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91章 who cares

盛唐挽歌 第691章 who cares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汴梁城皇宫紫宸殿内,气氛庄严中隐约透着几分懒散。群臣们有人衣冠不整,有人闭目养神,还有人一看就是魂飞天外,心思早就不知道跑什么地方去了。

新天子李偒坐在龙椅上,感觉屁股下面似乎全是钢针,让他浑身不自在,却又不敢走。

“严尚书,朕想问问,方大帅什么时候来皇宫呢?”李偒看向严庄询问道,语气有些谦卑。

登基大典何其重要,别人都来了,唯独方清没来。于是这典礼就卡在此处不动,必须等方清来了,才能进行最后一步:给天子戴上大裘冕。

“加冕”一词便是来自于此。

大裘冕是天子登基,祭祀等重大活动才会佩戴的特殊礼冠,具有非常重大及严肃的象征意义。

换言之,以前的大唐皇帝,戴这个帽子,自己说了算,礼部官员照办即可。但现在,李偒这个傀儡天子说了不算,要方清说了才算。

所以现在方清没来,礼仪就卡在“授予礼冠”上了。

方大帅是忘记了这件事么?

其实,在场所有大臣都知道,一个九岁时,就能够给河西士卒代写家信的人。他一路历练到现在,其政务经验之丰富,已经超过了在场所有人。

给天子授予礼冠这样的礼仪程序,即便是大家都忘了,方清也是不会忘记的。

所以,现在紫宸殿内一众臣子们的漫不经心,也就情有可原了。

他们是方清的臣子,而非是李偒的臣子。既然不是臣,那自然不必显露出那种“抛媚眼给瞎子看”一般的敬畏。

方清没到场,这里就不可能庄严肃穆!也不该庄严肃穆!

“陛下,官家还没到皇宫,授予礼冠之事,还要再等等。”

严庄皮笑肉不笑的对李偒插手行礼道。

李偒心中大骂严庄无耻,脸上却只能以笑容面对。

当初,是方清力挺他当太子的,如今外人或许会察觉到李璘的死或有蹊跷,他这个新天子作为最大受益者,自然是无法摆脱嫌疑。

所以站在旁人的视角看,即便方清对不起很多人,也绝对没有对不起他李偒。这一刻,方清虽然还没到紫宸殿,但他的影响力,却已经压得李偒喘不过气来。

不参与政务,就不掌控实权。

这个道理此刻就如同天条一般,是那样的无可争辩,又是那样的讽刺。

坐在龙椅上的李偒十分心急,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

“官家到!”

殿外有宦官高声唱名。

紫宸殿内群臣顿时把腰杆挺直了,刚才身上的稀疏懒散一扫而空!

前倨后恭之态,看得李偒眼睛都瞪直了。他还以为这帮人是天生就懒散呢,原来,别人只是压根没把他当回事罢了。

“陛下,微臣因故来迟,死罪死罪。”

方重勇对李偒插手行礼道,态度甚为谦卑,并无权臣之傲慢,他身后还跟着车光倩。

李偒被他晾了一个时辰心中有气,忍不住反问道:“登基大典何等庄严,官家因何事来迟?”

“回陛下,也不是什么大事。

就是郭桥的银枪孝节大营内有军士哗变,鼓噪要拥戴官家为天子,官家不得已去弹压罢了。

稍稍来迟,请陛下莫要怪罪。毕竟,您也不想哗变军士冲进这紫宸殿吧?”

方重勇身后的车光倩当“嘴替”,帮这位方大帅回答了李偒的问题。

“竟有此事?”

李偒吓得站起身,又缓缓坐下。

“回陛下,确有此事,不过微臣已经处置妥当了。

军中武夫偏听偏信,空有一身蛮力,必须得好好约束,请陛下不要怪罪他们愚昧无知。”

方重勇面色淡然说道,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至于要如何惩罚这些哗变的士卒,压根提都不提一嘴。

“官家日理万机,无妨,无妨的。”

李偒面色尴尬说道,他缓缓坐下,面色惊疑不定。李偒自然是知道,军士哗变是假,方清给他下马威才是真,搞不好就是自导自演的。

但他还能说什么呢?

方清没有撕破脸,只是因为对方不想撕破脸罢了。

“礼部尚书,这授予礼冠的程序怎么停下来了?

继续吧!天子还等着在呢!”

方重勇对着郑叔清呵斥了一句。

“是下官的失误,下官这便补救。”

郑叔清出列,招呼礼部的一个官员将大裘冕拿来,然后递给李偒的贴身宦官。后者上前给李偒戴上大裘冕,礼仪完成。

就这么简单!

整个过程,居然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到,就已经完成了!

可是方清不来,就是无法完成!

李偒心中怒火蹭蹭蹭的往上窜,然而一想到方清在军中的威信,在朝中的势力。

顿时就如同大水淹了小火苗,只剩下拔凉拔凉的。

车光倩刚刚不是说了嘛,银枪孝节哗变,要拥戴方清为天子。无论真假,其威胁警告之意,已经是表露无疑。

李偒吞了口唾沫,看向方重勇,面色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陛下,登基大典已经结束了。皇宫是您的家,您才是主人,微臣等人都是客,客随主便。”

方重勇对李偒插手行礼道。

这就……完事了?

李偒心中震撼,又不方便表露出来。

如此简陋的登基仪式,是不是太草率了点?

“那就,那就散朝,散朝,哈哈哈哈。”

李偒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宣布散朝。

紫宸殿内群臣开始鱼贯而出离开大殿,秩序井然。至于天子登基该有的那些繁杂礼仪,这次完全没有呈现出来,也无法呈现。

大唐天子正儿八经的登基大典,前期准备起码是一个月。

李璘的身亡非常意外也非常突然,方重勇的处置,更是快刀斩乱麻。这让新天子李偒,身上带着一股难言的草台班子气味。

其实吧,如今的汴州朝廷虽然运转起来了,权威日重。

但它似乎与皇权隔绝开了。说这天子就是个不管事的草台班子,倒也恰如其分。

……

旧天子遇刺身亡,新天子仓促继位。

按理说,这件事非常严重,也非同小可。

按理说,应该会引起朝野震动,民间非议,外敌窥探。

不说是山崩海啸风卷残云,起码也该是暗流涌动草木皆兵。

然而,当方重勇身着便服,闲逛于汴州运河各渡口,流连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大酒楼茶楼时,却惊讶的发现。

好像没什么人关注李璘的身亡,以及天子的轮替。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因为言路堵塞,人们都不敢说话了。

恰恰相反,方重勇和汴州朝廷,对于言论管制很松懈,只要不是宣传造反的,只要不是跟方重勇公开唱反调的,想说什么都可以说,甚至可以编成段子在茶楼说书都行!

不是大家不能说话,而是现在谁还关注换天子了啊!

天子又不免税,又不给自家送米送面!天子身边的貌美妃嫔,是能摸还是能睡?跟自己这种升斗小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汴州街边小巷,茶楼酒肆,谈论的最热门话题只有一个:从哪里可以请到高明的弓箭师傅学射箭?

汴州卖弓箭的铺子,已经卖断货,只接受预定,而且还一弓难求。

自从朝廷颁布了“弓箭手招募法令”后,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朝廷要干啥,也都看到新门路在哪里了!

官家这是要席卷天下啊!

不少人都看得明白,朝廷选拔所谓“弓箭手”,还将其当做制度,长期执行,显然是有所图谋的。

不为统一天下,需要这么折腾么?有仗打就意味着有战功,就意味着底层向上的通道依旧敞开着。

当了“弓箭手”,军中提拔军官优先,赏赐奖励优先,正是应了那句“将军拔于猛卒”。

朝廷是什么意思,懂的都懂。底层人民或许读书少,但他们绝对不缺生存智慧。

什么李璘遇刺身亡这一类猎奇传闻,传一下过耳朵就完事,最后评价一句“管我鸟事”!皇帝死不死无所谓,自家的小日子,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还是离不开生计艰难。

还是要努力往上爬。

天子太远,生活的苟且却就在眼前!

可是弓箭手的前途如何,怎么能挤进去,需要什么技能和身份背景,怎样才能混出头,那可是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伸手就能摸到。换言之,很可能一个消息就能改变命运!

大家当然热衷于讨论,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

方重勇看到的,是群情汹涌般的躁动。

汴州运河渡口边的某个茶楼内,从关中来的戏班子,此刻正在唱“丐版”的霓裳羽衣曲。

台下,方重勇对一旁的张光晟感慨道:“不知道李隆基如果还活着,得知他参与编曲的霓裳羽衣曲,居然沦为市井百姓们品头论足的曲目,会作何感想。”

“人死了就在地下躺好,还能怎么想?

只有活人才配有想法。”

张光晟不屑点评道。他深知基哥为人,甚为厌恶。

“是啊,人死了就死了,什么都没了。

就算生前英雄盖世,又能如何?”

方重勇忽然有些意兴阑珊,摆了摆手,示意打道回府。

回汴州府衙的路上,张光晟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此番如此良机,官家何不行禅代之事?”

张光晟似乎憋了很久,终于忍不住开口。

其实他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车光倩已经表态,只是比较委婉。

至于何老虎,已经说了要方重勇直接去皇宫登基这样的话。

自从拿下洛阳以后,方重勇麾下核心圈子里的文臣武将们,一个个都是蠢蠢欲动的。

比如说元载,现在就联络了一帮文人开始暗地里造势,鼓吹“方氏当兴,改天换日”什么的。

因为方重勇虽然还没走出那一步,但是他前面是什么路,手下人一个个都看得明明白白。

遇到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只有脑子被门夹过的人,才会当乌龟不啃声,不表忠心吧?

“我们这一路,听到各种议论,听得最多的是什么,你还有印象么?”

方重勇并未回答张光晟的问题,而是直接反问道。

“回官家,是弓箭手的招募,还有小商贩免除商税的事情。”

张光晟老老实实的答道。

“李璘身亡,新天子继位的消息,可有人谈论?”

方重勇又问。

“未曾有人说起,毕竟是太子继位,又有何可说的呢?”

张光晟无奈答道。

自古天子为什么极为忌惮太子,便是因为只要是太子继位,世上之人便不会深究天子死因。

换言之,太子是离弑君位置最近的人!也是弑君的天然最大受益者!

如今李偒继位,便显示出太子继位的优越性来了。压根就没什么人关注李璘是怎么死的,哪怕李璘还是壮年!

可如果现在是李偒继位后禅让给方重勇,社会舆论可就不会如此波澜不惊了。

“民心所向乃是吃饱穿暖,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朝廷统一天下,便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去实现这个目的。

这样去看,你就明白,其实方某就算当了天子,也不会立刻改变什么。

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才是真的。”

“官家说的是。”

张光晟讪讪说道,马屁又拍马腿上了。

二人来到汴州府衙,刚刚进大堂,就看到大聪明急急忙忙的走上前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信。

“官家,洺州的田乾真派人送来密信。”

说完,大聪明将手中的信,双手呈上递给方重勇。

田乾真?

方重勇一愣,随即默默点头,直接走进府衙书房。落座之后,他拆开信一看,顿时面色凝重起来。

“去把严庄、李筌、车光倩他们都叫来府衙书房议事。”

方重勇对大聪明吩咐了一句。等他走后,张光晟这才询问道:“官家,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史思明猜忌田乾真,而后者想兵变,希望我们接应他。”

方重勇一脸古怪,将信件递给张光晟。

后者看了又看,然后同样也是一脸懵圈。

他们跟田乾真的关系,还没好到这个程度吧?结果现在这厮发一个看上去像是“投诚”的书信。

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嘛!

“如果是别人,此事很有可能是假的,乃是诈降。但若是轮到史思明,则必然为真。”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示意张光晟不必多言。田乾真的意图应该是不错的,只是此事的操作难度,恐怕未必就低了。

不一会,严庄等人心急火燎的来到府衙书房,方重勇也不二话,直接将田乾真的亲笔信,交给众人传阅。

很久之后,信件转了一个圈,又回到方重勇手中,在场所有人都看过一遍了。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异常精彩。

幸灾乐祸者有之,面露不屑者有之,还有人沉思不语,似乎想到了什么。

“史思明活到现在还没死,真是奇迹啊。”

严庄忍不住啧啧感慨道。

田乾真在信中说,史思明有渡黄河攻略汴州的计划,就在秋收之后。

为什么选择秋收之后,大概是这位“霸总”,觉得田里的庄稼,要种要收要打理,确实挺麻烦的,不如等秋收后,自己直接派人来搬走,愉快又方便。

这也从侧面说明,河北的经济每况愈下,史思明压力其实也挺大的。明知道汴州朝廷下辖数十个州,一点也不好惹,却也要来摸一摸。

田乾真见此情形,已经准备反水了。

毕竟他就算不反,到时候缺粮缺钱,麾下丘八也饶不了他。不如拿史思明的人头去换一个前程!

“诸位,此事你们怎么看?”

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

“官家,以下官所知,史思明在幽燕名声极差,部下有反心者比比皆是。田乾真所言大概为真,史思明的人品,想糊弄住人也不容易。

只是,田乾真到底是不是在自取灭亡,我们要如何应对,是个问题。”

这次居然是一直负责管理情报的卢迈率先发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