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71节横、祸,1

攻约梁山 第271节横、祸,1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二龙山。

晁盖一伙得不知姓名的蒙面义士大侠相助才有命侥幸从江州逃回,回到山寨回想江州惊险仍不免心有余悸。

好在无论怎样还是救了宋江,赚了几个特长头领,回来后又得知留守山寨的公孙胜和任森带领众弟兄们分兵四处出击抢了不少粮食蔬菜,让山寨的食物储备越发充盈,可不怕朝廷长期围困剿杀,又有公孙胜“昔日游荡江湖时结交的”民间打铁高手史谷公来投,弥补了二龙山最紧缺的打造精良盔甲武器人才、如此也算四喜临门,晁盖等这才轻松欢喜起来。

按赵岳的计划,史谷公此前一直悄然在梁山学习新技术加强制造盔甲武器手艺,此时手艺能应付二龙山铁匠老大位置的需要了,知道他些底细的前曾经短暂为白虎山山寨一伙的王枭、王宴父子又死在了江州,由当时在江州的赵岳这边及时通知了.....没人再能识破他底细了,就假装是公孙胜的旧识,家中遭受官府祸害全部遇难而投奔来,二龙山没铁匠高手人才,他又是公孙胜的老友,来了自然就是工匠老大,弥补二龙山在武器装备上的极度缺陷,变相加强二龙山的军事实力。

宋江却是心情很不好。

家、祖业没了,在这个混乱凶险年头不算什么,但因他自负心计精明野心却一再判断形势失误算计错误导致自己认罪江州走一遭,没能脱罪重获当官的资格身,反而遭狠了罪,丢尽了他辛苦创下的江湖流传赫赫英雄好汉的脸面,被原上司县令时文彬轻易耍了,还罪上加罪成了朝廷必杀的大反贼,非杰出英雄之才,还克得爹惨死,此为不孝,并且以后以孝出名也没机会了,这让自觉是天下闻名好汉和大孝子的宋江分外沮丧,心灵遭到的打击不小。

宋江在山寨时常忍不住当着众兄弟的面落泪,为牵累了老父丧命自责忏悔,让山寨众英雄感叹佩服其至孝,包括晁盖在内纷纷好言宽慰。宋江这才心情收敛,渐好,其实他内里思想和性情已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的宋江了。

至于在山寨的新身份,宋江自然是二当家的,这给了性情暗中大变的宋江为达以后的唯一目标奠定了首要基础。

晁盖就算不知宋江变了成为威胁人物,在位置安排上也是错误的,从官场规则、政治角度看,绝对是大错特错。

只说一点。

宋江上山直接就是二当家,晁盖在众兄弟面前显得极为夸赞重视甚至也崇拜宋江之德之能,表示宋江说的话基本就能代表他这个一把手的意思,甚至当场谦逊让位宋江当老大,宋江自然坚决谦逊推辞,晁盖可能也只是表演以示胸怀,但且不说直接影响了他在山寨的绝对权威性,动摇了老大的根基。同时,又置随他惊险起家和山寨艰难创业的元老们于何地?

当初七星聚义,提着脑袋劫生辰纲,这是开创二龙山基业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晁盖最可靠最需要团结依赖的力量。

二龙山经营有方,将士充足,几转眼就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方雄强反叛势力并构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切是赵岳指点和支持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都离不开元老们的支持和奋斗,有了好法还得有人肯照着干啊。后来者,都属于吃现成的,别说没什么大功劳,就算有又岂能和元老们相比?

两者的功劳和对山寨的意义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后来者,比如殷泰一来就居一些元老之上,那是武艺高有硬本事,强盗窝毕竟不是标准官场,首先讲的是谁拳头硬,被挤了位子的元老也服,技不如人嘛,怨不得别人。而且山寨想发展壮大也需要展示如此重视英雄的胸怀才能创出招牌吸引天下好汉争相来投。

但,宋江这样的,江湖名声很大,自身却没什么硬实力,需要人保护的文人一个,有智谋才华有吸引人的名望,对山寨也已经建立了些功劳,又和晁盖有深厚老交情,上山就位在李忠等武夫元老之上,李忠等也没什么意见,至少面上没有,也不能不服不认可,宋江确实有两下子,不是他们这样的武夫能比的。但同样是书生军师兼老交情的吴用以及文武双全的创业元老公孙胜,晁盖的绝对心腹主力,这样的大人物却照样被宋江一来就压在下面,他们心里岂能乐意了。

一个大集团公司,如何安排好元老派与招纳的职业经理精英派在公司的权位、利益等关系向来是事关公司生死的至关重要问题。公司董事长在这方面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一个原本团结有规模有活力的公司离心离德分崩离析。

重视人才,严格遵照等价交换规律任用引进的人才,什么层次的能力价值就给予什么样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是必须的,但这有个前提,不能直接损害了创业元老的切身利益还没补偿,更不能直接断掉了心腹核心元老的发展前景让元老心生怨愤的同时还绝望了,至少在新人还没证明其价值之前绝不能如此对待元老。

寒了元老的心,等于寒了创业员工的心。

也会让新人看到公司文化的冷酷无情面目,又怎能踏实真心效忠。新人会想,现在是待遇得到了,尝到了踩下元老的实惠和快感,是受益者,但再忠心努力又如何?后面一来个更能行的,我还不得照样下去了甚至被赶出公司......

公司最基础的人,心集体寒了,散了,甚至想着报复,坑公司一把,背叛而去,新人又不忠,公司岂能有好结果?

晁盖在作用宋江一事上犯了用人的最大忌讳。

他是对宋江讲感情讲义气了,可对吴用公孙胜的感情和义气又体现在哪里?

最重要的是,他事先根本没有和吴用公孙胜私下沟通商量一下协调好感情与新利益关系,自己想着就直接那么做了。

宋江也确实有才有过人的政治手腕,确实能压得住吴用公孙胜都得心服了,若是个忠义可靠的人才也就罢了,晁盖独断专行错误了一把,也算错有错着,结果会是好的,可是宋江不是那样的人,野心勃勃,和晁盖的公司奋斗目标完全不一致......晁盖只想着兄弟们聚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谁也管不着,谁也欺负不了,自由自在当快活的乡下土财主,至多是异族入侵时为民族大义奋勇反抗反抗。而宋江谋的是威风凛凛位列朝堂,反盗获取正经身份,光宗耀祖,大权在握,名利双收,让当代人无不敬畏称赞,历史还有美名......二者完全是背道而驰,晁盖这一错可就要命了,为自身的毁灭亲手布置下了伏笔......很快的,心中对他暗藏不满的吴用就会和宋江勾搭在一起,并且越勾搭越忠心尽力而紧密,因为宋江同样是文人,同样热衷并擅长谋略,双方更有共同语言,宋江在这方面的优势远不是武夫大老粗晁盖能比的。宋江也更会来事,更有权谋势力,能带来更大利益和光辉前程,又是诚心拉拢......只有死死信守江湖义气的“傻子”才会不动心不背叛.....

而吴用的本质是个热衷功名利禄富贵却考不上科举当不了官的书生穷酸教书匠,他支持并追随晁盖劫生辰纲只是因为正途无望就干脆当强盗过上好日子,只是天生擅长阴谋诡计,身上带点江湖气的书生而已,不是真正的江湖豪杰习性......

晁盖不知自己做错了,只为义气心愿达成,山寨从此有了宋江这样的知根知底老交情老朋友能人加入山寨而高兴。

公孙胜知道怎么回事,但也绝不会点醒晁盖。

只说一点,此时说,不合时宜,只会让晁盖觉得他心胸阴暗不够敞亮,不够英雄豪杰........要信任新兄弟嘛。怎么可以说宋公明这样的品德义气才智出众到天下闻名的好汉是不能那么重用的甚至是可靠的要防范的......你不要贪图权势阻人才......

宋江不是没有野心而且贪图在山寨安逸自在快活的晁盖,在山寨休养过来后,立即就坐不住了,静极思动,要干点事让山寨全部兄弟们尽快心服他这个新人的能力,扩大他在山寨的影响力与权威性,牢牢奠定他常务副总的领导地位,并争取逐步真正能代表晁盖说了就算.......

要达到这目的,自然是率兵打仗,或者说是下山抢劫。

强盗只认能打的能带来山寨利益的厉害人,得证明他有统军才能,证明他这个文人在强盗窝里是有另一种更重要本事的英雄好汉,证明他位仅在寨主之下,就是本事比元老吴用公孙胜强,就是应该越过晁盖的左膀右臂二元老坐在这位置.....

宋江也有这个基础。山寨有他带上山的一大批头领......会支持他。

这是他上山入伙后统领出战的第一仗,意义重大,必须开门红,否则不止是起了反效果,不能让人信服,而且只怕是以后想独自带兵主持一方大事的机会都没有了。

谁敢,谁乐意跟着一个根本不通军事不会指挥打仗的文人领导上战场啊.....开门一次惨败就能让人对宋江丧失信心。

所以,宋江下山攻击的第一目标不可能是青州城。

晁盖也不会同意他去打青州,因为他去年打过却损失惨重没打下。

青州城是前东昌府知府田师中为知府老大,城中没民,全是兵,如今整个青州以及相邻的维州也没多少民了,总人口加一块儿只怕也凑不成两万人的大镇子,二州的县治全自动废除了.....谁特么愿意在二龙山这样的强大强盗势力与官府势力共同盘剥祸害并且随时会大打出手形成战场的地区担惊受怕的生活啊,又不是受虐狂就喜欢找死,又不是安全的内地别处没充足的无主房产田地可迁移去生活.......

青州兵全是从梁山周围诸府调守这受惩罚对付二龙山的,济州府、东昌府、东平府、还有部分兖州濮州的兵,共有两万多将近三万人马,各州府主将比如濮州都监曾世雄、东平府将主赵忠信以及大将皆在,将领更是众多,兵则是近两万原沧北边军以及梁山周围的地痞流氓黑帮分子土著兵凑成的。

主将统制官是原济州团练使黄安。

兵马都监则是原东昌府都监王庆隆,也就是田师中在边关就是的铁杆心腹老部下。

朝廷让黄安做青州军主将,自有深意。

无非是牵制和监督田师中一伙原边军人不敢因怨愤朝廷惩罚在此凶险地而生了异心甚至公然群起反叛形成新反贼势力大害,同时无形督促田师中积极剿匪,否则这些原边关一伙烂官很容易相互勾搭一致坐享青州不打二龙山,白白耗费国家供养这么多青州军的大笔钱粮。以王庆隆为都监则是让田师中能指挥动军队。

黄安为主将似乎也有足够资格牵制知府文官田师中。

他是武举出身的团练使,按宋制,属于朝廷挂了号的中级武官,在内地地方上则是顶级武官,在朝廷眼里能中武举的肯定有真本事,又本是东京东路首府济州府的主将,在职位上能压得过从边关贬来梁山周围的各军主将,又是梁山周围的老人,手中本就有一同调来的近七千济州兵将,加上其它各州府军中的梁山周围地区的土著将士天然会和他这个土著同乡主将亲近,在青州合并整编后共有一万人的势力,对不到两万裁撤来的烂边军,理论上确实能够有效牵制田师中一伙。

朝廷安排得不可谓不细致周到,也相信这股兵力足够收拾掉由泥腿子刁民组成的二龙山乌合之众。

但,晁盖根本没把这伙新来的兵力放在眼里......

二龙山从开始立寨就没遇到挫折,顺利惯了,当初没正式交战反围剿就轻易瓦解了官兵并收了青州军主将秦明、黄信入伙,同时看清了官兵的不堪,开始轻敌瞧不起,随后势力更大了,还有三千多战马,信心和牛逼劲更足了。

去年兵民叛逃潮猛烈暴发,二龙山周围的官府全部自动瓦解。

当官的无论文武没死在叛逃潮中就是命大够幸运的。维州都监云天彪爱学关公,也自负有关公之能,却也照样在叛逃潮中束手无策,和儿子云龙只能仓促保着知州狼狈逃出城去避祸,惊恐这下糟了,朝廷肯定降罪,热心的士途完蛋了,关公当不成了,谁知却和知州一起转任到滨州继续搭档文武主官。维州则由郓州贬来的班子接管了。

当时,诸军皆溃,城守不存。二龙山趁机从周围城池抢劫了不少东西,回家搬一样容易,越发瞧不起官兵,甚至轻视起朝廷力量,觉得大宋王朝要完蛋了,即使这次不轰然倒塌,从此也不可能有实力对付二龙山这样强大的团伙。

轻狂起来的晁盖想趁着新调来青州的这伙人马立足未稳一举收拾掉,让青州驻不得官兵,青州从此是二龙山的天下,几乎倾全山之力去攻打青州城,本以为此时的官兵比乌合之众还不如,大军扑来吓也能吓倒,必可轻取,谁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