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章 西南定策悦将军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二百章 西南定策悦将军

作者:赵子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为难了好。

就怕郭孝恪不为难。

目见他面现难色,李善道心头微喜。

暂时放下这个话题,重新说起有关李渊的这道情报。

到其案前,李善道拈起关於李渊的那道情报,说道:“长史,你适才说李渊得关中群雄响应,分兵略关中诸郡,将取长安,对我军南下渡河,援助魏公似无影响。我之愚见,不是这样。”

“将军何意?”

李善道说道:“洛阳东都,长安京师;李渊其家又关陇著族,李渊与昏君,中表之亲。长安如竟被李渊得之,长史,我所深忧者,他势将成为魏公之强敌也!”

“李渊为隋唐国公,其家为关陇世胄,长安若被他得,的确可能成为魏公的劲敌。但是将军,蒲坂未下,他以孤军,便急入关中,即便得到了关中一些豪杰的响应,这道情报中言,屈突通引其部数万骁果,也已离了蒲坂,正援向长安。长安京都,焉会易下?犹未下之,屈突通部已至,这长安城,李渊何以得之?将军,以仆之见,李渊不先克蒲坂,而即孤军急入关中,实是冒进之下策也。不仅仅是长安,他得不到,只怕他还将会大败,后走无路,尽覆关中矣。”

对李善道担忧“长安会被李渊得取”之此话,郭孝恪不以为然,摇头说道。

“长史,我敢请为长史说一下我的分析。”

郭孝恪说道:“将军莫不是以仆言谬乎?”

“长史所言,固有道理,然以我愚见,却有三利在李渊。挟此三利,若我料之不差,短则一个多月,长亦不过一两个月,长安必定能被李渊得之!”李善道笃定地说道。

见他这般笃定,郭孝恪颇是诧异,笑道:“将军,有何三利,能使李渊竟一两个月可得长安?”

“第一,昏君置在长安的留守朝廷,主弱臣庸。杨侑,杨侗之弟,亦孺子耳,比杨侗还小一岁,才年十二三,区区孺子,何能担负坐镇关中之重任?

“又至若卫玄、阴世师、骨议诸辅佐之臣,我听说卫玄其人,关中盗贼蜂起,百姓饥馑,他不能救恤,而唯颇以诡道弄权,致使长安官方败坏纷乱,货贿公行;阴世师、骨议诸辈,虽以忠厚、刚鲠有名,然与卫玄不能谐和,兼彼诸辈皆无军略长谋。主臣无能,此利李渊之一。”

杨侑和杨侗俱是在大业二年已经病故的杨广的嫡长子杨昭之子。杨昭有三个儿子,老大杨倓,最得杨广喜爱,现跟着杨广在江都;杨侗是老二、杨侑是老三,则各分留守洛阳、长安。

郭孝恪点头说道:“杨侑孺子诚然,卫玄弄权,不能救济百姓,俺亦有闻。”

“第二,李渊在关中有内应。李渊之第三女,柴绍之妻,统合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部,聚兵数万;李渊婿段纶,在蓝田亦聚众万余;又李渊从弟李神通,与长安大侠史万宝亦起兵应李渊,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众亦逾万。合彼诸军,不仅达近十万之众,且蓝田、鄠、盩厔、武功、始平等县,也已被他们分别占据。又及,关中大贼孙华,也已投附了李渊。以此内应群起之势,适才长史说李渊是孤军入关中,他又怎是孤军入长安!”

郭孝恪抚须稍许,点了点头,说道:“依将军这么说,李渊倒也确不能说是孤军。”顿了下,叹道,“前柴孝和进言魏公,可与李仲文相应,试分兵入关中。惜乎魏公不能用之。”

李密家在长安,其族人居在长安者甚多。这个“李仲文”就是其一,是李密的堂叔。

李善道继续说道:“第三,屈突通尽管率其部主力,离了河东,欲援长安,可观此情报所禀,李渊留了李建成、刘文静率王长谐等诸军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是已阻住了屈突通入援长安的道路。先前是屈突通守城,李渊攻之不克;於今守的一方换成了李建成、刘文静,潼关又是雄关,这屈突通啊,以我料之,他恐断难攻破此关!也即,长安必是等不来他的援兵。”

郭孝恪向李善道要过关於李渊兵入关中的这道情报,认认真真地又看了会儿,不得不赞同李善道的判断,说道:“若有数万众屯永丰仓、守潼关,屈突通或还真是难以进关。”

“所以我说,早则一个多月,迟则一两个月,长安必为李渊得之!”

郭孝恪被李善道说服了,认可了他的判断,说道:“然即便李渊可能将得长安,这对我军南下渡河,相助魏公,又有什么关系?”

“李渊如得长安,势将成为魏公强敌。长史,你刚才对此也是认可了的。”

郭孝恪说道:“李渊如得长安,的确将会成为魏公强敌,可我军远在河内,也没法阻他得长安啊?”也站起身,到帐璧上挂着的地图前,看了一看,说道,“倒是可径轵口陉、王屋县,兵入河东,作势进攻太原,以胁李渊之根本,然以我军现有之兵力,纵入河东,亦不足为胁。”

“入河东,以我军现在河内的兵力,是不足胁太原。”李善道到他身边,顺着王屋、济源两县,往西南边划了一下,指在黄河南岸的渑池、弘农郡,说道,“可我军若西南而出呢?”

郭孝恪落目渑池、弘农郡,说道:“西南而出,取渑池、弘农?”

“洛阳被魏公围攻了好几个月了,现只差临门一脚,只待将王世充等部隋兵援军歼灭,回师复攻,洛阳定就可得。王世充等部隋兵,系昏主仓促拼凑而成,一定不是魏公的对手。这也就是说,王世充等部隋援、洛阳,现皆非是魏公之大患。魏公之大患,将来只有李渊耳!而长安既下,李渊下一步,必即是出关中,略上洛、弘农等郡,以与魏公争夺中原。

“则我之意,既然王世充等部隋援,绝非魏公的对手,我军与其渡河南下,为魏公锦上添花,何不尽我等为臣属者之忠贞本分,急魏公之急,而兵向西南,先略渑池、弘农等地?”

郭孝恪望着地图,沉吟良久,说道:“将军,渑池周边多山,与河内有大河为阻,不好打吧?”

“正好相反。长史,渑池,我有八分把握,一战可下,且用兵不须太多。”

郭孝恪问道:“将军为何有此把握?”

“魏公统数十万众,现与王世充等隋兵对峙於洛水,渑池等地现正空虚,而且定然料不到当此魏公与王世充等部对峙之际,我军忽从河内而往取之。则我急袭而至,不易取乎?”

渑池,在洛阳的西边,与洛阳接壤。

等於是说,渑池位处在李密与王世充等隋兵会战的大后方。

确是如李善道所言,如果这个时候,李善道军突然奔袭而至,将之一举攻克的把握的确很大。

郭孝恪思考了会儿,李善道瞧其神态,已有意动之状。

李善道便没有急着再说,容他看着地图寻思,自回主位坐下,一面关注他的神态变化,一边慢慢饮茶。等了多时,郭孝恪转过脸来,说出了李善道等他说的话:“将军‘与其锦上添花,不若急魏公之急’此语,说得好!若渑池果能一战克取,确乎是渡河南下,不如兵向西南!”

“哦?”

郭孝恪还想到了“兵向西南”的另一个好处,说道:“将军,如能得将渑池攻取,以仆拙见,却不止是可以接着用兵弘农,以遏李渊将来之出关中,对魏公与王世充等的对峙,也有好处。”

李善道故意问道:“长史之意是?”

郭孝恪说道:“渑池在洛阳之西,此县为我得后,再分兵南略宜阳、熊耳等地,对洛阳之西面,就能形成包围之势。洛阳城中必会因此震动。则东线之王世充等部,又怎能还安於与魏公对峙?势必会分兵还洛阳。这对魏公,不也是大有好处的么?”

“长史此是赞成我军不必渡河南下,而可用兵渑池、弘农了么?”

郭孝恪说道:“如果像将军说的,有把握兵马不须太多,即能攻下渑池,……将军,改以用兵渑池、弘农,却还有个好处,即是刘仪同那边的‘增兵’之请,将军亦能答应他了!我军可先占下渑池,以为据点,等刘仪同打下襄国、赵郡后,再谋划进兵弘农。”

李善道大喜,起身到其边,握住了郭孝恪的手,说道:“长史!我有一心腹之言,愿述长史。”

“将军请说。”

李善道说道:“我与长史,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两人相对一笑。

郭孝恪在李善道是类似监军的身份,固然不需要他的同意,李善道也可以不去帮李密,自分兵去援刘黑闼和用兵渑池,可如果不把郭孝恪说服,那郭孝恪肯定是会向李密告状的。

而又因此一旦惹恼了李密,对李善道显然没好处。

一则,李善道现是李密的部属,“主公”在前线打仗,你不帮忙,只顾趁机抢你的地盘,——并当初打河内前,你就已与李密说过,等打下河内,你可与李密对王世充等部形成夹击之势,为此李密还派了黄君汉、刘德威来帮你,结果你且是出尔反尔,这对李善道的名声不好。

二则,李密虽最终没有成事,李善道记得,王世充在前期是被他打败了的,那他之后腾出手来,若来收拾李善道,李善道岂不是引祸上身?对李善道之后的发展也不利。

故此,渡河南下去帮李密的这件事,尽管是不能干的,相比帮李密,还是增兵刘黑闼,同意他接着再打襄国、赵郡,以及趁着李密、王世充对峙在洛阳以东的有利局势,先打下渑池,做为日后用兵弘农的据点,更合乎李善道短期和长远的利益,可首先也得取得郭孝恪的赞同。

先以刘黑闼之议,使郭孝恪为难。

随之又以李渊得了长安后对李密的威胁,与取渑池的把握很大,引得郭孝恪动心。

终於是令郭孝恪接受了自己的谋划,李善道松了一口气之余,心怀颇畅。

两人各还位上坐下,李善道笑道:“长史,你我既已意同,给魏公的捷报就可写了。这道捷报,我想便劳长史代笔,你我联名,如何?”

“敢不从将军之令?”这道捷报,郭孝恪也正是想由他来写。

由他来写的话,他在攻河内这一战中所立的战功,他就能夸得大一点了。

却从呈李密的捷报,郭孝恪又想到了刘黑闼的捷报,蓦地想起一人,说道:“将军,若允刘仪同继续北进,攻襄国郡的话,却有一人,是不是可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