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628有趣的后续

攻约梁山 628有趣的后续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什么?你要把这铁甲白送给三边,而且还是六千套?”

李纲的眼睛瞪得瞬间比牛眼还大,就仿佛世人猛然获悉某自由神总统和某大帝原来不是最大死对头而是对情深似海的秘密情侣那样惊愕。

柴进”艰难地点头,笑了一个却是艰难的痛苦别扭笑样.....

李纲所说的铁甲正是赵岳弄的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马那三千套改成的人甲、马甲。

柴进,此刻完全是影帝附身。

他出现的形象是承受了牢狱之灾酷刑报复折磨下侥幸劫后余生的那种伤痛、冤屈、愤然却无奈.....上半身包得象个木乃伊,让人瞧着特凄惨,特可怜......反正高唐州知情者全死光了,没人能揭穿柴进作假....天热没穿衣服,就那么直接亮着包扎出来的,

这么见客很失礼,尤其是见高官。

但,李纲见了也不禁悚然动容,没心思指责什么。

这特么还渗着血水泥,

这一身的伤,太吓人了,被折磨得太惨了,确实让人同情,都不忍心看到......娇生惯养柴大官人哪吃得了这罪,遭遇了这场纯属无妄之灾的磨难,没一怒直接反了拼命报复祸害大宋,这已经是极难得了,以至于李纲也情不自禁为柴进抱不平,破口大骂高俅高廉....

柴进的脑袋和大半脸也是包着的。

他艰难地向李纲拱拱手,艰难地说了声谢谢李大人能理解。

李纲见柴进面目扭曲汗水直淌、说话也有气无力含混不清,他还以为是柴进痛苦得很才这样的,也不好意思挑剔什么了,连忙接着展现好官风采,让柴进赶紧回房调养着。有什么事,他和老管家谈就可以了。

柴进目露一丝感激,艰难地向李纲再次拱拱手,被下人小心翼翼扶走了。

李纲叹了口气,对朝中高俅之流祸国殃民肆无忌惮愤恨不已,但随即就把心思转到了铁甲上了,心中不免有些疑虑,对陪着他的老管家问:“这甲,这么多?如何来的?”

李纲出身文帅之家,虽然是文人从未下过军队任职,却并不缺少常规的军事见识。

他仔细一看柴进奉献的这些甲就知道,这是精良重甲,大宋军队最重要的装备,非常稀少,稀少到当年整天要和党项蛮子搏命的西军精锐都很少有配备。

只因为制造工艺复杂,要求高,最主要是制造成本太高,以大宋当年的极度富裕也无力大量制造装配到边关一线部队(当年真不差钱,但,都特么养太多白吃不干事并且起反劲的官吏,养相关的太多闲人以及拼命贪污腐败挥霍用了,正经国事上反而总没钱)

这种甲通常只配备少量精锐京军保卫帝王安全和镇国用。

在依赖骑兵,最重视重甲骑的辽国,这种甲具同样是极珍贵稀少的,鼎盛时期辽国也不过能装配几千骑,不过万。

这么高档的货色,僻壤土财主柴进竟然有,而且一亮一送就是六千套,六千套啊,尽管只是最简装的马护甲。李纲震惊之余,怎么可能不起了怀疑。

柴进是有钱,但也不可能有钱到这程度吧?

这简直是可以和富裕的大宋这么大一个国家比富比技术能力了。

这怎么可能呢?

对李纲的猜忌和事实上的质问,老管家却照样风轻云淡得很,只是瞅着李纲的眼神流露出一丝鄙夷,回应的话,语气淡淡的却充满了无尽的嘲弄意味。

“大宋国有钱,却是装到了从皇帝到低层小吏甚至衙役临时工的口袋里,装在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儒豪族风流体面读书人、将门军阀各种贵族、各地地痞士绅豪强的口袋里,是被掌权以及与权力相关的无数各色人等痛快地吃了喝了赌了嫖了游玩了或慷慨大方捐献给道佛了。再就是大手一挥慷慨潇洒恩赐给蛮夷外国享受了。

我主自然不可能比国家有钱,

我们生活在随时会庄毁命丧的边关,要奋勇保卫当地官府和军队的命,也保自己的命,保命最要紧呐,自然是有钱就拼命往打仗方面投,一年年坚持不懈,其它方面能省则省,岂敢奢求?呵,一晃这多少年了?就攒出这么点装甲家底。李大人不会是嫌弃吧?”

李纲听了这些话,尽管老管家骂的不是他,他也不禁羞臊得满脸赤红无言以对。

宋王朝就是这么烂啊。

北方官府和边军不但不能保障边民的性命财产尊严,反而常常得边民牺牲命保护。

国家律法纲纪严厉规定,民,不得私制和拥有盔甲弓弩,但规定对边区或内地豪强来说屁用没有。

因为,官府和军队保护不了民。

民,必须自己武装自己对抗肆无忌惮的外敌或本国层出不穷的强盗反贼。

宋,是外敌最多的大一统王朝,也是强盗最多百姓造反最频繁的朝代。

现实残酷如此,人,总得活着。

民,就得违法制造和拥有国家不允许有的那些战争装备自保。国家也只能默认了。

李纲对大宋的诸般恶劣非常清楚,不然,他也不会整天喷这喷那的,成了讨人嫌的李大炮。此刻,面对老管家的无情嘲讽和无形的反质问谴责,他又能说什么呢......

来这的三边骑兵高兴了。

他们都是三边帅最信任也最精锐的骑兵,否则也不会调来配合李纲了。他们知道,这六千套战甲肯定有自己的一份.....我可是大帅的心腹骑兵,我若得不到,谁配得.....

阎中立、贾琼、刘衍,三位带队的大将,更高兴。

有了这种甲具,骑兵重装,根本不怕箭雨,马,容易伤到的要害部位也被厚甲护着,这样一来,在骑兵冲阵时就不怕辽军以擅长的步射骑射制造的箭雨阻击了。

有了这样的次重装骑兵队伍,三边的骑兵战斗力增加的何止翻倍,就能打硬仗了。

他们三个内心里是极愿意关照和保护柴进的。

不止是柴家庄总那么盛情大方地招待,也不是出于水产供应的关系,他们有私人的理由,都得到了柴进私下赠送的坚固盔甲和宝刀。

那盔甲防御能力太好了,远没大宋制造的重装步人甲那么厚重不便,防护能力却半点不差。而刀,锋利得很,削铁如泥那是吹牛,但确实是能斩钉截铁,战场太好用了.....

柴进赠送盔甲战刀,这等于是让他们多了不知多少条命,这个恩情可大了去了。就只算这种宝甲宝刀的价值,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无价之宝啊,柴进却就这么白送他们了。

分文不要。

也不需要对柴进和这个庄子格外关照什么。

柴进说了,就因为你们对外敌骁勇敢战不怕死,是有血性有铁骨的勇士功臣。

抗击蛮夷的民族英雄,应该得到尊重。

宝甲宝刀就应该用在你们手里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悠悠华夏要感谢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和牺牲......

这之类的话,并不新鲜。

朝廷,那些士大夫们能说得更有激情,更动听,更精彩,却.....就是没柴进说得感人。

朝廷,士大夫们,文武高官勋贵们,也就是嘴上那么习惯地娴熟地说说而已,忽悠傻子上前线。柴进没说几句,似乎没什么文采,说的也没什么手舞足蹈、唾沫四溅、大袖飘飘如谪仙降凡尘,没有什么风度翩翩慷慨激昂浩然之气冲空、振聋发聩,但却真情流露,实实在在地感激着边军的奉献牺牲,很实在的努力为边军干着实事。

李纲也很懂得这批铠甲能在战场起到的重大作用,明白其宝贵程度。

这些装备,对如今根本没能力制造的大宋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太重要了,重要到几乎能决定对抗辽军的胜败,甚至能影响到宋辽两国的国运......

他心底对柴进总多多少少有些怨隙,看过了此战,更是对柴进有了猜忌和警惕,此刻却也不得不敬佩柴进的这份大气公心,心里对柴进的那些猜忌疑虑心也随之消了不少。

柴进暗藏着这等战争宝贝却全拿出来白送了边军,这说明柴进并没有对大宋不利的心思。若不是这样,柴进就应该装配二龙山强盗,至少至少也应该是武装起自己的部下.....

在三边骑兵的兴高采烈欢呼感谢赞叹声中,李纲习惯的大喷子脸也变了,笑呵呵的多了真诚热意,代表朝廷和三边将士对老管家郑重表示了谢意,并且请老管家一定要把他的拳拳谢意转达给柴进。

老管家对李纲并没什么好感,

显然,他对李纲当初来沧北上任借住在此白吃白喝白住却竟然有脸欺负他小主人的事始终耿耿于怀,不敢信李纲,也不愿意轻易原谅。

对李纲的感谢,老管家风轻云淡地显然并没当真,不当个事,几乎摆明了神态对李纲说:你这个大喷子也许人品还凑合,但做事半点儿不可信,为你那些坚持,你什么(缺德)事都能干出来,事实上和你骂的瞧不起的那些奸贼没什么不同的.....柴家不需要你感谢。还有,也不需要你上报朝廷说盔甲的事表彰小主人的爱国心和功劳.....那有屁用?

李纲.....只能尴尬地笑笑,然后带着水产和甲具满载而归。

六千甲具,在三边帅同心同志的紧密关系下,很自然地公平平均分配到了三边。

....................

东京汴梁。

皇宫中,赵佶瞅着案上的奏折,眼冒火星。

奏折是河间府宿太尉和监军共同上报的,

自然是大诉柴进是如何嚣张不法挑衅皇权的......大宋官场再正常不过地推卸责任,把没能剿灭柴进的罪过全推到了柴进团伙依仗赵庄城的险固张狂坚定反朝廷上,也就是再一次把主要罪责推到帮柴进拥有强大防御力的赵岳家头上,大力谴责.....这很符合皇帝和大臣们仇视沧赵的心理,同时也隐隐约约举报反应李纲极可能私通柴进,怕是有不臣之心.....

赵佶对赵岳家越发愤恨敌视,杀柴进的心更强烈,情绪激烈,堪称怒火冲天杀机腾腾,冲动翻涌不息,却并没大发雷霆喊打喊杀地立即再调兵更凶猛收拾柴进,也没下旨命令捉拿李纲进京问罪,

这不是他学聪明了能保持理智沉稳,而是案上还有四份相关奏折。

有三份是三边监军太监与勋贵将联名写的。

这三份的内容其实大同小异,

说的都是:本部边军得知朝廷要收拾掉柴进就一片哗然要反,

不少将士当场直接亮出刀来无所顾忌地怒喝:老子拿命为朝廷辛辛苦苦守边,日夜喝风吃沙子提着脑袋干活,在这就这么点鱼货享受了,就这,朝廷也不肯让俺们吃到,皇帝这是什么意思?俺们这些苦汉在朝廷眼里是什么?只配吃草累死累活的牛马么?死不足惜?不配有点口福?

边军群情激愤,

军营哗变随时会发生。

在边军心中很有威望的大将们对此也束手无策,甚至心中惊惧不已,根本不敢站出来硬顶着呵斥阻止.....

什么也不做不说还好,一做一说了,最大的可能是,不但没能安抚制止哗然,反而把边军激得更怒而彻底失去理智,直接导致疯狂杀官泄愤造反......事一旦闹失控了,边关大将们想活命,唯一的路就是被愤怒疯狂的边军强裹着老实认命领头反.....

赵佶看到这就已经吓得面无人色,哪还顾得上仇视赵岳和收拾李纲与柴进。

他在深宫中无知,却也清楚,如今的大宋军队,最能打的就是河北东路边军。

若是东路三边一齐反了,九万大军,其中三万还是大宋最强大的骑兵......赵佶吓得一哆嗦。

东路军已经比当年的沧北军更可怕,能制造的祸患更大,一反,会直接导致大宋玩完......

当年的沧北军凶猛无敌,却还有死心眼的赵廉约束着不会反朝廷祸乱天下,

也正是因此,赵廉被部下沧北军最终无情抛弃而且干掉了.....

沧北军上下怨恨赵廉明明能轻易取代大宋另立新朝却就是不肯.....你满门被宋朝廷坑害那样惨了,居然还傻乎乎坚持当什么忠臣!你当忠臣伟大了,我们的好处在哪里?俺们的开国公侯富贵荣华上哪找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