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汉水北岸,邓县。
刘备军在最初两天的“抢滩登陆”顺利站稳脚跟后,很快就对邓县这座距离樊城和襄阳都不算太远的北岸桥头堡,发起了攻势。
说句实在话,刘备军刚开始“抢滩”的时候,无论是身在宜城的刘备本人,还是一线直接统兵的关羽、张飞,都担心过“会不会被曹军半渡而击”的问题。
也别觉得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在实际兵法战例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哪怕刘备军现在总兵力、实际战力都已经超过了曹军。
但渡河作战,受限于船队运力,首批上岸的兵力终究只有那么点人。
要是曹仁真趁刘备军上岸人数还不多时,果断反击一把,给刘备军造成麻烦,那也是非常有可能成功的。
然而,在渡河之前,诸葛瑾就已经笃定地说过:曹仁经过连番败北,眼下肯定会非常谨慎,哪怕看到战机也会当做是我们诱敌的诡计。所以这事儿不用太担心。
更何况,现在我军连襄阳城都还没攻下,突然就一副贪多嚼不烂的冒进姿态、渡河连樊城一起打,肯定会出乎曹仁意料,让他猝不及防。
对于诸葛瑾的推测,刘关张素来是相信的,所以这个问题上倒也没纠结太久。
但当一切最终尘埃落定、刘备军顺利上岸真没遭受阻击,事实证明诸葛瑾又料准了的时候,众人还是不免又小感慨了一把。
子瑜的推测,还是那么地稳定。说什么就是什么,言出法随。
昨日前军毫无波澜地顺利上岸,关羽和张飞的信心,也因此得到了一波小小的加成。
两人连夜商议了一下,就让关羽领本部人马,先去樊城城西驻扎、封堵盯住曹仁。而张飞也领本部人马,负责攻打邓县。
行动之前,关羽还帮着张飞算了一笔账:如果十二万大军全部上岸后,都要扎营驻留,那么所需的工程量会很大,靡费人力钱粮,也拖慢进军的进度。
所以,一定要争取在三五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把邓县拿下,让主力进城住,这样也能节省掉相当一部分大军扎营的开支,后续的部署进展也会更加顺利。
张飞也是打了二十几年仗的老人了,这些道理自然是一点就透,当即自信满满领受了这个任务。只花了半天工夫草草部署,次日一早就发动了攻势。
……
东汉时章陵郡的邓县,跟后世的邓县还不在一个地方。
后世的邓县,位置比新野还要靠北一些,并不濒临汉水。而东汉时的邓县,位于樊城正西、襄阳的西北对岸,地处一片平原上,距离汉水河岸也就二十里左右。
这是一座典型的、位于冲积平原上的肥沃农业县城。
整座县城乃至周边乡野的土地,都是因为汉水在此转折、冲刷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所以非常松软肥沃,土地平整,无险可守。
邓县城内,曹仁也就留了两千人守城,还是二线部队,以归降的刘表旧部为主,再辅以几个曲的曹军嫡系部队作为监督。
这样的战力,张飞当然不会放在眼里。
一夜的准备时间,张飞也并没有浪费在重新打造飞梯、撞木等临时攻城武器方面。而是直接让登陆部队,从汉水岸边的船上,把卸下来的云梯零部件运到前线、加紧组装起来。
二十里的陆路,靠着牛车马车的拖曳,半夜时间就能拖到,后半夜再组装一下,天亮时就能直接用于实战了。
这种快速反应的攻坚部署能力,落在邓县守军眼中,也是令他们大为震惊——刘备军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刚刚临城仅仅一天,就拿出云梯级别的重型攻城器械攻城了?他们不要时间伐木加工准备的么?
当然了,刘备军肯定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那么快。邓县这儿,也算是个特例,因为濒临汉水比较近,船运的攻城武器部件可以直接拉到前线。
如果是离大江大河更远一些的城池,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过反过来说,如果是比邓县距离汉水河岸更近的县城,那就更难逃过此劫了。
清晨辰时,张飞便组织了两万先头部队,全力投入攻城。动用兵力规模,几乎是邓县守军的十倍。
邓县也没有护城河,只有一条干壕沟,张飞的部队就一边填土、架设临时壕桥,然后把轻型云梯通过壕桥推到城墙根下。
与此同时,张飞麾下的数千弓弩手,也顶着随身背负的大盾,头戴灌钢头盔,架着踏张弩,逼近到城壕外,跟城头敌军对射。
一时间矢如雨注,泼天泻地。守军左支右绌拼命抵挡互射,无奈人数差距实在太大,而张飞的进攻部队又盾胄防护严密,曹军的抵抗并没有太大效果。
看得出来,张飞非常在乎抢时间。
如果是正常的进攻节奏,他应该稍微花两三天时间,让部队先在前沿立下很多固定式的巨大藤盾,作为己方弓弩手的临时掩体。如果时间更充裕的话,攻城方还有可能会花时间打造木质阵屋作为掩体。
但现在,张飞就仅仅只是让弩手背负一块随身大盾,放箭时身体短暂朝前,放完后踏张上弦的工夫,就转身背对敌城,让背上的盾牌挡箭。
这样果决地抢时间,邓县守军只觉无穷无尽的压力扑面而来。
加上张飞动用的兵力是守军的十倍,守军花更多人力来跟张飞部下的弓弩手对射,那么用于盯防云梯兵和填壕兵的火力就越少。
云梯队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波折,就纷纷靠到了城墙根。
身着灌钢札甲的刀盾兵率先飞身而上,斩马剑手紧随其后,扑上城头便是一阵舍生搏命的狂砍乱剁,输死搏杀。
两军血腥绞肉,曹军仅仅只在最初几盏茶的工夫里,仗着城头人数优势,勉强压住进攻方。
不过,张飞部曲在付出最初百十人的肉搏伤亡后,靠着奋死搏杀撕开的敌军防线缺口,硬生生站稳了脚跟。
而且张飞部是对着邓县东西南三侧城墙同时猛攻,守军人力捉襟见肘。
堵住了最有威胁的两个登城点后,随着守城方预备队耗尽,原本威胁度只能排在第三、第四的登城点,却出现了崩溃。
而这种战斗,只要城墙上任何一处出现问题,整个大局就会崩盘,这是毫无疑问的。
“西城先上城了!弟兄们再加把劲!曹贼不行了!”
激战之中,张飞也是亲自擂鼓督战,并且巡视查问各处情形。当他发现自己直属督战的南城没有突破,反而是西城先突破了,便连忙让后续的预备队加紧投入,并且一边打一边呐喊扰乱敌人。
“西城已经被攻破了!城楼起火了!”
“刘表手下的弟兄们,别给曹贼卖命了,杀了督战的曹贼来投,不但保留原职还有重赏!大公子和黄老将军都被太尉重用了!”
物理层面的迅猛强攻,和心理层面的冲击,让守军人心大乱,不一会儿就演变成了全面的崩盘。
张飞的部下陆续夺取了三座城门,城内残余的数百曹军嫡系将士,也不愿再坐以待毙,开了北门四散逃跑。
张飞也不在乎这几百人的战果,只专注于先拿下全城,控稳局势,扑灭刚才混乱中曹军放的火。
到当天傍晚时分,邓县的秩序便已恢复。无数曹军撤走后留下的屋舍也被清理出来,留作刘备军的驻地。
当天晚上,张飞就让两万攻城部队全部进城驻扎,后续再有登陆部队无处扎营的,也可再往邓县安置一部分。
反正汉水北岸的桥头堡已经建立,后续无论是进攻樊城,甚至是直接攻打樊城更上游的新野,都可以沿着平原陆路进军。
曹军在汉北陆上,暂时失去了阻止刘备军推进的能力,他们只能依托唐、白河水系的阻挡,切割限制刘备军的进攻路线。
谁让曹操在汉水北岸战场的总兵力,也才十万人多一点呢。这些人,分布在从樊城到宛城的广大战区内,覆盖整个白河流域的中下游。
而刘备军规划的登陆部队有十二万。人比曹操多,士兵还比曹操精锐,装备也更好,部队集结区还更密集,曹军根本没胆子在任何一处单一战场寻求野战。
……
张飞只花了一天时间,强攻破掉邓县,给大军找到了临时驻扎地。
这个消息传到樊城城西、关羽刚扎下不久的围城营垒时,关羽也是颇感欣慰。
数年不见,三弟长进还是挺大的。之前三弟刚刚增援抵达荆北时、首战就让他佯攻襄阳立威,没能攻下。
那不过是因为襄阳确实坚固,而且兵力充足,于禁也算名将,这才让三弟没法立刻施展其锐气。
如今,把攻坚的目标换成小小邓县后,张飞的真正实力立刻就显露出来了:没有于禁这样的名将坐镇,兵力也弱,那就只要区区一天,便能破城!
“这个消息传到曹仁耳中,曹仁一定也会愈发怯战,不敢与我军争衡吧。”关羽欣慰地捋着胡子,中肯地点评道。
在他看来,攻破邓县事小,但破得如此迅速,干净利落,对敌军一定会形成不小的震慑。
感慨之余,关羽也想到战前推演时,诸葛瑾跟他谈论起的一些设想:“”如今我军强而敌军弱,敌军肯定会设法坚守拖延待变。所以要想借机打击曹军士气,让曹军外围据点的守将心寒。
就必须利用好每一次威慑曹仁的机会,逼迫曹仁做出一些见死不救的举动。如果曹仁已经见死不救了,则要大肆宣扬,或能对我军有利。”
诸葛瑾的这番话,是前几天渡河之前关照的,关羽如今还觉得言犹在耳。
而且关羽也真心觉得这个分析很有道理,这就跟当年袁绍和公孙瓒最终决战前的形势是类似的。
当年袁绍在取得幽冀战场的绝对优势后,公孙瓒就采取了拖的战术,坚守待变。但坚守待变时,如果你的核心主力只死守一个据点,对于外围周边却见死不救,那么那些外围部将便很快纷纷投降袁绍了。
诸葛瑾既然猜到了曹仁眼下因为连番大败,也不得不死守待变,那么刘备军就也能模仿当初袁绍瓦解公孙瓒的思路,至少动摇一下曹军的外围。
想到这儿,关羽也知道此番具体该如何利用三弟速破邓县的消息了。
他立刻找来高顺、陈到、关平,对他们吩咐道:“你们各分一支骑军,分别走陆路,绕过樊城,北上骚扰穰城、新野、湖阳。
曹军如今龟缩死守,野外应该没什么兵力拦截你们。所以你们也不必恋战,只要每到一处,都做出一番威逼劝降的姿态,并且呐喊骂阵。
告诉曹军,我军只用一天就破了邓县,而曹仁没有救邓县。所以一旦这些小县被威胁,曹仁也不会救他们的。我军的水军也会很快进入白河,阻断曹仁走水路与白河沿岸各县联络的航道,让他们不要再抱有幻想了。”
高顺等人对于这个命令当然不会拒绝,不过高顺还是多问了一个问题:“不知卫将军此举,是真的打算让水军进入白河,骚扰敌后,还是只是阻吓敌军的虚言……我等皆不擅长用小船在小河之中作战,而且白河河口狭窄,水军怕是不易进入。”
关羽一抬手,示意这个问题不用高顺来担心:“这一点,我自会吩咐陆伯言去部署,不必你们操心,你们只管做好骑兵袭扰的活儿,反正我说了会有水军阻断敌方各城联络,就一定会有水军的。”
高顺见关羽说得那么笃定,而且一看就是提前通盘想明白了的,高顺也就不再提醒,只管告辞去执行自己的任务了。
……
此后一两日,关羽麾下的骑兵各部,也确实按这个计划部署,往曹军更北方的纵深腹地袭扰。
曹军也提前坚壁清野了,加上已是九月末十月初,冬季临近,秋粮早已入库,百姓都能回城猫冬,乡野之间也没什么人口可以迁徙,更没有什么钱粮物资可以征调。
总的来说,高顺等人的行动,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阻力,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更多是在士气层面鼓舞了己方,打击了敌军。
刘备军的骑兵见己方的巡逻队甚至有可能靠近穰城,那可是樊城往北上百里远的地方了,那不正说明曹军已经怂了么?深入到那么远,曹军都不敢出来拦截。
可以说,只要刘备军不渡过唐、白河,只在汉水以北、唐白河以西的地区活动,曹军根本就没胆子出来野战。在这片地区,曹军就只敢散点状地守几座城,依托城池跟你打。
高顺没捞到实质性的战果,也就一板一眼地让人逼近城下呐喊辱敌,算是间接给曹仁施压。
“尔等不要再给曹贼卖命了!速速投降太尉的讨逆义师,才是正道!太尉的讨逆大军,一天就攻破了邓县!曹仁根本就是见死不救!等你们被围攻了,他也照样不会来救你们的!”
穰城、新野的曹军并没有被动摇,闭门死守不动。但也不得不派出哨船,顺流而下,去樊城向曹仁通报北边发生的种种情况,让曹仁知道:关羽的骑兵骚扰部队,已经深入到那么远耀武扬威了。
相比之下,被关羽选为三大潜在威慑目标之一的湖阳县,就没那么坚定了。
一方面,湖阳县的地位不如新野、穰城那么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湖阳县并没有那么濒临唐、白河水系,其建城选址的位置,距离河流还有那么十几里路。
所以,一旦曹军在陆上完全没有野战的胆子和能力,只想指望对唐白河水系的水运掌控权来控场的话,湖阳县还是有可能被关羽军隔绝的——
因为哪怕曹仁派船队来增援,船队到了距离湖阳县最近的唐河码头,你还得下船走这最后十几里路才能进城。
现在刘备军人多兵精士气高,曹仁不敢打陆上野战,那你最后得走陆路才能支援到的地方,不就等于没法支援了么?
最后,关羽军还有一点利好优势,那就是他派出去骚扰威慑的三支骑兵部队,新野和穰城,分别是关平和陈到去的,而湖阳县是高顺本人亲自去威慑的。
高顺的攻坚之能,远超其余两将,不是一个水平层面上的。而且高顺一个多月前刚刚夜袭攻破过蔡瑁的鱼梁洲水寨,如今其攻坚的威名正盛。
在高顺的威慑之下,湖阳县最后选择了直接投降关羽军,帮着关羽在樊城的另一个侧翼,又剪除了曹仁的一个支撑点。
邓县被张飞强攻攻破、湖阳县因为关羽宣传“曹仁对邓县见死不救”的事迹、而被攻心裹挟投降。
这一文一武的双重挫折传到樊城的曹仁耳中时,曹仁也是忍不住头大。
更兼新野和穰城的守将也走水路送来急报,表达了各自的不安,请求曹仁拿出一点态度安稳军心,曹仁知道自己不得不做点什么了。
而就在这时候,逼迫曹仁下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终于落下。
次日一早,曹仁刚刚睡醒,就听到属下紧急前来汇报了一条昨夜的噩耗。
“将军!昨夜因为月底无月昏黑,有关羽麾下的陆议,率领轻快小船深入白河河口,焚烧了我军两座码头,造成了一些伤亡和物资损失。蔡瑁不敢追击反击。”
曹仁听了这些不堪其扰的破事,愈发一个头两个大,终于一咬牙,下定决心执行丞相的建议:
“我军自即日起,彻底放弃重入汉水的打算,给我紧急征调辅兵、民夫,把白河口航道用土石堵死!我要白河口一条船都进不来!”
曹仁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他这么做了,动静肯定会很大,也有可能被关羽抓住并利用。
但他现在别无选择,如果不这么干,后方唐、白河沿岸各城,都会人心不稳。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