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66章 剑指渤海国

盛唐挽歌 第666章 剑指渤海国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怀州府衙跟前,看着眼前凶神恶煞,身穿带血军服的一众丘八,李庭望好像明白了什么。他脑子里渐渐将不知道的细节补齐,天井关失守后,山脚的大营也接连失守。控鹤军换上洛阳军的军服,有心算无心,突袭了怀州城。

然后就是滚雪球一样的碾压。

而怀州城内的守军本身就不多,李庭望为防意外,也是为了方便跑路,将主力都部署在城外大营。控鹤军既然已经占据了怀州城,那么城外的洛阳军大营,也大概率失守了。

这些都是一环套一环的战略,从一开始,李庭望就输了。

“李将军,你倒是让我们一顿好找啊。本帅还以为你在城外大营呢,没想到你在怀州城内,还真能睡安稳。

你是个有福之人啊。”

手握横刀的李怀光,面带狞笑走上前来,言语里不乏嘲讽。

李庭望压根就不认识李怀光,不过对方的身份倒也不难猜。这一战具体是什么过程,李庭望大致也猜到了。

控鹤军多厉害没看出来,说到底还是自己疏于防范了。

李庭望以为有天井关的天险,再加上控鹤军新败不足为虑。所以军中一些该有的常规套路都没上,比如说每日换防,定时巡查,更换口令等等。

他和安守忠在洛阳安逸了几年,打仗的技艺确实生疏了不少。战争就是这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争会以生命为代价,检验每个参与者平日里有没有弄虚作假。

上天是公平的,李庭望学艺不精,今日便要付出血的代价。

“行了,某认栽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李庭望将佩剑丢到地上,十分干脆,并无扭捏之态,更没有跪下求饶。

“呵呵,李将军不必逞强,本帅放你回去报信!

来人啊,让开一条道。”

李怀光似乎并无杀掉李庭望的意思,轻轻摆了摆手。身边的一众丘八退到一旁,没有任何纠结,面色平静中带着几分轻视。

李庭望看不明白李怀光这是什么意图。

这放人放得有点干脆,令人摸不着头脑。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今日不用死了。人生在世不容易,能够多苟延残喘两天也是好的。

“那李某便在此谢过了,告辞。”

李庭望对李怀光抱拳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

当李庭望的身影离开李怀光的视线之后,韩游瑰凑到自家主帅身边。他面色纠结,压低声音询问道:“节帅,就这么轻易放了李庭望么?”

“李庭望回洛阳,必然会大肆宣扬控鹤军战无不胜,锐不可当。

不如此,李庭望一定则会被安守忠治罪。

当然了,安守忠也不会相信一个被我们放回去的将领。毕竟,李庭望不是安守忠之子,二人不可能完全齐心。

接下来,他们二人势必会互相防备。安守忠害怕李庭望成了我们的内应,而李庭望则害怕安守忠会猜忌他。

如此处置,比杀了李庭望强百倍,杀一个败军之将又有什么用呢?

有李庭望帮我们传话,安守忠麾下部曲也会畏惧与我们正面交锋,士气必定为之重挫。”

李怀光面色淡然解释道。

说到经营地盘,李怀光给方重勇提鞋都不配。但是说到带兵打仗,他还是有点手腕和见识的。

这就叫“术业有专攻”。

李怀光和他麾下的一众丘八,就是典型的军头思维。会打仗不会经营,擅长杀人越货,却不擅长生产。

“节帅,如今形势大好,我们要不要急攻河阳三城?”

韩游瑰继续追问道。

放掉李庭望可以理解,但现在控鹤军的处境并非绝对优势。他们和安守忠算是各赢了一局,也互有损失。

谁都有放手一搏的气力,将来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我们先缓一缓,怀州城内物资不少,要处置一下。之前我们来不及搬走,现在还是落到手里了,不如把能封赏的全部封赏下去,休整几天,准备进攻河阳三城。”

李怀光微微皱眉道。

他其实并不担心安守忠,假如对手只有安守忠一人的话,那么这一战可以说十拿九稳。

只不过,李怀光也知道,他虽然是第一个出手的,但在一旁观战的,还有史思明麾下的田乾真,还有假意归顺于汴州的李归仁,这还不提关中与汴州两个“朝廷”,各方面实力比他们雄厚很多。

任何一家插一脚,都能逆转战局,谁敢说自己笑到最后?

韩游瑰刚刚转身要去传令,李怀光连忙叫住他,小声嘱咐道:“传达完军令以后你悄悄走一趟汴州去找方清,就说我们帮他攻洛阳,让汴州那边出手帮衬一下。”

还能这样么?

韩游瑰一愣,没想到李怀光想得如此“深远”。这一手就是为了把水搅浑,让更多的“玩家”入局,不得不说是个好计谋。

他还以为李怀光只知道打打杀杀呢。

“末将知道了。”

韩游瑰领命而去。

……

虽然人们还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但运河上原本结得死沉死沉的冰面,也已经变得薄如蝉翼。运河上已经有大船在破冰前行,岸边还有船夫在拉纤。

已然是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步骑皆有,穿着汴州禁军的黑色军服。

军中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向东而去。

他们沿着白沟岸边而行,看样子是要沿着白沟前往巨野泽,那边有个规模很大的渡口,船只的数量也足够运兵。估计队伍走到巨野泽的时候,河面上的冰已经完全消融,到时候就可以乘船前往登州了。

这同样是经过汴州的一条漕运大河,乃是从胶东的海边到汴州的主要水路,可谓是一条仅次于隋唐大运河的生命线。

沿途百姓也好,商贾旅客也罢,都将这支军队看在眼里。偌大的帅旗上,白底黑字,写了一个“方”字。

竖着的军旗上四个字:银枪孝节!

汴州禁军东征了,要往哪里去?

人们心中不禁暗暗思索,寻思着胶东似乎也没有战乱啊,难道是要从胶东出海,在幽州登陆,闪击史思明?

但有神秘的好事者到处宣扬说:渤海国国主大门艺病故,秘不发丧。大门艺侄子大钦茂,向大唐借兵继位。大门艺之女,乃是方清妾室,已育有一子。此子将来说不得会继承渤海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传闻以惊人的速度发酵,待传回汴州的时候,已经成了“方清送妾生子去渤海国登基”了。

说得有鼻子有眼,逻辑通顺。

为了子嗣,也为了疆土,出兵渤海国,这貌似很合理的吧?

一时间汴州民间议论纷纷,有人竟然拿这件事,跟当年太宗讨伐高句丽相提并论。

如今大唐四分五裂,居然还可以干涉周边外藩国主废立。让人不得不感慨,大唐果真是水深不见底,虎死不倒威啊。

不过这支军队领头之人,却听不到类似的议论。做戏做全套,他们这一路上走得很慢,走走停停,但凡有集镇与县城,军队都会停下扎营,并不着急赶路。

几天后,远征渤海国的队伍行进到曹州宛朐(山东菏泽城区以西20公里),这是一座大城,光是户口在册的就有三万户,县城外围又形成了一道没有城墙的“外城”。由于在白沟边上,漕运发达,因此城外渡口处非常热闹。

并未受到多少战乱的影响,或者说这两年迅速恢复了元气。

曹州曾经产“鲁锦”,驰名大唐。

虽然织布工艺很一般,但用色大胆不拘一格,给人以鲜明豪放之感,受众甚广。方重勇安顿好兵马后,带着何昌期、崔乾佑等人在宛朐城外的商品闲逛,就看到了曾经一度消失的鲁锦。

“这种布也有人买吗?”

护卫打扮的何昌期小声嘀咕道。

其实他说的是废话,因为就在此时此刻,卖鲁锦的商铺就人来人往的,显然生意很好。

“天下稍稍安定下来,百姓们自己就可以找到出路。”

方重勇摆摆手随口说道,压根就懒得搭理何昌期。何老虎就喜欢那种华丽又细密花纹的衣服,不稀罕粗纹路又单色调的那种。

其实各地的特产,都有其诞生的背景和需求。某人不喜欢只是因为他不在这里生活而已。

“大帅,我们带兵去登州,汴州不要紧么?如今河北可不算太平啊。”

身边同样是护卫打扮的崔乾佑,忧心忡忡的询问道。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他其实是想坐镇汴州的,不过看上去方重勇另有安排。

在崔乾佑看来,这次登州之行,很可能也只是跟大钦茂客套客套。真要出兵渤海国,那是不可能的,至少方重勇不会亲自带兵去。

他就是这么认为的,然而方重勇没有任何明确表示。

众人来到路边的一间茶楼,里面很多人,正在听一位说书先生说书。说书的内容,正好是“永王让国,方清不受”。

说书兴起的时间不长,剧情也不长,但是书的种类很多。

方重勇找了个雅间听书,剧情已经进展到永王李璘登基称帝,然而管理不好天下,以至于民怨沸腾。

李璘向方清提出禅让,但被对方坚决推拒,最后只好将军政大权交给方清,然后自己当个太平天子,什么事情也不管,整天就泡在女人堆里了。

“这说书的把那狗皇帝说得太好了。”

何昌期抱怨了一句,却看到方重勇面露思索之色。

“大帅治理天下,成果有目共睹,如今已经是民心所向啊。”

崔乾佑不动声色说道。

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或许茶楼里曾经也有方清是乱臣贼子的书,但很快说这种书的说书先生,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不见。

总之,懂的都懂。

“人人都想上进,此乃常情,不值一提。”

方重勇面色淡然摆手说道,就好像说书先生不是在说自己一样。

什么河晏海清,什么万民赞颂,随便听听得了。世上走不完的路,便是当权者给百姓们设下的套路。

他仔细听了一段,发现都是不动声色给自己歌功颂德的,想来也绝非是“野生1450”。

嗯,等回汴州,得问问是不是严庄安排的。

方重勇心中暗想,脸上却没有任何情绪显露出来。

“大帅,此番我们是真要出征渤海国么?孤军远征,这压力还是有点大啊。”

崔乾佑终于按捺不住,压低声音询问道。何昌期也是点点头,彼此间交换眼神。

看到众人都是一脸紧张的样子,方重勇忽然哈哈大笑,拍拍桌子说道:

“出兵渤海国这个事情吧,确实是有困难。

但是呢,我们讲不是说,不是说不出兵,而是要从长计议。

没有任何一件事啊我们谈说,说一定会怎么怎么样。

说不出兵吧,也不是,我们讲事在人为啊,实在是要出兵,那还是得出兵。

没有出兵的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目前出兵渤海国困难很多,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啊,可以想办法。

这样,你先回去考虑一下,咱们到时候呢,对吧,那就先这样吧。

等到了登州以后,如果大钦茂提出兵的事情,本帅就会这么说,你们懂了么?”

卧了个槽!

何昌期等人脸上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原本他们都以为方重勇对出兵渤海国的事情,是很认真的,没想到啊没想到,一切都是大忽悠!

方重勇作出了出兵的姿态,甚至已经把军队开拔到了登州海港。

但是,来了以后他就不动了。问原因的话,刚刚方重勇说的那些车轱辘话,就是答案。

什么海上风浪大啊,士卒水土不服啊,渤海国没有发丧啊,等等等等,哪一条都是不能出兵的原因。

反正,要找借口,那多的是借口。

不是不给你办,而是客观条件很困难嘛,你看,你又着急!

方重勇已经把军队都开拔到登州了,大钦茂还能说什么?他能说对方不用命么?他能说对方是敷衍么?

这个立场就站住脚了。对大钦茂,对天下人,都有交待。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大钦茂就这么空口白牙的,什么条件也不开,就想要方重勇出兵。

那方重勇又凭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渤海国帮大钦茂争王位呢?

谁又比谁更傻?

这其实就是一个实力与名望的博弈,双方都不会撕破脸,但是会做真正的利益交换。买卖嘛,那就得谈谈。

该怎么样,对外的说辞是一回事,真正落到实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何昌期不得不感慨,方重勇真的是老硬币,外人看到他傻乎乎的带兵去登州,似乎被大钦茂耍得团团转。

实际上,这其中暗藏的套路,只是不便明说罢了。大钦茂不是蠢货,到时候他会明白的。

得知方重勇的真实意图,众人顿时放下心来,再也不复之前的提心吊胆。

方重勇真要急吼吼的带兵去渤海国,那他们反而是要心忧吃不下饭了,谁也不想自家主帅是个脑子发热的蠢货吧?

正在这时,岑参急急忙忙的从茶楼外面走进来。他满头大汗似乎是找了半天才找到这里。

岑参凑过来在方重勇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天,似乎是有要紧事。

“不着急,坐下听书。”

方重勇指了指身边的胡凳对岑参说道,气定神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