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196节另一困扰

攻约梁山 第196节另一困扰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赵公廉轻松潇洒得不行。

河间府的宿太尉却是日夜惊心发愁。

宿元景本以为赵公廉有了插手整个高阳关路军务的权力就会忙完沧北很快转到这边展示一下权威才干,却没有。

他本是既希望赵公廉来帮忙整训震慑一下河间府边军,又忌惮来了抢了他的权力威风整军功劳,这下什么心也不用了。

赵公廉居然在当着官混日子,别说他这,就连清州本地的兵务都半点儿不管。

同样要受赵公廉监管整训的河北西路军队,这只临时拼凑的匪徒一样的大军,也在害怕这位凶悍强大的侯爷来他们这展示铁腕治军手段,没想到侯爷根本不理公务,舒舒服服什么也不干,又岂会大老远跑来辛苦管西路军多操闲心惹人嫌。

宿元景以自己老辣丰富的官场经验也看不明白赵公廉这是干什么,又知道自己如今在高阳关路的政治形势和作用极微妙,可称是半个最高傀儡军事长官,朝廷本心是极想利用赵公廉统领整个高阳关路的军队,守住东北,同时兼顾危险的河北西路安全,但又极为忌惮和痛恨赵公廉,戒备着,不敢,也不愿意放权并让赵公廉越发得了意而小视朝廷越发生了骄横心,只能多压责任权不给实际掌控权,想由他压着赵公廉军权以变相利用赵公廉的能力和影响力达到目的,可也没想到年轻热血好展示本事与权威的赵公廉却一反往日的风格,沉默低调到事都不干,不用实掌的权力,仿佛不存在一样。可清州和沧北又确实恢复了正常,一切又稳定有序,人家确实完成好了本职工作任务,朝廷明知赵公廉不作为有故意怠慢朝廷期望之嫌,却不能说什么,只能忍怒静静心等等看后面。那么他宿太尉身为赵公廉的顶头直接军事长官,又能说什么?

说你不能这么当官,你得干事,管好自己手下事,也得过来积极视察整训河间府这边的边军,不能有负朝廷厚望?

那只会除了招人嫌,还招人嘲笑,显得他宿太尉愚蠢又无能,既看不透事,也治不好军,坐实了不配当首长。

这个时候说好说歹都不对,没法对赵公廉开口啊。

无论是朝廷还是他宿太尉降罪指责或督促建议人家勤奋多干事,人家都只说句正观察本职权内的情况忙着考虑如何处理直管的事,没空,也没心思帝顾,着实顾不过来干涉非直管内的事,就能轻松堵住所有人不愤的嘴。

毕竟人家只是军事名义上的副手和辅助,事自有宿太尉这个正职或河北西路的主官官员负责,副手辅助者只管好自己直管的一摊子事就行了,伸手多管正职或别处主官权力内的事,那是官场忌讳,好心出力却最招人恨。

人家又不傻,对朝廷又看不惯,不再想为朝廷的事多瞎操心费力,免得边疆安定,朝中诸贼如了意,少了惊恐焦虑,轻松享福中还能得意洋洋暗笑忠心效力吃苦流泪的人家果然是个大傻b,太好糊弄,稍出点诱饵,稍耍点手腕就引得二b青年又热血沸腾跳着高的玩命干,更可能轻松下来又起了闲心思又琢磨怎么害人家,那,人家干嘛要那么多事傻干?

朝廷耍的压担子加责任却不加权力的自觉巧妙的政治小手段自然流为笑话。

皇帝和权臣们使计时忽视了最基础的前提:有上进心,渴望展示和证明自己的官员才会有点名目就抓紧了拼命干。

而赵公廉还需要证明什么?

人家又看透了朝廷的阴险无情,之前心灰意冷了,现在即使又被皇帝鼓动热情也没多少进取心,根本不指望趁机再抓更多的权力建大功创伟业能挣得更高的官位荣耀和明亮前程。赵公廉不做事不争权,减少猜忌,无疑是只求个安稳。

没了功利心,心态消极,朝廷的威压对人家又不好使,还敢指望这点伎俩耍得人家团团转?

高高在上的东京那帮人太一厢情愿了,一见人家又低头效力了就又自我感觉良好,故态复萌。

结果却是人家按官场潜规则行事无声无息却狠狠甩回来一巴掌,隔空抽得东京这帮人无形中脸火辣辣的痛,还吱唔不得。

身处前线的宿太尉这边就更难受了。

为秋后的辽寇必然犯边发愁啊。

原本一向是沧北那边承受着辽寇的主力打击,牵制了辽寇绝大多数兵力,也起着主力反击的作用,压力主要在沧北,现在可好,沧北兵力极度缺乏,担负不了反击主力,压力自然转回最方便辽寇抢掠的河间府这边。

当然,边军大变的河北西路也面临空前凶险。

宿太尉对部下的战斗力根本没有信心,更担心河北西路仓促组建的更烂的军队守边不利,到时候让辽寇轻易击溃甚至直接轻易吓住而猖獗杀入内地危及到他这边。

新编河间府边军整训象那么点样子后,或许缩守城寨,靠着坚城壁垒保护还凑合能挺住,若是调出来放马野战,想拦截阻击冲入了内地肆意行凶过来的辽寇,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怕是都不用面对辽寇列阵开打,只远远一望就被惊天动地的马蹄声和冲天煞气提前吓溃了,然后就是任辽寇催马挥弯刀尽情屠杀,轻易全军覆没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军队完蛋了,州县城池还想保住?在城内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们还想活命?

这种凶险前景造成的压力焦虑就够人受得了。

宿元景还有个更大的忧虑在心头堵得慌。

他没和赵公廉说的是,大宋面临的窘迫危急可不止是人口将士钱粮财富的惨重流失,以及人心不稳。

宋国在灾夏中不可承受的损失还有武器装备。

这其中包括铜铁金属和如同清真山流寇一样也叛逃而去的采矿工冶炼和打造武器的工匠等各种苦力及技术人员。

散落在大宋民间的包括武器在内的金属损失惨不忍睹,简直可说是一扫而空。

老百姓,哪是什么过日子的心态?

没能力,没靠山,也没机会开源发财,想把日子过下去,那只能节流。节俭节省是百姓本能一样的意识和习惯。

军队叛逃狂潮一起。百姓听着海盗国传闻,怀着渴望的梦想和跟风潮趁机赌一把拼了的念头,蒙头蒙脑跟着叛逃,自然是把能带走的家当都尽量带走,连缺了口的破碗也未必舍得丢弃,何况是路上要用的而且到哪过日子也必然要用的铁锅菜刀等家伙什,还有更重要的种田做工谋生必需的锄头斧头什么的带铁农具工具。有了,就得省着不用再花钱购置啊。

再者,农具什么的也是寻常百姓能有的防身武器。

在叛逃路上更离不得使惯了的称手家伙什。握着锄头什么的也多点安全感,遇上敢阻拦的敌人怎么也能打两下。

至于叛逃起打本村土豪劣绅,从这些拥有武器的家中得了刀枪什么的,那百姓就更得全抢过来带走了。

暴起的叛军和乡兵带领庞大得惊人也起了凶性的人潮,那威力,你可以想像有多么可怕。

一波波狂涌的叛逃浪潮能把大海中最坚硬的岩石也荡平了,加上防不可防的内部庄丁百姓群起叛乱叛逃,内外夹击,承受一波又一波持续数月且越来越疯狂胆大的冲击,乡间的那些土豪劣绅县城,甭管他有多强大城堡多坚固在巨浪中也得破了人非死就吓跑了,仓皇丢弃的家自然被洗劫了,别说叛逃者最需要的武器什么的,连瓷器茶杯也卷走了。

往常,百姓可用不起那么漂亮好用的瓷器,太昂贵了,有机会抢到,岂能放过?

海盗国据说富有得惊人,百姓有钱,物价还便宜,可跑去安家落户后,想用大户家这种精美瓷器什么的不还得花钱?

海盗国再好也不是菩萨会白给你好东西用。能抢到却白白放过,那不是傻了?

还是那句话,老百姓过日子还是得懂得节省。

可不敢当败家子。

轰动大宋江山的狂潮自然也波及到荒野山岭中的矿场冶炼场,被官府强拘着服役,日子过得比寻常百姓更辛劳危险更受气挨打更苦的这些地方的人有机会脱离活受罪的牢笼,又岂会不奋起加入叛逃?

这些人更有造反称手的铁器工具,暴起打杀了往日看押虐待驱使他们的贪官污吏匪徒一样的官兵,夺了武器装备,也卷走了冶炼好的金属,他们听说了,铜钱在海盗国不是钱,可海盗大量需要各种金属,金属不是钱也是钱,焉能不抢走。

等到了海盗国,手里有东西换钱,总能赚到,日子总比什么也没有两手空空去的能更轻松宽裕点不是。

何况,据说海盗比重视叛逃者带来的金银珠宝什么的更重视金属贡献,在分田分配入厂做工什么的方面有更大照顾。

有这个因素动力就更不能随便丢弃自己辛辛苦苦造的新产品了。

乡间如此之惨。不是受浪潮主流攻击抢掠的州府城也没好到哪去。

刚兴起叛逃时,第一波叛逃的城中官兵和百姓还不明情况,自然是以找机会带着武器或要紧家当偷偷摸摸溜走为主,而一动就暴起绝大多数官兵的城池,叛逃者一瞅,麻了隔壁的,原来咱们同行这么多人呐,兵力优势完全在咱们这边,那还怕屁,报仇,抢他娘的。刻薄虐待官兵最狠逼得官兵一叛逃就最多的这样的州府自然倒霉了,贪官污吏以及官商勾结而暴富张狂的富豪们在乱军中倒下......叛军和叛逃的百姓为加强叛逃路上的自保能力,自然把城中武器库抢了。

而起初只偷偷摸摸溜走少部分兵力的州府,后来又发生了第二次叛逃。

这次规模就大了。

却是那些一听闻海盗的招收条件就很有信心地认定自己是好人的官兵敢率先逃走之后,那些一琢磨老子当兵是操蛋了点,可也没坏了良心,无非是在这破世道下顺世风随大流窝囊着当兵瞎混日子当了混账而已,平常穷极无聊间是做了些招百姓骂的兵痞缺德事,可至少没真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孽是属于海盗不要的坏蛋的,老子也有资格叛逃啊。

这次叛逃就是有心有准备了。

地方官兵,没有反贼山贼威胁的地方,将士们平常训练执勤是不着盔甲的,只是穿兵服戴宋军特色的大苙帽。

这次叛逃的兵多百姓多,自然有胆子聚众首先哄抢逃亡必须的武器装备,把州城府城库中平常不发给将士用的好的武器以及非战时不配备的盔甲抢个精光,什么钢鞭铁锏铜鞭戟刀宝剑马战大刀,什么铁甲等将领用的少量装备先抢到手里披挂到身上,普通军官和精锐将士才有资格用的较多皮甲自然不能放过。

最低级的扎甲纸甲也一扫而光。

有防护总比没防护装备好。纸甲的防御功能其实也可以。

逃亡路上能多一点安全就得争取多一点,可别满腔希望放胆一搏,却死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没那个命过人日子。

但之前已经叛逃了不少兄弟,剩下的兄弟这次再叛逃,人数又不够大,怕对付不了已有了准备正戒备森严的城中豪强和文武官老爷的打手武装,若纠集力量硬去杀抢城中要员,怕是死伤不能轻了,更怕弄不过人家反被消灭,所以二次叛逃祸害了城中一些贪官污吏大户仇家什么的,但祸害并不重,主要抢了车马方便载了财物逃走就赶紧逃回家找亲人逃亡。

但结果同样是朝廷在武器上的灾难性损失。

地方如此,东京这也惨。

东京是全国军队武器的供应地,设有专门的将作监和工坊,聚焦了全国最高明的工匠,原本是开在城里的,后扰民,京城地皮紧张地价飞涨,蔡京为相当时正发愁海盗控制了沿海,朝廷没了盐利这一大块税收,财政负担以及皇帝的挥霍却不但没少反而日益增加,他压力太大又没新招解决财政困难,就把主意打到了京城昂贵的地皮上,实际也是伙同权贵们从中渔利并结交了关系,里子面子的好处都有了,卖地皮动迁工坊到了城外,有了汴河等水利也确实方便动力生产。

在宋国军队中,只有西军才允许配备小打小闹的刀剑这些常规武器生产工厂。

毕竟西军远在大西北,驻地离东京太远了,又防御敌军任务严重,朝廷及时调配武器不方便才允许的,但制式武器主体仍由东京供应。尤其是床弩神劈弩火药相关武器更严格限制在东京。

象投石机之类的却是边关可以随便制造的,太笨重太远了也只能放开。对武器修修补补的小作坊,自然也允许配备。

另外,京畿配备八十万禁军的庞大镇国兵力,但平常也不是全武装到位的。

只有防守皇宫的几千御林军全体京城轮到执勤和操练任务和轮到负责防守京畿各城池当驻军的才配武器盔甲。

平常,八十万禁军能有六分之一甚至更少是武装的,这是常态。

没轮到军事任务的禁军就是庞大的一群穿军服的京畿汉子而已,没事干的就离了军营晃着膀子在京城等地方瞎混。

要不然,高俅也不能如此轻松地把京军当劳工使,随意调派去为他到各处干活拉关系谋利。

这也是种控制军队的必要防范手段。

你不能让这么多人都武装齐备却在眼皮子底下整天瞎晃荡没事干。

军汉本就没好脾气,闲得闷得久了,若手边有现成的武器就很容易闹出事,一不小心就能闹出不可收拾的大事。

但战时或什么需要时,迅速装配全体禁军的武器装备理论上是必须有的。否则何以镇国,事实上也不少。

加上要供应边关和内地军,因此东京武器库中光是刀这种主配武器没有百万之多,也有个五六十万。

可之前五十万禁军紧急出动阻击海盗和清真山流寇,高俅等只为自己的安全也自然要把部下装配得尽可能精良齐全了,甲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枪兵也要配备腰刀,和边军一样,要不然打仗时,很容易折损的枪断了,你还能空手战斗。

这一下子就把库存的主力武器装备几乎掏空了。结果打海盗却是连人都成了海盗的了。

加上留守京畿的三十万军队中在执勤或驻防时趁机又逃走了七八万禁军,京城的武器损失就更狠了。

要命的是,禁军叛逃,负责看管将作监工厂特区的将士就出问题了,也管不住这了,数万工匠和家眷在海盗国有意策划和锦豹子杨林等东京间谍的具体引导布置下上了伪装成给高俅的辉煌战果送往京城的船只也卷着产品和金属原料跑了。

在拘在道观当道姑消耗青春等死的原先帝和赵佶遣出宫的妃子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弄走了的。

这下问题大了,矿场和设在各地的金属冶炼厂没人干活了,京城工匠也没了,紧缺的武器制造麻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