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五十八章 更加专业的稽税缇骑

大明在汉城、仁川取得了大胜的消息,早就传回了京师,对于戚继光率领京营,再一次取得了胜利这件事,京师所有人反应都很淡然,认为理所应当。

戚帅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但是因为没有邸报的消息,大明民间,还是以小道消息为主。

小道消息里,传的最离谱的就是戚继光大显神威,露出万丈真身,行云布雨,催风鼓浪,三淹仁川,淹死倭寇无数,倭寇贼酋化身八岐大蛇,意图阻拦,被戚继光万丈金身,砍掉了三个头,八岐大蛇望风而逃的神话故事。

对于这种志怪故事,连礼部都有点无可奈何,志怪故事,开始是对的,过程是离谱的,结果又是对的。

所有人都在等邸报的消息,而邸报在等皇帝的圣旨,皇帝在等前线的战报。

终于在万历十四年八月十五这天,皇帝收到了来自前线的战报。

“报!”缇骑急匆匆的跑进了通和宫御书房,将火漆封好的信筒呈送御前。

朱翊钧从冯保手里拿过了信筒立刻打开,看着捷报,露出了个灿烂的笑容。

“毛利辉元逃窜后,陈璘率水师从月尾岛进攻仁川,花郎协只抵抗了三个时辰就选择了开城投降,戚帅收到了仁川战报后,立刻调整,将户田胜隆等三万倭寇围困于马山馆,将其尽数歼灭,击杀倭寇三千四百人,俘虏两万一千余人!”

“户田胜隆被生擒于车下!”

“汉城爆发了巨大的动乱,倭寇杀花郎,花郎也不肯坐以待毙,开始了反击,双方在汉城火并,死伤不详,但羽柴秀吉等人率领倭寇逃往了忠州。”

“大明收复汉城、仁川!好!重重有赏!”

户田胜隆是这次领兵作战的倭国大名,被大明军生擒,并且已经械送天津州,马上就可以送到京师了,扔进解刳院里,是户田胜隆的结局。

汉城火并,倭寇和花郎协打起来没多久,整个汉城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大明军赶到的时候,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陛下,汉城五大宫全都被倭寇焚毁了。”冯保低声说道:“连之前朝鲜国王的陵寝也被挖开了,大明军到的时候,连棺椁都被打开了,陪葬之物,都被倭寇掠走了。”

戚继光、梁梦龙的捷报,主要集中在战场上,而李佑恭则是四处转悠,看看有没有新鲜事告诉陛下,李佑恭还真的看到了,汉城附近的朝鲜王陵,从神道、箭门、楼阁、帛炉、到墓冢全都被破坏。

朱翊钧眉头一皱,问道:“李昖知道他们家祖坟被倭寇给刨了这件事吗?”

冯保赶忙说道:“从前线抓到的倭国探子的口供来看,李昖是一清二楚的,甚至还跟左右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说此仇不报非君子。”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厉声说道:“然后李昖就要跟倭寇一道,把朕送往朝鲜的粮草火药,给朕烧了?被挖了祖坟的是他李昖,不是朕!”

“李昖一说就是朕逼他的,废了他的王位,还要废国,朕真的没给他留活路吗?朕不准他来,他就不会自己连章上奏,请求内附吗?非要朕亲自要求?”

“大明朝中有不少的复古派,他们最喜欢柔远人,朕为了灭倭大业,也是可以勉为其难答应的,他做了吗?没有,他根本没想着内附,就要跟倭寇合起伙来,现在被李舜臣给杀了,他活该!”

汉城仁川这一战,大明搞定了两个麻烦,主要的麻烦是倭寇,汉城陷落倭寇之手,前线一直蹭蹭不进去,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而次要的麻烦,是朝鲜王室的麻烦,对于这个麻烦,大明是不太好解决的,张居正已经不止一次喊出要让朝鲜王室落水了,但落水仍然有后患。

朝鲜王室、文武两班,全都被李舜臣给杀了,物理意义上天街踏尽公卿骨,李舜臣要杀李昖,就必须把这些文武两班都杀了,一个不剩,因为他们是利益共同体,这就是谋反,谋反是暴力,不是过家家。

李昖不肯内附,这下好了,死的不能再死了。

“陛下,李昖很清楚,一旦他上奏内附,陛下答应,他就再也没有可能是朝鲜王了,就是他想,文武两班也不允许他想。”冯保倒是对这个问题有点自己的看法。

李昖不是陛下,李昖根本没有掌握过朝局,就是个提线木偶,哪怕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朱翊钧满是感慨的说道:“真的是太遗憾了!”

“下诏义州,朝廷已经验明李昖正身,文武两班就地安葬吧,还有,严旨斥责李舜臣!再大的矛盾也不能杀大王啊,看看这事儿弄得多不体面,降职,必须降职!就降为义州守备,为信武将军吧,让他戴罪立功吧。”

冯保掰着指头数了数,低声说道:“这是升官吧。”

义州守备是个五品,可信武将军是四品,在军中大约就是副参将,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李舜臣从朝鲜武官,变成了大明武官。

这真的是责罚吗?

“朕说降职就是降职。”朱翊钧一看冯保,非常肯定的说道:“李舜臣本来是朝鲜正三品的咸镜北道都护府使,这现在只是义州守备,你说是不是降职?”

“是是是,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其实对于李舜臣杀死李昖这件事,大明朝堂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认为李舜臣以下犯上当诛,一种则是认为李舜臣平叛有功当赏。

以下犯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大明皇帝已经明确废王、废国、撤藩,那李昖的身份就是个被看管的罪犯,说以下犯上,那岂不是说皇帝的圣旨是放屁?

但现实也要考虑到李昖的确是朝鲜王,这次李舜臣为了永绝后患,宗室、文武两班根本没有一个活口,皇帝这个决策,和稀泥,李舜臣从朝鲜官降低一级成了大明官,算是明降暗升了,都能说得过去。

而且跟着李舜臣搏命的那些朝鲜军兵,也跟着李舜臣都变成了大明军,这就是大明皇帝给的报酬,对于李舜臣、以及所部,这就是天大的恩赐了。

这年头,想成为大明的自己人,难如登天。

“陛下,德王殿下请陛下前往格物院,有一个祥瑞献上。”冯保提醒陛下行程,又到了陛下最喜欢的祥瑞环节,格物院这次没有遮遮掩掩,是大明的七十二匹马力铁马试车成功的祥瑞。

朱翊钧拿着一本红绸缎面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朕觉得皇叔在忽悠朕,朕记得去年年底才量产了四十八匹马力的铁马,今天,就七十二匹了,这才短短半年,朕就是那么好大喜功的人吗?”

红绸缎面奏疏,就是祥瑞专用奏疏,这一次格物院给了皇帝一个极大的惊喜,马力提升速度超过了张居正提出的一年翻一倍,半年就翻了一倍。

冯保赶忙说道:“陛下,这台铁马最大马力是就九十六匹,但是不能长久维持,所以,取了最低马力奏闻,中间马力是八十四匹,德王殿下已经很保守了。”

朱翊钧觉得德王是投其所好,夸大其词,一如当年赵高骗胡亥,指鹿为马。

但冯保非常确认,德王非常保守,给铁马设定了最大、最小、中间马力,以中间马力为准,奏闻以最小马力。

最大马力会浪费铁马寿命,金属也是有疲劳性的,一直以最大马力运行,很容易出问题,最大最小,都不客观,只有最大寿命稳定输出的动力去衡量铁马的标准,才客观。

“那就去看看吧。”朱翊钧站起身来,不相信就去看一眼。

德王朱载堉、格物博士黄子复、李开芳、焦竑、张嗣文等人,早已在格物院门前等候,见到了陛下的仪仗赶紧迎驾。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朱载堉带着三十多名格物博士见礼,大明皇家格物院有格物博士107人,这三十多人是铁马项目的格物博士,他们负责这次七十二匹马力验收。

“免礼。”朱翊钧是腿着来的,通和宫和格物院都在禁苑,一共就不到五分钟的路,他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面孔,露出了个笑容。

徐光启在万历十四年参加会试顺利考中了进士,同时也考入了格物院内,成为了一名格物博士。

“徐博士,伽利略现在何在?”朱翊钧问起了伽利略,这是面圣过的番夷人才。

徐光启赶忙俯首说道:“伽利略现在去了福建,给福建百姓接种牛痘,到明年年初,才会来到京堂,参加皇家理工学院的考试。”

进格物院有两条路,科举考中进士、算学成绩在前五十名,才有资格参加格物院考试,就跟翰林院吸纳翰林一样,皇帝在万历五年,特别增设了五十额员进士,就是为了格物院人才遴选。

这五十员进士考不进格物院,也可以到理工学院任学正。

而另外一条路,是进入皇家理工学院,学成之后,可以留院或者考进格物院。

格物院和皇家理工学院的关系,有点类似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关系,尤其是在理工院生也有秀才功名之后,就更是相似了。

伽利略是个番夷,自然考不中进士,只能走理工院和格物院的路线了。

朱翊钧走进了格物院,就看到了两个已经完成了总装的铁马,长两丈一尺、阔九尺三寸、高七尺三寸,也是个庞然大物,一个铁马的外包围全部被拆除,方便陛下观看内部结构,另外一个铁马已经在预热,准备试车。

朱载堉一点点介绍着铁马的各个部件,然后带着皇帝来到了一个长桌前,开口说道:“陛下,这是格物院做的模型,虽然小,但它也有三马力的动力。”

桌子上是个模型,但也不能算是模型,是格物院对铁马研究的另外方向,减重、小型化,太重不方便运输,而且非常浪费原料,小型化是为了让蒸汽机拥有更多的适用范围。

从半间房到只有一个大书桌的大小,拥有三马力的动力,已经是了不得的奇迹了。

“预计后年,这种三马力的铁马才能真正量产。”朱载堉解释,这东西,目前还属于工匠们巧夺天工的范围,类似于核舟记里,在核桃上雕出一个活灵活现的舟来,量产还有点困难,不过已经能看到量产的可能了。

“试车吧。”朱翊钧研究了下格物院送来的新手办,非常喜欢,这东西就只有一台,他玩够了,才会给朱翊镠和朱常治玩,今天的主要目的还是验证七十二匹马力的铁马。

这个巨大的铁马,预计在年底就可以量产,而王崇古对毛呢官厂全机械生产的野望,就落在了这台动力更加强劲的铁马之上。

朱翊钧的观礼台离得位置比较远,一个个力士,将一块块标重五十斤的铁块,放在了钢托盘之上。

朱翊钧随机挑选了两个铁块提了下,确实都是五十斤,而且每一个铁块都要过称。

“总重一万零八百斤配重。”朱载堉请陛下检阅了配重之后,开始了试车。

虽然已经见识了数十次铁马试车,但朱翊钧依旧觉得震撼无比,火炉的风箱加大了风力,已经点燃的煤炭在炉膛之内变得通红,锅炉的水开始沸腾,但是高压阀死死的压住了蒸汽,直到蒸汽顶开高压阀,让高压高热的蒸汽进入管道。

在离心式飞球调速器调节之下,蒸汽进入了气缸之中,推动着风箱式结构内的往复活塞和阀杆,由慢到快,快速前后运动,而推杆连接飞轮,快速旋转了起来。

随着汽笛声骤然鸣起,飞轮拉动着一万零八百斤的配重开始上升,在半分钟内,上升了十丈左右的高度停下,一次实验完成,而后配重块慢慢下落,循环往复。

整个试车一共要进行三十次,这三十次,要半个小时左右,朱翊钧的神情越来越轻松,七十二匹马力铁马试车成功。

在第三十次配重铁块落地的时候,朱翊钧笑着说道:“很好,重重有赏,格物院人人领百事吉盒。”

铁马这个项目有三十多名工匠,七十二匹马力铁马通过验收后,从格物博士到工匠,都有既定的恩赏,即便是最普通的工匠,都能领到一百银,而负责设计的格物博士有五百银。

后续铁马授权给各官厂生产后,还有细水长流的使用费分红。

而格物院人人有赏,就是额外的赏赐了,即便是没有参与铁马项目,每个人有额外的恩赏,百事吉盒里有五十银,比皇帝生孩子发的大吉盒内的两银,要多的多,连负责行政的礼部官员,都人人有份。

朱翊钧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往格物院注资了,都是格物院自己收支平衡。

“谢陛下圣恩。”朱载堉带着格物院格物博士,礼部尚书沈鲤带着礼部诸官谢恩。

“皇叔,朕比较好奇,这才半年,就从四十八匹马力,到九十六匹马力了?”朱翊钧在欣喜之余,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实在是太快了。

“陛下,打井的时候,打到水的一瞬间,水会喷出来,铁马制造,之前一直在刨土,现在终于打到井了,所以井喷了一下,我们这些年陆陆续续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将废蒸汽加入锅炉循环之中,经过冷却再放出等等。”朱载堉笑着解释道。

这些年,除了蒸汽冷凝循环,减少蒸汽热量流失之外,还有传动装置的改良,平行四边形连杆大大的拓宽了蒸汽机适用范围;离心球调速器对整个工况的控制;镗床的出现降低了汽缸内部的光滑和圆跳动差;蒸汽阀配重对压力的控制等等问题。

所以才有了这种快速提升。

朱载堉继续说道:“具体到这次,是材料的提升,七十二匹铁马的重量,比四十八匹马力的铁马轻了一千三百斤。”

朱载堉曾经对皇帝说过,一切的基础都是材料,只有材料有巨大突破,技术才能实现。

格物院院长朱载堉有一个项目叫蒸汽轮机,即便设计的已经足够完美了,但基础材料无法突破,蒸汽轮机就迟迟无法真正的、可靠的转起来。

“我们的钢材正在变得更加优秀,因为我们现在换了个思路。”朱载堉思考了片刻说道:“还是让李开芳来解释下吧。”

朱载堉没有揽功,而是把李开芳推了出来,让他解释格物院研发思路的改变。

李开芳有点挠头,他不善言辞,对这种情况,有点难以应对,他沉默了很久,才让人拿来了三个碗一个小球说道:“这个问题解释起来有点复杂,臣这里有三个碗,有一个球,我们规定,找到这个球算是陛下胜。”

“臣把这个小球,扣在碗里。”

李开芳挡住了皇帝的视线将碗的位置调换了一下,说道:“陛下,请选择一个碗。”

“这个。”朱翊钧指向了最左边的一个碗。

李开芳伸手把最右边的一个碗打开说道:“陛下,臣为陛下排除了一个错误的答案,陛下要换碗吗?”

“换不换碗,有什么区别呢,既然不在第三个碗里,就一定在前两个碗里,换不换,几率不都是相同的吗?”冯保疑惑的问道。

“非也、非也,朕换。”朱翊钧眉头一挑,笑着说道。

“陛下英明。”李开芳打开了中间的碗说道:“球的确在中间的碗里,这不是偶然,当我们排除掉一个错误答案后,陛下不换碗获胜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换碗获胜的概率为三分之二。”

冯保呆滞了下摇头说道:“臣不能理解。”

“这不怪你。”朱翊钧笑着说道:“不光是你,大宗伯也是一脸的迷茫,但格物博士说的言之凿凿,常识和规律产生了冲突。”

三个碗,一个球,当选定一个碗,排除掉一个错误答案,换碗赢的概率是不换碗概率的两倍。

“朕要是不换,就是三个里选一个,朕要是换,就是两个里选一个,自然获胜的概率更大了。”朱翊钧十分确信的跟冯保解释,这个逻辑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个典型的三门问题。

冯保看向了沈鲤,当看到了沈鲤也是一脸茫然的时候,如释重负的笑了笑,大明最聪明的读书人,都不明白,他冯保不懂,那不是理所当然?

“陛下,臣有个公式,来描述这一现象,这个公式包含了先验概率、条件、后验概率。”李开芳看陛下能听懂,那是兴奋的无以言表!

他推导出这个公式的时候,自己都不相信,后来反复验证后,才确认了确实如此,而后讲给五经博士们听,五经博士们都觉得李开芳疯了。

但随着这个公式不断被验证,大家终于接受了违反常理但正确的公式。

当李开芳讲解公式的时候,朱翊钧听得津津有味,沈鲤、冯保、张宏等一干人等,一脸的迷茫,甚至冯保怀疑,陛下是否真的听明白了。

朱翊钧当然听懂了,这是条件概率学,利用先验概率和似然函数来计算后验概率,似然函数其实就是李开芳说的条件,甲条件发生乙现象的概率,利用后验概率,从而做出最优选择。

有的时候,数学的确让人难以理解。

李开芳十分兴奋的说道:“根据公式,我们现在换了个思路,当我们不知道某个结果的时候,就先主观的估算一个数,然后利用实验结果,将这个估算的数值不断地精确,最终得到了结果。”

“格物博士用这种办法,完善了材料学,当我们不知道添加多少配料,才有足够硬度、柔韧度的时候,我们就随便估算一个值,进行实践,利用结果减少误差。”

“简而言之,支持某个现象的条件发生的越多,则该现象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

“咦。”朱翊钧眉头挑了一下说道:“朕想到了这个公式的应用场景了,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应用场景来解释这个公式了!”

朱翊钧拍了拍手,吸引到了所有人的目光,才继续说道:“朕要把这个公式用到稽税上去。”

“我们的稽税缇骑在办案的过程中,最难的从来不是稽查账目,而是确定目标,谁才是那个不肯交税的败类,这是最迫切的问题,这一筛选过程,一定会制造冤假错案,弄得人心惶惶。”

“这一眼看上去,所有要稽查的目标个个都是遵纪守法、个个都是忠心耿耿,那么怎么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这些败类呢?”

“只要我们找出这些偷税漏税不法之徒的共同点,将这些共同点,列为条件,就是支持逃税这个现象的共同点即条件越多,那这个家伙逃税的可能性就越大!”

李开芳用力一攥拳,十分确信的说道:“陛下,臣就是这个意思!”

“李博士,你看,稽税院成立了十多年了,积压了许多的卷宗,朕只需要把这些卷宗的关键词挑选出来,作为条件进行筛选,是不是就可以极大的缩减稽税的范围?”朱翊钧颇为兴奋的说道。

“从算学的角度去看,就是如此。”李开芳非常确信的说道。

朱载堉拉了下激动无比的李开芳,让他赶紧闭嘴,五经博士不涉政,这是五经博士超然地位的保障,也是朝中官吏们眼不见为净、允许格物院存在的原因,李开芳过界了。

但万事万物之间都有普遍联系,格物院博士们既然生活在大明,就不可能避免政治。

皇叔很确定皇帝陛下听懂了,因为陛下听懂了这个公式,连冯保、沈鲤都听懂了,朱载堉满脸复杂的说道:“陛下啊,这就是个公式,主要是用来格物院研究用的,比如材料配比,而不是用在稽税。”

“稽税院已经足够厉害了,臣在格物院都已经听闻了稽税缇骑的威风。”

“皇叔安心,这是政务,和格物院没关系。”

“朕会密谕稽税院,减少这件事被外人知道的可能,稽税缇骑也要专业才是,这个公式用在账目审查上,也是极好的。”朱翊钧笑呵呵的说道,他在前面挡着,火烧不死他,就烧不到格物院的头上。

稽税缇骑们越专业,办案的准确率越高,威权就越重,就会有越多人主动纳税,稽税的范围就越小,理论上,继续发展,不稽税也能把税都收上来,但那只是理论。

一万三千人的稽税缇骑,更加专业,可以有效的减少冗员的发生,维持稽税院长治久安。

朱翊钧很快就令人将过往所有积累卷宗里的偷税条件,进行了筛选,很快出现频率最高的七个标签,就放在了朱翊钧的御案之前。

“陛下,臣有个想法。”冯保和张宏互相看了一眼,张宏往前走了一步说道。

“哦?你讲。”朱翊钧看着面前的七个标签笑着说道。

张宏俯首说道:“陛下,这万事万物都在变化,过去十多年的案子,可能对今天的事儿,已经没有了借鉴的意义,不如只挑选三年的案卷进行筛查,挑选出的条件,会更加的准确。”

朱翊钧眼前一亮,立刻说道:“嗯!有理!每三年审查一次卷宗,条件筛选出来,更加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