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710节旋涡7

攻约梁山 第710节旋涡7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精明过人的孙茂德也是个老贼了。

他不相信张宗谔会这么有集体大局义气观肯把眼看就吃到嘴了的肥肉让给他完全享受了。

但,张宗谔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孙茂德再明白这里面肯定有张宗谔的什么企图甚至根本是个阴谋,他也还会贪婪吃下去。

东平城里有起义军最需要的大量武器装备。

只这一项好处就是孙茂德所无法抗拒的。

现在的义军各部,谁人最多,这不是最重要的。谁的正经武器最多,这才是根本。

孙茂德与张宗谔的势力,差距最大的就是在武器方面。

当然,这是孙茂德自己这么认为的。

若是能获取东平城的武器,武装起上万的人,那么,他孙茂德就成了硬实力最强的。接下来,他压制、控制甚至强抢了张宗谔的领袖地位也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皇帝,自然是他来当。

这个诱惑是孙茂德无法抗拒的。

所以,随后,孙茂德习惯地玩自负的精明多疑技能,以盛赞张宗谔顾大局够大方够义气之类的好听话回应着张宗谔,实则委屈查探张宗谔为什么会突然对他这个对头这么大方好心。

东平城有这么大好处,你已经打到这程度,城说破就破了,你竟然放弃了,你是不是有病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有什么是瞒着我不知道的?

真义气够兄弟,你就告诉我一声....别假仁假义净整些玄虚的,让我吃了好处还不领你情......

张宗谔自然有话对付孙茂德。

只一个佯怒:“我拿你当个大人物,是真心把你当某最有力的搭档兄弟,这才把拼死费力才快打下的东平城让给你吃下占了享受,你竟然还这么多问题,这么多疑问,竟怀疑我居心不良要害你?既不信某。那东平城归我好了。无非是分兵打的事。又不是缺兵力顾不过来。”

孙茂德再精明,再能言善辩,也顿时被堵得闭嘴了。

他自然是花言巧语一番,顾全场面,也就不多问了,客气几句,就当场果断接下了。

张宗谔似乎真是顾全大局和兄弟义气的大度领袖,不但让出了东平城地盘,而且还把大量炮灰留给了孙茂德用于攻城消耗以及占领东平府后要在这里进行的统治与生产需要。

孙茂德让人紧盯着张宗谔部的动向,等看清了张宗谔真的是急于去打下郓州城,而不是耍诈蒙他打他个回马枪,他这才放下心,专注全力攻打东平城,力争早日坐到城中当逍遥城主大王。

只从急于满足当城主享受逍遥的这一点,也能看出孙茂德也就这么点出息和气数。

他野心够大却只是空想,并没有真正去追求去拼搏直到实现的决心与能力。

大多数人是如此。

想得大,不去干,也干不了。

在得力情报头子朱贵的辅佐下,赵岳敏锐注意到东平城这的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孙茂德并不是张宗谔的心腹兄弟部下,而且两人是对头,张宗谔却把东平城让给了孙?

赵岳就笑了。

朱贵也笑了,说:“张宗谔这厮是从侦察咱们梁山泊的失败中怕了咱们会突袭他,机警赶紧跑了,却利用对头的贪婪与自负精明,顺手把蒙在鼓里的对头按在东平当替死鬼。是个人物。”

赵岳也觉得张宗谔的这招借刀杀人玩得好,说:“那咱们就如了他的意。只是不是现在。”

张宗谔这个人能力不一般。赵岳打算留着张宗谔,好好利用他的能力影响和拉动起二龙山和梁山两大集团无法影响和拉动的山东其它地方及相关地区的百姓的战争意识与战争能力。

反正,这个人起来的已经晚了,聚不起堪用的头领人物,威胁不了梁山或二龙山,部下人手势力再多也只是会让宋朝廷多了一项头疼。

孙茂德这样的垃圾枭雄,就由梁山帮张宗谔除掉吧。

免得张宗谔有了杀义军兄弟的不义臭名,失了威信,内部分裂,起得快,败亡得也快。

张宗谔放弃了东平城,无形中也大大降低了东平守军的守城压力。

张宗谔部才有真正有军事素质会打仗的核心部队,能严重威胁到城中守军。孙茂德部下的所谓核心主力无非是些江湖人物或绿林蟊贼之流,玩正经战争,全是外行,攻城不知要点,更找不到城防弱点抓不到一闪即逝的破城战机,主力总兵力也远不如张宗谔统率的大军,就知道强逼着炮灰用命硬打硬填,残忍而不得攻城要领,反而激起炮灰们的反抗不从心,越发无力攻下城。

孙茂德不知其故,只急着拿下城池享受好处,一次次感觉城要破了却就是不破,急得气得他直跳脚,大骂炮灰刁民不识大体不肯为了起义的正义大局事业及所有人的相关好处而奋勇卖命。

他能做的只会是催促头领再加把劲,命令杀人,想以凶残杀人吓得逼得炮灰奋勇起来。

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只是让东平守军多了喘息之机,还有.......突然弃城突围成功而去的机会。

郓州。

张宗谔在这里也照样没能收获县镇处的好处,仍然只能是怀疑也是跑去梁山那了。

照样是一边用杂牌军为主负责去抢掠席卷百姓,一边自己亲自挥军直接攻打州城。

郓州可没有五千驻军,只有三千将士,城池却并不比东平府城小多少,曾经也是兴盛之极而人口众多的上州,当年沾梁山商贸的光形成的.....,城大,守军少,经不住流寇用无数人命日夜不停地硬攻。就在张宗谔部习惯地以为需要多花点时间硬磨溃守军的抵抗意志时,城中却突然果断弃城轻装突围了,突了个张宗谔部措手不及。

杂乱无章又是匆匆忙忙赶来这围困的起义军,轻狂大意,缺乏强大战斗力,更缺乏应变能力,既不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又挡不住官军凭着武器装备及专业打仗的优势发起的猛攻,竟然让郓州军轻易突围,钻山野轻松跑掉了,跑去的方向极可能正是梁山泊那边。

张宗谔惊怒诧异,却没敢仗着兵力多而散兵数部咬着追击。

他终于又一次轻松的夺得了州府级城池,可是,急急进城去发财却空欢喜一场。最想要的武器装备是半点没有。床弩倒是有几架在,却只是木头架子,最要紧的弩弦全没了。没有弩弦的弩,甭管是什么弩都是没用的废物,只配当柴烧。因为,宋国没有牛筋等可补上弩弦。

这已经让张宗谔失望而恼怒之极。

结果还有更令他失望上火的事。

搜抄全城,别说钱财官家女着美色啥的流寇最想抢到的了,就是粮食,虽然没被官军突围时带走却也没多少......这座州城竟然是空的,没官,没吏,没钱,没......只有官军与寥寥居民在。

州官竟然也提前就跑了,卷着钱粮布匹油盐.......跑了,竟然也不顾守城的职责,不怕朝廷追究,真是宋王朝的标准好官吏!就是这么怕死!就是这么识时务懂机灵精保命保家保财!

问题是他们能躲到哪里?

到处的起义风暴下,哪里才是官府人的安全地?

总不会是跑去了京城。

梁山!

一定是梁山搞得鬼。没别处。

可恶!可恨之极!老子早晚让梁山赵小二死得凄惨之极.......

张宗谔的怒火仇恨杀机几乎要冲破了头皮。

好在,他并不缺粮。从东平府已经抢了不少,都随身带着。还有郓州当地的钱粮可源源不断抢来。数月也根本不用愁吃喝。只供主力军,不管炮灰吃饭,更是能饱餐一年也有余。

在军师杜社的劝解开导下,张宗谔强按下对梁山人的愤怒冲动,先在城中休整了一下,缓了缓急扑到这的疲劳紧张,随后就分配大军加紧搜刮郓州的钱粮,集中在城中,就此占住本州。

郓州是朝廷秘密搞的洪水淹梁山妙计的受害者之一,朝廷没淹成梁山,反而把猝不及防的郓州人和领土淹没了不少,如今在东部一大块成了梁山泊西区的一部分水域,连东边的县城如今也成了水中危城,与淹没的林子一起倒是给鱼虾尤其是螺壳类水生物提供了优良最充分的生活处。

意外遭受到如此打击,还是朝廷发起的凶狠背刺,郓州知府等主要官员当时是个个气得直骂娘,当然是骂朝中那些大人物的娘,心里也难免偷偷骂皇帝赵佶赵大宝真是个当世最顶级的王八蛋蠢货玩艺。却还得费尽心力赶紧抢救困在水中盼着获救的官吏及太多的百姓并设法安置......

郓州官府总算干了点关心民众生死的事,这是被唐斌之乱给教训的,更是害怕梁山.....

经此一灾,郓州领土淹掉了五分之一强,这还只是算的能开田地的平地低洼地等容易被水淹没的,再算上山地等水中高地,郓州领土能少掉整整五分之二。搞得原本良田及方便生活的好地方都相对宽松的情况一下子变了。以前的,地不好,房子不好,或村落在的地方偏僻危险或出行不便等百姓不屑去占了的,全成了紧俏货,需要官府出面主持着分配好,让被朝廷狠坑得失了家业正满肚子恼火的百姓为争田地房产新业别抢红眼了闹起民变.....官府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这,你叫当地官府如何能不气得大骂朝廷混蛋。

现在,本州陆地地域狭小了,人口生活得相对集中了,反倒方便了流寇来了快速抢劫。

郓州知府等上上下下的非军方官府人员即便是得到了赵岳的同意,早一步就离城躲到了梁山泊这,不用受流寇残暴危害了,即便是洪水之灾早过去了,却仍然忍不住气恨得骂起娘来。朝廷那帮人莫非真是全疯傻了不成?净特妈的玩心眼搞瞎主意。淹了郓州,方便了贼寇洗劫......就当着执法宦官团的人的面大骂朝中权臣,也骂皇帝赵佶,毫不客气,毫不畏惧。

执法宦官团的人,包括首领太监,却一声不敢吭,根本不敢威胁要上报皇帝。

他们这些人也是上了贼船了,还是自愿的,为了保住命啊,只能跟着知府等人也躲到唯一安全可靠的梁山泊这度劫,这决定还是首领太监拍的板带的头。

那些所谓忠贞皇帝的死忠或死心眼宦官,或是心眼多,太奸诈,琢磨着先随大流去梁山那边度劫,事后再秘报皇帝这边的秘密的宦官,自然是全被清洗干净了,还是宦官团自己亲自动的手,他们熟悉情况,能杀对了,也是以此立下投名状。

包括领袖太监在内,他们也是看明白了,既然躲到梁山这了坐实了私通,那以后就当着宋国的执法宦官、皇帝的心腹家奴却效忠着梁山吧,否则就算耍心眼儿事后举报了,倒霉的也只是本州的官员,并且会连累到自己至少是不再受有精神病多疑的皇帝的信任,而梁山却不会受到半点损失,也根本不用在乎官员的死活。反正,换谁来这当官,都免不了得听梁山的.....也就不必枉作小人了。

再者,认了梁山赵岳当主子,只怕好处更大呀,能混到肉吃吧?

最主要是有长远出路吧?

大宋王朝,啧,不离开皇宫和京城就不知道,原来竟然这么糟糕,怕是气数已尽真要倒啦.....

王朝倒了,最凄惨的一类人是谁?

自然是阉人宦官啦。没了皇家可依靠与供养,无人会收留,全得凄惨饿死冻死街头.....

这帮宦官听着本州官员大骂皇帝,心里明白这是在向梁山委婉地表忠心,却也感觉骂得似乎不是没道理。

可不就是太荒唐任性瞎搞吗?不然,这么富裕兴盛的国家怎么会落到这天地。

首领太监也不禁一声一声的叹气摇头,心中背叛皇帝主子的心思不禁更坚定了,也叮嘱其他宦官千万别犯傻等度了劫回去就犯病背弃梁山的今日救命之恩,做了那忘恩负义之辈,连累大家全得死,也害了自己。

他这么叮嘱着,却未必所有手下的宦官都会听进去。

总有那种自觉精明透顶的家伙会专干害人终也害死自己的事。总有那种固执蠢货。

然后,东平府的人突围也突然来了。

两伙执法宦官团会面在了皇帝的敌人梁山势力这,场面诡异,却全都释然了。精明透顶的或固执蠢货宦官,这一下子都没有了。泄密的隐患终于彻底消除了。

梁山周围全是梁山的地盘,人心所向所需所迫,这就是潮流,顺之者得活,逆之者亡。皇帝赵佶又是个日益变态的疯子,你忠贞他,他却越发猜忌不信你。那何必背叛现在的团队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