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各地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各地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初七,黄昏。

“还是没有?”

被搀扶着下了马车的凌敬显得有些疲惫,听到李善的询问后只微微摇头,在封伦死后,凌敬在晋升吏部郎中之外,再次被李世民指定为天策府内部事务的主理者。

天策府不同于秦王府,它并不仅仅是秦王一脉嫡系的集合体,而事实上是一个小朝廷,管辖的也不仅仅是内部事务,还包括了陕东道、益州道,这两个区域其实一直是受朝廷和天策府双重管辖的。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秦王一脉掌控的府州的部分事务……当然了,主要是人事上的事务。

原本还有人帮忙,但房玄龄、杜如晦、薛元敬等天策府属官陆续入朝,而且都担任着不低的职务,考虑到凌敬的资历,他日李世民上位后,老人总是要先考虑的,所以才指定凌敬打理天策府……反正等李世民登基后,天策府以及陕东道大行台都是要撤销的。

前段时日听到这个消息,李善笑得直打跌,因为当时在场的还有长孙无忌……原本他以为是自己的。

凌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进了李宅,径直进了书房,一进门就看见墙壁上的巨大地图上的涂涂改改,笑着说:“其实若是突厥来袭,都用不着老夫叙说,陛下肯定要召你觐见。”

这倒是真的,毕竟李善是对阵突厥的当朝第一人。

“已经九月初七了,都布可汗、薛延陀还是没有异动。”李善有些费解,“突利可汗可没那么好糊弄……”

“按时日推算,程名振、李道玄都已经达。”凌敬叹道:“蔚州应该不会出问题,雁门关很难被攻破,河北只要不大溃,或者幽州军叛变,那就无虞,主要还是关内道。”

李善点头赞同,视线在地图上来回扫动,低声道:“陛下已经遣派使者去薛延陀了。”

“嗯。”凌敬也听李世民提过,“或许都布可汗至今尚未发兵,可能就是为此。”

“薛延陀即使出兵,也绝不会做突厥人手中的刀。”李善冷笑道:“如今可不是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在位期间。”

颉利可汗在最后那次大败之前,对草原部落的控制力一直很强,而都布可汗上位后,前有苍头河大败,后有泾州大败,虽然与铁勒诸部关系不错,但对薛延陀的影响力大为下降。

“夏州有张三郎,后有原州张武安为援。”李善的视线在地图上移动,“夏州张公瑾在长城之外,但代国公李药师堪称名将,而且突厥不太可能越过榆林来袭。”

“嗯,梁国覆灭之后,朝中决议暂不设榆林郡,所以将榆林的人口都内迁到延州、绥州、银州,突厥主力不可能走榆林。”凌敬看向陇右道,“听殿下提及,今日两仪殿内,江国公陈叔达提议以霍国公代淮安王坐镇陇右。”

“三姐夫的确合适,当年在陇右出兵败吐谷浑。”李善微微摇头,“只怕陛下不许。”

“嗯。”凌敬点头,“淮安王虽庸碌,但陇右空虚,非其之罪。”

去年梁师都两度肆虐灵州一带,其中第二次梁军大败任瑰,当时任瑰麾下的唐军中相当一部分是就近从陇右道抽调而来的,甚至淮安王李神通、燕郡王罗艺都在军中。

但任瑰大败后,李神通窜回了陇右道,罗艺向南逃窜至陇州,率领关内道兵力的钱九陇、胡演且战且退至泾州,才有了李善泾州一战的辉煌战绩。

所以,陇右道的唐军损失相当严重,其中还有一部分转入了关内道的灵州军甚至转入了延州军,导致陇右道兵力不足。

这和淮安王李神通自身的能力没有多少关系。

“只要秦州不破……但河州就在秦州南侧。”李善揉了揉眉心,“罗艺这厮当年非要鞭挞程咬金、侯君集、张公瑾,不然此时归降,秦王殿下未必不能容。”

凌敬也是无语,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就算罗艺肯投入秦王麾下,就算李世民有这个心胸,但那么多天策府大将肯吗?

李世民不可能因为罗艺与麾下那么多重将起隙,而且他也要考虑李善的想法……谁都知道魏嗣王李怀仁与人为善,真正与其结仇的人真的不多。

代国公李靖都不算,李善也承认,此生不同席,道左相逢视而不见……但这是公仇而不是私恨。

裴世矩也不算,两人在第一次正式相见的时候都相互承认,两人对对方都有着欣赏,两人之间的仇怨很大程度不是因为自己。

至于早年的王仁佑,现在非常非常的乖巧,还有如段志玄,要不是身为秦王心腹,都要被视为魏嗣王一脉了。

真正有仇的只有云阳罗氏,燕郡王罗艺,其弟罗寿,其子罗阳。

考虑到李善的名望、战功、人脉和地位,李世民肯定不会接受罗艺的来投……当然了,罗艺也不会来投,他也信不过李世民,更信不过现在脸上还隐隐能见鞭痕的程咬金、侯君集。

“陇右道那边……”凌敬犹豫了下,低声道:“秦王殿下与陛下合议,让陇州、泾州、宁州、岐州召集府兵备战。”

李善嘴角抽了抽,这个思路等于是说在这次胡人南侵的整体战略上,李渊、李世民暂时性的放弃了陇右道。

陇州、岐州、原州都是与陇右道接壤的,但如果突厥或许薛延陀从凉州南下,击穿陇右道,攻入秦州,因为地势的因素,只可能从侧击陇州,然后再继续向东攻入地势平坦的泾州,威胁京兆……肯定不会走有山脉遮挡的原州、岐州。

十年前,西秦薛家根基在陇右,大军就是攻略陇州,生擒当时的陇州总管常达,然后攻入泾州,唐军一度大败,最终是李世民在浅水原力挽狂澜。

五年前,颉利可汗率主力寇河东,数千偏师先是劫掠灵州、会州,然后从凉州南下,杀入秦州,侧击陇州,攻破大震关。

说白了,因为兵力不足,而且关内道西北侧有原州,唐军能依仗原州七关坚守,突厥很难破原州,所以李渊将原州身后数州的兵力汇集到陇州附近,作为突厥、薛延陀可能从陇右道攻击关内道的后手。

李善与凌敬对视了几眼,两人心里都有数,李世民这么考虑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

罗艺。

一旦长安有异动,陇州总管是秦王嫡系大将李孟尝,岐州总管常达、泾州刺史钱九陇都是李渊的嫡系。

而宁州刺史韦云起在仁智宫事变后也算是李渊的嫡系,在立场上隐隐靠向秦王,也靠向李善……前几日朱氏寿诞,韦云起的妻子出身弘农杨氏虽然没有来贺,但请其堂妹应国公夫人杨氏带了礼单过来。

只要李孟尝能守得住,罗艺的天节军就没办法南下去京兆府,总不能南下绕道汉中再走金牛道北上京兆吧?

“至于灵州道……”凌敬的视线落在地图上的灵州,“张三郎坐拥数万精锐,只要不溃败……”

显然,凌敬对张仲坚不太信任,老头儿苦笑道:“如果是定方就放心了。”

李善翻了个白眼,“定方兄还想去代州呢。”

在如今的局势下,只要张仲坚没有回京,苏定方就很难出任方面之将,两人一同领军,可能要等到他日出塞与突厥决战的时候了。

至于张仲坚能不能扛得住,李善心里也没什么底,但也只能信任这位风尘三侠之首了,不管是他还是李渊、李世民心里都清楚,临阵换帅,情况只会更糟。

而且朝中也挑不出合适的人选,李怀仁、苏定方不能用,李道玄、李道宗去了河东,柴绍执掌宫禁是李渊的护身符,功成名就登上了凌烟阁的窦轨、李孝恭也不可能,总不能让李世民亲自统兵吧?

凌敬想起前几日与李世民、李善在闲聊时候说起相关的事,天策府内的将领多为英杰,但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其实不算多,挑来挑去也就张士贵、李世绩、张公瑾几人。

李善用调侃的口吻说……这是李世民长期出任唐军主帅直接导致的结果,这种情况可能要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比如李善就清晰的记得,后来造反的侯君集在贞观年间就堪称名帅,最著名的一战就是征伐西域,覆灭高昌,不过那也是侯君集一生的转折点。

很长时间后,李善与凌敬终于达成了共同的思路,河东、河北那边太远,延州道那边反正有李靖在,关键点很可能还是在灵州与陇右道。

关键在于,灵州与陇右道就是隔壁,只是隔着六盘山而已,虽然有山脉遮挡,但并不是绕不过去的,攻灵州的突厥,与可能攻陇右道的薛延陀很可能会形成战略上的配合。

这种配合如果默契的话,那对关内道、陇右道的威胁就大了,都布可汗至今还没有动手,很可能是还在与薛延陀谈条件。

李善迟疑问道:“陛下遣派去薛延陀的信使是?”

“黄门侍郎崔名干。”凌敬介绍道:“此人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

李善啧啧两声,历史上再过几年,李世民命妻舅高士廉编纂《氏族志》,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博陵崔氏第二房,被誉为“士族之冠”。

只是不知道崔名干与刚刚转任中书侍郎的唐俭相比如何……同样是远赴草原,深入虎穴。

讨论了好一会儿后,李善与凌敬就在书房简单的用了饭,放心不下的前者送走了老头儿回了后院,也不知道妻子晚饭吃了多少……最近两日,崔十一娘又开始没什么食欲了。

“还好,用了两碗粥。”崔十一娘懒懒的靠在铺着棉被的榻上,“蛋羹都吃不下……闻不得腥味。”

“你就是娇贵!”一旁的张氏皱着眉头,伸出食指点了点女儿的眉心。

“反正小厨房晚上也能做。”李善笑着坐下,“十一娘怀了身子,现在就是娇贵,应该娇贵!”

人前人后向来都端庄的崔十一娘嘻嘻笑着靠在丈夫的肩头,张氏看的都眼热,女儿运气可真好。

聊了几句,张氏迟疑的看向女婿,“怀仁,再过些日子就回城……”

“母亲!”崔十一娘立即开口阻拦,“难道母亲不想陪着女儿吗?”

郎君都将表哥张文瓘强行送去了河东,崔十一娘怎么敢让父母在这种关键时刻留在长安城内呢,虽然说清河崔氏名望隆于海内,裴世矩应该不敢做什么,但这种事谁能作准呢?

张氏苦笑连连,她是崔信的续弦,没有子嗣,独此一女,自然想陪着,但丈夫却觉得不妥……私下提及毕竟朱娘子是寡居。

崔十一娘向李善使了个眼色,轻描淡写的说:“母亲,孩儿与父亲说去。”

不等张氏开口,崔十一娘话题一转,“对了,今日薛家姐姐来了。”

“河东薛家?”李善眨眨眼,“谁啊?”

“淮阳王的妻子。”张氏解释道:“淮阳王出任河东道行军副总管,其妻有些担忧。”

“应该无虞。”李善随口道:“道玄兄也算是重返故地,当年就出任过此职,呃,当时的总管是齐王。”

李善的确不担心李道玄。

因为是临时选李道玄出镇河东,而且李道玄名义上是河东道行军副总管,但实际上只统率代地的代州军,所以属官、将校、粮草、军械都不需要他来管,那都是任城王李道宗的事,李道玄只率数十亲卫在九月初四早晨就急行离京。

所以,那日灞桥送行的时候,只有寥寥几人,李善除了折柳赠别之外,还送去了二十多封信……事后李渊也是无语,都是李道玄强行要来的。

有这么多信在,李道玄有足够多的手段稳固代州,如果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真是废材了……去年泾州一战,李道玄独领右路军,进退有度,不再是当年不听劝诫葬送三万精锐的那个愣头青了。

此时此刻,夜幕初垂的雁门关内,略有些疲惫的淮阳王李道玄端坐在上首,前来拜会的军中将校渐渐站满了屋内屋外,下首位的代州总管秦武通倒是无所谓,但韩国公庞玉的脸色不太好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