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40章 看似赢了

盛唐挽歌 第640章 看似赢了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杭州城的城头,车光倩举起“改良型千里镜”,眺望远方。那里似乎是烟尘滚滚的模样,根据他的经验,定然是有军队在交战。

千里镜虽然是方重勇“发明”的,但由于技术含量比较低,原理也很简单,所以技术迭代的速度很快。

哪怕后面他并未参与其中,也有“第二代”的千里镜面世。

水晶镜片作为几乎没有缺陷的材料,代替了方重勇前世的无色玻璃。除了有点贵以外,制造上几乎没什么难度。

车光倩也是去了登州后,才发现海船上有人用千里镜,比他手里的“原版”更好用。

他也是不得不感慨世上聪明人极多。

“城外贼军大营,动静不小。”

说完,车光倩将千里镜递给刘文喜,自己则是抱起双臂陷入沉思。

由于杭州被围,斥候进出已经不是很安全了。

再加上之前多次打到外线,士卒与马匹也都很疲惫,这时候,确实不适合出城接应。

“车节帅,末将觉得,还是固守杭州城为好。”

刘文喜小声嘀咕道。

贼军把大营安置在北面五里地以外,老实说,这个距离出兵,已经无法确保安全回城。主要是前面他们已经赢了很多场,现在全军出击浪一把,不是很值得。

“言之有理,全军在城内待命,不得妄动。违者以通贼论处。”

车光倩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下了一道军令。

他们一直在城楼上观战,看得又不是很清楚。虽说以现在的战场局面来说,官军不太可能会战败,但极端的情况谁又说得清楚呢?

十拿九稳的事情,都还有个万一呢!

于是乎,车光倩与刘文喜二人就这样耐着性子眺望远处,始终没有派出斥候去查探情况。

一直到午时过后,远处的战斗结束,他们才看到很多没有统一军服的溃兵,从北面而来,一窝蜂的往南面而去。

那是袁晁麾下的贼军。

他们在过杭州城与西湖之间主要桥梁的时候,互相推搡,很多人因此落水。骑着马的官军骑兵在他们后面拼命的追赶,一路砍杀。

整个战场,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混乱。

这样的战斗,更像是爸爸在打儿子。毫无美感可言,甚至显得有些残暴。

车光倩面无表情的站在城头,看着城下的所谓贼寇,慌不择路的逃到城下,又被城内的守军用弓箭驱散的惨状,不由得微微皱眉。

说真的,在战场上战胜这样的对手,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夸耀的。而贼寇过境,一地鸡毛,苦的是村中百姓。

“袁晁这反贼,真是来得好啊。”

刘文喜长叹一声说道。

车光倩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点头。

混乱,是上进的阶梯。刘文喜纯粹的武人,打仗有一手,但除此以外,就乏善可陈了。

他这样的人,在和平年代,是很难有出头机会的。

不过现在是战乱,武人到处都有用武之地,只要不死在战场上,随时都有出头的机会。

刘文喜此番带兵几乎把太湖以东扫了一遍,战功赫赫。这位当然希望如袁晁一般的贼军多来一点咯。

读作反贼,写作战功,这样的事情,哪个武将不喜欢呢?

“假若有一天,真的天下太平,四方来朝了。你打算做什么?”

车光倩意有所指的询问道。

“若是没有功成名就,那就继续提着刀砍人。总有人是需要被砍的。”

刘文喜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他的回答倒是没有出乎车光倩的意料。

如果国家不需要战争,那么武将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种情况,就好比没有人生病,那么医官就不会被人尊重,甚至连吃饱饭也是难事一样。

或许,有人并不希望天下太平,甚至这样的人还不少!

车光倩心中暗想。

正在这时,城下有人喊道:“车节帅,我军已经将贼军击溃,方大帅的军令在此,卑职射上城墙啦!”

话音刚落,一支绑着信件的箭矢被硬弓射上城头。

亲兵将其拾起来,送到车光倩面前。

“车节帅,这便是方大帅褒奖的军令吧,就是不知道给多少赏赐。”

刘文喜就跟他名字一样,脸上露出喜色,有些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去拆这封信。

车光倩无奈苦笑,轻轻摆手后拆开信,然后笑容越来越苦涩,最后化为一声长叹。

“节帅,不是封赏的?”

刘文喜一脸不可置信,但是看车光倩的表情就知道,这封信绝对没好事。

“说没有封赏,倒也不至于,你自己看吧。”

车光倩把信交给刘文喜。

果不其然,信中方重勇直接质问:我让你守杭州的,什么时候要你打反击了?现在贼军已经被你吓跑了一半,能吃下湖州的贼军就不错了,你说该怎么办?

呃,该怎么说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文喜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车光倩。

要知道,此次战役可是事关车光倩晋升淮南节度使的呀!现在看来,扬州大概是去不成了。

其实这样的结果,车光倩早就有所预料了,他坐海船奔袭华亭县的时候就知道,所谓义军的战斗力,比他们原本预想的要差很多。

车光倩的计划,都是奔着把义军当官军在打。实际上,由于义军组织度和士气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很容易出现“一哄而逃”的崩盘局面。

基本上就是一退下来就止不住脚步了。

“罢了,以车某之见,我们应该会镇守杭州,顺带剿匪。”

车光倩叹息说道,他也明白,这次虽然没打败仗,但是把事情搞砸了。

依照方重勇平日里办事的风格,那肯定是“谁搞出来的烂摊子,就由谁来收尾”。

所以接下来,应该就是在杭州这边,成立浙东观察处置使,然后实行军管,长期平叛。

“叫人去布置酒宴吧,晚一点,何昌期那帮人要带兵来此修整的。”

车光倩面带惋惜的说道,淮南节度使的职位飞了,说不心疼是假的。

“末将……这便去办。”

刘文喜应和了一句,同样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

针对战场上的突发状况,方重勇果断出手,提前进行战略合围!

何昌期带兵走海路,在盐官登陆,大军直扑杭州。

他们在杭州以北,与袁晁军主力遭遇。

由于袁晁军中收容了很多从苏州那边退下来的乱兵,影响了整体士气,因此与何昌期所率银枪效节军为主的官军精锐接触后,几乎是一触即溃!

一部分贼军向西,撤往湖州负隅顽抗;一部分撤往会稽,还有一部分,死于乱军之中。

余杭与西陵的贼军,士气也跟着崩溃,直接开城投降。不信任官军的,直接逃走,不知所踪了。

杭州附近的村落可遭了秧,大量不成规模的贼军席卷而来,抢了东西就跑,甚至不缺杀人放火丧尽天良之辈。百姓们纷纷躲进山林,地里已经成熟水稻根本无人收割。

当然了,还有小股的贼军在四处流窜。

有一部分贼军,向西走于潜,逃亡歙州,跟叛贼方清部合流。有一部分贼军南下婺州(浙江金华)后,担心被抄后路,于是走山路进入括州(浙江丽水)的山林。

原本袁晁麾下的军队,都是集中且成建制的。经此一役后,如同一个核桃被锤子锤散,分成了两个大块和十多个小块。

两支数万人的贼军残兵,分别在湖州和会稽抱团,负隅顽抗。而其他的贼军,多的一两千人,少的不过数百,在会稽以南诸多州县流窜盘踞。

就这样,江南平叛作战第一阶段结束。

要说这一仗赢了还是输了,那肯定是赢了。不仅获胜,甚至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可是在方重勇看来,没有将贼军一网打尽,是此战最大的遗憾。

战后论功行赏,车光倩被封为浙东观察使,杭州兵马使,总揽杭州和杭州以南五州,即越州、明州、台州、温州、括州的“剿匪”事宜。至于民政,自然朝廷会派人来协助他。

虽然管理的地盘并不算小,但和淮南节度使比起来,那就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了。

毕竟,现在的杭州,远远比不上唐末时大规模开发太湖,大规模修筑河堤以后繁荣,而且还刚刚经历了战乱。

其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将来还要剿匪,想想都会脑阔疼!

但要说没有封赏,却也是冤枉方重勇了。

车光倩现在担任的这个职务,无疑比之前管理登州要大了许多。

方重勇对于“绩效”的考核,可谓是公正又严苛。什么该给什么不该给,那真是算得明明白白。

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官军还来不及大规模去清理地盘,方重勇就秉持着“趁你病要你命”的态度,快下达军令,开启平叛第二阶段。

也就是斩草除根的阶段,绝对不给贼军休养生息的机会。

根据方重勇下达的军令,王难得部带兵攻长城县,挤压袁瑛麾下贼军的生存空间。而何昌期则是带兵攻湖州南面的武康、临溪等地。

作为主攻,将贼军驱赶到湖州城内。

两军汇合后,围攻湖州!

而车光倩与刘文喜,则是急攻会稽,不给贼军调整部署的时机。

随着战役第二阶段拉开序幕,袁瑛麾下的贼军很快便被合围在湖州城内,困守城池不能动弹。

而会稽的贼军,由于没有人领导,各部谁也不服谁,被车光倩打得大败。贼军一退再退,接连丢失会稽、余姚、慈溪等地,最后不得不退到台州宁海。

带着数十骑逃亡老家台州的袁晁,最后跑到起义最开始的台州临海指挥调度,并在此收容溃败的贼军,打算重整旗鼓。

袁晁得知官军已经打到宁海附近后,他连忙带兵到宁海布防,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淮南和江浙那边的战况,传到了汴州这边,可把天子李璘给急坏了!

如果有用的话,他恨不得天天给袁晁烧香拜佛,希望这位贼军统帅能够大发神威,教训教训方重勇。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方重勇居然连战连捷,扩张了不少地盘。

李璘感觉很吃惊,心中妒忌方重勇运气好,那些贼军泥腿子,实在是太过拉跨了。

看到方重勇不断壮大,李璘心中无比的担忧与难过。

这些地盘,不用说,他没有任何机会插手其中的人事安排。一切都是方重勇说了算。

原因很简单。

只有方重勇在战争中失利,才会有强力的武将,想起李璘这个天子,接受他的掌控。

也只有这样,李璘才能干预军权。

在得到了一部分军权后,才能开始干预行政与人事安排。

才能滚雪球一般的安插自己人。

进而慢慢的夺回权力。

要实现这些,方重勇在前线不断惨败,是必要条件。

而现在呢?

情况大大超乎了李璘的预料。

方重勇在前线赢得越多,跟随他的人就越多,就越是死心塌地的为他效力。

这样一来,更加坐实了李璘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所以官军虽然在淮南与江浙大显神威,稳固了汴州朝廷的统治,可李璘却完全高兴不起来。

更过分的是,方重勇给原本的淮南节度使李琦,安插了一个“陈留王”的封号!

一个权臣,怎么能给宗室封王呢!

这种僭越的行为,让李璘又惊又怒。

当册封李琦为“陈留王”的诏书,被严庄起草后送到皇宫中的时候,这位傀儡皇帝彻底不淡定了,说什么也不肯在上面盖上玉玺!

“不行,这次朕真的一步都不能让!”

这天下午,李璘在皇宫内批改公文,当一个“橡皮图章”。

看到诏书草稿后,他便在形同“御书房”的垂拱殿内大发雷霆,愤怒的将诏书草稿扔到地上。

尤其不解气,还用力踩了两脚。

高尚低着头,什么也不说,就在一旁等着李璘发泄完。

“你就没什么要对朕说么?”

发泄累了,李璘喘着粗气,盯着高尚质问道,眼睛都是赤红的。

“陛下,奴很痛心,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高尚抬起头,躬身行礼说道。

“说!你向来足智多谋,怎么会没话说呢!”

李璘气得一屁股坐到龙椅上,深呼吸,似乎在努力平息自己的怒火。

“陛下,陈留王之事,乃是方清做给天下人看的。倘若陛下都容不下陈留王,岂不是正好向世人证明陛下没有容人之量?

将来陛下若是对天下人说方清是乱臣贼子,又有谁会相信呢?”

高尚耐着性子劝说道。

这话打在了李璘的痛处,让这位傀儡帝王无话可说了。

“言之有理,只是李琦,让朕骨鲠在喉。一想到这件事,朕便会怒不可遏。”

李璘长叹一声说道。

别的人,李璘不担心。就算是方重勇,李璘也不认为对方会立马威胁到自己的生存。

但李琦是不一样的。

李琦这个人,或者说和他身份一样,都是基哥子嗣的藩王,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割据旗帜”。

一个割据势力,有没有掌控一个皇子来当“牌面”,非常重要。反面典型就是史思明,非得建立什么大燕国。

结果现在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都反他了。

不过在此之前,尚未出现权臣利用皇族,玩“二桃杀三士”戏码的。

同一个割据势力内部,“旗帜”与“旗帜”是不直接竞争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让李琦堂而皇之的当“陈留王”,其实是方重勇在不动声色警告李璘:你,或者你们这一脉,并不是无可替代的。如果你想斗,那么我甚至可以扶持一个陈留王跟你斗下去。

“陛下,奴的话可能有些刺耳,但忠言逆耳利于行,奴还是要说。

陛下与方清之争,没有胜利的可能。但方清一旦不在了,那么陛下的机会便来了。

陛下等不到机会,诸位皇子也未尝没有机会。

还请陛下继续忍耐。”

高尚继续劝说道。

“忍忍忍!朕要忍到什么时候!朕什么时候才能掌权啊!”

李璘双手抱头,拼命揉着自己的头发,精神已经濒临崩溃。

现在的他,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了,已经失去获胜的信心了。

方清越走越顺,权力越来越大,死忠越来越多。

再这样下去,他就要改朝换代了啊!

“陛下……唉!”

高尚感觉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了。

天可汗的子孙,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么?

高尚心中哀叹,头一次有了离开李璘,去投靠别人的心思。

只是,天下之大,却无自己容身之处,还有谁可以投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