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74章 架好油锅等待诸葛瑾的劝降使者

于禁中招后数日,襄阳围城战场。

负责围困此地的黄忠,原先着实百无聊赖了一阵——

司徒分配任务时,把汉北进攻曹仁、徐晃的任务,交给了关张,留他在汉南围于禁。偏偏襄阳坚固高峻,强攻代价太大,司徒关照他围而不攻,这种任务怎么可能出彩出功绩?

所以,一开始黄忠还情绪低落过一阵子,以为“司徒果然还是没有充分信赖我的实力。当初当阳之战重用我,不过是因为事发仓促,其他太尉麾下的心腹大将一个都没赶到,司徒无人可用,才不得不用我”。

直到最近,诸葛瑾交代黄忠通过再来几次佯攻、顺便攻心逼迫于禁接收俘虏、扰乱敌军人心。黄忠的情绪才再次高涨起来。

“司徒果然没有忘记我的统兵之才!司徒还是重用我的!必须全力奋战,每日操心,才能对得起司徒的信赖!”

黄忠心中如是想着,也就非常急迫想要看到结果。

俘虏放回襄阳城后,黄忠几乎是每天加强巡视,还让弓弩手和填河辅兵做些破坏工作,让投石机砸几轮石头。

想看看敌军的防守有没有松懈、士卒的士气有没有懈怠。总之就是希望看到一点立竿见影的疗效。

可惜,一连三五天,黄忠并没有试探出任何结果。

虽说日常火力准备,还是可以取得一些杀伤战果的。但这种对射的打法,也不可能缴获敌尸、斩获首级,杀了也不知道具体杀了多少,没法验功,实在是憋屈。

“怎么回事?于禁怎么还守得这么起劲,难道司徒的计策没有效果?放回去的俘虏没能动摇襄阳守军的意志?”黄忠好几次都忍不住这么想,但随即似乎又觉得这样的念头太过大逆不道,连忙强行把这样的潜意识压下去,

“不可能!司徒神机妙算,明断万里,十余年来,从未失策!黄汉升啊黄汉升,你怎么这么没耐心?怎么敢生出这样狂悖的念头?司徒让你慢慢等你就慢慢等呗,急什么?”

没办法,谁让诸葛兄弟这十几年的“积信”太深呢。

黄忠又忍了两天,最后还是这天巡视围城防线回来后、向诸葛瑾日常汇报时。

诸葛瑾看他茶饭不思心事重重,这才主动把话题挑明了:“黄老将军这几日,怎得如此行止浮躁?莫非是连日督军围城疲乏了?如今于禁倒也不敢妄动了,老将军精力不济,可以另换副将盯几日,一张一弛方为文武之道。”

黄忠一听诸葛瑾要给他休假,自然是不服老。这时也顾不得忌讳了,连忙把话挑明:

“司徒放心!末将虽年过六旬,但双臂尚能开三石之弓,浑身尚有千斤之力。这等闲散差事,岂会嫌疲乏?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诸葛瑾摇着折扇笑问。

黄忠一咬牙道:“末将只是觉得,那些俘虏放归城中,足有六七日了,为何守军仍然不见懈怠?莫非是司徒安排的计策……并未起到效果?

司徒恕罪!末将绝不是质疑你的计谋,实在是多日不见成效,心中焦躁。如有失言,请司徒指教!”

诸葛瑾“啪”地合上折扇,云淡风轻地笑了,还潇洒起身,来回踱了几步,然后用扇骨敲了敲黄忠的肩膀:

“以后有话直接问就是了,智者千虑,偶有一失,不必迷信我和孔明的计谋。就算问错了,我给你开导之后,你便能长进,下次也就不会错了。

不过,此番曹军明明已经如此懈怠,老将军居然没看出来,可见不是计谋的问题,而是观察敌情还不够仔细呐。”

黄忠见司徒没有怪罪自己乱操心,还耐心鼓励自己多学多问,不由颇为感动。

原来司徒对于先来后到,并无门户之见。跟随了他十几年的老将可以得到司徒的指点,他这种刚来一年半载的,只要用心做事,一样可以得到司徒的点拨。

想通之后,黄忠连忙感激地追问:“请司徒指教!”

诸葛瑾便踱步出帐,在帐前开阔处,先抬头看了看天色,随后用扇骨朝着东边襄阳城的方向遥遥一指。

诸葛瑾自己并未扭头,也没看向指的方向,就是这么随手一指。黄忠却是如蒙仙旨,毫不犹豫地朝着诸葛瑾指的方向看去。

“为将之道,当知孙子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老将军连日巡视围城防线,难道就没让人观察过,每日造饭时分,城中炊烟多寡、持续时间长短?”

黄忠一愣,他带兵多年,当然也是有兵法常识的,虽然不懂用谋,可带兵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诸葛瑾一提到炊烟,他倒也能反应过来炊烟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什么。

所以只是略一思索,他连忙说:“末将确实疏于观察这一点了,多谢司徒指点!不过,自古观察敌军炊烟,多是为了通过确认敌军吃饭的人数是否有增减,来判断敌军兵力的增减。

如今于禁被我军团团围困在襄阳城内,援军不得入,其原本的部曲也不得突围而出。这兵力人数,怎么可能有增减嘛?观察炊烟,不都是野战时分分合合,才比较重要的么?围城观察什么炊烟?”

黄忠说的,也是符合兵法正道的。当年孙膑庞涓观察炊烟,数灶台数量,那都是打长途奔袭、追击的运动战,兵力变化快,才需要确认。

固定阵地的战斗,双方都没有运动走位,有什么可观察的?

诸葛瑾却只是无奈摇了摇头,然后让黄忠仔细看看。

当然此处距离城池比较远,黄忠认真看也未必看得出端倪。

所以诸葛瑾还做了两手准备,让自己的主簿拿来一份此前几日哨探斥候送回的数据、已经归档成册整理成表格了。

黄忠看了一会儿后,隐约觉得这个点城内的炊烟,似乎确实比往日多。但离得那么远,加上军营和城内百姓居住的民房炊烟夹杂在一起,乍一看更难确认。

他只能笼统地说,感觉炊烟确实变多了,然后又看了诸葛瑾主簿给他的账目表格,才确认了这一判断。

黄忠看着眼前刚拿到手的表格,那上面的数据记载和文字备注,实在是详尽。

他仅仅扫了几眼,就意识到司徒观察敌情的要求,比他可是高得多了,炊烟只是其中很微小的一个观察项目。

司徒观察敌情的表格,还有很多东西要求斥候军官都得记下来汇报,远比同时代其他武将对斥候的要求都高得多细得多,也更能指导战事的部署。

果然这就是差距啊!黄忠刚刚接触这些东西,不由心服口服。

原来太尉麾下其他高层心腹名将,平时打仗都是这样被司徒指导的么?那些名将也太幸福了吧。

诸葛瑾等他看出些端倪,才语气沉稳地缓缓说道:“虽然于禁困守孤城,没有援军,也没法突围。但是观察炊烟,发现炊烟变多了,既然人数没变,那就足以证明,每个士卒平均吃的饭更多了。

所以,于禁估计是在模仿我的‘唱筹量沙’故伎,想要消弭城中士卒对于‘曹仁抛弃了他们,不会再给他们运粮’这一噩耗的恐惧,欺骗城中士卒粮食还很充分。

可惜啊可惜,做得太粗糙了,拿我十几年前用过的雕虫小技来骗我……呵呵。”

黄忠听了这番点拨,才彻底明悟了其中道理。

他不由一边叹服司徒智谋之深、明察秋毫之细。一边又鄙夷于禁的拙劣模仿,冷笑着点评:

“亏于禁想得出来,这可不就是班门弄斧么……如此说来,于禁就是在打肿脸充胖子,等到粮食真正短缺时,不就是他不得不屈服之日?

于禁都出此下策了,司徒以为,他是不是真打算到了那时候就投降?他觉得这样也算对得起曹操了?”

诸葛瑾转身,拍了拍黄忠的肩膀:“有长进,我看,于禁撑不了多久的。此人心志本就没那么宁死不屈,而且他应该也看清大势所趋了。

如今还在这儿挣扎,倒像是为了装得自己已经竭尽所能了一般。估计他也害怕曹操对降将、降兵的严惩峻法,所以想卖点凄惨,将来挤兑住曹操吧。”

对于于禁会投降这一点,诸葛瑾是毫不怀疑的。

他比这世上任何其他人,都要更坚信这种可能性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比于禁自己都有信心。

但是,于禁在担心些什么,诸葛瑾最近也一直在揣摩。

结合他这阵子的观察,以及于禁最新的反应,诸葛瑾觉得,导致对方拖延犹豫不决的,关键应该就是“担心曹操株连家人、严惩全族”。

曹军对于降将、降兵的家属的株连,可是非常严酷的。

曹军将领在知道己方大势已去、知道自己被友军抛弃的情况下,还愿意死战到底,那十有七八都是为了这个原因了。

当然,历史上曹操并没有因为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就如何如何他的家人。曹操还感慨“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难反不如一庞德耶”。

但问题是,这是事后诸葛亮,是倒果为因者才有的笃定。

诸葛瑾自己可以这么笃定,不代表于禁本人能够先知先觉。

双方目前还是敌对状态,诸葛瑾也没法告诉于禁“放心投降吧,这次曹操不会株连你的家人的。他也要显示自己对跟随他多年的老人的宽容,来稳住人心和局面”。

就算诸葛瑾想方设法说了,于禁也不会信的,只会当成是敌军动摇他意志的诈术。

所以,诸葛瑾只能另想它法。

如果可以做到的话,这事儿的难度,估计都堪比《盗梦空间》里潜入对方思想、植入一个意识。

难呐。

这些道理,诸葛瑾自己都也只是刚刚想明白。一旁的黄忠,今天才刚接触到这个领域,理解起来自然有难度。

黄忠听得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施为,只好老老实实虚心追问:“不知司徒可有妙策解此两难?要是能让于禁不担心族人被曹操清算就好了。”

诸葛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把折扇摇得更加勤快了。

他认认真真思索了半晌,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不吝调动更多脑力。

许久之后,诸葛瑾才轻轻叹息一声,用探讨的口吻说出:“要说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其实完全可以按照我们之前的计策,逆其道而行之、再做一遍。

之前我军花了那么多工夫,不就是要把‘曹操和曹仁已经不管于禁死活了’这个消息,传递给于禁么。现在我们一样可以设法把‘于禁还在竭尽所能维持襄阳守军士气’的消息,传递给曹仁,乃至其他后方的曹军将领,让他们将来也做个见证。”

黄忠并不能理解这么深奥的逻辑,直接就听得有点懵逼,想了好久才忍不住问:

“这……这又如何做到?难道我军还能直接告诉曹仁,说于禁还在想方设法苦苦撑持?我们说了曹仁也不会信啊,而且还会害了于禁。”

诸葛瑾笑了:“当然不是我们亲自去传递,而是暗示于禁,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亲自传递。”

黄忠听到这一步,才稍有领悟,但还是做不到彻底融会贯通。

好在诸葛瑾的计策,也不需要黄忠完全理解,反正也不是黄忠去执行。

诸葛瑾看了他的神色反应,就知道这老将军对于这些阴谋诡计还有点懵逼呢,就拍了拍他肩膀,示意道:

“别多想了,找几个武艺可靠的护卫,我会派使者进城,跟于禁谈判劝降的。剩下的不用老将军操心。”

黄忠连忙领命而去,帮着筹备护送使者的队伍。

而诸葛瑾也很快找来了自己司徒府上的一名曹掾邓芝。

(注:邓芝之前是诸葛瑾的“曹属”,后来因为一系列表现得到一级升迁,成为“曹掾”,忘了前因后果的可见590章的剧情。)

邓芝作为曹掾,本就是鞍前马后跟着诸葛瑾办事的,随叫随到。

他来到帅帐之后,诸葛瑾就开门见山向他面授机宜:“伯苗,有个差事,你这两天便准备一下。我会写一封劝降于禁的书信,你带入城中去。具体该如何跟于禁说,我这里列下了一个纲领,到时候你再随机应变一番,只需如此如此……”

诸葛瑾把注意事项细细交代一番,让邓芝复述一遍、说说他自己的心得体会。

确认无误后,诸葛瑾才最后关照:“如今毕竟是两军交战,剑拔弩张,伯苗可会惧怕?”

邓芝连忙精神抖擞表态:“司徒放心!于禁已是骑虎难下,所差不过一个台阶。属下此去,正是帮司徒给于禁递台阶的,虽看似危险,实则安如泰山,何怕之有?”

诸葛瑾点点头,也算是对邓芝的忠义有了一层新的肯定,不过他还是提醒了一句:“纵然如此,于禁为了不落把柄,你刚去时,他必然会吓吓你,演一演他对曹操的忠义,堵住旁观之人的口。

你也别太硬顶,以免他想退让也没契机。事成之后,只要于禁投降,便升你为司徒主簿。”

虽说诸葛瑾对于劝降于禁这个任务,长期来看有非常大的成功把握,但能加速还是尽量加速。

邓芝此去也确实是有点生命危险的,不能让人打白工。升赏好处这些就先许诺了,也是用人之道。

邓芝闻言,颇感恩德,连忙表示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使命。

……

两天之后,黄忠又组织了一波威慑性的佯攻,并且提前让投石机部队集中火力轰击了一阵。

给于禁再上上眼药,也是让襄阳守军中的死硬鹰派被杀一杀气焰。

上完眼药、杀完气焰后,黄忠就打完棒槌给个甜枣,让人打出谈判使者的旗号,派出一队穿着灌钢甲胄的盾牌兵,护着邓芝上前,到瓮城门外喊话:

“于禁!你们已经身陷重围,外绝援军,曹仁都自身难保了,你还在这死撑什么?只要你弃暗投明,太尉和司徒都会给你一个好结局的!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城头的襄阳守将们闻言,也不敢自专,就向于禁汇报。

于禁倒也不敢鲁莽,没有立刻下令放箭,还亲自赶来城楼,向下瞭望确认。

看到对方打着使者的旗号,于禁的脸色一时惊疑不定,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旁边的其他部将中,有比他更加死硬忠曹的,便怂恿道:“将军,不如乱箭射杀吧!如若接见了诸葛瑾的使者,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将来万一传到丞相耳朵里,怕是都对将军不好呐。”

于禁内心不由白了他一眼,但有些话又不能明说,他琢磨了半天,才找到一个接触的借口,便说道:

“如若直接斩使,导致诸葛瑾恼羞成怒,逼迫黄忠全力强攻,岂不是弄巧成拙?如今毕竟是敌强我弱,要想不负丞相重托、为朝廷守住疆土,就免不了与敌军虚与委蛇一番。若能骗得诸葛瑾继续暂缓攻城,那也是争取到了喘息之机。”

于禁都这么说了,那些死硬的鹰派部将也抓不到他把柄,只有极个别的还在那儿查漏补缺:

“可如若接见了敌使,导致敌军气焰愈发嚣张,堕了朝廷威名,又当如何?说不定他们还以为我们怕了他们呢!”

于禁被这种吹毛求疵的话,撩拨得都快压不住怒气了,但他还得耐着性子想借口。

摸胡子沉吟了几秒后,于禁才算是灵机一动想到了找个台阶下,便吩咐道:“让刀斧手准备!再在幕府门前架油锅!使者进来的时候,先让两行长戟兵架戟相迎!我倒要看看敌使胆色。”

于禁都让人架戟和油锅了,死忠曹操的部将们自然也无话可说,立刻按照这个准备,然后用吊篮把邓芝吊上墙,放入城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