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180节我难道爱了个假国,下

攻约梁山 第180节我难道爱了个假国,下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客观的讲,赵岳以及他的梁山系武装在梁山盘踞这么多年还真没有做那些常见的违法犯罪事,没杀人放火,没抢人漂亮老婆闺女,也没巧取豪夺别人的田地财产,没......

当初刚来梁山立寨时,以势欺压敲诈了郓城县那个经营酒楼的吴氏,那也是吴氏强抢刁家水产品并倒打一靶诬赖巨额钱财并陷人入狱作奸犯科挑衅在先,梁山是为解救划归梁山佃户的石碣村刁椿刁桂兄弟及帮他们出气,顺便,赵老二初来乍到需要立立威扬扬气场,按法理说也是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维护大宋正常社会秩序的义举,应该算无罪而有功。

毁灭独龙岗祝家庄,那更是协助官府铲除势力庞大极具威胁性的地方罪恶毒瘤的壮举,绝对属于忠君爱国勇担责任的标准,客观上也确实有利于维护大宋官府的权威和社会公平与安定,这更是大勇大功,绝对不能属于暴力犯罪的范畴。

当然,客观上,梁山另有算盘并从中受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至少官方没看到损害大宋利益,梁山没不法行为。

梁山军杀人并不算少,但杀的都是强盗山贼,维护的是商路通畅和大宋治安,也从来没对大宋攻城掠地杀官毁官军,没任何通常的造反行为。

赵老二和他的家族也从来既不承认,也不认为自己是在造大宋的反。

部下的政治军事集团同样是如此。

大家的信念是:我们只是在革命而已。

只是革命的范围有点大,是对整个世界。

大宋只是其中一部分。

宋王朝迂腐懦弱可笑可悲,劣根性多多,龟缩在狭小国土蝇营狗苟虚荣浮华着,在苟延残喘着等死,却不自知,还自鸣得意,很为目前拥有的那点成就和生活感到骄傲和满足,污辱了大汉民族的卓越勤劳与智慧,太丢我们民族的脸,太不适合人类高速发展的要求,极需要革命,客观条件上又最适合当引领世界的民族领头羊,自然在优先革命的范围内。

我们并没有只特别针对大宋王朝。我们优先针对的是大东亚新帝国疆域目标内的所有阻碍人类文明飞速进步的腐朽落后愚昧王朝,不分你是汉人王国还是北方蛮子游牧南亚丛林野人王国。

和那些愚昧野蛮的其它王朝统治者一样,宋统治者不适合当新帝国成员的素质要求,是意识毒瘤,所以要全部清除。

造反?

那格局太低。

说沧赵集团是蓄谋造反,这纯属诬蔑,我们是在保护自己应该拥有的权益而已,至少是太小看了我们的眼界与志向。

我们是为建立适合人类发展的全新幸福新世界而努力的,为此不惜舍生忘死奋勇作战血洒大地魂归大好河山。

就是这样。

赵公廉就是这心态。

上这份奏折说弟弟不是造反的坏蛋,是有意为弟弟辩护一下进一步掩饰好梁山真相,利于他和整个沧赵家族撤离大宋后梁山集团继续潜伏大宋从中取势取利,除此之外,其它的他就是不认为弟弟在造反,所以辩解否认得理直气壮。

在他心里,以赵佶为首为代表的宋王朝这些腐朽统治者要被推翻,要被惩罚折磨着逐步全消灭掉,那是这些人自己在作孽找死。天作孽犹可生,自作孽不可活。有这么浅显的道理在,皇帝等人怎么可以怨别人不忠不应该反抗呢。

同样是人,凭什么就该你们这些迂腐自私垃圾可以肆意残害别人享受着美好人生?

这不公平,不合理。

不平则鸣,物且如此,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

但意识形态的不同,注定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评价不同。

赵公廉的观念和皇帝赵佶的差别太大,即使他有意以皇帝的意识角度去诉说道理,赵佶看了也一直觉得赵老二只是个被家里惯坏了的纨绔熊孩子,确实不能算什么意图不轨的造反者或害民恶霸,至少这少年明面上没做什么触犯大宋根本利益的事,至于说当初在大相国寺斗宰相公子在淮南堵门挑衅大太监杨戬这类事,都属于权贵之间的利益争斗,很正常,与造反恶霸什么的不相干,权贵们都是这么干的,涉及切身利益,谁也不会让着谁,也让不起。所以对赵老二还真不能象某些官僚说的那样是江山隐患,不能对他随口诬蔑和定罪,但是,赵佶仍然认定赵老二也是可恨的甚至是该死的。

谁叫他是赵公廉的弟弟呢。

哥哥敢不敬天子,敢不愿为大宋卖命了,那么弟弟再良善无辜又怎样?照样同属于该受惩罚的大罪人。

翻脸到这一步,赵佶自然是不会有愧疚心的,只是被赵公廉的三个理解四个不理解搞得还是多少有点羞臊。

良心话讲,大宋这十几年能农业无荒食物充足商业发达繁荣,国家财力空前富裕,遇到洪涝旱灾荒年灾民,朝廷总能轻松拿出钱粮自如应对,从没因无钱粮救灾而引发大型民变,国家养那么多军队也从没缺过钱粮供应,军队安心戍边,本朝没历朝都难免的捉襟见肘艰难狼狈,当皇帝能分外悠闲轻松安坐江山纵情享受富贵荣华这么久,主要是沧赵之功。

但沧赵的这些功勋都没用,在皇帝心里都是做臣民的应该对君王对朝廷做的。

并且,赵佶越是感觉羞臊就越是生起更多的愤怒和痛恨。

沧赵家族若是灭亡了,那羞臊的根源就没了,他就能心安理得继续富贵下去了。

若说还有点别的正常情绪,那就是赵佶也不禁赞叹沧赵老太君确实睿智质朴清醒,事看得开看得远。赵公廉能品德操守与才华能力性情皆出类拔萃,能成为少年就展露峥嵘的一代奇才,不是没有原因,怕正是那老太太教导有方的功劳。

让他更震惊和恼怒的内容还在后边。

赵公廉在奏折中愤恨地说:“我就不明白了,我家在夏收灾难中彻底毁了,工坊设备全被抢走了,既没财力也没技术人力了,从此再想务商翻身也不可能了,又重归于凡凡农庄,而且连忠义可靠的人手也几乎荡然无存了,负债累累,生计都是问题,又面临辽寇随时杀来轻易破庄的严重威胁,可谓跌落深渊难见天日,赵庄已没什么可令外人眼红图谋的,我也深感自己不适合官场,做多错多罪多仇敌多,萌生退意,并且已经不理政务随时就会永远脱离官场,不会再碍着谁的仕途前程了,我平凡的弟弟更碍不着谁,困在梁山野地吃穅咽菜苟且活着而已,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仍然是从朝廷到地方有那么多官员处心积虑要致我弟弟于死地,且不论梁山周围官府的恶行,比如,在泰安搞什么相扑擂台故意污辱我弟弟,挑衅刺激他去打擂,想借那个巨人相扑高手用比赛合理合法的摔残他甚至趁机杀死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家对大宋义务贡献牺牲得还不够多?“

”得以吃饱饭的满天下的人,尤其是那些权贵依仗权势从我家的商务上轻易截取到的巨大利益还远不能满足胃口?“

”我家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照顾了大家的利益,尤其是不得不优先关照权贵们的利益,怎么就没换来一点情义,反而回报的全是满满仇恨呢?升米恩,斗米仇,也不能这么个仇法吧?这还有半点君子德行,还有士大夫自诩的高尚节操?”

“当初,我弟弟还在襁褓中,家祖母有一次对我说,公廉,你爹娘太忙,忙着照顾咱们庄上上万口子人活命。咱家地太少,要养的庄户们却太多。官府护边不利,百姓生活指望不上。你爹娘身为庄主,有责任让庄上的人有吃有喝并挡住辽贼带领大家活下去,不发愁不忙不行啊。他们没时间没精力好好照顾你弟弟。而我们这些老人呢,老了,再有心也没用了,越活越只能是家里的拖累,也不能照顾保护好你弟弟平安长大顺利一生,你是哥哥,比你弟弟大了能差一辈。你要担起当哥哥的责任来,要长兄如父保护和照顾好你弟弟。祖母爱我如命。她老人家既发话了,我自当以命遵从回报这份爱。有此嘱托,我当时跪在祖母面前对天盟誓,定不辜负她老人家及长辈们的希望,此生必竭尽所能让幼弟再平凡卑贱也能快乐平安一生。我沧赵家族向来以信义为先,说到就要做到,否则枉为男儿。那些官员耍那些自为以聪明却见不得人的无耻手段蓄意坑害我弟弟,我这长兄如父的哥哥岂能容忍?堂堂高官士大夫,有权有势,如此不顾身份体面对付一个平民少年算什么本事?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他若无罪,无论谁想害他,我都决不答应。有本事,冲我来。”

赵佶并不知道泰山相扑擂台的事,看到奏折所说,先是愣了一下,但随即就涨得脸红脖子粗的勃然大怒。

他当然不是为泰安官府所为生气,而是因为他就是蓄意针对梁山及赵老二的人,赵公廉如此放言也是在向他挑战。

“好大的胆子。狂悖之极。”

赵佶拍着华贵御案失态怒吼。

娇嫩的手没轻没重拍在坚硬的檀木桌子上拍得巨痛,他咝咝着才转移了些怒火,恢复了些冷静,忍着怒火又往下看。

“有人说我沧赵家族肯如此为国家奉献牺牲,肯如此容忍利益侵害,能如此不重钱财之利,那么就必定重其它的,比如权力,说有史为鉴,我必是有更大的野心和追求。说来说去,无非是暗示朝廷我有不臣之心,早晚会造反祸害大宋。”

“对这说法和鬼蜮心思,我就靠了。”

“有能,有忠义,有大无私胸怀壮志,这也是错!对内傲慢凶残争权夺利,斤斤计较,对外温廉公俭让,讲君子气度,大国风范,慷慨大方,温顺有礼,甚至奴颜卑膝通敌卖国,反而是应该的,有功。我家这样却是该死的重罪?”

“这是什么狗屁思维?”

“轻财,轻权,轻名,有大志和牺牲精神愿意为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挣得颜面争取应当匹配的权益,专心富国强军狠斗异族,这种美德不值得歌颂和维护,反而自私自利,嘴上说着孔仁孟义忠君为民,国为重为先,家为后为轻,实质上只顾小家和自己名利享乐,无视国家民族权益和危机,倒是符合潮流人心了?是应该如此,否则就是有异志该死?”

“这是在颂扬和推行维护的什么狗屁思想精神?”

“还卖弄小人之心读懂的历史见识振振有词大言炎炎说什么纵观历史,凡有大志肯无私奉献的臣子都是大奸似忠实为窃取江山的野心家。原来国朝宣扬推行的儒家信义节操都只是表面文章,当重私利的无耻小人奸臣才是正确的合乎世情常理的。怪不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伟大胸怀被官僚们口不应心虚伪的糊弄赞美几句,然后就是嘲笑鄙视弃之。原来当官当贵人的准则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才对。先忧后乐只是专门要求小民无私奉献牺牲。”

“昔年,我那时还是个幼稚少年,还蒙头蒙脑在沧州城求学。有一次休假从城返家休息和探望亲人,途中,我遇到几个农夫和一个大和尚走在一起,无意中听到他们对我朝的议论。”

农夫们气愤不解请教大和尚:“国朝如此富裕,养的兵将官员多得象河沙,武器装备充足强大,可为什么不但不能保护交税纳粮把心血和忠心全献给了国家的百姓,反而一味退让,让辽贼年年收着大宋贡俸还肆意进来烧杀抢掠我们?”

“大和尚说,这不奇怪。“

”大宋从立国就鼠目寸光小家子气,开国太祖当初领兵征服蜀中后就立河边划玉斧很满足地说,大宋江山至此就止。结果留下个大理国存在了下去,闹得弹丸小国在大宋南疆也是个隐患与威胁,更别说更贪婪无耻的安南了。北边呢,又止步于燕云南境,说是一定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可立国上百年了也无寸进之功,反而被辽人压制打得低头纳贡为小;更有西部区区荒蛮贫穷之地的党项小族划土称王建立夏国而宋不但无法剿灭,反而越打人家越强,又是低头纳贡。”

“举目看看,大宋周边是个国家就能拿大宋一把得到想要的种种好处。为何会如此?”

“宋王室从立根就是无胆无骨无远大胸襟气魄目标的。后面更是一代不如一代,皆是苟且富贵缩头京城安逸享乐的胆小软骨头。贪生怕死,胸无大志,视四面皆敌凶险危机皆不见,这是小富即安的小地主小商人作派,就不是皇室该有的素质。好不容易有个勤俭有志的仁宗皇帝,却限于能力和朝廷激烈内讧,只能死守疆土对外也毫无作为。宋就不是一个正经国家。它只是个历史过度的朝代,仍是儿王朝,实质是暂时代异族统治汉人为异族效劳的,必是个短命国,国祚不会长久。等异族被喂饱了,休养生息恢复了实力,汉人也缓过来了富裕了,值得大抢了,异族就会再打来统治汉人。宋的使命也就完结了。这个汉人王朝必会被异族轻易所灭。不信,诸位就好好活下去等着看看贫僧所言会不会应验。”

在赵佶震怒得脸都扭曲变形了中,赵公廉在奏折中又说:“我那时太年少不懂什么,但听了议论还是极度气愤不服。”

”我朝怎么就不能象汉唐那样纵横九万里了?“

”宋室仁宽治国,重士重商恤兵,金银散,人心聚,怎么就不能让大爱广布天下苍生让四方臣服万方奏乐了?“

”谁说我王就没有为江山盘点冷暖的大爱情义,没有驱敌万里的雄心和梦想?“

”我朝怎么就不能扫荡异族,了断风雨恩怨,让日月歌天地鼓,让丰功伟绩古今流传。赢得乾坤和百姓乐,最终迎来太平人间?“

“我不信我王就不能带领亿兆臣民开疆拓土涤荡异族于尸山血海中,不信不能驱赶蛮子仓皇远窜边荒大漠之外。”

”我不信。“

“为此我发奋读书习武,定要中举做官,帮助圣上富国强军化谣言误解一雪前耻。祖母也夸我有志气,是个好孩子,想做那就全力以赴去试试。我全家全庄也都受此激发了怒火斗志,拼命发展农商,既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增强抵御危险的能力努力,也为国家积攒些扬威天下的实力。大家都在全力支持我。”

“那时,我常想我朝有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发达的财力和文明,对外却如此憋屈,到底差的是什么?”

“慢慢的,我想明白了两点。”

”我朝不能支持长时间作战,不就是农业国效益低下,作战损耗比游牧民族太大,粮食产量太低总不够吃供不起?“

”那就想法改善耕种手段,提高产量,发明机械提高劳作速度,降低农耕劳苦困难程度,有能力种更多田地并精耕细作。同时,更重要的是,既然我们拥有的作物产量怎么努力也有限,那就千方百计引进异域拥有的那些高产宜种作物,改善农产品结构,既有产量又能丰富我国食物品种,最终全面提高农业效益,也提升了我朝臣民的身体素质。“

”所以,我家把创新验证了的耕作方法发明的机械以及九死一生才冒险从海外弄来的优良作物廉价奉献天下。我请示陛下放我在京畿属县为官,冒着满朝众多诽议甚至刁难和凶险,搞农业革新示范,努力做的就是为了这个农业目标。“

”我朝军队总打不出去,只能被动固守,不就是缺合格的战马吗?“

”我家把抗辽获得的好马廉价卖给西军,配合陛下推动标准战马的繁殖饲养。等到我镇守沧北就冒险推行新马政。为的就是解决大宋缺马的要害软肋问题。“

”我和家人欣喜看到了大宋粮食再也不是问题了,看到缺马的窘迫也在迅速消失。我以为当初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付出的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可是,结果呢?“

”我家奉献的优良作物,本国还没怎么种,却被优先得到良种的达官贵人官僚士绅积极踊跃主动先奉献了敌国种得到处都是,让敌国先在农业上取得优势变得更强大起来。还美其名曰贫瘠的异族能吃饱了就没了需要和动力来抢大宋?“

”西军呢?”

“有了大量战马却战斗力不但没增强,更别说如虎添翼的翻倍,居然比以前更差了,不但没能打出去,反而固守都守不住了,动不动就被西夏和云州的辽寇打进来肆意杀我百姓抢走人口财物,让敌人有了更多善于耕作和制器的汉人奴隶效劳,祸害能力更加强大。最可笑的是,甚至整只西军一部十万大军都被人家消灭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败耻辱。“

”而我呢?“

”当这个官当得是如此凶险。抛家舍业苦心整顿出了沧北十万精兵,有能力也应该打出去让敌人也尝尝被抢被杀的滋味晓得我朝的厉害。可坐在内地悠然享受边关人流血流泪和牺牲换来的卫国成果,纵情享受富贵安全糜烂生活的满朝文武和地方官僚却在背后拼命祸害我家,加上我身边的文武拼命扯我后腿让我不能带领有心报国杀敌的将士们安心全力对外,让我和好不容易有了点精气神的众将士只能空守冷月边关,无奈地望着远方听着辽人悠然得意的牧笛声悲愤长叹。“

”尤其是,我家彻底落魄了,对谁也没威胁了,却还不放过,仍千方百计想弄死我弟弟,恨不能我家立即满门灭绝。我就纳闷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那些文武官员到底想的是什么?他们一面拼命挖大宋根基损公肥私,一面不择手段祸害天下万民,一面使尽阴谋手段处心积虑铲除象我这样的人和家族,不让有志的将士打出去,他们到底效忠的是谁?大宋朝廷到底是在为谁服务的?”

“难道真象那个大和尚所言,我朝维护的不是汉人的尊颜和利益,其实是在为异国异族效劳暂时过度代劳治汉人?”

“我糊涂了。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确实如祖母当初断言的那样不会当官也不适合当官,知道自己很失败很可笑,知道不能再当官碍着那些人碍着朝廷的大计方针了,懂了要赶紧乖乖退隐回家低头老实务农干适合我家的老本行。我也赶紧这么做了。可我就是想不通朝廷对百姓对外为什么会如此古怪。“

”回想当初听到的大和尚之言,我最近时常惊恐自问,我爱的难道其实是个假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