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28节应对,终

攻约梁山 第228节应对,终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通敌卖国,甚至整个寺庙明是僧人,实为敌国探子,这就是西军围剿辖区佛门时无意中惊怒发现的结果。

西军应对着西夏和辽国的云州府。

辽国庞大。西夏强悍。这两个马背民族都强盗成性且不好对付。而这两国也是信佛的,至少是佛教也得到崇信。

辽国统治阶层,尤其是上层贵族信佛,结果弄软了辽国,昔日骁勇好战的强大契丹被人口实在太少,少到可怜的小小女真族仅仅以一两千缺铁甲缺象样武器和战马却敢搏命造反就杀得人头滚滚,丢府失地,一败再败,大将贵族都不知在丧胆仓皇逃窜中死了多少,若大骄横强国被打得没脾气,如今实际已经被打断了整个民族的脊梁骨,正稳步走向更衰败,就等着轰然灭亡了,这个结果却是辽国统治者羡慕汉儒教文明,以习儒为时尚,也深受儒佛结合的迂腐毒化,不知不觉失去了血性。

而西夏国则不然。

党项人的宗教信仰和辽国人同样复杂,但他们信佛也羡慕汉人的繁荣富裕却鄙视儒教文化,认为汉人之所以人口那么多民族那么大却那么好欺负,就是因为信奉儒教。

什么仁义大度,什么以德报怨,什么文雅大方诚信不以大欺小不不教而诛不乱杀无辜等等大国风范,全是狗屁,太可笑了。适合生存的好地方就那么大,世间好东西就那么多,你不去抢不去夺,难道用嘴说说大道理感化一下就能让人家心悦诚服跪拜拱手让给你?你空有人口和经济文明等诸多优势却不去征服不去抢别人,那不是傻b是什么?

西夏本就是从宋王朝分裂出来的造反派。

他们本也是宋人,因而深知宋王朝的弊端和汉人的致命弱点,对儒教精神毒瘤高度排斥。

若不是汉人儒腐大方软弱可笑,他们这样的少数民族也不可能成功造反独立西夏国并屹立不倒,不会宋虽大却就是奈何不了他们,而且反而被肆意犯境烧杀抢掠和奴役,被侵害还得向西夏纳贡赔款。

党项族的思想因而没被儒教弄傻弄残弄软了。

没有儒教腐蚀掉的精神基础,佛教虽在党项族也得到崇拜,佛门在西夏也比较兴盛,王族后族都费重金打造过皇家寺庙,但佛门的慈悲宗旨却没有在党项人身上得到体现,和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拿屠刀一样,嘴上念阿弥陀佛,胯下马手中刀却从未停止过屠杀抢掠。是真正把佛教慈悲精神完美体现在了维护本族利益尊严富强本国而打击‘邪魔歪道’异国上。这一点和后世的小鬼子国太相似了。

面对信佛却并不慈悲的对手,西军将士就苦了。

身为汉人即便不识字,没念过四书五经,不知孔子日孟子吟过什么,也不知不觉深受儒腐影响,儒腐已经是汉民族的主体精神和不可分割的文明部分,将士们在反击战中对侵略者的无辜妇孺老弱什么的挥不下屠刀,宽恕甚至友善待之,然后被瞅冷子暗算掉,就象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样,英勇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人道主义怜悯善待者手里,死得太冤枉。

吃亏多了就醒脑子了。

疆场搏命的军汉,杀人是职业,你也不要指望他们真有多善良仁义,再对异国老弱照样狠杀。

可他们上面还有读书和更受儒教影响的所谓体面的儒将将领禁止他们肆意挥屠刀。

就算身处前线的将领们深知战争决不能手软,决不能有没必要的怜悯和所谓人性,想胜利,想保障将士们的性命不冤枉丢失在敌人的老弱手里就得杀,允许杀,可这样的后果就是遭到后方坚守儒教正义的“我辈读书人”口诛笔伐大骂果然是粗鄙无文只知凶残的下贱该死丘八,活该死在前线,也遭到士大夫为约束和训服西军而借故动不动就在这方面挑刺找事痛批乱杀无辜有辱我天朝大国风范与形象云云。

为国奋勇杀敌,流血牺牲,反而里外不是人了。

除了秦皇汉武唐宗明永乐大帝外,在儒教兴起后,加上佛教,中国历史上的军人活得太委屈,死得太憋屈。

言归正传。

也就是说,西军打进西夏会有顾忌而不敢随意向佛门挥刀和抢掠。而西夏军却是不管这一切的。

管你是儒教德高望众仁义大度名传天下的当代大儒,还是供奉佛祖的吉祥圣地,只要有利可图,照样杀抢不误。

财富奴隶抢到手才是真好处,才有军功拿大官做有好日子过。

要不然干吗把脑袋系裤腰带上来打仗啊?我又不傻,更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为寻刺激才上战场。

至于战争中遇到的老弱属于没用的,为打击对手的胆魄,扬我之威,显示我凶悍可怕的战斗决心,自然得顺手杀掉。

战争得有长远眼光。

杀怕了对手,以后再去抢自然就容易多了。这一点对信奉儒教的汉人尤其好使。所以必须大肆屠杀,必须一概大抢。

如此,寄生在西军地盘的佛门就比内地佛门同行多了项危险。

这些僧侣本就自觉超脱世俗,心中本就无家国之念民族之别,同族同国人儒腐好骗好欺,而党项和契丹人却是难惹,为了保住寺庙财产和自家性命,为了能悠然寄生在此地过着舒舒服服的神仙日子,自然偷偷摸摸向侵略者献媚眼。

贫僧虽是宋人虽生活在宋国,但是啊我的心是向着法力无边的佛祖的,也万分尊敬(向着)强者你。你可千万别来杀我啊,万万别来抢掠毁灭我寺庙啊。我给你当细作。本寺愿意虔诚为你效劳,为你刺探和提供包括西军在内的一切你需要的情报。

你放心,本寺肯定说到做到。

我们有这个天然便利啊,来本寺上香游逛散心的文武官员和家眷贵人可多了,有心总能打探到不少有用的消息,而且以僧人的身份云游天下出关过卡出国很方便,能及时顺当地把消息送给你。

还有哇,天下佛门是一家,本寺沟通大宋内地同行,还能打探到内地的东京的甚至皇宫大内最新最机密的......

这可不是贫僧吹的。

要知道本寺这些同行中可有不少是高僧,而高僧是有很多达官贵人朋友的,嗯嗯,皇亲国戚王子太子甚至皇帝本人,嗯嗯,你可以想想,只要在闲聊开心中从这些朋友那稍稍听到点说露嘴的风声,贫僧又和高僧稍一书信闲聊沟通......

宋国朝堂就象个筛子,到处是洞,士大夫和读书人就爱大嘴巴议论国事,越是人多美女多越是爱高谈阔论,语不惊人死不休,显摆自己博学有识爱国忧民高尚情怀,或以别人打听不到的秘密证明深厚家势的优越感,哪藏得住什么秘密呀。

打探宋国的机密消息,对佛门,对本寺,对贫僧来说,那真没什么大难度。小菜一碟呀。

而且,本寺(贫僧)绝对是真心投效。绝不敢拿假消息欺骗你甚至帮助西军收拾你。

真的。

不信,你可以打来杀我啊。本寺(贫僧)怕怕,哪敢以小命和你这样的凶悍强者玩戏。

于是西军广大的地盘内,但凡有点势力和规模的寺庙几乎没有不存在奸细的,有的干脆收留西夏和尚或间谍直接混充宋僧直接窃取情报以保障西夏国更相信本寺也更方便准确探听最需要的情报,有的甚至是和西军文武交情极深的高僧。

反正西夏几十年抢掠弄了不少汉人,而不少的愿意当汉奸报效西夏以图从异国异族这混到在大宋混不到的荣华富贵。

派这些汉奸甚至本就是僧人甚至高僧的汉人打入西军地盘的寺庙内部伺机窃取情报,这很容易蒙混过关。

此时的西军将门虽然几十年守边仗打下来已经官僚腐化了,不少的当着将军却首先是政客其次才是军人,西军将门整体已有了养寇自重的心思,越来越有明显听调不听宣的意思,但对大宋的忠心,或者说是对本民族的忠义还是真心的,对皇帝的旨意,至少是统军主帅还是愿意积极遵从的。皇帝要求灭佛又不是要求他们送死,不触及将门根本利益,反而可以从中弄到不少好处。寺庙可是很富的啊。有的更是富得流油。这个将门没谁是不清楚的,如此还有什么不乐意积极干的?

靠手中刀子搏命求生存的军人也不迷信佛陀,不怕佛祖怪罪,杀惯了人,杀谁不是杀,杀僧人也没什么下不了手的。不就是秃头比正常人少头发吗?还不是一样的砍?本就满手血腥,军令下也不怕杀僧人多了份罪状死了下地狱受罚。

西军围剿寺庙却和内地军队不同。

他们也遵从周密计划,把寺庙当强盗山寨收拾,采取了突然袭击重重包围力争不使一人漏网,但却不屑内地军那样打上门了还用哄骗手段取巧,有骁勇善战强军的自信,岂会在围剿僧人这点事上怕这怕那,上来直接开干,硬来。

不料,他们这么一干脆利落却恰好整在了点子上。

寺中那些心怀不可告人秘密的僧侣猛然听说大军上门了,本就惊觉不对头想赶紧逃走,却被西军直接杀上来及时堵了个正着。这时候有的奸细还想继续装下去蒙混过关,但绝大多数却意识到大军此来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看气势汹汹的架式就知必是来狠的,怕是察觉了此间秘密,惊慌下也就顾不上混充人畜无害的慈悲佛门正经弟子了,悍然挥刀强闯。

至此,西军才骇然发现原来辖区内的光明寺庙原来是藏污纳垢的凶地。

一番激战追杀。整个西部佛门僧众直接杀了三分之一强才完成了此次围剿抓捕。

而且事先还有得了信的僧人尤其是高僧逃走了不少。

这无疑是当地知州知府事先走露了消息,不是通敌叛国也是了。一查才知道当地知州知府已经弃家潜逃了两位,现不知所踪,但大概是不会逃往内地而是西夏辽国,进一步证实了猜测。

西军将门本不把灭佛当什么事关外国的严重政治大事看,此时却顿时起了疑心。

堂堂知州知府,地方大佬,位高权重本不该会为了与僧人和寺庙的友谊就枉顾自己的官场前途通风报信,就算出于对慈悲出家人的同情心友谊什么的有意无意走露了消息也不至于如此干脆利落地弃家而逃。这其中必有重大原因。

对抓捕到当时未能战死的强闯者全部立即严刑审问,这一问顿时把西军将门惊了个如雷霆轰顶......

怪不得以前那么周密策划准备好的战略方案却实施起来总落空,甚至反被敌人所算,原来根源在佛门,僧人是奸细。

可怜这么多年冤死了那么多英勇的将士。可怜自己费尽心血却没捞到的功劳。

将门狂怒,把奸细僧与供状解纳京城表功,其余的僧人,管你高僧低僧全部纳入军屯苦役为将士和没了的功劳还债。

另一头。

皇帝赵佶决定灭佛并密谋把此事的负面效应推在赵公廉头上,这事宫里前脚定好了,后脚就有电报报知了赵公廉。

赵公廉看了电报后,脸阴沉了下来,深思了很久,很久。

他是知道因弟弟恼恨佛门嚣张作恶而导致东京间谍网更积极策划并成功发动了此次大相国寺事件的。

对赵佶等君臣把僧犯全部押到沧北的阴险目的,以他如今的政治智慧和经验也是一目了然。

嘴角露出冷笑,他让身边的特务总头子刘文立即把此事电传给正在北方大干的弟弟,想听听弟弟对此事是什么看法。

赵岳得信后转眼就回复过来。

一群自负智慧却贪婪懒惰的僧人而已,有几个真正是愿以死捍卫信仰的?有几个是不怕死敢和军队作对的?沧北正缺劳力,帝国更缺这种只需要最低廉衣食的纯粹劳工。这不是麻烦,更不是灾难,这是大好事啊。收了,先按朝廷的妄想用着呗。

赵老二回复的建议就是如此简短轻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