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117章 疾走的基哥

盛唐挽歌 第117章 疾走的基哥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宝元年初春的青海湖,依然是天寒地冻,气候严苛。这里的春天,比长安要晚一个多月,而入冬的时间却更早。

然而就在这个所有人都认为不会发生战争的日子里,河西节度使萧炅,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分别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出兵,目标就是吐蕃占据的青海湖沿岸。

吐蕃人首尾不能相顾,只能大军北上抵抗河西军的入侵,在原新城以南谷地,跟王忠嗣所率赤水军遭遇,二者爆发激战。养精蓄锐几个月的赤水军如猛虎下山一般锐不可当。

而吐蕃军这几个月都是转战各地,并未好好休整,体力上出现明显弱势。

此战吐蕃军大败,被斩首千余,其余的退走。只因突然天降大雪,王忠嗣担心唐军很可能在山间迷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并未追击。

只得沿着来时的路线,退回了大斗拔谷扎营,防备吐蕃人的反扑。

但廓州出发的杜希望,却屡有斩获。

在廓州前线积石军的配合下,杜希望带着陇右边军主力临洮军,连续突破了吐蕃人的三道防线,并夺回了金天军、威盛军、武宁军的原驻地。

当初三个驻军皆为一千人的小城,在吐蕃人的突袭下,几乎支撑不到一天。

如今被夺回的时候,也没引起什么波澜,吐蕃人的稀烂防守,显然是没料到唐军会从这里反击。

杜希望继续率部西进,趁着严冬黄河封冻期,带兵攻克了吐蕃在黄河对岸的石桥城!

猝不及防之下,这座武周时期被吐蕃攻占的战略要地被唐军攻占,吐蕃又再次进入战略守势!

胜利的战报雪片般飞到长安,然而这个时候,李隆基却已经带着礼部尚书与诸多朝臣离开了长安,在五千龙武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朝着朔方而去,直奔灵州城!

基哥为了有人给自己写诗拍马屁,不仅让贺知章一直跟随左右,就连李白都给带上了!他哪里顾得上其他国事啊,现在基哥眼里只有“天可汗”的荣耀!

所有对吐蕃胜利的战报,都被李林甫留在了长安,并未派人在第一时间告知李隆基。

李林甫决定先拖几天,等基哥在灵州会盟的那天,再把消息送到。这样可以让基哥在同一天收到两份惊喜。

双倍的快乐,岂不美哉?

……

皇帝出巡的队伍,自然是不可能走得很快。队伍出长安城当天,可谓是盛况空前,长安百姓皆在道路两旁观摩,还有不少好事者高呼万岁。基哥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竟然下车步行,与沿途百姓握手寒暄。

基哥感受到了做主人的满足感与荣耀感,长安就是他的家,这里就是他的地盘。在这里,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并且百无禁忌。

怀着兴奋到几乎无法控制的心情,基哥出了长安以后一路向西,心里想着的,便是草原铁勒诸部在灵州城对自己俯首称臣的场景。

四个字概括:美不可言。

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了离长安不远的马嵬驿,这里早就被清场。

之前所有居住在这里的闲杂人等,无论是多大的官,都被“请”了出去,就连驿卒都被换成了宫里的宦官。

在长安,基哥的威望是没有尽头的,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然而出了长安,可就未必如此了。

龙武军将军陈玄礼非常谨慎,那些细小不起眼的保卫工作,他也做得很到位。

马嵬驿大堂的墙壁上,挂着很多木板,那些木板上面写着的,是大唐各路诗人们留下的作品。

此刻还未天黑,基哥颇有兴致,带着贺知章,李白等人在欣赏这些作品,顺便点评。

不得不说,基哥的文学修养还是很高的,身边又不缺贺知章、李白这样的诗词大家,自然是对墙上挂着的那些木板不太看得上。

基哥什么好诗没见过?

比如说张说的那首,基哥就觉得不怎么样。张说是宰相不假,但写诗的水平确实很一般。

“玉颜虽掩马嵬尘,冤气和烟锁渭津。蝉鬓不随銮驾去,至今空感往来人。

这是谁写的诗,牛唇不对马嘴,这样的作品怎么也能挂墙上?”

基哥终于发现了当初方重勇离开长安去河西时留下的那首诗,可惜落款是“无名氏”,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是谁写的。

基哥隐约觉得这首诗是在暗讽自己,但是他没有证据。

仅凭“銮驾”二字,还不能说明啥。没法说是本朝的皇帝,更没办法说是在指代自己。

但就是没由来的,他一看到这诗,心中就特别不舒服!

“来人啊,给朕将这块木板摘下来。”

李隆基语气不悦,对身边不远处的高力士吩咐道。

正在这时,李白站出来叉手行礼,对李隆基说道:“圣人,此诗郁气太重,挂在这里不雅。不如微臣作诗一首,压一压它的郁气!”

一听这话,贺知章也附和道:“世人不知此诗冲撞了圣人。留在这里让他们品鉴,所谓公道自在人心。

若是将其拿掉,不知真相的人恐怕会非议圣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

基哥一听两位诗词大佬都这么说,气也消了一半。他半开玩笑看着李白“威胁”道:“李太白,好好写,要是写得不好,朕可是要治罪的!”

“请圣人放心。”

李白躬身行了一礼,随即拿起毛笔,在一块空白的木板上写下了一首诗。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标题是“马嵬驿忆长安阳春”。

这气氛可比什么“至今空感往来人”要欢快多了,又是毫不掩饰的拍基哥的马屁。

虽然我们现在在马嵬驿,但脑子里想着的可都是长安的美景!想着的都是君王的快乐无边啊!

“不错,就把这首诗留在此地,让世人都看看。”

李隆基哈哈大笑,心满意足的离开大堂,前往自己的临时行馆休息了。

杨玉环这次也作为“祈福”的道士,一同前往朔方。舟车劳顿,娇柔的杨玉环,出长安没多久就感觉身体不适,现在已经睡了。

当然,李隆基是不会让她休息的。今天夜里,他们会非常忙。

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基哥,现在好像年轻了二十岁一般!

第二天,在杨玉环身上折腾了一夜的基哥,坐在马车里打盹,一点精神也没有了。下一站是泾原,还未出关中,不可能出什么事情,他也完全不担心。

昨夜的疯狂,透支了基哥的身体,让他脑子里空空荡荡的。那些将要在灵州城内获得的荣耀,好像也变得无关紧要起来。

基哥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的睡一觉。

……

黄河还未解封的时候,方有德便带着五千幽州精兵,以及部分铁勒部使者,南下到河套地区,进入了灵州地界。

说起灵州,就不得不说一说灵洲。

多三点水,意思便大不相同了。

灵洲是古代宁夏黄河上的一个洲渚,四面环水,地理条件优越。唐代颜师古注释曰:“水中可居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又曰河奇也。”

因此灵洲是个地理单位,早在西汉以前就已存在。这是一个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其面积几近3000平方公里的洲渚!

只不过,“灵洲”在北魏以前是存在的,但是北魏时,因“东枝”(也称“枝津”)断流,这个硕大无朋的洲渚已与河东鄂尔多斯台地连成一片,地形地理意义上的灵洲已不复存在。

简单说,在灵洲范围内的灵州城,现在就在河套地区“几字形”的左下角那边,黄河与安乐川的交汇处,位于黄河东南岸,过黄河后西北面便是草原。

由此便可知道,灵州城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且周边水源丰沛,适合发展农业……以及畜牧业。

方有德名声在外,哪怕同为节度使,也没有谁敢跟他争锋。

新任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特意命人在灵州段黄河某处搭建了坚固的木桥,并亲自守在黄河对岸,带着灵州城内朔方军中的高级将领及州刺史迎接。

场面不可谓不宏大!

灵州会盟的事情,他们已经通过朝廷的邸报得知了。可以想象,现在方有德在大唐天子心目中是怎样的地位。用红得发紫来形容,只怕一点都不夸张。

朔方军本身就没有参与这次行动,连前任节度使韦光乘都被解职了,这些糟心事对朔方节度府的人来说,简直是一言难尽。

本应该是自己防区的事情,被幽州节度使给抢了,但自己这边居然还无话可说!

基哥只想听谁立功,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关心。所以朔方军内部,恐惧的气息正在蔓延,认为可能被秋后算账。

灵州城内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张齐丘是刚刚“空降”过来的,他倒是无所谓,只要做好接待与保卫工作就好了。

接待铁勒各部使节,接待大唐天子李隆基,以及,接待得胜归来的幽州军。尽快让这件对朔方军名声极为不利的事情过去,不出什么乱子就好了。

“节帅,幽州军的人过来送公函了。”

一个亲兵走到张齐丘身边,将一份封好的公函递给对方。

唐军过境,交接防务,一同御敌等事务,都需要公函作为书面联络方式,并存档。

以便于在战后追溯,到底是立功还是有过,全都有白纸黑字的证据,绝不是空口无凭一般的打嘴仗。

“方节帅倒是很客气啊。”

看完公函,张齐丘心中感慨,忍不住叹息一声。

方有德在公函中说,幽州军将在黄河对岸扎营,不会进入灵州城。如果幽州军中有随员要进入的话,一切按规矩走就行了。

张齐丘感觉方有德似乎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跋扈与任性。

听闻这位爷好像关键时刻不怎么把朝廷的军令当回事,一般都是先把事情办了再说。

要不是方有德能力强没有办砸过事情,他那个节度使早就当不下去了!

“传令下去,让段秀实在本节帅站着的这个地方扎营,守好木桥。安排幽州军驻扎在灵州城郊外,并允许方节帅带五百人入灵州城。”

张齐丘沉声下令道。

亲兵领命而去,他这才无奈松了口气。

所谓礼尚往来嘛,方有德说让幽州军屯扎在黄河对岸,这是客套。若是真这么做,朔方军以后在大唐就抬不起头来了!

此番方有德一手促成草原铁勒诸部会盟,班师回朝居然被撂在河对岸,传出去成何体统?

张齐丘情商超高,知道很多大事,往往都是因为小事引起的。朔方军现在处境不妙,皇帝还要来灵州城,一点小矛盾都会被放大无数倍。

不一会,传令兵又跑来,气喘吁吁的对张齐丘说道:“幽州军那边方节帅很坚持,就是不过黄河。他还说,这个态度也是给铁勒部的诸多使节看的,请张节帅展示一下大唐边军的军纪严明。”

听到这话,张齐丘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了。

“那也行吧,不过带五百幽州军入灵州城的事情,就不必多争执了,进出城门的手续,一个个去批示也很麻烦。圣人要来灵州城了,作为地方节度使,自然是要以圣人为主,总不能全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把本节帅的话带到,你再回来复命。”

张齐丘面色不悦的对那位亲兵说道。

“得令……”

这位亲兵一脸不高兴,又不敢反抗,完全搞不懂这两位节度使来来回回到底在搞什么鬼!

只有张齐丘明白,很快灵州城便会成为全大唐最瞩目的舞台。而舞台上唱戏的主角将是大唐天子李隆基,还有很多配角,比如说方有德,比如说自己,又比如说那些铁勒部的使节等等。

在这个节骨眼,他也是和方有德暗暗较劲,谁也不想落了面子。

如果可以的话。

终于,方有德答应了张齐丘的条件,又让颜杲卿起草了一份公函,送到张齐丘手中。待确认无误后,张齐丘也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盖上了自己的印信。

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张齐丘隐隐有些担忧。

幽州还未入城,就显示出方有德那格格不入的强硬性格。等他入了灵州城,会不会……搞出什么大事来?

正在这时,视野内出现了一队骑兵,其中一个人至少牵着三匹马,远远看去,队伍里马比人多了不少,看得朔方军这边的士卒是又气又妒。

“前面可是方节帅当面?”

张齐丘对着幽州军的队伍喊了一声。

很快,队伍里走出一个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气势逼人,不怒自威。他走过来,握住张齐丘的手沉稳说道:“正是在下,请张节帅派人引路入城吧,我只带幽州军将领及亲兵百人即可,人多了儿郎们不好管理,胡作非为我必砍他们祭旗,有些于心不忍。”

方有德微微点头说道。

“如此也好,这边请。”

张齐丘没有多说什么,李隆基不来,他和方有德谁也不会给谁难堪。两军之间的“暗战”,等皇帝来了才够热闹。

他完全可以料到,自己手下那些人,肯定会站出来争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