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七十九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沈鲤是礼部尚书,大宗伯,在万士和走后,要代表礼法本礼,他看着《天下兴亡论》,觉得不对味,不像是大明士大夫的文风,大明士大夫都是先拍一圈马屁,然后讨论具体的问题,比如海瑞批评道爷,就说他一心玄修,置天下于不顾。

大明批评皇帝的风格比较直接,嘉靖嘉靖,家家皆净,万历万历,万家皆戾。

所以沈鲤判断,这不是大明士大夫搞出来的把戏,勤政的陛下,是自嘉靖二十一年之后,大明内外诚心诚意希望出现的明君了。

神田真一是一块硬骨头,大明海外通行宝钞涌入倭国的时候,神田真一就开始准备用本土「恶钱」和中原「渡来钱」对抗,大明印、倭国也印,主打一个劣币驱逐良币,防止大明的货币过多涌入,控制倭国所有的港口经济。

这是非常有勇气的一种做法,在大明整体对倭是进攻姿态之下,是一种不要命的做法。

大明知道后,立刻晓谕安土幕府将军织田信长,将神田真一押送到了大明,甚至还为此打了一仗,朝廷没有立刻马上的杀掉他,而是将其留在大明,不破坏大明对倭总体战略就是。

沈鲤把自己的意见送到了北镇抚司,北镇抚司缇骑四处找反贼没找到,抱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想法,缇骑就赶到了四夷馆,缇骑还没找到神田真一,神田真一就果断选择服毒自杀。

缇骑立刻马上将神田真一拉到了解刳院里,在半碗皂粉水之下,神田真一吐的稀里哗啦,没死成。

“缇骑就是找到了一些不是线索的线索,例行询问,你不自杀,谁知道你心里有鬼?”赵梦佑看着面前的卷宗,本来是无头公案,没想到峰回路转了。

通州东的民舍大火焚毁之后,线索就彻底断了,不是神田真一自杀,这事儿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水落石出,这一自杀直接坐实。

“吓的。”神田真一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缇骑侦缉术之强,世间罕有,我以为你们过来,已经全都知道了,所以服毒自杀。”

神田真一高度紧张,一听说缇骑到了,立刻觉得天塌了,自己死,让案子变成无头公案,才不辜负自己的谋划,只要他不被直接抓到,这个案子,就永远是皇帝心里的一根刺。

解刳院大医官医术了得,神田真一死都没死成,还被皂粉液折磨了好几次。

“你割喉自杀必死无疑,服毒自尽,反而被救了下来。”赵梦佑眉头紧蹙的说道。

神田真一摇头说道:“割喉也得有利器,那点砒霜还是我好不容易带回四夷馆的,四夷馆管理十分严格。”

神田真一在四夷馆居住,看起来是安土幕府的使者,但看管之严格,等同于囚犯。

“你为何要散播妖书?”赵梦佑翻动着案卷,眉头紧蹙的说道:“我还以为是反对新政的势要豪右,没想到真的是倭寇。”

“大明天朝上国,国力恒强,外部很难击溃,可是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我看到希望,大明现在就如同等待喷发的火山,只需要一点火星就可以将大火烧遍整个大明。”神田真一看起来没有受伤,但他其实吃了几顿大记忆恢复术,已经很老实了。

有什么便说什么,只求速死。

大明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火山喷发,不了解什么叫火山喷发,倭国三大灵山之一的富士山,在唐懿宗时代开始活跃,喷发一直持续了两百年,到北宋元丰年间才停止喷发,在休息了四百年的时间后,在明武宗正德六年,富士山再次开始活跃。

富士山一次活跃就是两百年,在喷发之时,山颠就自烧,昼则烟气暗暝,夜则火光照天,其声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红色,光炎高二十许丈,烟柱遮天蔽日直入苍穹。

富士山火山每次活跃都会制造出新的山峰和湖泊来,这种物理意义上的天崩地裂,大明人是无法理解的。

而类似于富士山这样的火山,整个倭国,有将近八十座。

这就是倭国要矢志不渝的进攻大陆的原因,地震、海啸、火山喷发,这些灾难之下,倭国对中原的垂涎,可想而知。

在倭国,‘入唐’是一种共识,甚至成为所有倭人梦寐以求的宿命。

神田真一非常了解大明,他很清楚大明军队的强大和大明政治的脆弱性,大明政治看似稳定,但万历维新十五年,积压了许多的利益冲突,等待着爆发,现在大明朝局看似稳定,其实都系在皇帝一人的理智之上。

神田真一抬起头说道:“大明有矛盾说、阶级论三卷,万历维新大开海以来,沿海一带有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获得了足够的经济地位,谋求更高的政治站位。”

“而旧有的乡贤缙绅、势要豪右们,他们的田产不再是最好的生产资料,靠田产的资产累计,远逊于手工作坊和机械作坊,他们在丧失经济地位,政治站位变得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只需要一点小火苗,比如皇帝为了泄愤,大肆搜捕、为难、栽赃西土城遮奢户,那么沿海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权力,就会一拥而上,将乡贤缙绅、势要豪右撕得粉碎,这种剧烈的活动,绝不会持续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结束。”

“我其实做好了被你们抓到的准备,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皇帝的决策似乎不打算做些什么。”

“皇帝难道不生气吗?”

神田真一非常确信,大明现在的政治制度非常危险,皇帝手握京营、水师,皇权已经达到了自永乐之后的顶峰,只要皇帝多一点不理智的一厢情愿,那大明陷入危机,就变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只要皇帝变得不理智,为了自己的雄途霸业,急功近利的做出一些稍微激进一些的决策,就可以造成大明更大的撕裂。

大明有着非常完善的监察机构,系统独立的监察机构直接隶属于皇帝,六科廊可以和文渊阁一起在内阁坐班,六科给事中和御史们位卑而权重、多层多重监察网络、多重监察方式并用,给大明带来了极强的纠错能力。

但是,大明的纠错力量是无法纠错皇帝的,所有监察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监督官员,监察制度只是皇帝的附属,从无有监督皇权的职能。

有权力的人,在使用权力时,一直到遇有权力的边界才会休止,而且是经过了极为激烈的争斗之后,才会休止。

拥有权力的人,无一例外都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天下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变化,就会千秋万代,这是不可避免的权力异化。

大明对权力异化的讨论始终浅尝辄止,也是因为很容易讨论到一元专制的一元身上。

而权力必然滋生腐败,权力越大,腐败越多,绝对的权力,就等同于绝对的腐败。

这也是他在《天下兴亡论》里,反复讨论的皆一专也,天下兴亡系于皇帝一身的政治制度无疑是极度危险的。

只要大明皇帝失去了理智,做出一些昏聩的决策,即便是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纠错力量无法对皇帝失效,即便是有海瑞这样的人,冒着天下大不韪去谏言,至高无上的皇帝,怎么可能承认自己有错!

皇帝不肯认错,不肯收回成命,一意孤行,制造更大的撕裂,大明陷入内忧之中,那朝鲜战场,倭国即便是输了,也不至于输掉本金,也就是倭国本土。

输掉了回去舔伤口,等待着下一次的出击。

精心谋划,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捞到,大明皇帝有点过于理智了,既没有封闭九门,也没有抓捕各大诗社的笔正,更没有气呼呼的去找西土城遮奢户的麻烦。

赵梦佑想了想说道:“陛下只是觉得你的指责,有点好笑而已,主要是有点对不上,你说的很对,可你指责的内容,没有一个跟陛下挂的上钩,甚至不如黎牙实写的谣谶,至少黎牙实写的谣谶还能让陛下生气。”

赵梦佑清楚的记得,黎牙实说稽税院是宗教裁判所,催缴票是赎罪券的那天,陛下是真的非常生气,那次黎牙实被关了近一个月。

赵梦佑一直在陛下身边,神田真一指责帝制,陛下的阶级论第四卷,比神田真一过分的多,陛下的第四卷更是直截了当的说,帝制必亡,要不是先生拦着,皇帝怕是早就把第四卷写完,并且公之于众了。

神田真一是个很有谋划,而且非常勇敢的人,他自诩对大明足够的了解,但他对陛下了解不深。

赵梦佑笑着说道:“我只是个缇骑,你说绝对的权力注定绝对的腐败,我十分认同你的看法,可是呢,元辅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当下的世道啊,帝制百十年内,仍然是最好的办法,一个稳定的国朝,比一切都重要。”

神田真一面色数变,双拳紧握,用力的一锤桌面,大声的说道:“他老朱家的江山亡了,万民还在!朝代可以更替,但万民不会消失!什么叫做稳定的国朝比一切都重要,这是什么共识!”

“我只是个武夫,忠于陛下高于一切,我不擅长辩经。”赵梦佑想了想才说道:“但你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神田,我问你,天下是什么?”

“天下就是万民!”神田真一大声的说道,这是一个很符合民为邦本的万金油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赵梦佑叹了口气说道:“额,《逍遥逸闻》你知道吗?就是宣扬有限自由的那本杂志,笔正李贽最近刚连载完一个话题,那就是朝代更迭与人口兴亡。”

“王莽篡汉之前,西汉有丁口5900余万,可是东汉新建,不到三千万人,这里面有些隐丁,你说的万民包括不包括这些因为战乱死掉的万民呢?”

“东汉末年汉桓帝时,有丁口5600余万,东汉末年分三国征战不休,至西晋初年,魏66万户,448万人,蜀汉28万户,94万人,吴52万户,230万人,总计丁口不过800万,哪怕是加上隐丁,东汉末年的乱战,也是死了数千万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改朝换代,要付出数以千万计百姓的性命为代价,所以,谋反、谋逆,谋叛为十恶不赦之首,因为维持国朝存续,本身就是在保护万民仍然生活在秩序之中,而不是战乱。”

“你意图颠覆了大明的统治,等于要杀死大明近千万户的百姓,数千万的人,所以你该死,你明白了吗?”

世界的确是破破烂烂,但汉室江山代有忠良,一直有大丈夫挺身而出,修修补补,只要大明这条破船还能修补,就不要放弃,直到破船真的要沉没了,到那时会如何,会死多少人,就只有天知道了。

赵梦佑吩咐缇骑找来了一本逍遥逸闻,笑着说道:“自己看看吧,做个明白鬼吧,我一个粗人都比你明白。”

忠诚,本来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无论对着自己说多少遍忠诚,也是欺骗,但李贽完成了朝代更迭与人口兴亡的课题之后,赵梦佑这等武夫,都对忠诚有了具体的认知,赵梦佑对陛下的忠诚,就是对万民的忠诚。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报天子等于救黔首,救黔首等于报天子,这在天子英明的时候,是成立的。

“不!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神田真一看完了李贽的文章,不停地摇头,脑袋摇的跟个拨浪鼓一样,不停地自言自语。

他自诩是有才之人,他觉得自己的理论无懈可击,他觉得天下兴亡皆一专耳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所以他才说,改朝换代,万民仍在。

可李贽明明白白的告诉神田真一,改朝换代,万民最少最少有一半,都会成为路边枯骨。

理论的破灭,比杀了他还难受。

“政治活动如果变得无序,注定会波及到了千家万户,每一个人身上。”赵梦佑重复了一句陛下自言自语的一句话,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剧烈而无目的的整治活动,会造成暴力的失控,最终危害到千家万户身上。

赵梦佑坐到了书桌前,开始整理案卷,等到下午时候,他将案卷和证据整理完毕,才去了通和宫奏闻了陛下详情。

“神田真一,疯了。”赵梦佑告诉陛下一个消息,他面色古怪的说道:“他觉得自己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人,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完美无瑕,结果就像是泰西那些信徒,上了天堂才知道原来是地狱,神田真一,无法接受。”

朱翊钧看完了卷宗说道:“他疯了,还是要进解刳院的。”

“大明的势要豪右,要感谢神田真一,朕还以为是这些势要豪右不满加税,才故意散播妖书,朕准备让稽税院查一查,是谁怀恨在心。”

朱翊钧的确有理智不会发疯,但稽税院的缇骑们,恐怕不会那么理智,怕是要疯狂的稽税,搞得人人惊惧难安。

“他还有一个地方是错的,大明政治不是他想的那么脆弱,有点风吹草动就要斗得你死我活。”朱翊钧看完了口供后,十分确定的说道:“要大明真的是他想的那样泾渭分明,就太好了,这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大明政治不是稳定,是一潭死水一样的烂泥地。”

神田真一对大明政治的想象比较幼稚,他觉得就是泾渭分明的对立,所以只需要扔根儿火柴,就能点燃这个炸药桶,但天下事,是一团乱麻,彼此纠缠在一起,这才是最大的祸患。

神田真一为了报国不惜身,但他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要真的能够一声令下,解决明确的敌人,朱翊钧早就干了,还能等到神田真一挑唆?

根本没有明确的敌人,在奸臣没有自己跳出来的时候,人人都是忠臣,个个都是忠君体国。

斗争卷说要清楚的知道敌人是谁,就这一件事儿,就是难如登天。

“陛下,提刑指挥使陈末奏闻了山西宣府情况,比预想的要好一些。”赵梦佑拿出了另外一本奏疏,陈末在宣府的探闻,出身宣府墩台远侯的陈末,回到宣府,自然有自己的人脉去打听情况。

除了人脉之外,更多是把两百缇骑散了出去,询问百姓,究竟如何。

“真的给周良寅给干成了?”朱翊钧看完了奏疏。

周良寅没有谎报,更没有夸大其词,他真的在宣府大同实现了清汰,情况比周良寅说的还要好一点,当然,言官对周良寅的批评,也不是诬告。

周良寅的清汰法,就是排除异己,把晋党的裙带全都清汰掉了,这里面比较怪异的就是,周良寅是晋党出身。

把晋党的人都拔掉,换上了工党的人,各县最多的吏员,多数出身官厂。

手段狠辣且颇为有效,周良寅打算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对整个山西的清汰,还山西一个朗朗乾坤。

“按照陈末的说法,的确是周良寅有这个本事清汰,拔掉这些个晋党的裙带,还有一个周良寅没跟朝廷说的原因,那就是山西现在太穷了,穷则思变。”赵梦佑解释了下清汰的基本环境。

山西贫穷的赋税,已经支撑不起庞大的官吏规模了,必须要清汰。

俺答汗在嘉靖二十九年入寇京师后,大明和俺答汗的纷争主要集中在山西大同和宣府两地,而雁门关内诸府州县,不得不支持宣府大同,战争虽然在隆庆五年议和后基本结束,但对峙的局面和高昂的边防成本,仍然在吸山西的血。

在万历十年终于消灭了俺答汗,结束战争的那一刻,外患消失时,山西被关外战场,给吸的千疮百孔,并且没有外患,各级衙门就没有理由再让势要、乡贤、商贾们认捐,过多的衙役,和各级衙门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就形成了矛盾。

战争状态下,所有人都有更高的忍耐度,因为有敌寇的威胁,毕竟敌寇真的会杀全家,抢走你的妻子和孩子。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忍耐度就会下降,过去那些打着战争名义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不再被认可,山西各衙门的亏空越来越大,抗税的情绪也在增加。

周良寅能清汰成功,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这当然不是否定周良寅的功劳,没他下狠手,确实不太好解决问题。

朱翊钧处理清楚了缇骑的奏闻后,拿起了桌上的塘报,朝鲜战场出现了一些情况,出乎了戚继光的预料,戚继光奏闻了朝廷,告知皇帝和内阁大臣们,不必过分的忧虑。

在野外,大明的战损比,依旧维持在个位数对千位数的可怕比例之中,一个步营可以挡得住对面三万人的冲锋,并且以极其微弱的战损比,击毙伤俘敌军千人。

但戚继光低估了倭寇的耐受能力,大明军一人一日要消耗六斤的粮食,辽东军稍微低点,也要五斤粮,但倭寇不是,倭寇一个人一天一斤粮,就能维持基本的战线。

大明军要只给这点粮,怕是得造反。

大明派遣了墩台远侯探闻倭寇营地,得到结论是忠州之粮,恐怕一个月就耗光了,结果倭寇应氏顶了三个月之久,等到了后勤补给。

这份耐受能力,戚继光也只能佩服了。

第二个出乎预料的就是倭寇的倭式堡垒。

(倭式城堡)

大明的城池的主要构造是墙,几乎所有的城防设计都是围绕着墙在展开;

泰西的城堡主要构造是塔,以前是箭塔,后来是炮位;

而倭国的主要构造是路,整体设计方案,就是延长攻城方在城防火力下的暴露时间,主打一个弯弯绕绕。

倭式城堡修的跟迷宫一样,即便是攻破了城门,上山的路上,就要面对敌人的火力,真的很难攻打。

同样,这也是造就倭国碎片化政治格局的原因之一,这样的城,在没有充足火器的情况下,千余人守城,只要不出现内鬼,几万人同时攻城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在野外,大明军打倭寇,就像是大人打小孩一样的轻松简单,但在倭式城堡,大明在不动用火炮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啃下这种硬骨头。

当然,有火炮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倭国的鸟铳叫铁炮,倭国的火炮叫‘国崩’,这个意思就很明确了,只要火炮的数量足够多,就能把这些山城彻底打崩。

这些倭式城堡是倭寇内部狗斗了数百年的产物,是经历了无数次实战累积的经验,承载了守城方的最大恶意,而倭寇在忠州、釜山等地修建了十六座这样恶心人的山城营堡。

“羽柴秀吉还没有转进本土,他在釜山防御圈里修城堡。”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这东西确实挺恶心人的。”

“戚帅不是说有办法吗?”冯保眉头紧蹙的说道。

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当初织田信长要行缓兵之计,要跟大明约定以临津为界限,汉城以北归大明,汉城以南归倭国,意图在汉城、仁川、忠州、釜山等地设防阻拦大明军。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也是有倚仗的,只要大明军不想付出巨大伤亡,就得慢慢耗,这些山城,突破了如此多的防线,大明军也是劳师远征,再无法进攻倭国本土了。

朱翊钧笑着说道:“戚帅的想法是,一力降十会,真的要进攻,用火炮轰平这些山城。”

万历三大征里,有播州之战的海龙屯,海龙屯也是类似的山城,而且更加易守难攻,最后还是被大明军用火炮给攻破了。

大明皇帝朱翊钧料敌从宽,给前线配备了过多的火炮,一度成为了戚继光的困扰,但现在,面对倭寇精心准备的城堡,就有了用武之地。

准备充分一点,总会有用到的时候,进攻倭国,要用足够的火炮扫除这些个恶心人的倭式城堡。

“左右不过是费些火药。”冯保笑着说道,只需要火药,那就太简单了,要人命填,陛下心疼,但用火药炸,那就是多多益善。

大明现在一年只生产一百五十万斤火药,不是只能生产这么多,而是生产再多也没什么用武之地,实在不行就多开几条生产线,把攒下来的硝石统统做成火药,还能扩大工匠的规模。

最近熬硝仙人们,捣鼓出来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液体,就是用绿矾油和硝石一起熬出来的,匠人们称之为‘消金水’,目前还在探索如何制备。

更多的熟练工匠等于更多的生产力,这是大明总结的经验。

十六座山城很多吗?用火药灌进去,要是不够,就再加倍灌进去。

要是火药加倍灌进去还不够,切断这些山城的补给,饿一年不行,就用倭奴修个城墙围起来,围他个三年五载,开龟壳开不了就围,大明耗得起。

野外作战输给大明,就输掉了主动权,就是输掉了进攻能力,输掉了机动能力。

朱翊钧拿起了第二本奏疏,来自燕兴楼交易行的王谦。

“王谦这割的也太狠了。”朱翊钧颤抖了下,王谦的镰刀太锋利了,他已经学会了洗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