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629吾皇圣明

攻约梁山 629吾皇圣明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赵廉的沧北军的品德素质还不是那么坏,逆反心还不是那么重,却尚且如此。如今的边军,尤其是东路边军,无论老兵新兵,那可全是天下最可怕的坏蛋暴徒,没有忠义念....

监军的奏折上也说了,

边军的愤怒把边帅刘韐、宗泽、张叔夜也完全吓坏了。

三位文帅那么老辣强悍有能,对国家忠诚肯干肯付出,守边根本不在乎生死,对将士突然暴发的激愤冲动却同样猝不及防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惊急下竟要弃官逃走.....他们不是怕死,只是不肯让无辜的家人跟着自己稀里糊涂太冤枉惨死在哗变的疯狂乱杀中,(也是对朝廷总是任性肆意瞎搞坚持不懈的作死,害怕了,实在搞不懂....失望,心凉不想干了。

赵佶看到这,浑身更是吓得直哆嗦个不停。

早前,他就知道,东路三边帅惊惧说过干这边帅就等同是在刀山上跳舞找死,多次愤然扬言不干了。

那时的矛盾主要是,刘韐他们对监军太监和勋贵将领骄横不法合作不来的极度愤闷不满。

三帅知兵,最害怕监军不知死地坚持高高在上傲横瞎搞激起兵变。

一旦兵变事发,三帅满门的命也得冤屈跟着没了,边关也完蛋了,三帅一生坚定信守和追求的大义节操历史美名也没了,而且会成为历史笑料,注定背上废物无能祸国导致国家灭亡的最耻辱历史罪责与骂名,

这种结局是刘韐、宗泽、张叔夜这样的士大夫所万万不能接受的,也就宁愿丢官罢职回家当卑贱农夫啃老玉米也不肯干边帅这活......

赵佶荒唐王八蛋却清楚,有的官唯一的追求就是“名”。

名,高于一切,比命重要。为了名,什么苦都肯吃什么活都肯干,同样的也会为了名而不顾一切,比如不负责任地果断弃官而去。

当时,赵佶对三边帅竟敢和赵廉一样扬言不干了很恼怒,但没发作。

朝中没人能顶当三边重任了啊,

就得惯一惯哄着三老家伙愿意守边卖命。

同时,他也极怕监军仗着皇家狗的身份不懂事地乱来激反边军,因此特意申斥打压了太监狭隘娇横的嚣张气焰,减轻了监军与边帅监军与边军之间的矛盾,算是坚定信任大力肯定和支持了三边帅,安抚住了三帅不想干下去的心。

但,正因如此,监军和三帅之间的仇隙更深了。

此后,监军们只是表面恭敬热情配合起大帅治边,心里却不知发着什么狠一直憋着什么坑死大帅的歹毒主意呢。而这,正是皇帝和朝廷最想看到的.....

可是,就是这种仇敌一样的关系,在这奏折中,监军太监和勋贵竟然等于一齐说了帅的好话,

至少是很理解“帅”关键时刻竟然惊恐不负责任地想径直弃官而去的举动。

这,不可能是监军们突然素质高了不小人了,必是边关的情况太危急可怕,监军和边帅被逼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监军想活命就必须得依赖边帅肯留下来安抚住边军.....

赵佶确实聪明,也从奏折中隐约看懂了监军狗们极度惊恐仓皇下暴发的极深怨念。

太监与勋贵在一齐抱怨他这个皇帝与朝廷众臣:你们快活瞎搞不要紧,但能不能在瞎搞时考虑考虑我们这些对皇帝你以及朝廷忠心耿耿的奴才狗的性命安危啊?

我们这些奴才狗在边关喝风吃沙子遭罪冒险,你们在京城安逸富贵纵情享乐着不念我们的辛劳奉献之苦,不念我们个好,这也就罢了,但,你们不能不顾及我们死活啊!

你们这些当主子当高官权贵的人,只顾自己瞎搞得快乐,压根儿想不起我们这些苦哈哈的死活,你们这么做是会没朋友,啊,不,就没人再愿意给你们当狗忠心耿耿效劳了。

赵佶读懂了奏折中的隐晦指责,不禁大为羞臊恼怒,却也发作不得。

不能任性耍权威肆意再惩罚再杀了这些狗奴才了,否则真就孤家寡人彻底没人可用了

好在,奏折下面的话让赵佶大松了一口气......

河间军进剿柴进。恰巧,李纲这次亲自去柴庄进货,原本是想代表三边压压价,结果正赶上了此战,现场目睹并亲自督战.....李景良破不了庄堡,惨败,怕李纲惩罚,竟然弃军跑了,柴进抵抗坚决,但并不是真想对抗朝廷要造反。

李纲安抚住了柴进,带着货及时回到边关,向边军保证了水产以后仍能稳定保障供应。边军吃到了美味,这才消了愤怒冲动.....弥天大祸没了,却只是暂时的。一旦让边军吃不上水产,就为这点事,边军仍然随时会哗变。

赵佶......倒是很理解边军的这种心态。

边防寂寥苦寒,坏蛋边军的日子过得太苦太无聊,啥乐趣和指望也没有,而且还得日夜准备打仗随时死掉,仅仅只为点好吃的没了就干脆杀官闹反叛,这属于正常吧?

他是个只顾享乐的皇帝,所以能理解。

他是皇帝,最高贵体面,住着天下最豪华的豪宅,最安全无忧,主宰天下人的生死荣辱,这个且不说,美酒、美食、美人......天下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紧着他享用,他能尽情玩乐,能拥有无数乐子可玩,他想不到的,下面有无数人积极帮他想帮他能玩到,随心所欲.....可是就是这样,他还不是照样满腹不如意的整天抱怨吃得不好,喝的酒不美不香......总感觉当这个皇帝至尊当得太委屈了太亏待了自己,太没意思了.....将心比心.....

总之,东路军没闹造反就好。

收拾个边区土财主而已,竟然会引发这种可怕后果,这意味着什么?

边军反应如此激烈,难道仅仅是为点美食口福?

会不会是边军被柴进以水产供应变相收买了?

柴进是不是妄图夺回江山却隐藏得极深,实力不到才选择继续蜇伏下去?

弄死了柴进,水产就供应不得了?

打鱼的柴庄人不是还在吗?直接控制了渔夫,不是更能稳定保障边军的口福?

李纲.....会不会真和柴进之间有点什么?

赵佶太聪明,一瞬间就想到了许多要害问题,但,对李纲会选择追随柴进造大宋的反,他自己都摇头不会信,却又不敢轻忽大意。

他,已经被唐恪及勋贵造反吓坏了,疑心病越发变态得重。

赵佶心中惊恐,感觉自己就坐在已经热得烫屁股的火山口,惊慌下立即又拆了李纲的上书看看写得什么。

他想从李纲的话中找到蛛丝马迹推定答案。

只看了几眼,赵佶就气得拍了桌子。

李纲这次彻底化身成了无所畏惧的大喷子,喷得太狠了,直呛赵佶的肺腑。

.......高俅当三衙太尉这么多年,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坚持不懈一步步把几十万近百万镇国禁军整废了,并且能把勋贵弄成更贪鄙无耻更会享乐的废物,把王朝武力弱化到极限。这种大毅力大智慧大贡献非常人能做到,吾皇坚持爱高俅信重高俅一家,吾皇圣明。

就这一段话就能把赵佶气昏了。

......高太尉贡献和作用如此之大,高太尉的几个当地方官的兄弟,比如高让、高封,还有高廉,那都是横行一方最会捞钱耍官威的能人,皆大才啊,尤其是高廉,把倒霉的柴进抓入死牢酷刑整得半死,太祖所赐丹书铁卷在他眼里不如废纸一张,敢视本朝太祖如无物,根本不把皇权威严当回事,官当得比圣上还威风自信霸气,这才是真正的一言而决....而且能得到圣上的充分理解同情,此种能耐,真绝世大才也!高俅一家确实应该得到超规格超历史事例的待遇。吾皇圣明!

想想也是。圣上是太宗之后,又不是太祖子孙......

赵佶气得眼冒金星,心中却惊惧之极,

李纲为何敢如此大胆?莫非三边支持他对抗朝廷?

急又看下去。

.......柴进,确实该死,

一区区草民尔,竟敢觉得自己是自发奋勇坚持抗辽卫国爱国的大宋最知名最典型的忠义边民,又是拥有丹书铁卷护身的柴世宗之后,就有资格不服高太尉一家的权威整治?高家要玩死他,他竟敢不认命地自觉死掉,还敢越狱逃走?朝廷灭你,你竟敢反抗?

柴进,难道你以为皇家还在乎那块遮羞布吗?

大宋虚弱到风吹就倒,如今危若累卵,人说完就完了,这种国情,谁还在乎羞耻?

朝廷,诸位智慧无双的大臣,你们,真会玩,玩得很嗨呀!

有最凶悍心野的边军守边疆,京城太安逸了,确实可以肆无忌惮瞎搞。最令人敬佩的是,如此拼命作死,争取尽快把全天下的人全逼反了好灭了自己,却就是死不了。

柴进哪,你这没死了就坏了,

东路广大坏蛋边军还有的口福享受,感觉当边军还有那么点意思,就没理由愤怒耍冲动凶恶杀边官反朝廷了。你可是让就盼着改朝换代的贵人们太失望啦!

圣上圣明,也要你死,你却仍不死,边军不反了,大宋不亡,你让圣上也太失望了,你竟敢违逆圣意!柴进哪柴进,你说你该不该被朝廷愤恨仇视之极该不该死?

你怎么就蠢成这样了呢?竟然不知道你一死就一切一了百了了?

不过,我李纲还是得真心实意郑重其事说声:谢谢你啊。

感谢你没以轻松一死巧妙地陷掉我们这些边官满门老小全得悲惨给你陪葬。

吾皇圣明!

臣等边臣对圣上爱高爱卿没任何意见。

那是皇帝的权力。别人无权干涉。

臣唯一想求的事是,在你们尽情玩耍的时候,凡涉及到边关安危,尤其是会导致边军动荡造反的事,在你们放手潇洒大玩前能不能事先悄悄通知我们一声快跑?

臣,还年轻,还远没活够,还不急着找死,还不想这么早就死掉,也没心思换个朝代得新的富贵荣华,我们满门都不想为国尽忠吃苦冒险守边却稀里糊涂死在边军的乱刀下。

此情,吾皇圣明,还请怜悯。

....................

赵佶心里狂喊了一万句:李纲,朕要杀了你全家......却什么也没做。

他从四份奏折里清晰看到了边臣(包括皇家狗监军太监)与边军皆对朝廷还敢任性轻狂瞎搞的强烈恐惧与愤慨。

李纲,不过是话说得直白太大胆了,却最真实地反应出边军的不稳与可怕现状。

李纲,并没为柴进的冤屈辩解申诉,他显然并不关心柴进冤不冤,只担心朝廷不了解边关实情而习惯地傲慢在上任性轻狂拍脑袋乱搞引发边军叛乱大宋灭亡。

如此忠臣,还能怪李纲什么呢?

重要的是不敢耍皇权霸道降罪李纲,不然,引发的后果将是边军兵变、忠臣尽寒心。

赵佶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兜了多少圈,这才强压下了对李纲的愤怒杀机。

在痛快泄恨杀李纲与保自己的江山和小命之间,他懦弱最自私怕死,自然选后者。

被李纲几乎无君臣底线地骂了个狗血喷头,赵佶却怂了,反而不敢凶狂任性了,当然也不会就这么甘心,随即就急召重臣入宫秘密商议。

赵佶聪慧过人,认真起来,很能抓住重点。

他只问众臣:“杀了柴进,抓了其渔夫,难道不能更有利于保障边军水产吃食?”

赵佶想的是,柴庄的渔夫这么能捕捞,那么是不是除掉柴进,把渔夫直接控制在朝廷手里,这样既能保障供应边军,省了大笔开销,也能满足供应京城(朕的口腹之欲)。

赵佶当皇帝的日子很苦逼,想吃口肉和鱼虾也是不容易的。

以御林军专门去打猎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南边的渔夫下海捕捞的能力也太有限,专供皇帝也没啥可供的。

满朝这么多聪明精明之极的人,两年了却始终没人想到抓捕和饲养训化野猪来补上宋国没猪种和没肉吃的大问题。

大人物不关心这种杂事小事,习惯张嘴向民索取。民,没有。老爷们就没招了。至尊皇帝赵佶,更不可能想到养野猪能解决问题这么高技术含量的事上......

张邦昌,揣摩准了圣意,立即符合道:“圣上看得准,抓住了关键。吾皇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