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倾闻原委威名震

兴高采烈来禀报的是今日轮值北城门的刘豹头。

李善道便与魏征停下话头,问他说道:“何人来投?”

“好禀明公知晓,来人自称名唤李孟尝,族出赵郡,与明公是为本家,其主即王君廓是也。王君廓现领兵数千,已至武阳西北界,暂且驻军,令李孟尝先来晋见明公。”刘豹头禀道。

却刘豹头这短短的几句话,李善道的心情随之变了三变。

听到“李孟尝”名字时,他不觉是一疑。这个名字很陌生,他前世也好,起兵以后也罢,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疑为何刘豹头赞此人是“豪杰”。听到“与明公是为本家”时,他的这一疑,顿变为稍觉惭愧。再到听至“王君廓”之名,惭愧登失,他大吃一惊!

这老阴比,怎来相投了?

好巧不巧,王君廓在这个时代不算很有名的一人,可他其名其人,李善道前世却是曾知!

知道此人的缘由是在看一遍讲说水浒的文章中,提及到过他,说他是吴用绝户计的鼻祖。

隋末之际,也就是现在,为了聚众成盗,他对他的亲叔父使出了绝户计的招术。他叔父本是不愿和他一块儿为盗的,但他叔父年长,在乡中威望高过於他,於是他就诬陷邻居与他婶子私通,与他叔父一同杀死了这个邻居,遂其叔父不得不与他一块儿沦为群盗了。

因此篇文章,李善道对他起了点兴趣,就找了下他的资料看,不看不打紧,这家伙当真是如史书所评,“无行”,没一点的道德品格可言!实打实的阴诈狡悍之徒一个。

“我的名头都这么大了?王君廓这等素无交往的老阴比,都主动前来投我?”李善道又惊诧,又情不自禁地觉着点欣慰,看来歼灭薛世雄部和打下清河城,生擒杨善会这两战没有白打!

王君廓这贼厮,虽是个老阴比,前世查他资料时,却也必须得承认,这厮悍勇能战,不论品行,只论能力的话,倒也是个人才。且严格说来,他算是主动来投自己的较有名气的义军首领之一,因尽管对他人尚未见到,就已颇是心里膈应,李善道还是做出欢喜之状,便就令道:“王君君廓之名,我亦小有闻之,确乎豪杰之士。李君孟尝何在?请过来,我与一见。”

李孟尝跟着刘豹头,已经来了,在郡府外头等待。

很快,他就被带了进府,到了堂上。

李善道观之,见他年纪轻轻,应是与自己的年岁相差不大,身形魁壮,健硕有力,一看就是个武勇之士,乃离席起身,下到堂中,止住了他的行礼,握手笑道:“君族亦出赵郡也?”

李孟尝没想到李善道这么年轻,他城府不深,惊讶的神色已在眼中有所流露,同时他也没想到李善道会这般的平易近人,一见面就下来握住了他的手,受宠若惊的模样亦在他脸上表现出来,好端端的一条年轻大汉,竟是因此局促不安,挣脱李善道的手也不是,由他握着,初次见面,李善道又是上位,似也不妥,对李善道的询问,一时居然是没有顾上回答。

李善道瞧出了他的局促,拍了拍他的手,主动松了开,也不再问他是不是真的出自赵郡李氏,——说实话,李善道对此是有怀疑的,赵郡李氏是当今的一流高门,若真是赵郡李氏的子弟,怎会与王君廓同为盗贼?笑道:“适闻君与王将军千里远来,不胜欣喜。王将军现在何处?”

李孟尝终於是稳住了神,赶忙恭恭敬敬地回答说道:“启禀大将军,王公现领我部兵,屯在平恩东界。未得大将军允可,不敢擅入大将军郡地。故王公令小人先驰来晋见大将军!”

“我看你年纪也不大,……今年多大了?”

李孟尝恭谨答道:“回大将军的话,二十四了。”

“与我差不多啊,你我又是本家,你这‘小人’之自称,我就不乐意听了!你我初见,你还还不了解我,我这个人,最好年轻英俊!按理说,你我既本同族,当该论轮家谱,排排辈分,今在军中,不太便宜,也就罢了!然‘小人’之谦,切勿再提!你若不嫌,称我声阿兄即可。”

李孟尝这下真的是受宠若惊十分,连连说道:“小人岂敢!小人岂敢!”

“你看看,说了不准再自谦‘小人’,你又‘小人’起来了!这世间,有哪个天生便是‘小人’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此陈王不刊之论也,卿不闻之?纵出身草芥,只要奋发图强,亦终将得立高山之巅,为一‘大人’矣!……你可有字?行第为几?”

李孟尝这个年纪,正是容易被振奋的时候,几句简单的话听得,他就热血沸腾,慌忙答道:“敢禀大将军,小、小……”

“称弟可也!”

李孟尝一咬牙,大起胆子,说道:“是,是,谨遵大将军之令。小弟贱字待宾,行大。”

“名以‘孟尝’,字以‘待宾’,好啊,你的名字就很有豪杰之气!足见令尊对你期冀之高。我便以大郎呼你吧。大郎,你且入座。”李善道挽住他的胳膊,把他的带到席前,按住他坐下,退了半步,又打量了他几眼,顾与魏征、刘豹头赞道,“真雄壮士也!不愧是我赵郡李家子弟!”问他说道,“你说王将军现驻兵在平恩?你部兵马几何?何时到的平恩?”

李孟尝已快被李善道的亲热给热迷糊了,回答说道:“敢禀大将军,我部兵马总计四千余,两天前到的平恩。小人、小弟是昨天奉王公之令,入的贵郡,来的贵乡。”

“我月前亲率兵北援窦公,迎击薛世雄时,有闻窦公说过,你部原是驻在恒山的,对么?”

恒山郡在河间郡的西边,与河间郡间只隔着一个博陵郡。

李孟尝应道:“回大将军的话,我部原本的确是驻在恒山。”

他又稳了稳心神,措了下辞,於是乃把王君廓为何率部从恒山南下,不远数百里地,过赵郡、襄国、武安三郡来投李善道的缘由,原原本本地与李善道说了一遍。

——“不远千里来投”,是刘豹头的夸张之辞,王君廓部这一路来,算上绕的路,总共也没千里,也就是个七八百里地。直线距离的话就更短了,五百来里。

李孟尝既因年轻实在,也是被李善道亲热得给迷糊了,第一句话,就把王君廓之所以来投李善道的真正原因给说出来了。却是,李善道刚才的“欣慰”,实际上是有点早了。王君廓之所来投,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他近期的威名大震,而是因为李密的去书招揽。

……

王君廓是太原郡石艾县人。

聚众为盗后,他早先一直在河东道诸郡劫掠,后被宋老生打败,河东道没法待了,他便越过太行山,转掠河北的太行山东麓诸郡。

在劫掠武安郡的邯郸时,王君廓遇上了一个名字看起来像是他兄弟的人,这人名叫王君愕。

王君愕是个有些才略的人,给他出主意,建议他不要再乱七八糟地到处游荡劫掠了,而应该选一处形胜之地占据,然后“按甲以观时变,拥众而归真主,此富贵可图也”,从而又建议他不如占据井陉,说动了他。王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王君愕的建议确实好。屯井陉山之后,起初,还没有甚么,但就在不久之前,有两个大人物的招揽之书,相继送到了他处。

一个是李渊的召书,一个是李密的召书。

和王君愕商量过后,王君廓决定接受李密的招揽。

决定接受李密的招揽,是出於两个原因。

一个是,李渊的召书到他处时,李渊尚还屯兵在西河郡,为宋老生所阻,不得南下,而反观李密,早就已是名震海内,占据了洛口、回洛、黎阳等巨仓,粮草不缺,又中原、河北、河东的豪杰们蜂拥相投,号称投他的义军有百营之众,两者相比之下,自是李密宜投。

一个是,李渊与李密两人为何同时看上了他,争相召他?自二李俱是为了井陉此一要地。这一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李渊离井陉近,一旦接受了李渊的招揽,李渊就可能会换人来守井陉,那他的这个地盘就没有了;但李密离得远,李密在召书中明白地与他说了,他如愿意从附,便守好井陉,待李密大军来日之至,亦即,接受李密招揽的话,他不用离开他的地盘。

两个原因结合,不论怎么选,都是接受李密的招揽是上策,最利於他。

唯却算盘打得很响,现实不如王君廓之意。

另有两部义军,系是与王君廓合兵屯驻。这两部义军的头领则欲投李渊。王君廓见说不通,就起了火拼之念。他假装同意了投李渊,趁其不备,袭击之,他原是想着以此偷袭,一举将此两部义军尽数吞并,但在打起来后,没能打好,只将这两部义军攻破了,没能将之重创,这下没办法了,他只好抢走了这两部义军的辎重,随之即南下而来。

而在南下途中,他们先是听说了李善道联兵窦建德,歼灭了薛世雄部三万步骑之此事,后被大雨所阻,路上停了十几天,旋又闻知了李善道攻破清河县城,擒得了杨善会此事。

王君廓的心思就动了,便又与王君愕商量。

李密虽然势大,可他正在打洛阳,洛阳听说他打了半年了,还没打下,可见洛阳此战是场硬仗,又闻王世充等已率援兵往援洛阳,那这洛阳必定更是硬仗了,此其一;李密所以招揽他者,图的是井陉这个要地,而今他们已经离开了井陉,那即便是到了洛阳,李密可能也不会再重用他们,此其二;既然是这样,李善道先后击败、擒获了薛世雄、杨善会,他手里且有一个黎阳仓,现在的风头很盛,隐然已成河北之一霸也,那何不就先在李善道这儿待上一待?

就又把去投李密的主意,改为了先来投投李善道。

——当然,王君廓、王君愕商议改变主意的事,李孟尝虽然知道,其人也确是年轻实在,可也没有实在到愚蠢的份儿上,故这期间的曲折,他当然是没与李善道说。

说不说都没关系。

李善道、魏征何等人也?

不用他说,只一听他说王君廓原先接受的是李密的招揽,稍加忖思,李善道、魏征就八九不离十地猜出了王君廓为什么接受的是李密的招揽,现却来投李善道这底下所隐藏的缘故了!

两人相顾了下。

魏征提醒李善道似的,笑道:“明公,王将军并州豪杰,名闻太行山两麓;王君愕之名,仆昔日亦有稍闻,沉毅有谋士也,名显於武安。今他两人率部自井陉,过四郡而来投之,实新欣喜之事也,足见明公之声威,日隆於河北矣!王将军既兵已驻平恩,不妨可请其入境。”

武安郡与武阳郡接壤,邯郸与馆陶相距不远,只二百里远近,王君愕的名字,魏征确是听过。

魏征提醒的不错。

王君廓、王君愕之此来投,固根本原因是出於李密的招揽,可他两人半道改变主意,决定暂先转投李善道,亦确然是与李善道近来的名声大震有关,——从这一点再来说的话,李善道刚才的“欣慰”,倒也不能算是完全的错了。

因是,对王君廓、王君愕是得有很欢迎的态度拿出才行。

——且还有一点,魏征话里另还有一处提醒的意思。即王君愕“名显於武安”此句。武安在清河之西,魏郡之北,有了王君愕这个熟悉本地情况、在武安当地有些名声的武安人投在帐下,对以后的用兵武安,乃至用兵魏郡都会有所帮助。

李善道亲给李孟尝倒了碗茶汤,笑与他说道:“贤弟,说了半晌,口渴了吧?快喝些水。”令刘豹头,“传我令,请司马回来郡府。”又与李孟尝说道,“本当亲自往迎王将军,刚从清河还师,又才得魏公魏州总管之授,军政诸务这几天太忙,委实是抽不出时间。贤弟,你休息一天。明天,我劳我之司马与我从子,与贤弟一道去平恩,迎接王将军入境,可好?”

相见到今,不到半个时辰,仅是一番对王君廓和本部的介绍过后,怎就又更进一步,从“大郎”荣升“贤弟”了?李孟尝又是惶恐,又是心热不已,拜倒行礼,说道:“久闻大将军折节下士,果不虚言!只却是小弟愚钝贱躯,万万不敢当得大将军‘贤弟’之唤!”

“还是那句话,你我同族,本是兄弟。不呼你贤弟,难不成,呼你贤兄?”

李孟尝慌忙解释,说道:“小弟断非此意,此称,更不敢当得!”

李善道一把将他挽起,笑道,“那不就是了?贤弟,我与你一见如故,你就不要妄自菲薄了。贤弟,你昨天离的平恩,百十里地,想必累了,先下去休息。今晚,我置个家宴,你我痛饮。”

亲把李孟尝送出堂门,令焦彦郎把他带下休息,打发了刘豹头仍去北城门值守,回到堂中,重新坐下后,李善道摸着短髭,不知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哼哼的笑了两声。

“明公,笑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