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五十章 听说三州举郡守

一夜花香月明。

次日起来,李善道神清气爽。

裹儿勉强支撑着身子,跪坐床边,伺候着他穿好衣服。捏了下裹儿的小脸蛋,把她抱回床上,李善道调笑说道:“昨晚如我此回凯旋,水陆并进,苦了你了。时辰还早,你再多歇会儿。”

不歇也不行,裹儿两腿发软,便适才跪坐,已摇摇晃晃,红扑扑的脸蛋含着羞意,应了声诺。

出得门外,天高云淡。

早有奴婢将饭食盛上,就在堂上,略吃了些,李善道令请魏征等来见。

奴婢们收拾好,退出去后,一边等魏征等来,李善道一边随手拈起昨天收到的李密的那道令旨。便是“授李善道为魏州总管,督魏、卫、贝三州军事;令李善道攻略魏郡”此旨。

……

这道令旨中所言到的“魏、卫、贝”三州,皆系杨坚在位时的行政地区之旧名。

魏州,大致即武阳郡;卫州,大致是汲郡;贝州,大致是清河郡。

如前所述,隋至今虽才建国三十多年,在行政区划上,却已有过两次重大的变化。

一次是杨坚时。

东汉之后,到隋的历朝各代,主要沿袭的俱是汉的“州郡县”三级之行政区划制度。

但东汉时,全国只有十三州,百余郡国,却在隋代周、灭陈,重新一统海内后,几百年的战乱动荡下来,天下已被划分出了了两百四十多个州、六百八十多个郡,而县只有一千五百多个,有的郡甚至只辖一县。这种情况下,郡这一级就相当於是形同虚设了。

於是,杨坚肇建隋后,废天下诸郡,将存在了近六百年的州郡县三级,简化为了州县两级。

再一次是杨广继位后。

杨广先是并省了部分的州,接着出於既是恢复古制,亦是借此排除异己、打压地方士族门阀、加强中央集权之目的,复改州为郡,恢复了秦时的郡县两级制度。

杨广的这个改革,是在大业二年时开始推行,大业三年干成的,今年是大业十三年,也就是说,杨广“改州为郡”的此一改革,实行了才刚十年。——很多的士民,包括一些的官吏在内,现在说起某郡时,时常还会习惯性地说起该郡的旧名,称之为某州。这些且也不必多言。

只说杨广在政治、军事上的诸项改制,皆是为了加强皇权,他的改制,不大适合在战乱时用。

故而,李密此前在一些方面,如爵位、武散官等的授拜,就仍沿用的还是杨坚时的那一套;而下到了需大力笼络李善道,给他封官的时候,他就也仍是把杨坚时的那一套给拿出来了。

事实上,也不但是只把这一套拿来笼络李善道,给别的实力派,李密亦如此。

魏州等称,是杨坚时的那一套;总管,也是杨坚时的那一套。

总管府制,和州名一样,也已被杨广废止,且废止的比改州为郡还早,大业元年就废止了。

却此总管府制,是隋继承的北周之制。

从根本上讲,之所以会有这一制度之出现,主要正是因为“州”的数量过多。

不算南陈,北周的州就有二百多个,这么多的州,比东汉的郡国还多,中央怎么管理?很不好进行有效地管理,不易驾驭。尤其边疆、战略要地等这些地方,就更需有一个能够统一管理这片区域的军政机构。因是就需要在“州”上边,再加一级,便即有了总管府此制之设了。

总管府的权力很大,上承中央之令,下统数州、数十州的军、民之政,类如东汉末年的州牧。

关於总管府的命名,相比州、郡、县,虽然有一部分的总管府乃是较长时期的设置,但毕竟这个军政机构,不是“州郡县”这三级行政区域划分中的一级,算是临时设置的。

所以,总管府不像东汉时的十三州,各有固定的命名,一般来说,都是以总管府所驻在州的名字作为该总管府的专名;同时,任该总管府总管者,兼任驻在州的刺史。

也所以,李密在任李善道为“总管”的这道令旨中,任命给李善道的这个总管的“总管名”,是为“魏州总管”。如上所述,魏州即武阳郡之旧称,亦即,指定了以武阳郡为其总管府所驻之地。至若“督魏、卫、贝三州军事”,也无须多言了,把这三个州都给了他来进行统辖。

令旨除了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外,还有几个别的内容。

一个自然便是遵照惯例,任李善道兼魏州刺史。

一个是给了李善道“便宜行事”的权力。

再一个是让李善道推荐合适的卫、贝两州之刺史人选,和三州下辖之诸郡的郡守人选。

……

又看了一遍李密的这道令旨,李善道摸着短髭,正琢磨着,魏征等到了。

赶忙起身,李善道亲到堂外迎接。

接住诸人,进到堂内,请阿他们落座,亲手给他们倒上茶汤,李善道随后自亦到主位坐下。

马周年纪小,胆子不小,呲着牙开玩笑,说道:“怎敢劳平棘县公、魏州总管为仆等斟茶!”

“宾王,休得说笑。”李善道一笑置之,端起茶汤,抿了口,拿起李密的令旨,给他们看了看,说道,“不过卿等到前,我却的确正是在又看魏公之此令旨。玄成,可知我在想什么?”

魏征应声答道:“明公既然是正在看魏公此令,则明公所思,不外乎两件事。两州、各郡之刺史、郡守之任,宜择谁人推荐,此其一;魏公令明公转攻魏郡,魏郡何时取,此其二。”

“知我者,玄成也!玄成,诸卿,咱先来说说第一件事吧。武阳等郡旧为魏州等州,此事我当然是知的,然先帝废郡之政,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尚未有我,三州之下,原本分有何郡,我却不太清楚。玄成,你来给我说说,这三个州底下,原本是几个郡的?”

魏征是本地人,又博学多览,因在杨坚废郡,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前,武阳三郡原为州时,下各有何郡,他当然一清二楚,便答道:“回明公的话,废郡前,魏州下辖三郡,分为昌乐、阳平、武阳;贝州下辖两郡,分是清河、广宗;卫州,亦下辖两郡,分是汲、修武。不过相比而下的武阳、清河、汲三郡,那个时候三州诸郡之所辖县,与今略有不同。”

“有何不同?”

魏征就把他所知道的不同详细道出。

不同的地方,还不算太少。

不过李善道听了,却不以为意,笑道:“虽有些微不同,不足紧要。”

确是不足紧要。“武阳等三郡”,现都已是李善道的地盘,那魏等三州底下的郡怎么设置,每个郡各辖什么县,李善道自然也就完全可以在依循旧制的同时,随着变化做个改变。

魏征说道:“是,枝末细节,如明公所言,确乎无关紧要。”

李善道摸着短髭,寻思说道:“这样说来,三个郡……,不,三个州,总共就是七个郡了。两个州刺史的人选,我已有之;一下子七个郡守的人选?玄成,你们都有谁可做举荐?”

马周提出了他的意见,说道:“明公,三州辖县,总计不过二三十,何须七郡郡守之多?以仆拙见,何不便仅置两刺史,即就可矣?”

人才也是需要成长的,马周年纪还小,他之此观点当然不能说错,可不符合当下战乱的背景。

于志宁瞧了他眼,说道:“三二十县,何须七郡分辖,魏公焉不知此理?缘何仍令明公举七郡郡守之人选?实因将士所以奋死,士人所以从附者,多为图富贵故耳。郡辖县虽少,长吏郡守也,论以与县令长较,孰尊孰贵?此是所以故周之际,州、郡多如牛毛之故也!”

马周挺善於学习,立刻意识到了自己适才建议的错误,连连点头,说道:“仆齿不及司马齿老壮,智识亦果不及司马长远。司马说的是!明公,是仆见识浅陋了。”

“司马”中带个马字,马和齿连到一块儿说,于志宁咋听咋别扭,可马周态度很恳切,他这话只从表面挑不出毛病,他不禁地又旁顾马周了几眼,终究却是亦无话可再说矣。

瞧一瞧马周诚恳认错的模样,瞧一瞧于志宁吃瘪的模样,李善道心情不错。

他呵呵地笑着说道:“宾王,司马所论,乃是正论。如卿等者,今从义军,是胸怀天下,为拯百姓出水火者,不能说少,可也不多。怎么才能得到更多士人、豪杰的投附?设富贵为饵,就是一个不得不行的法子了。二三十个县,置七个郡,是未免叠床架屋,但亦无妨,郡上不是还有州刺史的么?只要州刺史任人得当,於军民治理之上,应亦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马周应了声是,问道:“如此,敢问明公,不知卫、贝两州刺史,意已属何公?”

“我在问卿等郡守的人选,你倒反问起我来了。”李善道说着,目落在了堂中一人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