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29节疯狂卖国

攻约梁山 第229节疯狂卖国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内地土匪一样的军队在灭佛中杀人殴打,行凶总算发泄了积聚胸中的邪火。各地官府和军队发了抄寺庙的财。

寺中窑藏的金银铜钱在官兵凶残审讯方丈等长老后纷纷挖了出来,镶嵌在佛像浮雕上的珠宝被抠了下来,佛像是石雕油彩的也就罢了,包括庙宇在内,没好处,土匪官兵懒得多费力气捣毁,随便砸几下丢在一边,若是铜铸的或是泥胎镀金镀银的被全部砸掉,肢解了或放水里溶解了好拿走铜或溶在泥水的金银沫,至于寺中的鼎等铜器金铃佛塔银风铃什么的更不会放过,值钱的彻底洗劫一空,不那么值钱的,比如锅布匹铺盖等也一概劫走,总之不给寺处留一点能继续方便生活的条件。

这是灭佛的需要。没把庙宇也毁掉已经是官兵懒惰不忠心没彻底执行朝廷的旨意了。

西军和京畿附近地区的寺庙没受移民狂潮的直接冲击,本身又处在人多地大庙少方便通敌走私敛财的西北或大宋繁荣发达地区,收入好,本身多很富裕,剿灭这些地方的佛门的地方官府和官兵自然收获最可观,算是发了,自然欢喜而感觉满意,恨不能多来几次类似的好活。其它地方相对就差了不少。抄庙的官兵不满意收获,连僧人们的衣服也不放过,别说是穿金丝走银线的豪华袈裟,就是寻常僧人的比较新的灰布僧衣也抢了去分了。其它有用的东西就更不肯放过了。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抄家不满意而发狠,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宋如今尴尬古怪的社会现状。

在夏季国难中,流失的巨大人口在铺天盖地的一浪接一浪叛逃中,沿途抢掠走了除了携带不方便下一处还有的粮食和窑藏挖出来却不稀得要的一堆堆破烂铜钱之外的几乎全部有用的东西,锅菜刀精美茶具菜盘铁农具布匹好衣服鞋子铺盖......全抢走,鸡鸭鹅羊猪等家畜被连吃带拿几乎一空,牛马是拉自沧赵家族推广兴起方便运输庄稼的几乎家家具备的拖板车的动力,需要大力装载抢劫的丰硕成果和不方便长途跋涉的老弱妇孺,自然更不会放过。

这是物质财富方面的大扫荡大洗劫。

人这方面也没放过。

海盗国拒绝接收的宋人,家中的无辜女人小孩却是海盗不拒绝要的,在海盗国派来的大量鼓动叛逃和混充叛逃民的间谍等人员有意引导指使和控制下,老弱病残不方便叛逃也活不几年的之外的无辜女人小孩也努力席卷强弄走。

海盗国这是在提前为金军灭宋的大浩劫做准备。

该死该接受残酷教训的脑子坏掉了的男人和恶毒女,让他们在异族灭国大灾中承受无数折磨悲惨惩罚考验,触动灵魂知道错了知道主动从三观精神上痛彻悔改,幸运能熬到光明降临的才会得救,但受封建礼教严格束缚毒害做不了自己主的无辜妇孺,海盗不能让他们也跟着受难,更不会允许金军野兽能够肆意屠杀糟糕和尽情享受这些无辜的妇孺更得了意。

如今,大宋不仅是除了粮食和破烂铜钱之外的几乎一切物质奇缺,连织布的女人也少得可怜。

重男轻女,男女比例本就很失调的宋王朝,除了西北京畿和田虎等反贼地区,这下男女更彻底失调了,到处是无良儒腐或自私麻木愚蠢的光棍,女人,尤其是年轻能干活的成了大熊猫相似的珍稀品种,小姑娘就更稀少了,需要女人干的活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奇葩地没多少人了,这直接造成布匹等本已经被洗劫得异常惨重的物资连后续生产弥补之力都成了严重问题。这个王朝想长久运转下去,若继续只顾苟且偷安和享乐,没胆量和本事也没这个习惯去抢外国的异族的女子,那些骄横刻薄高高在上的贵妇人怕是不得不老实拾起针线架起织布机摘桑养蚕干活了。至少她们得为自家的衣着操心出力。因为再有钱有权也没大用,大宋社会就没有足够的布可买到或以权盘剥强征到啊。

至于嫁娶和繁衍后代这个重大社会问题就更不用说了,极度缺少年轻女子,哪娶老婆去?只是眼下大宋顾不上这个。

地方上的官僚们了解情况,已经在为尴尬的生存状况连连叫苦,已经预感到大宋怕是末日不远了,变得不是打起精神励精图治忠心爱国,而是越发贪婪无耻横行不法,拼命搜刮钱财以备大宋崩溃甚至灭亡的兵慌马乱可怕岁月。官兵抢劫寺庙也才会搜刮得那么干净,那怕是僧人穿过的胆还很新的粗布僧衣也不大嫌弃。拿回去染染改改就是自己穿的好衣服啊。

这都是下意识地为以后必然的异常紧缺艰难生活做准备。属于生存的本能行为。

只眼下,除了粮食不缺,而且种了太多却少了怕是八成人口没人收割的秋收马上就到了,又会有大量粮食到手,其它的几乎什么都缺,什么都跳着高的金贵值钱。官兵们抢的东西,那几乎都是值大钱的,有机会抢岂能放过。

但京城的达官贵人们不了解这情况,或不相信下面零星报上来的诉苦担忧会有那么严重。

因为京畿地区没被疯狂冲击洗劫。贵人们自己看到和了解到的社会状况虽然也糟糕,却也不是那么糟糕到可怕。

就算真那么糟糕了,贵人们也自信地位权势在手,全国的好处得让自己优先享有,苦了谁也苦不着自己。

有识的要员那也绝对是人精大才,意识到厉害也为此发愁,但若说担忧成日夜焦虑甚至惊恐不安,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都从历史早透彻地认识到,无论社会多么糟糕,倒霉吃苦的永远是底层的百姓。他们这些社会精英是不会承受国家之危民族危难时的那份痛苦折磨代价的。谁来当统治者也缺不了他们代为理政治民,缺不了他们效力和从中获取富贵。

强汉盛唐灭亡又如何?

五胡乱华又怎样?

一点儿不耽误他们这种汉人社会精英照样莺歌燕舞富贵体面快活生活。

朝中大臣若说最发愁的,或者说是不得不发愁的只有白时中等极少数权臣。因为他们在那个位子上,必须面对这个。

至于深宫中的皇帝赵佶就更不晓得厉害了。

因为京畿也动荡不安全,他连偷偷出宫寻找刺激顺便实际也能了解点社会现实情况也不敢了,藏躲在深宫大内,想知道的一切情况都得看手下的人愿意让他看到什么了解点什么。下面的人为掩饰治国无能不报给他糟糕点,他能知晓什么?

他只知此次大灾国民流失惨重,伤了大宋的根本,江山宝座不是那么稳当了,为此惊恐不已却不是积极想法好好整顿吏治清除弊端赏贤任能勤奋治理国家努力扭转危机局面重兴大宋,而是缩头越发热心修仙力求保身和及时解脱凡俗尘世。

这是他自大却怯懦而极度虚荣自私的本性使然。他从来不是位有担当的帝王,也没那个雄心气魄和能力能改变什么。

一切顺利如意时,他感觉自己就是上帝道佛二教祖之下的当然老大。谁都得顺着他让着他。谁都得全力让他高兴满意。一遇到手中的政权暴力无法抵挡的灾难,他就变成了另一种样子,苟且退缩,积极主动低头承认做小。

赵佶仍在努力追求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对日益不堪的饮食等宫中生活不满意而恼怒手下不忠心不尽心伺候,却不知若不是京畿地区受灾较轻,还有些家禽等财富,他虽贵为帝王却怕是想吃只鸡蛋都是极困难极奢侈的要求。

若是在大宋其它地区,不少地方,鸡什么的一只不剩,绝种了,根本不存在这物种,都掠到海盗国繁衍和育新种了,想吃鸡,哪弄去?赵佶的皇宫采购团再忠心再努力找鸡搜鸡满足皇帝主子爷也是白搭。

赵佶还能有鸡吃已经够幸运了。

如今家禽什么的都是珍稀品,天价。许多有钱贪官都吃不起甚至根本吃不到。百姓不傻,捂着不卖等更高价。赵佶惩罚手下虐待他,手下痛苦表示真的很冤枉,但皇帝不信啊,若大的帝国怎么可能连朕一人的生活需求都供应不上了......

话说最让地方官高兴的是从寺庙中抄出的那些金银钱之外的好东西。

佛陀舍利名家书画古籍......这些历史物件在历代战乱中遗失和毁损严重,能传下来的都是稀世宝贝。

但在世俗人家中,不论是曾经的皇族豪门,还是民间的巨富世家,历史名家书画古籍什么的都很难保住,困难时为活命,一个掺沙子难以下咽的粗粮饼子也比这些只能看不能用的宝贝要紧和宝贵无数倍,饿急了,若能换来眼下生存,再珍贵的东西换出去也不带犹豫的。而传承不绝的寺庙中收藏的这些物件在长老手中掌握,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一到战乱就会埋在寺中秘密处,僧侣自动散尽,各奔前程各寻活路去吧,长老不说,不肯用以换一时生存,东西反而能有保存下来的。

现在,地方官府查抄到些这类宝贝,但沾上佛门属于禁物,在宋国内部收藏没市场没价值还容易惹祸上身,但海盗国没这个忌讳啊,也愿意高价收购这些东西,于是就偷偷摸摸在倒卖粮食铜(钱)时顺便卖于海盗换取利益。

铜钱因为翻出太多窑藏不流通的,物资又高度紧缺,有钱买不到,铜钱购买力暴降,比方说,过去一个铜板能换一堆鸡蛋,现在呢,一贯钱也未必能买到根新鲜鸡毛。同样的,铜如今也不值钱了。查抄寺庙弄到的铜若是铸成铜钱增加钱财,一准得亏得哭死。象以往那样把古典又精减的铜鼎等用于换取金银做收藏,在大宋如今也没人稀罕没人要。而被海盗叛逃民抢得变得极度稀缺的金银相反就暴贵。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又是古训。乱世却怕是不久真要来了。弄到足够多的金银以备乱世之需就是当官做老爷的紧迫重点和便利。海盗的银币铸造得又确实精美无比,只上面的雄鹰等各种精妙花纹就不知是怎么能够如此惟妙惟肖大量铸造上去的。种种原因促使大宋各地疯狂倒卖粮食铜,换取海盗国银元。从寺中弄到的铜佛铜鼎.......因为不好使用,容易遗失又被海盗抢得难寻工匠而无法化为大块的金银散沫也多被换取海盗的货币。

不换取海盗货币,换取海盗的商品也是最合算的。

首先,人三天不吃盐就得浑身绵软无力。而食盐完全掐在海盗手里,怕是随时会断货,必须大量购买存储起来。

其次,仅仅是把海盗抢走的宋产无数布匹等回购些也是必须的,自家需要用,拿出去卖也是稀缺天价商品,而且以后显然会越来越紧缺而昂贵,无数人会抢着要,人是要脸的,总不能光着身子出门吧,衣食住行,衣可是在第一位,换取海盗商品照样能从大宋换取大量只想积存以备乱世的金银。

把金银沫和佛陀舍利名家书画古籍和海盗交易,深层次还有委婉示好显然强大无比的海盗以备后路的意图。

得长前后眼啊。不能只顾眼前好处。

大宋王朝怕是要完蛋了,不完也不会存在太长久。万一突然来临那可怕的乱世一天可怎么办?光有钱是不行的。更得有强大的势力为依靠。否则命都保不住,有钱有什么用?乱世钱多更容易没命。现在不提前打点点退路怎么可以。

涉及到自身与家族的未来命运,大宋官员们可都精明且盘算得深远得很。

他们绝大多数可是科举场上冲出头的聪明人,不缺头脑,也不缺见识,不是民间那些无知无识只顾眼前那点蝇头小利的无良百姓与只顾眼前快活的强盗反贼草寇能比的。

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博古通今,懂得什么时候什么最重要,懂得运筹帷幄思虑长远,懂得如何应对王朝更替乱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