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277节平西6

攻约梁山 277节平西6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一场斥侯间的小规模遭遇战以镇宅四煞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在这场争锋中,铁鹞子的辅兵展现了英勇为主的精神,也展示了不一般的战斗力和决死意志,整体上比施威他们四个的亲军有优势。但他们的主人却一反常态这次没能成为理所当然的决胜关键,甚至反而成为惨败的直接因素。

无知和大意一丧失了干将人数上的优势,铁鹞子单个对上施威杨烈邓天保王大寿这级别的正经军中悍将,总体上就处在劣势,又被宝刀等克制,加上同行铁鹞子轻易被阵斩的猛烈打击,心慌了,有了疑虑顾忌和怯意......越发不敌。

尽管凭辅兵的忠勇善战,在整体上似乎还有点优势,一直打下去也未必会输,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心已怯,意已乱,又有心事,想回去尽早把此次侦察到的情报尽快汇报上去,他们本就不是来死战的,目的是侦察和报复,报复不了,侦察有收获了就应该赶紧退走,加上百战练出来的对战场态势与结局的敏锐以及往日的灵活作战习惯,剩下的铁鹞子立即果断放弃这种近身肉搏战的不利,呼啸着带辅兵纵马逃走,实际是想凭精湛的骑术和神臂弩来消灭对手轻松脱离此地。

但怒极的四煞不肯放过他们。

牛b早在赵岳面前吹出来了,不能丢这个脸,说过自己当斥侯要干掉一切遇到的敌探,那就必须的。

四将打仗也是很有心眼也有经验的,察觉部下整体比不得对手,也不想再让部下这么近身肉搏多增添伤亡,只是双方纠缠在一起,不是想抽身拉开距离就能退的。马背民族的骑术无疑还是更厉害些,又都乘良马,很难甩开。

四将也想用弓弩优势更轻松得杀敌取胜,也相对安全些。对手一跑,正合心意。

他们自己紧追铁鹞子对手死咬着不放,争取再痛快阵斩几个。部下则和对手趁势拉开了距离。

......这股西夏军在逃跑或者说是在战略撤退上也很擅长,会逃也是战场需要的硬本事之一,这次也成功甩开了施威他们,快速拉开了距离,顿时得了意:海盗,你们倒霉了,瞧我(大夏精锐猛士最擅长的)快马中也能进行的远攻神射......

但无知再次让他们吃了措手不及的大亏。

就在他们边策马飞奔边取弩龇牙咧嘴以吃奶的劲奋力上弦时,海盗也取出了身后马袋中隐藏的强弩,却比他们更快更轻松完成了上弦,虽然没这股夏军那样高超的快马骑射本事,但双方的距离拉开得还不远,有威力更大些的远程武器在手也不用追得那么太急跑得那么快,久经训练,唰的,几乎默契地一齐驻马发射......包括身手非凡的铁鹞子在内,都没料到对手的弓弩能上得这么快也能射得和神臂弩一样这么远......精良铁甲也没用......

瞬间死伤落马了大半。

剩下的也多半被弩箭擦伤,个个惊吓得不轻,随后就死在转眼又来了的下一波补射和死咬着追杀中......

近百人的这股铁鹞子部主从配属精锐......全军覆没,再次和前面的同行一样......匹马无回。

但当四个恶货高兴多过心痛,精神亢奋的回来报告时,这种胜果被赵岳只怒哼了一声,虽然没骂出口当众剥了四煞的面子最易刺伤这四个家伙的心,但那眼神无疑是在呵斥四煞不听劝告轻敌大意莽撞造成本不必要的三四十将士的死伤。

“我帝国大军有充分的武器优势,兵力优势也足够,为什么不用?我不要这种两败俱伤的惨胜。这不是本事。”

“我们是来比拼实力的,不是来比拼技巧或个人小团体勇武的。此战,我们就是要以绝对的优势整体平推过去......”

赵岳的矛头没对准四煞,但对众将重申了帝国军队作战重视将士性命的这条宗旨,警告众将不得再犯同类的错误。

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是不得以,而不是必然必须。

有了碾压对手的硬条件还以将士的尸骨为垫脚石标炳战绩踏上名将之巅争名垂青史,那就是无耻无能。

我就是来改变很多或腐朽恶劣或受历史条件所限不得不为的悲惨传统的,就是要让这世人该死的死不该死的尽量多的活下去......否则我一个单纯的科学家拼命推行科技来搞根本不喜欢的军国大事还有何意义?

这是赵岳心里一直在坚持做那些事的一条很重要的理由。

他不喜欢杀人,更不喜欢战争和复杂的政治......

施威几个也心痛亲信精锐兄弟的损失,老实低头认错悔改,再出巡就不敢任性逞强硬拼了,转入凭优势碾压......

赵岳从各方交锋也立马意识到必是大股铁鹞子不服报复过来。

他立即调派斥侯大军展开梯次布局,一旦牵制了对手就围攻。

这一股先遣队团灭了,其它铁鹞子对海盗的优势装备自然仍是一无所知,自信满满一齐从各个方向悄悄摸近,却在撞上海盗最外围斥侯而凶猛扑上来时先遭遇能快速上弦并且能保持长时间持续射击的强弩迎头痛击游击.....凭高超马术勇猛冲近了又遭遇更可怕的手榴弹的轰击.......惊了......慌了,头一次遭遇这种事不知如何能有效应对,又不知赵岳的梯次布局形成其它海盗斥侯重兵能及时收到前方的呼救并能迅速赶来增援,不知交手的这股海盗对手再后边的情况,他们正一边凶狠恶战一边考虑是不是赶紧抽身撤退回去把海盗的武器秘密及时通报给晋王察哥早做准备时,又遭到梯次布局的斥侯军在附近的人马迅速扑上来围攻加强纠缠咬住,随后是更多的海盗斥侯军梯次扑来,兵力迅速增加,最终重重包围......

近千铁鹞子和配备的辅兵,人手共四五千人,根本就是一支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精锐之师,对上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军也有一拼的足够把握,但在上万海盗斥侯骑兵的重重阻击围困中,纷纷在强弩连射和手榴弹轰击倒下......

在后方耐着性子静心等待侦察结果和报复战果的察哥再次震惊了。

这次是更震惊,都失态地张大嘴巴,完全难以置信。

他等了几日,到了预定的时间,出征的铁鹞子大队无论此行成果如何也该回来了,结果却是没接到一人一马。

但他并不是当时就如此惊骇的。

因为铁鹞子这只军队和其它军队不一样,出外一向讲究因地制宜因时就势灵活机动自主作战,也常有抓到了机会就果断抛开之前和中军的约定甚至严厉军令,为趁势创造更大的战果或为大军创造决胜优势而不顾违期违令到期却不回的事。

他了解这个,所以过了预期又耐心多等了两日,

但探马反回的结果是:

出征的铁鹞子团队全不见了,在海盗大军经过的区域却有烧毁的大量尸骨残骸和无疑是剥了肉吃剩下的马骨......从残骸上看,发型什么的无疑是西夏人,应该......是消失的铁鹞子......只是到底是怎么死的,火烧只剩下残骸难辨认什么......

察哥震惊后,反复深呼吸了多次才抑制住乱糟糟百味杂陈一齐涌上来的情绪,但脑子仍轰轰似乎作响......

平山铁鹞子都不是海盗的对手?

四五千那样的精锐,居然硬是一个人也没能活着回来报告点什么,是海盗斥侯那么厉害?还是......鹞子军轻敌大意或是报仇心切......中计遭遇埋伏被海盗以重兵困死才围歼了......

无法可知。

因为缀着铁鹞子在后面负责秘密观察和做些接应的其他斥侯上百人同样无一人能逃回来。

察哥在冷静下来后,进一步意识到这只海盗大军既然敢早早扬言要一战灭夏,不怕硬碰硬和能提前准备好的夏国决战,看来确实有非凡莫测之能,因而有这个自信......

对海外来的对手无知的教训太惨重!

两千夏国最宝贵的铁鹞子军就这么稀里糊涂几日间轻易葬送了一千一百......转眼损失过半,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几千人马的损失还能够承受,但......平山铁鹞子居然也如此惨败,消息在军中迅速传开了,军心士气难免有些动摇......

这才是大战最忌讳的不利。

既然斥侯大战失败了,以小股精锐游骑突袭试图毁敌粮草供应,伺机刺杀大将......骚扰疲敌,试探海盗战斗力虚实等预定目标并不可行,那再稀里糊涂固执坚持仍如此就是真愚蠢了,不能再在斥侯上空耗......

紧急反复和众将探讨商议权衡后,察哥一边努力安抚军心一边决心干脆就直接大战一次来清晰试探到海盗到底......

为保证阻击住海盗兵势保住夏国,不辜负兄长皇帝哥的重托,他准备了两手大战方案。

这第一次试探式大战就迎战于贺兰山北。

如果此战就能打赢,那当然最好不过了,就势咬紧海盗一鼓作气打下去,争取即使不能全歼也要重创其主力兵力,让海盗军力损失尽可能惨重就是怀恨想报复也数年甚至数十年以后也再没能力和信心再垮国打来。

......若是不能,首战效果不好,试探出海盗确实有夏国难敌之长处,那么就退过贺兰山,在南部纵深的戈壁荒原上.......

这两手大战方案,其实都是察哥主要想学习先祖李元昊在几十年前创造的那场辉煌战绩事例。

公元1044年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攻夏。李元昊知不可力敌,在贺兰山北一战大败后退过贺兰山,示敌以弱连续向后撤退三次,凡百余里,每退必赭其地,断其粮草,并以议和有意拖延时日,陷辽军于危困饥饿之时,纵兵突袭辽营,被辽军掩杀钳夹。正在难解难分之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扬尘,暗无天日,辽军被沙迷目,阵中大乱。李元昊乘机猛攻辽军驻地德胜寺南壁,辽军大溃。李元昊军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覩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出......

夏辽这场大战起因是辽国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元昊,是上国给面子把尊贵公主委屈下嫁小邦之主,但结果上国尊贵公主不但没得到应有的尊敬喜爱善待,李元昊还狂妄胆大的杀了兴平公主。这口气让霸主辽国如何能忍?辽帝要为姐姐报仇并展示大辽天朝上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霸主威严,想好好教训一上刚刚正式立国打了几场胜仗刚刚牛起来的狂妄自大不知所谓的小夏......

这场以弱克强的大胜能成功貌似是借了老天的威力和青睐,是运气好,胜得太侥幸。

当然,确实是有西夏崛起当时气运正盛,似乎老天也暗中相助。

但过后再仔细分析,其中也有现实的必然因素。

就说那场决定了胜利的大风。

它不绝对是天意或什么纯属巧合,而是李元昊事先就有分析想到过并意图加以利用的自然现象,真正幸运的是命好恰恰好地在决定夏国命运的大战最紧要时刻大风就及时来了,应验了,利用成功了。

十月是北风开始肆虐的季节,在西北内陆的西夏这尤其如此。

按道理来说,似乎辽军北来而南下入侵,是顺着风来的,本应该是享受北风得利的一方,不利的应该是南守北望的夏军才对。但只有了解展开大战的那片区域详细情况的夏国人才知道:因为北面的贺兰山阻挡北风,加上这片区域复杂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常有突然降临的戈壁沙漠暴风出现,并且还有本应该是吹北风的季节突然出现其它强劲风向甚至是南风的现象,李元昊的那场幸运说穿了并不那么出奇得让人怀疑冥冥中真有神助,在当地人看来是很正常的气候现象。

察哥知道,事实李元昊在那场大战前对可能突降的暴风就有准备,将士们都事先配备了防风面罩......这也是熟悉并习惯了戈壁沙漠作战的夏军常备的用品,甚至没有大风沙,骑马出行也习惯以面纱什么的遮住嘴脸,掩了面目.....而草原来的辽军却不是如此习惯,又不了解交战地的潜在气候威胁,一遇到意外的暴风沙尘自然就......

这场胜利其实就象《三国》赤壁大战中寒冬北风却在长江忽起南风结果火烧赤壁一样,有天然因素,更有人算。

对察哥来说,眼前又遇到了类似李元昊那次的战事。

这次来的不是强大的老对手辽国,换成了完全陌生的新对手海盗,但海盗看来一样强大不可敌,或许还比辽国有更强大之处。想以弱胜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良策......没有多少选择。

模仿先祖那一战有利的是: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太久了,久得连夏国人怕是都遗忘了。那么,来自海上的海盗不可能清楚这场战事的真实内幕,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一点不知道,又根本不了解夏国这边各地的地理气候特异处的秘密详情......差不多的时节,虽早了些,但照样是北风吹的季节......

这一切就决定了察哥完全可以仿照先祖的事迹再把那场大胜上演一遍。

好方法不是只能用一次的,很多的完全可以反复使用。在已经证明了效果的军事手段上也一样。

读兵书,学战例.....不就是要通过这些来了解先人用过的好办法以及先人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从中吸取知识教训?

好方法,就要抓着一直用下去。没有不可用,只有使用的活不活妙妙的问题。

同样的地理气候等客观条件,类似的情况,那么完全就具备了成功复制先例的可能。

察哥有了两手计划,也很有信心打好击败海盗的这一场完全意外的战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