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仙赋 > VIP章节 ☣第151章 龙虎仙山,元璋求医

大明仙赋 VIP章节 ☣第151章 龙虎仙山,元璋求医

作者:一道启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3: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书接第一季故事——

‘回顾第一季故事!’

君不见,庙堂高坐十六帝,疆域直延千万-里。

君不见,草莽振臂驱胡伮,君王持剑守华-夏。

洪武二年九月,深夜,大明皇宫深处!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不久,一天夜里天空降下一个陨石,朱元璋就获得一个神奇人生模拟器,见证了虞朝神权奴役华~夏众人的思想和身体,见证三皇五帝灭虞朝救华~夏。

朱元璋见证了大禹治水,建立夏朝,华~夏几度进步也难逃夏桀残~暴,妹喜败家亡夏。

朱元璋见证了蓝玉等人的一生,见证胡惟庸未来的反叛,就在朱元璋准备处理胡惟庸的时候,意外发生,朱元璋和朱标,魂穿大商朝。

胡惟庸在朱元璋和朱标‘昏迷’期间提前历史发动反叛,朱元璋的妃子、儿子、女儿基本被杀的差不多了,皇后马秀英受伤以后失去记忆。

朱元璋开始隐居幕后,期间在模拟器里面见证一个神奇女子夏禾,助大秦灭周朝,结束春秋战国统一天下,后无奈秦朝被灭。

刘邦先助秦在代秦,灭项羽等人,建立西汉,夏禾失踪以后,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天下大乱二十三载,朱柏和朱桢被模拟器代入新朝末年,朱柏变成阴丽华,助刘秀建立东汉,朱桢‘辅助’迟邵平称女帝,天下三分,后刘秀统一。

在朱柏和朱桢回归以后,马皇后突然昏迷…………

想知道具体故事剧情请看第一季《大明仙赋》小说,本书接着马皇后突然昏迷的剧情开始……

‘下面进入第二季正文剧情!’

洪武十八年,大明王朝一场震动朝野的风暴悄然酝酿。

户部侍郎郭桓,这位昔日权倾一时的重臣,其府邸的灯火不再温暖如初,而是被阴谋与贪婪的阴霾笼罩。

深夜,密室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郭桓与一众直省官吏密谋的狰狞面容,他们低声细语,每一句都像是锋利的刀刃,切割着国家的根基~~盗卖官粮,中饱私囊,一场对国家经济命脉的公然掠夺悄然进行。

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民间蔓延开来,百姓的愤怒如同被压抑已久的火山,即将喷发。

终于,一封封密信如同利剑,穿透了重重迷雾,直指郭桓等人的罪行,揭露了这场前所未有的贪污盛宴。

朝堂之上,空气凝重得几乎凝固,明太祖朱元璋的眼中闪烁着雷霆之怒,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起贪腐案件,更是对国家稳定与民心的一次重大考验。

随着一声令下,六部衙门震动,左右侍郎及以下官员,如同秋日落叶,纷纷落入法网。

刑场上,刀光剑影,血光四溅,每一声沉重的落地,都是对**的宣判,也是对国家正义的捍卫。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与不屈,百姓们或沉默或低泣,但更多的是对朝廷雷霆手段的敬畏与期盼。

然而,追赃行动如同一场无情的飓风,席卷全国。

地主豪绅们曾经的辉煌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抄家破产之声不绝于耳,哀嚎与怨恨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笼罩着这片土地。

朱元璋挥下屠刀,审刑官吴庸等人因审案不力,成为了平息民愤的牺牲品,他们的头颅滚落,也似乎为这场风暴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明王朝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洗礼,却也换来了暂时的清明。

也就在郭桓案结束没有多久,朱元璋的六子朱桢和十二子朱柏,从模拟器回归不久,突然蒋瓛进入密室报告马皇后昏迷。

朱元璋的面色骤变,如同乌云压顶,双眼中闪过一抹难以置信的震惊与痛楚。他猛然上前几步,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眼前这两个衣衫褴褛、满身风尘的皇子~~朱桂与朱权。

他们的面容虽显疲惫,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不屈与渴望,与周遭的落魄格格不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大殿内静得只能听见彼此急促的呼吸声。

朱元璋的拳头不自觉地紧握,青筋暴起,显露出他内心的复杂情绪:愤怒、怜惜、自责交织在一起,如同狂风骤雨前的宁静,让人窒息。

“你们……竟是这般模样归来?”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中艰难挤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的眼神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视,仿佛要将这几年的苦难与流离尽收眼底。

朱桂与朱权跪倒在地,身形虽显单薄,却挺得笔直,他们的眼中没有退缩,只有坚定。朱桂率先开口,声音虽因长途跋涉而略显沙哑,却字字清晰:“父皇,儿臣与十七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再见父皇一面。”

朱元璋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他缓缓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记忆中,那个温婉贤淑、却因胡惟庸之乱而牵连受害的郭惠妃形象再次浮现,她的笑容、她的教诲,如同利刃般切割着他的心。

就在这时,马皇后的寝宫内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沉重的寂静。几名侍女神色慌张地跑出,口中呼喊着:“不好了,皇后娘娘又吐血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原本就紧绷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顶点。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向马皇后的寝宫,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担忧与恐惧。他知道,马皇后的昏迷,不仅仅是因为身体上的虚弱,更是那些深藏心底、无法释怀的伤痛在作祟。

就在众人对马皇后的病情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殿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每一声细微的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之时,朱标的声音犹如惊雷划破沉寂,他面色凝重,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之光:“父皇,儿臣斗胆提醒,您可曾忆起当年那位协助平定胡惟庸之乱,于危难之际救下母后性命的神秘女子?”

朱元璋闻言,身形一震,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瞬间闪过一丝光芒,仿佛是久远记忆中的火花被猛然点燃。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双手紧握椅背,力道之大,以至于那雕龙木椅都微微颤抖。脑海中,那女子的身影渐渐清晰,她的言辞、她的眼神,以及那似乎能洞察天机的预言,一一浮现。

“龙虎山……她曾说,若遇无解之困,可前往龙虎山寻她。”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无数国事家事压肩,竟让这份承诺逐渐淡出了记忆,此刻被朱标一提,如同拨云见日,心中豁然开朗。

次日清晨,应天府的晨曦中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与期待。

朝堂之上,群臣惊讶地发现,鲜少露面的朱元璋竟亲自临朝,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众卿听旨!”朱元璋的声音洪亮,穿透了朝堂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不容违抗的威严:“朕决定,即刻调整国策,原定于洪武十四年的三征北元与西部平定之役,现在即可出兵,国事暂由太子朱标监国,因皇后病重,朕要亲自前往龙虎山,寻找那位能解救皇后于危难之中的高人。望诸位卿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议论纷纷。

在朱元璋带着马皇后心急如焚地踏上龙虎山求医之路时,魏国公徐达已悄然披上了征虏大将军的战袍,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坚毅与决心。

徐达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不仅关乎国家安宁,更承载着对圣上忠心的重托。

随着徐达一声令下,三军将士如同蛰伏已久的猛兽,瞬间被唤醒了沉睡的战意。

马蹄声轰鸣,尘土飞扬,大军如一条不可阻挡的铁流,浩浩荡荡地渡过了胪朐河。

河水在战马的铁蹄下激荡起层层浪花,仿佛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欢腾。

北元知院李宣,一个曾在草原上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却成了明军手中的猎物。夜幕低垂,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悄然展开。

火光冲天中,徐达亲自率军冲入敌营,刀光剑影间,北元将士纷纷倒下,李宣在绝望中被生擒,其部众亦尽归明军之手。

这场胜利,如同秋日里的一阵寒风,让北元残余势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同年八月底,北疆的天空湛蓝而深邃,明军各部在胜利的凯歌中凯旋而归。旗帜猎猎作响,战马的嘶鸣中夹杂着将士们的欢声笑语,他们用自己的血与汗,书写了属于大明的辉煌篇章。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南边陲,蓝玉与沐英等将领正率领着另一支精锐之师,向西挺进,目标直指云~南。

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在了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心头。

战斗是残酷的,但蓝玉等将领凭借过人的智谋与勇气,一次次击溃了元军的防线,最终将元梁王逼入了绝境。

在大理城下,面对段氏家族的千年基业,蓝玉并未选择强攻,而是以理服人,展现了大明将领的仁德与智慧。

大理段氏,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归顺大明,一场可能的战火硝烟得以平息。

这两场战役,一北一西,遥相呼应,共同奏响了大明王朝开疆拓土的壮丽乐章,大明的旗帜正高高飘扬,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而朱元璋等人来到了龙虎山的山下!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