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樊城西门的瓮城楼和主城楼、先后被攻城方完全控制。
关平也斩了郭嘉遗体的首级,打开内外城门放大军入城,樊城战役至此彻底进入了扫尾的垃圾时间。
曹仁留下的断后部队,其实也就几千人的铁杆死士,都被郭嘉针对性地放在了西城作为总预备队。
这几千人伤亡惨重之后,剩下那些二线部队的弃子、炮灰、辅兵,其实没多强的战斗意志可言。
随着关平带着后军汹涌控制了樊城内的主街,曹军残部几乎一触即溃,只要被关平逮到,略一交手便纷纷投降。
也有些跑得快的,自行开了北门或东门突围。
走北门的部队,难免撞上张飞留下的封锁线,最终还是免不了被俘虏,属实是慌不择路了。
走东门的逃兵,就直接在白河河面上踏冰雪而行,胡乱逃脱。
不过那边并不是前往新野的方向,他们指望逃回曹军控制区,过河后还是得转向北方,那样依然有可能被追兵发现、拦截。
只能就地丢盔弃甲当逃兵、隐姓埋名假装成百姓,才有可能逃过俘虏的命运。
关平花了几个时辰,把樊城所有主要城门和府库都控制了,也扑灭了曹军逃命前为了制造混乱拖时间而放的几把火。
至于城内角落零星的残兵散贼,关平估计至少要花上几天的工夫才能肃清。而搜剿城外的逃兵,估计就更慢了。
一场围城数月的大战,扫尾工作本来就这么烦。如今已临近腊月下旬,至少要忙到年关才能恢复秩序。
……
有关平临时扛起清扫城内残敌的任务,关羽和高顺也能卸下重担,被紧急安置到了樊城县衙,处理调治伤情。
樊城县衙旁的一座别院,原是郭嘉临死前养病的地方,屋舍整洁,设施齐全,很适合病人居住。
关平夺取了此地后,先飞快检查了一番,立刻让人打扫清洗,更换了病榻,在墙边额外挂上酒水煮过的纱布幔,随后就让人把父亲和高叔抬来安顿好。
不管怎么说,城外的营帐卫生条件再好,也肯定不如现成的府衙。
关羽和高顺安置好之后,军中的随军医匠立刻又对伤口进行了一些仔细的清创处理,该包扎包扎,该用蒸馏酒擦洗的擦洗,先稳定住伤势,然后就等高手名医进行后期治疗。
毕竟军中的名医就那么几个,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关羽身边听命。
这一世,因为华佗几年前就被诸葛兄弟以“广陵微生物实验室”的优厚条件笼络了,所以华佗的命运轨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华佗这几年主要醉心于医学和微生物、细菌的研究,以及著书立说,亲手给人看病的频次也少了。
不过,华佗醉心于教学和研究,对于刘备阵营的整体医学发展,以及他带徒弟的水平,却是非常有帮助的。
华佗的两个大弟子吴普、樊阿,经过这几年的系统训练,也总算是完全出师了。
诸葛瑾考虑到华佗年事已高,他主政关东这几年,就让华佗安心在徐州搞他自己的学问,别再舟车劳顿云游四方了。
要知道原本历史上、华佗的医学研究成就,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古代医生社会地位并不高,遇到贵人召唤不敢不去,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云游赶路上,静下心来做事的时间其实不多。
而如今,其他达官显贵想要“挤兑优质医疗资源”,生点小病就耍大牌请华佗千里迢迢去问诊,都被诸葛瑾给挡了。
有诸葛瑾的招牌镇着,关东地界、刘备阵营的辖区内,还有谁敢违逆?大家看司徒都以身作则了,不逼华先生长途问诊,下面的人当然也要收敛一点。
当然,诸葛瑾也不是不近人情,他知道优质医疗资源是大家都想享受的。
所以他随后就定下了两条补充的潜规则:
第一,非要找华先生本人看病也行,请亲自赶来广陵问诊,不接受上门服务。
第二,既然华先生的两位高徒都出师了,华先生本人坐镇徐州,他的两个大弟子,分别去扬州、荆州开馆,也算是一碗水端平,照顾了关东南方各州的医疗需求。
吴普平时在武昌开馆,樊阿在秣陵开馆。至于北方各州,将来华佗其他弟子陆续出师,也可以去各地开馆,但暂时还没那么多名医可分。
这次刘备北伐,规格已经非常高了。在武昌开馆的吴普,于刘备军攻下宜城后,就被刘备亲自召到宜城坐镇,处理军中高层文武的意外病患。吴普自己,也教了不少弟子,都一并带在身边,帮忙打下手。
后来关羽水淹鱼梁洲、大破曹军北渡汉水。刘备考虑到宜城已经是相对后方了,没那么多伤病,就派水军护送吴普的团队,从宜城前往邓县。
邓县就在樊城隔壁,也是关羽围攻樊城时的出击基地,在这里,每天可以及时处理樊城前线运下来的伤员。
今天关羽、高顺受伤后,关平也是第一时间差人飞马去邓县,请吴普的团队来诊治。
关平派人去请名医,关羽受伤的消息,自然也在军中高层之间传开了。
所以吴普还没来,当天上午,诸葛瑾就先进城来探病了。
关羽听说诸葛瑾来访,连忙让人准备招待,诸葛瑾也平易近人地阻止了。
两人一见面,诸葛瑾还亲自关照了几句卫生方面的注意事项,然后略带感慨地说:
“没想到攻打区区樊城,竟让云长也受如此伤势。当初是我为了避免权贵打扰元化先生钻研医术,让他在广陵安心治学,如今导致元化先生不能亲自来为云长诊疗,也是憾事。”
对此关羽当然是不以为意的,连忙摆了摆另一只手,逊谢道:“子瑜何出此言,不过小小箭疮,为将者身冒矢石数十载,都受过不知多少次了。
随便一个巧手医匠都能治,何须元化先生!元化先生的弟子,年轻力壮,说不定手还更稳一些呢。到时子瑜陪我一边吃喝弈棋,一边就能治了。”
诸葛瑾闻言一愣,心说因为襄、樊之战提前了十一年,如今马良还是一个少年孺子,莫非刮骨疗毒时,就要轮到自己跟关羽下棋了么?
不过,诸葛瑾前世毕竟是教数学出身的,智商又摆在那里,围棋也略有研究。关羽真要跟他下,肯定是会被狠狠收拾的。
……
邓县和樊城相距四十里,吴普一行半天也就赶到了。
顺便说句题外话——“刮骨疗毒”本就是正史上关羽的事迹,不是《演义》编的,是《三国志》里就明明白白记载了的。
只不过正史上本来也不是华佗给关羽刮骨。因为年纪对不上,历史上华佗被曹操所害,根本没活到那么后面,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军医给关羽刮的。
所以这一世,让华佗的嫡传得意门生吴普来治,水平也是绝对足够了。
他们这些人的医术,本就已经远超历史同期。又被诸葛兄弟启发传授了相当的微生物学知识,算是用近现代医学的强项,补足了一部分古代外科的短板。
吴普和几个助手,被关平亲自引入府衙,先后验看了关羽和高顺的伤势,很快就做出了判断。
“高将军的伤势更重一些,而且要立刻接骨,拖延不得,否则有终生瘸跛之患。
关将军的弩箭之伤,伤势倒是不重,但箭头污秽,多有毒菌,得多切掉一些伤处皮肉,并刮净伤骨,以免染毒之处流散。
你们几个,准备好给关将军敷的药料,我这里先给高将军接正腿骨。”
吴普毕竟还年轻,四十岁不到,体能充沛,精力旺盛,比恩师华佗更适合做外科手术。
一边说着,他一边就开始准备接骨后定位用的夹板,然后先帮着高顺接骨,仔细固定。
夹板的尺寸、形状也是经过了现场调整的,使之彻底贴合高顺的腿。
高顺本就是沉默少言之人,被这么折腾,也就龇牙咧嘴闷哼几声,并无太大动静。不过考虑到接骨的过程并不需要额外造成新的创伤,这样的表现也算是符合常人的想象。
旁人都称赞高将军勇毅沉着,果然不同凡响。
接完之后,高顺才感激地看了吴普一眼:“吴先生也当得神医之名了,某为将二十年,也曾断骨数次。此前军中医匠接骨,皆无先生这般圣手。
这绑腿的夹板,竟能与腿完全贴合,丝毫不会松动,亦不至于压得疼痛,实在是神妙。”
吴普却不敢居功,只是轻描淡写解释:“当初追随恩师学艺时,正骨夹腿,也不过用两根木棍,或是木板。
后来恩师在广陵郡,醉心于诸葛令君营造的‘实验室’,那里虽是钻研曲蘖滋长为主,但诸葛司徒、令君兄弟视察时,每每略有巧思,都能让恩师受益匪浅。
后来我们再接骨时,就学着按照伤患的手足尺寸,雕刻木质夹板,尽量贴合手足,也能让伤患恢复得更好,不至于骨头愈合时长歪了。”
吴普一边解释,高顺也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他们用的这种高端接骨夹板,都是可以按照每个人的尺寸定制、再雕刻调整的。虽然和后世打石膏相比,还是不如石膏贴合,但比原先夹两根木棍固定骨头,已经是好上太多。
按照东汉原本的医学技术,虽然华佗也能接骨,但设备太简陋,最后接出来的骨多多少少容易有点长歪。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摔断腿后哪怕接好了,也会有一点点瘸——
这种问题,在传统医学里是很难解决的,别说汉朝了,就是到了清朝,袁大统领还没发迹之前,他大儿子克定摔断了腿后再接好,都留下了瘸跛。后来还是袁当上大统领后,让他大公子去德国就医看骨科补救,但是去晚了,最后也没能彻底治好。
如今诸葛瑾能点拨华佗师徒,让他们接骨时用尽量贴合伤员臂腿的夹具,已经是一项飞跃式进步了。
但这种东西成本昂贵,因为还得配合高手匠人雕刻调整,比后世可以量产的石膏模具肯定麻烦多了,也只能给武将用用,普通士兵没这个待遇。
……
忙活接骨前后花了个把时辰。吴普也需要恢复体力,关羽便吩咐人给吴普准备饭食,吃完后还让他沐浴午休了一下,表示疗毒的事儿不急。
吴普知道下午要动刀,手一定得稳。而且他今天可是骑马赶了四十里路来樊城,没行医之前体力已经有些消耗,所以也没拒绝。
吃喝沐浴睡到申时初刻,重新穿好煮过的干净纱布“手术服”,并且提前吩咐人把刀具和敷料也都煮过用蒸馏酒消毒,申时正,吴普终于正式开始动手,给关羽治疗。
动手之前,关羽还是那副淡定的样子,轻描淡写先问了吴普的情况:“先生可歇够了?若是神思依然疲倦,明日再治也无妨。”
吴普连忙起身一躬:“卫将军体恤下情,普与众弟子无不感念。普确已歇息够了,如今神完气足,还是将军伤势要紧,便请宽衣。”
关平帮关羽脱下外袍,便再次露出伤臂。
冬日的室内烧着无烟炭火,燃烧也很充分,还稍稍留了出风口透气,所以倒也不惧寒冷,也不存在一氧化碳中毒。
吴普最后检查了一遍,果然吩咐从人:“取铁环锥杆,插于地上,将卫将军的伤臂穿入环中箍紧。再取煮过的纱布眼罩,蒙住卫将军双目。”
关平等人听了,一时不明所以,也不知如何配合。
倒是诸葛瑾也在一旁旁观,他刚才特地也先去沐浴了,还换了一身煮过消毒后烘干的干净袍服,为的就是减少病房环境的细菌。
诸葛瑾见了吴普的操作,也不奇怪:经过他和二弟多年的点拨,华佗及其弟子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已经有不少进步。
比如原本他们会选择随便拿根棍子作为标柱,再临时钉一个铁环上去,用来固定伤者的臂、腿,便于手术。
如今,已经换成了整体铸造的,如同一枚放大版的缝衣针,尾部一个钢质环,刚好可以把手脚套进去。前方一个钢锥,插在桌子上也好,地上也好,总之很方便固定。
连华佗原本喜欢拿被子蒙人头脸的操作,也换成了纱布眼罩,看起来轻巧得多。
关羽听了吴普的话,当然是拒绝的。什么铁环、眼罩,他关云长需要这种东西么?
“要这些东西何用?区区刮骨之痛,直接刮便是了。”
不过,诸葛瑾还是在一旁劝他:“云长不必如此,汝之勇武,天下皆知,无论何种伤势,岂有能让你惧怕的?依我看,这眼罩不蒙也罢,正好能趁着疗伤时,做些别的事儿。
不过这臂环还是要套的,这也是提防下刀之时,肌腱抽搐,导致医者不便。此非人力可以控制,咱也没必要没苦硬吃。”
诸葛瑾是知道现代生理原理的,他知道哪些交感神经控制的肌肉、器官,可以被大脑和意志所影响。
但是另一些副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控制的器官,跟人的大脑和意志力是没关系的,受到外部刺激就会有本能反应。
就像膝跳反射,一个人膝盖被突然锤了,他就会飞起一脚踢出去。
这不是因为某人怕疼,而是这玩意儿压根就跟大脑和意志力没关系。
诸葛瑾体内那个现代人的灵魂,还是非常排斥“没苦硬吃”的。
关羽被割开肌肉刮骨头时,他可以不喊疼,但不可能不出汗,也不可能肌肉不抽搐。
所以这番建议合情合理,但如果换个其他人说,关羽肯定是不听的。
既然是子瑜说了,这面子肯定要给。
关羽也顺势下了台阶,转向吴普吩咐:“既是司徒发话,尽管绑就是了,蒙眼却是不必,我倒要看看如何下刀。”
吴普飞快看了一眼诸葛瑾,见司徒点头,他便连忙照做。
当下把关羽的手臂穿进铁环里绑好。铁环周围还塞了煮过又烘干的新纱布,以隔绝汗水,避免太多汗流进伤口,条件可比历史同期要好太多了。
做完这一切,诸葛瑾亲手为关羽和自己斟了两大杯高度的蒸馏酒,然后开始下棋。
诸葛瑾特地用了器型又高又敦实的木质漆杯,这样既不容易手抖把酒撒出来,又不容易翻。而且一大杯就够了,不用中途添酒。
关羽也知道这酒厉害,没敢一饮而尽,只是先灌了一大口,然后趁着精神落子。
双方互相攻杀不过数十步,诸葛瑾也很擅长调动对方的情绪,关羽的棋局很快就险象环生,还真把他的注意力彻底拉过去了。
吴普见状,便拿出煮好的刀,在火上烤干,随后开始动手。
他在一旁割肉刮骨,黑血和感染的污秽之物很快接了一小盆。
尖刀入肉之时,关羽眉头一皱,落子速度也稍稍迟缓了片刻,别无异常。
诸葛瑾也不跟他打岔,就认认真真下棋。
关羽的手臂被穿在绑了纱布的铁环内,纹丝不动,只有肌肉束的自然抽搐,偶尔会夹住刀刃。淋漓的汗水也都被铁环上包裹的纱布彻底吸收。
吴普面露肃然敬仰之色,动作飞快,不过半刻钟就刮完了。还有空检查一下,然后开始缝合。最后全部处理敷药包扎完,总用时也不到一刻钟。
而关羽的棋局,此时正被诸葛瑾杀得险象环生。但诸葛瑾似乎又偶尔会犯点小失误,让关羽看到几分翻盘的错觉希望。
情绪拉扯之间,关羽一想到自己毕生对弈,都没赢过诸葛瑾,这一局实在是放不下,竟忘记刮骨之痛已经结束了。
“卫将军真乃神人也,此臂已治疗完毕,还请将军此后静养百日,莫要动怒,按时换药。”
吴普洗完手收工,见关羽还在下棋,这才轻咳一声,拱手解说。
诸葛瑾也恰到好处地不再放水,“啪”地落下一子,恰到好处地断了关羽翻盘的念头。
“云长的棋艺也有长进,今日竟几乎胜过我。若非刮骨分神,说不定还真就赢了。”
关羽看到围棋输了,才怅然若失,从自己的世界里抽回神思,发呆了几秒,这才转向吴普:“这就刮完了?”
吴普再拜,关羽连忙扶住他:“如此医术,果然不在元化先生之下了!先生刮骨之时,竟能使人神思灵敏、更过于平日,实在是匪夷所思!关某平生与司徒对弈,今日这局,竟是平生输得最少的!”
这种话题,旁人如何敢接?关羽愣了一会儿后,也反应过来,看向诸葛瑾,笑着调侃:
“子瑜好算计!你竟能操控人的心神张弛。方才我只觉一会儿翻盘在望,一会儿又如陷入泡影,这也在你算计之内么?”
诸葛瑾也不托大:“区区雕虫小技,只能引导人心神专注罢了,何足道哉。”
旁边的高顺、关平等人看着这一幕,也是由衷佩服。他们纷纷表示,诸葛司徒那摄人心神的神算,关将军谈笑刮骨的勇毅,吴先生的医术,都堪称当世神迹了。
——
PS:昨天大章有点用力过猛……还没想好后续地图怎么推演。
所以过渡章节暂时缓一缓节奏,明天就好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