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654章 连招连到敌人落不了地

舍弟诸葛亮 第654章 连招连到敌人落不了地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顺自从衣带诏之变后投了刘备,一直被拨在关羽麾下,算算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所以他对于关平还是挺了解的,也知道这位少将军还是比较谦逊的,并无贪功推过的毛病。

或许,也是因为关羽太过傲气,对子女要求又严厉,这么些年下来,让关平待人接物都有些谨慎。

当下,高顺也就不再跟关平客气分功,只是各自按部就班打扫战场、扑灭余火、搜降俘虏。

连夜统计完战果后,才让将士们直接占了杜袭留下的残余营寨歇息。高顺自己则赶紧让人写了一封捷报,第二天一早便送回宜城。

根据初步统计,此战迫降的原荆州军俘虏,就有四千余人,还有近两千人的轻伤员。

两部分相加,累计又从曹军那儿挖回六千多刘表旧部。

其余击杀斩首的敌军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余人。包括从自相践踏、坠山的敌尸上割下的首级。另有不下于此数的敌军重伤俘虏,经过初步筛选,被判定为难以治疗,就丢着自生自灭了。

唯一可惜的是,杜袭所领的曹军嫡系部队,伤亡损失不是很大。因为当战局失控时,杜袭就趁乱撤退了,绝大部分伤害都是文聘的部队在一线扛下的。

文聘本人也没能被抓获,丢盔弃甲跟着杜袭一起逃脱了。因为山势险要,天色也黑了,实在是追之不及。

但文聘以下,原荆州军军官,有不少都投降了,包括一个被俘的军司马、四个曲长、十几个屯长。

曹军的总损失,达到了九千人左右,竟比徐晃在上庸的那场败仗还略多一两千人。只不过其中三分之二是刘表旧部,从质量上来说,还不如徐晃那次。

鹿门山距离宜城不过四十里地,所以信使次日上午便赶到了。

……

次日正午,被临时征用为车骑将军幕府的宜城县衙内。

刘备和关羽正在那儿对饮叙旧。

战事的序幕,虽然已经拉开两三天了。但前期的清扫型进攻阶段,还不需要关羽亲自出马。

关羽和大哥三四年没见,当然有很多话要说,远不是几天时间就够的。

诸葛瑾也知道这情况,所以难得多担当点军务统筹工作。这几天他把大部分决策工作都揽过去了,只当是跟关羽排好了轮休。

此时此刻,刘备和关羽喝得正尽兴,还怀旧地说起当年形势最严峻、大业最艰苦的日子——也就是十二年前,他们在淮阴的时候,前方跟袁术作战不利,后方又惊闻三弟丢了下邳,那简直是刘备成为一方诸侯之后,人生至暗的时刻了。

说起当年哥几个胼手胝足勉力撑持时的交情,刘备和关羽也忍不住再次潸然泪下。最后还是刘备长叹一声:

“幸好当年最绝望的那一夜,公佑把子瑜找回来了,三言两语帮咱稳住了军心、才有后来绝处逢生击败纪灵、刘勋,那真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皇天庇佑汉室呐!

来来来,喝酒!不说当年的苦日子了!那阵子真是几夜几夜合不了眼,哪怕疲累至极,也是一躺下就惊醒,就担心哪天军粮吃完了便全军溃散。直到拿下广陵城、夺了刘勋的军粮,才睡得着觉。”

刘备正在感慨,门口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刘备都不用抬头,就知道是诸葛瑾进来了——因为这种自己和二弟私下喝酒的场合,不会有其他人能不经通报,就直接往里冲的,只有子瑜了。

“子瑜!来得正好!正说你呢,也来喝几杯!”

“我这还有军务调度要处置,就不喝了,”诸葛瑾连忙婉拒,随后也不掩饰自己的欣慰之色,开门见山报喜,

“主公、云长,大喜啊!没想到仲达出马,说是三天拿下鹿门山,其实也就一天一夜而已。看来这次徐扬军的表现,确实要压过荆州军一头了。

黄老将军那边,这点时间怕是连行军都不够,如今都还没赶到筑阳县呢。而且坦之也能随仲达一并立功,实在是可喜可贺,真是将门虎子呐。”

诸葛瑾一边说着,一边把刚看完的高顺捷报,轻飘飘地递到刘备面前。

刘备和关羽只是略微懵逼了几秒,反应过来之后,也是一骨碌坐直了身体,似乎酒意和怀旧之情都全醒了。

“仲达这就拿下鹿门山了?好快!”刘备拿着捷报的手,不由有些微微抖动。

关羽在旁一起看捷报,也是脸色愈发涨红,捋着美髯的手也同样有些抖,甚至连稍稍揪掉了几根胡须都没意识到。

最后,还是刘备反应更快,他察觉到了二弟的失态,拍了拍关羽的背,许诺道:“平儿真是出息了,这次能夺取鹿门山大寨,怎么着也得升一升。”

关羽也反应过来,连忙拱手谦虚:“大哥……何出此言,此战首功,毕竟还是仲达。要不是他吸引重创了杜袭、文聘的主力,平儿这般行险走小路,不中埋伏就不错了。

因为这点微功便升迁,实在难以服众,还是等后续鱼梁洲之战打完再说吧。倒是向朗的侄儿向导有功,应该封赏。”

刘备扶了一下关羽的手臂:“孤自有主张,记得那向宠,也是战前刚升的曲长,本就是为了这一战。”

几人合计了一番赏赐的事情,最终刘备下令,先取银币百斤,赏赐高顺,给关平、向宠也各自发二十斤、十斤,另赐酒肉锦缎犒军。

其余升迁的事情,等战役打完后再从长计议。

搞定这事儿后,刘备便转向诸葛瑾,继续追问:“依子瑜之见,如此快便拿下鹿门山,可要让仲达略作休整?还是按原计划、一刻不停继续进攻鱼梁洲?

曹仁那边,要是知道我军进展如此神速,又会如何应对?会立刻集中兵力反扑么?”

诸葛瑾只是略微想了想,便很快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仲达攻势虽猛,部曲损耗却不大。此战主要还是靠先声夺人,震慑住了文聘麾下的荆州兵旧部,导致那部分敌军纷纷临阵倒戈。

而且开战之前,云长就分拨预留了一部分预备队,如今正好用这些生力军立刻组成第二波攻势,必能势如破竹。”

刘备对于诸葛瑾的判断,向来是言听计从的,当下就立刻点头,让部队依计而行,随后又转向关羽:

“云长,看来也该回营准备了,平儿和仲达,毕竟只是诱饵,一旦他们孤军深入逼近襄阳,曹仁是随时有可能集中兵力反扑的。我们的援军,也要随时随地能出动才好。”

关羽闻言,放下酒爵,也不喝了,就捋了一下胡子,整理仪容,拱手表示绝不辱命。

正事儿处理完之后,诸葛瑾又查漏补缺,说需要关注一下黄忠那一路的进展情况,视情况随机应变做些调整,刘备自然放心都交给他去办。

……

刘备的指示当晚就送回了高顺军前,所以高顺的军队仅仅是休息了一天后,就再次分批开拔北上。

当然,关羽带来了五万多徐、扬等地的援军,而鹿门山之战,一共调用的也就三万人。所以还有两万多人,之前都没有参战过,状态非常好。

哪怕是参加了鹿门山之战的部队,也有万余人之前作为预备队,或者得到了充分的轮休,状态保持不错。

这两部分人马,都完全不需要休整,即可立刻投入后续战斗。

所以高顺很快又凑出三万多人,和配套的战船,往鹿门山再上游三十多里的鱼梁洲攻去。

三十多里的水路,哪怕是逆水行舟,不过半天行军也就到了。

七月十八这天一早,高顺从鹿门山码头启航,午前时分,便逼近了鱼梁洲。

关平作为高顺的先锋,一路上也是略微有些紧张,同时又颇感振奋,很想抓住战机一展所长。

站在船头,看到鱼梁洲上的丘峦,出现在天际线上,关平便抓紧时间、最后向高顺讨教确认了一遍战术规划。

“高将军,可以进攻了么?我们直接让船队靠上去,先攻鱼梁洲东边的水寨码头,随后再仰攻山顶,如何?”

关平用自己的水晶片铜管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下敌情,就打算按计划而行。

不过,高顺的战场经验明显比他丰富,对敌我虚实的判断也更加精准些——虽然高顺不太懂水战,但他仍然能判断出敌我实力的强弱对比。

所以,高顺也用望远镜观察了一番后,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情况看来有些变化,这鱼梁洲毕竟离襄阳城太近了,敌军防备还是挺严密的。应该是鹿门山大寨被我们攻破后,曹仁又紧急加强了这边的防守。

你看东边的码头水寨内,旌旗人头攒动,巡哨战船也不少,还有蔡瑁的旗号,必然是驻扎了大量水军。

虽然蔡瑁的水军,战力不如我们的水军,但我军眼下可用的水战将领也不多。那些江东出身的宿将老兵,不是跟着益德还未抵达荆州战场,就是还在从岭南赶来的路上。

敌众我寡,还是敌人守营的情况,立刻正面强攻,不是好选择。”

高顺一边说,一边指点给关平看。

关平其实也知道这些朴素的兵法道理,他只是相对年轻、实战临场指挥经验还不足。

同时对于战场上敌军细节的观察力不够,刚才让他自己看,他就没法远远地通过望远镜,就看清敌军水寨内的兵力虚实,这点只有高顺在实战中慢慢教给他。

关平看明白后,内心的急切也稍稍冷却了些,知道急不得,就虚心求问:“那我军该当如何变化部署?”

高顺想了想,又找来最熟悉襄阳周遭地理的参军向宠,问了几个地形和水文方面的问题:

“向参军,按近日的雨量,鱼梁洲和襄阳主城之间那片陆地,能被淹没到多深?能通过多大的战船?”

向宠只是稍微想了想,便面露难色地解答:“怕是只能通过走舸,连艨艟都过不了,除非减少艨艟上的载重,少坐些士卒,而且要少载军械。即便如此,也还是很容易搁浅。”

高顺点点头,评估了一下局面,说道:“眼下不是顾惜几艘艨艟的时候,搁浅便搁浅好了,只要把首批士卒顺利送上岸,直接快速站稳脚跟。

坦之,这次的头功机会,就让给你了。一会儿我带军中大船,走汉水主航道、假装要按原计划强攻鱼梁洲东边的深水码头水寨,吸引住蔡瑁的注意力。

你带着一些艨艟和大部分走舸,等水位合适时,直接冲进鱼梁洲西侧的浅水道,然后直接弃船登岸列阵,自西向东缓缓仰攻。

放心,不会让你孤军奋战的,只要你上岸站稳了脚跟,列好阵势,我自然也会让主力转移到你这边,然后走浅滩上岸,跟你会师——这一切部署,并无他意,只是为了防止从江滩上登陆时,会被敌军半渡而击罢了。”

高顺的这番部署,如果没有点军事常识,还是很容易听得云里雾里的——为什么高顺明明只是想登个陆,却要费那么多周折呢?一开始就直接全军冲河滩、慢慢摆渡上岸不好么?

那样当然不行,因为没有码头水寨的地方,河滩的水位是非常浅的,战船根本靠不了岸。要隔着岸边几十丈远就用小船摆渡,那样就很慢。

第一批人刚刚上岸还没站稳脚跟、第二批登陆士兵也还没接到,鱼梁洲水寨内的蔡瑁军就有可能直接杀出营来、把立足未稳的登陆部队半渡而击各个击破歼灭。

所以,高顺要想顺利登陆,要么直接强攻拿下码头区,码头的卸载能力是很强的,能一下子上岸很多人,不会形成添油战术、一个个上去白给。

要么,就是自己缠住蔡瑁,拉扯出空档,然后让关平抽冷子先上岸,并且建立起稳固的滩头阵地登陆场,接应后续友军上岸。

不过,这些计划虽然避免了“半渡而击”,也符合了战术规划的基本功,但关平在脑中稍一梳理、结合这些年父亲教导的作战经验,他还是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高将军,此法虽然能让我军顺利登陆,但就算上岸了,也不能确保很快就强攻拿下蔡瑁的水寨吧?

你之前也说了,敌情有变,因为鹿门山之战,敌军愈发警觉了,蔡瑁在水寨内部署的兵力,比我们一开始预想的要多。

虽然我军不惧蔡瑁的野战实力,但他短期内守住营还是绰绰有余的。此地距离襄阳、樊城又都太近,如果曹仁、徐晃的兵马出城夹击我们,我们就只能划地死守了。

我们随军的军粮,又能支撑几天?如果被围,哪怕将士们战意昂扬,死守不屈,怕是也难以为继。”

高顺闻言,也赞许地点头,似乎在认可关平思考问题的全面程度:他这些年跟着关羽历练,果然是得到了最好的兵法军略点拨。

随后,高顺也为关平解答了疑惑:“这点尽管放心,我们毕竟有水军战船接应,而且后续关将军和主公还有援军,相隔不过六十里陆路、八十里水路。

我还带了足够的信鸽,只要敌人上钩,立刻可以放飞回信。只要曹仁、徐晃敢出城夹击我们,我们死守一两日,便能撑到援军抵达。

所以军粮的问题不用担心,哪怕被包围、粮道暂时断绝也不要紧,我们随身这点干粮够吃到援军抵达了。

如果敌人怕有诈,没有及时救援,那也无所谓。我们能趁机攻破蔡瑁的水寨,逼着蔡瑁全部移营到襄阳城北、或者对岸的樊城码头,那就更好了。我军也能顺利在襄阳城东、樊城以南,楔入一颗钉子。”

高顺一边解说,一边指着对面的山峦和沙洲,好让关平有个更直观的理解。

“歼灭蔡瑁留在鱼梁洲的水军”这种事情,高顺暂时还不敢想,他也没那么狂妄。他很清楚,蔡瑁有的是战船,就算守水寨不力,蔡瑁想走汉水撤到其他两城的水门码头,还是绝对做得到的。

此战只是要驱走蔡瑁,并不能追求全歼。倒是曹仁或徐晃的军队,如果敢出城来鱼梁洲战场反打,倒是有可能玩一把“中心开花”。

只要曹仁敢来,关羽也能很快赶来,到时候野战战场上见个高下。

虽然,关羽手头能用的兵力,看上去比曹仁少很多,但关羽向来是有信心以少胜多的,这点兵力差距在他眼中不算什么——

这也是刘备军战前主动示弱、主动分兵勾引导致的结果。刘备主动分了一批军队,去黄忠那一路执行任务,去切断襄阳与汉水上游方向的侧翼联系。

黄忠分兵了,关羽能用的人肯定会稍微减少一些。但如果不分兵的话,那曹仁肯定不敢出来打的,这也是勾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关平想明白了高叔父分析的道理后,也再无疑虑,当即表示听命行事。

高顺也不含糊,立刻完成了分兵,然后他自己带着大型战船队,直扑鱼梁洲东侧的深水区码头水寨。

对面的蔡瑁,这次倒也不怂,或许是看到来将打的只是高顺这个北方人的旗号,蔡瑁心中又有自信了,便打开水寨寨门,派出船队与高顺在汉水上尝试水战一场。

“若是来个投降刘备的江东旧将,如周瑜等辈,那我还不敢轻出。可恨刘备藐视我太甚,居然派个北方人领水军,就敢耀武扬威至此!今日先让那些北人见识见识南北水军天赋的差距!”

蔡瑁心中如是想着,也就义不容辞地出战了,率领着一些楼船斗舰,直扑高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