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零一章 祖彦勃然斥反复

“长史所言谁人?”

郭孝恪说道:“故温县令陈君范,襄国通守陈君宾之同产兄也。君范虽已迁任,他在温县的故吏却颇有之。是不是可以从其故吏中选三二人,令往刘仪同军中,到了襄国后,向陈君宾备述将军在河内的仁民爱士之风,或许可以劝降陈君宾?纵不能当即劝降,也可乱其心矣。”

南陈灭亡以后,从后主陈叔宝到长安的其族宗室达百余人,起先,他们都被杨坚发配到了陇右和河西各州,各给田业以处之;但杨广继位后,因杨广绝爱幸陈后主的第六个女儿,此女名陈婤,是杨广在大业二年纳的贵妃,——再加上杨广亦有意起用山东、江南的士人,以制衡关陇贵族,遂杨广便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陈氏子弟并为守宰,遍於天下。陈君范就是那时出任的温县令,陈君宾也是那时出任的地方,初亦为令长,后迁的襄国通守。

陈君范如果现还在河内,让他去招降陈君宾,自最为合适。

但陈君范已迁转别处,用不上他了,那换个思路,遣他以前在温县的亲近故吏,比如他的主簿甚么的,让去与陈君宾见上一见,也确实是个可以一试的办法。毕竟是陈君宾嫡亲兄长以前的亲信之人,陈君宾一则也许听陈君范在信中提到,二则说的话,他也相对的会容易相信。

反正这不费些什么,既是郭孝恪提的建议,李善道就从善如流,笑道:“长史此策大佳!便令温县,举陈君范素所亲信吏数人,送往我贤兄军中,供我贤兄驱用。策若可成,长史之功。”

就当天,郭孝恪亲写了呈递李密的捷报,向李密提出了“与其渡河南下,不如西南取渑池”的建言,写好后,李善道看罢,补充上了人事任命上的一条意见,“保举高曦为河内通守”,然后与他联名署之,落上两人的印章,即遣人送去洛口城。

给温县的令,亦当天传下。令到温县,吏员选好,由驻军遣兵一伙送往武安,不必多言。

只说把给李密的捷报送走之后,李善道又给刘黑闼回了一封书信。

首先表示了自己的态度,赞成刘黑闼“接着用兵襄国、赵郡”的这个建议。

继而,告诉刘黑闼,虽按他的估计,李密当是会能接受“用兵西南”此议,因为李密的兵力,比王世充等多,李善道即便支援过去,在正面战场亦起不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还不如转攻渑池,既能调动王世充部回援洛阳,给李密以趁隙进击的机会,又能从而对洛阳形成东西夹击之势,长远来看,对其围攻洛阳也更有利,但毕竟李密会不会同意,现尚不能确定,是以,叫刘黑闼权先扫清武安余县,等李密回旨到后,看李密是甚么意思,再决定给他增不增兵。

在信末,李善道写道,若李密竟执意令自己渡河南下的话,便退而求其次,调留驻武阳的陈敬儿部和清河的李文相部援他。总之,他的此议是一定要采用,襄国、赵郡,是一定要打的。

外部的事务暂处理完毕,李善道安下心来,把心思转到了安抚河内和奖赏有功将士上边,同时,令杨粉堆另择得力斥候,於河东、长安以外,对渑池、弘农方向亦开始做重点打探。

……

奖赏有功将士这块儿,李善道军中现已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奖赏制度。

通体而言,就是依照军功的不同,分给以不同的奖赏。

细分而言,这个奖罚制度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针对兵士,一个部分是针对军官。

针对兵士的奖赏,主要是以所获之敌人首级论军功,一个人头赏多少钱。在此之上,当某个士兵斩获到的敌人首级,累计到了规定的数字后,除财货外,再给擢为军吏、分田的奖赏。

针对军官的奖赏,军功就不只是以人头来论了,先登、陷阵等,也都是考定军功的重要方面。此外,李善道把日常操练、其部军纪等等,也都列入到了对军官赏罚的范畴之内。

评定军功这差事,以往都是王宣德主要负责。

王宣德伤势未愈,李善道打河内前,在贵乡时,他能出来值个勤,为他身体着想,尽管他强烈要求,但在离贵乡,进向河内的时候,李善道没有带他,把他留在了贵乡。

所以,这一次打完河内后的评功,便暂由王湛德代理。

担心王湛德业务不熟练,他评定好,报上来的功劳簿,李善道一一地细作了审核。

果然发现了几个评功不当的地方,李善道给以了纠正。

审核罢了,纠正过后,即按此给将士们酬功。

财货、拔擢上的奖赏,在河内就可以完成,分田的奖赏,得等回去贵乡,再由魏征主持来办。却虽是田地暂还未分,成车的财货赏赐下去,一个个的新军吏擢拔上来,全军开颜!

黄君汉、刘德威两部,只是听李善道节制,不算他的部曲,对他两部的酬功,李善道只按他两部报上来的斩获等,给了相应的财货方面的奖赏,由黄君汉、刘德威自转赏给他两部将士。

听说了李善道部的将士,只要达到一定的军功,还有田地上的分赏,黄君汉部的部曲,除掉瓦岗时的旧部外,俱是得自投兴洛仓就食的流民,刘德威部的部曲原是军府的兵士,多良家子,他们对田地都有天然的渴望,大都羡慕不已。——跟着李密打仗,口粮不会短了他们,可李密这几个月一直在打洛阳,数十万大军屯此一地,田地上,李密却是没法分给他们。

……

安抚河内这块儿,亦即安抚新得之地,李善道对此,现也已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

一个政治方面。

共有三点。其一,凡投降之原隋官吏,汰其贪劣,留其清正,仍为其原职之用,或作拔擢,或简选到李善道的总管府用之;其二,择本县、本郡之右姓子弟,任之以郡县之职,或亦简选到总管府用之;其三,辟当地有名的寒士,也任之为郡县之职,或简选入总管府。

一个军事方面。

亦是共有三点。其一,对其郡、其县的郡兵、县兵进行改编,裁其老弱,裁掉的部分,另再从良家子中招募。其二,郡兵、县兵火长以上的各级军吏,悉从有功之本军吏卒中挑选重任。其三,在郡治驻兵,在关键的县也驻兵,驻兵之多寡依其郡、其县的形势酌定。

简单点讲,就是一句话:政治上多用原本的隋吏、地方的士人;军事上牢牢抓在手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只要其郡、其县的兵都在手里,那一般来说,最起码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就出不了大乱子。

事实上,这种安抚、治理新得之地的办法,亦不是只有李善道自己在用。李密、李渊,包括窦建德、杜伏威、刘武周这些,或多或少的也都是用的这个办法。

谁的夹袋里也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政治方面的人才可用,尤其是地盘迅速扩充的情形下,那该怎么办?仅有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第一选择把军权把控住;第二,尽量地任用降吏。——尽量任用降吏,不仅可解决政治人才不足之苦,还有个好处,能吸引未得之地的官吏投降。

武阳、清河、汲郡、魏郡,李善道用的都是这一套安抚和巩固统治的办法。

对河内,依然照用。

前后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各县、郡府的诸项人事任命,一一颁下。

郡守、通守、郡丞这三职没有任,等李密的回旨。

——言及“通守”,李善道起初本是想延按李密任“州刺史”的任官风格,保举高曦为“怀州刺史”,后转念一想,打河内前说的是打完河内“渡河南下”,以对王世充部形成夹击之势,现给李密的捷报中,变成了“用兵西南”,李密也许不会高兴,则为避免李密越发恼怒,就改成了保举高曦为河内通守。又则为何保举高曦任此职,河内将会成为李善道下一步攻略河东、弘农等郡的后方基地,自是须有一个可靠的重将坐守才可。高曦严整、沉毅,正合此任。

……

却李善道相继给将士酬功、任命河内郡县官吏大致完成,告一段落之时,他和郭孝恪联名的捷报,送呈到了洛口城。

李密等正与房彦藻、柴孝和、祖君彦等商议军事,看罢,果是面现不快。

祖君彦察其神色不对,索捷报看了,登时勃然大怒,拍案说道:“岂有此理!先言取下河内,便渡河南下,夹击王世充等,明公因调刘德威、黄君汉两部往去助他,而今河内已下,反言用兵西南。李总管向颇以忠义为名,却不意反复至斯!其所前言,岂不是在哄弄明公?”

柴孝和请得捷报,亦看了,意见与祖君彦不同,沉吟说道:“祖公,李总管此策,似亦不能说是哄弄明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