时候动手。

这个大目标,快的话一两年的持续激战即可抵定,如果不顺利,或是略有波折,要分步走,那三到四年也是可能的。这种事情,胜败利钝,难以预估。

完成这个大目标后,曹操手头剩下的就是司、并、雍、凉,这些地方,人口钱粮已经不多了,也算是穷困而险峻。

如果曹贼麾下人心崩溃,这些地方一两年便可平定。如果他还能凝聚人心,据险死守,可能会稍微费一些时日,但不会改变大局。

所以总的来说,我军还需要将近两年的积蓄力量准备期,三四年用于平定兖豫幽冀,一两年用于司并雍凉。快的话五六年灭曹,慢就七八年。”

刘备听完这个时间表,也完全没觉得慢,能够做到这样,他已经很满足了。

毕竟眼下他和曹操,还是势均力敌的状态、自己刚刚反超,但反超的量不大。

能把一个体量和自己相当的对手,在五六年或者七八年的时间里,彻底搞定。放眼此前的历史,也算是很不错了。

高皇帝得天下已经是超快了,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他和项羽打的时候,全靠项羽众叛亲离,才能五年搞定。

如今曹操内部已经控制得很扎实了,双方是一打一,很难出现项羽那种“诸侯纷纷倒戈”的局面。刘备当然要花更多的时间。

刘备稍稍心算了一下进度,也算了算自己的年纪,忽然就笑了。

“去年,算是孤和曹操全面决战的第一年,从此以后,天下只有刘曹两家,再无其他敌手。那年,孤四十八岁,如今过完年,却是四十九了。

当初高皇帝起身,不过一介亭长,四十八岁起兵,三载亡秦,五年灭楚,五十六岁有天下,在位七年,至六十三岁。

孤若是也能四十八岁与曹贼争天下,八年而定,与高祖一样五十六岁成就大业,余愿足矣。还剩七年,子瑜觉得把握大么?”

诸葛瑾一愣,他没想到刘备内心,居然在跟刘邦暗暗对比年纪和履历。

不过刚才他自己估算,五到八年能彻底搞定大业,刘备希望七年,也算是在这个范围内。

而且诸葛瑾是知道历史的,他很快想到,历史上刘邦和刘备都是寿至六十三岁。但刘备六十了才建立基业,所以只当了三年。而刘邦比他早四年建立基业,一共做了七年皇帝。

刘备过完年四十九了,他希望在五十六之前搞定一切,也算是一个美好愿望,似乎可以帮他实现。

当然,后面就没必要一样了。历史上刘备是夷陵之战大败,心态崩溃,才很快抑郁而终。

这一世,不存在那些挫折和打击了,弟兄们也都在,活过刘邦是必然的。

以诸葛瑾之谨慎,他原本想说“我等自当尽力而为”。

但这种私下场合,刘备都跟他推心置腹了,交谈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有些“大逆不道”。

刘备还只是一路讨逆诸侯,就敢这样跟高皇帝详细对比,诸葛瑾如果再说搪塞之言,难免有些不合时宜。

所以诸葛瑾深呼吸了一口,只是平静而坚定地说:“七年就七年好了,也够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