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还师武阳魏总管

杀,只是吓唬一下杨善会。

其本身的能力是一;多年来,他力抗张金称、高士达、杨公卿等河北群盗,在河北很有些名气是二,自是不好一言不合,就把他杀了。

却见在闻得砍头后,杨善会夷然不畏,李善道止住了拉他出去的吏卒,赞道:“虽是个不辨形势的愚戆之徒,胆气倒有三分。你瞧不起我,说我是屠酤儿辈,你却须知,我还瞧不起你哩!你助纣为虐,自以为忠,实则独夫残民之犬。我若屠辈,今起义兵,所为者,正为尽杀如你这样的贼犬!我若酤辈,今起义兵,所为酤者,正为待贺天下百姓尽开欢颜!你可知么?”

杨善会骂道:“不忠不义,有何面目再俺面前巧舌如簧?”

被骂几声,掉不了半块肉,李善道一点也不在乎,哈哈一笑,令道:“押他下去,严加看管。”

吏卒将杨善会押下。

魏征说道:“明公,正如公言,杨善会不辨形势,愚忠之辈,然小有才略,薄有虚名,若就杀之,不免有失明公礼贤重士之名。仆之愚见,不妨可且看押,留待日后,或其能幡然悔悟。”

“那就有劳玄成了。闲来无事时,可多寻他聊聊,开导开导他这个愚士。如能得其从附,玄成之功。”欣赏杨善会的军事才能是一回事,但要让李善道亲自下功夫,天天去给他思想工作,李善道也没这个闲心,既然魏征进了如此一言,顺手,李善道就把劝降的此任给了魏征。

魏征应诺。

高延霸等将从郡府、县寺搜拣到的有关清河郡、清河县的民户、库藏等等簿籍,捧了几大摞,呈将上来;又有那数十被俘的郡县吏员,也被带到了院中跪於雨地,等候李善道的发落。

李善道翻了翻摆在最上头的簿籍,令将这几摞簿籍搬到魏征、崔义玄等座前,笑道:“玄成,这些东西,也劳烦你过目。”重新起身,到堂门口,问院中的俘吏,“可有愿降我者?”

被俘的郡县吏员们伏拜在地上,又是害怕,又是被雨浇得冷,大多抖得筛子似的。

“降者出列,到左边来;要为昏君效忠的,留在原地,千万不要动。”

片刻后,先是两三个俘吏爬起,挪到了左边跪下;继而,数十俘吏大部分都挪到了左边。

“玄成,此辈愿降俘吏,你挑一下,能用的就留任,没甚本事的,就逐之还家。”等魏征接下此令,李善道摸着短髭,瞅了瞅原地没动的几个,令道,“带下去,细细看押。”

刘黑闼看不懂了,诧异说道:“贤弟,杨善会这贼厮暂且不杀,也就罢了;这几个贼厮鸟,斗升小吏,却又自视颇高,不知自家几斤几两,留下何用?彼辈既然头硬,杀了岂不干净!”

“贤兄,忘了我的话了么?天地之间,人为贵。好歹是几条性命,对他们,我有别处安置。”

刘黑闼追问之。

李善道不说了,回到主位坐下,摸着短髭笑道:“贤兄,些许不识时务的愚吏,不必多说。咱说正事吧。清河城已下,清河郡中已没有什么可抵抗我军的了。余下还有几个县未降,我意先叫杨得道去封书信,为咱招降;若仍不降,贤兄,便劳你领部,将之取下,如何?”

这是在送功劳与刘黑闼,他自是满口应下。

李善道又环顾堂上诸人,笑道:“今破清河坚城,卿等皆有功劳。明日行赏,一概论功酬之。知仁,你起草捷报一道,今天便送出,急呈魏公。魏公对卿等的封赏,不日必也能到。”

堂上席位较为靠后的李育德,听得此言,却是说道:“我等从将军征战,薛世雄部之灭、清河坚城之下,悉是将军运筹帷幄,我等焉敢居功?魏公之赏,我等岂敢受之!”

表面上像是在说,歼灭薛世雄部、打下清河县城,都是李善道的功劳,不敢领李密的封赏,然若细品此话之意,却又好像是有点别的意味。

刘黑闼、李文相等应声,随和李育德之语,亦纷纷说道:“不敢居功受赏!”

李善道笑道:“罢了,这些也先不说了。玄成、两位贤兄、卿等,咱来议议安抚城中诸事吧。”

安抚城中,重点是安抚民心。

众人议了多时,议出了措施七条。

第一是,派遣精干将士,巡视城中,维持治安,严防有奸贼趁乱作恶,及搜查有无不轨之徒藏伏城中。

第二是,民宅有被毁坏的,帮助重建;县中的郡县仓库的储粮,已经检点过,没多少剩余的粮食了,运部分军粮进城,赈给县中百姓,以保障粮食的不缺。

第三是,崔义玄、张文焕、房易从、马周等本郡人,分往各个里坊,与各里坊的士民见面,以面对面地安定其心。

第四是,那些愿降的吏员,在经过甄别后,明天就让他们返岗,协助处理城内的一应民事等;各里坊的里魁等基层吏员,也由魏征负责甄别,能用的继续用,不能用的替换。

第五是,在县内街上、各里坊,广布告示,安抚民心,明确我军是义军,保证不会侵害百姓。

第六是,清查城中所有的商铺和作坊,尽量保证城中百姓日常必需用品的供给。

第七是,修复城墙,填平城内壕沟等。

这几条,有的是李善道提出的,有的是魏征等建议的,每条下头又各有一些细则,毋庸赘言。

已到傍晚。

李善道没有留在城中,令李文相在城中坐镇,他自便与魏征等还城外大营。一干的降吏,也都被随着带出,今晚,魏征将在营中挑选他们中仍可用者。杨得道等也被带到营去。

前脚刚回到营中,后脚郭孝恪、赵君德就押着一将来禀,牛大眼营已被攻克。

被押此将,即是牛大眼。比之杨善会、张竖眼,牛大眼却识时务得多,李善道部接连三天的攻城,他在他营中的望楼望得一清二楚,对李善道部的战斗力,服服帖帖,主动愿降。

到第二天中午,各部的战果、斩获相继报上。

就在下午,除掉驻守城内的以外,集合起各营部曲,李善道当众,发下了给有功将士的赏赐。是李善道一向的作风,赏赐很丰厚。因而尽管还下着雨,各部的将士无不欢欣雀跃,少不的了,又是“万岁”频呼。“清河团”旗,授给了高延霸部。——李善道又制了面“清河攻坚团”和“清河尖刀团”的团旗,分别授给了陈虫儿部和罗龙驹部。也算各部俱无怨言。

全军休整了五天。

八月初一,雨停了。

李善道暂任李文相为清河郡通守,随后,便刘黑闼为主将,李文相为副将,两人统率其两部,前往进攻还没有投降的几个县。

杨得道已经给这几个县去过书信。

这几个县仍还未有投降,不外乎两种可能。

一个是在犹豫,毕竟“降贼”的名头不大好听,不是每个隋官隋吏都像卢丞公,不用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就肯愿投降;一个是也许是像杨善会,“忠字当头”。不论是两种可能性的哪一个,刘黑闼、李文相两人既能战,又其两部合计四五千众,将之拿下,都不成问题。

经过这五天的安抚,清河县城基本上已得到了安定。

数万兵马,人吃马嚼,日耗甚大,李善道见雨停住,遂起了还师武阳、黎阳之意。

便又暂任崔义玄为清河郡丞,将清河政务暂且地委任与他,自则就在刘黑闼、李文相兵马出后,亦统兵南还。——李文相和崔义玄能不能坐稳通守、郡丞的位置,还得等李密的令旨下来才知,不过以武阳郡官员任命的旧例来看,应是没啥问题。

回武阳的路,依旧走的是水路并进。

沿着永济渠,步骑走陆路,装着粮食、军械、缴获等物的船走水路。

出了清河县界,是临清县。

前时被杨善会消灭的王安部,原本就是活动在临清县境内。王安死在了杨善会亲自率部的那次突袭中,他的部曲被杀了很多,剩下的逃散乡野。听说李善道打下了清河县城,擒获了杨善会,王安这些逃藏的旧部,有些赶来,投附李善道。李善道善加抚遇,择其勇壮者留之。

临清县再南边是清泉县。

出清泉县,即武阳郡的馆陶县。

馆陶,是魏征的家乡。

兵行到此地,停驻了两天。

李善道特去魏征家里看了看。在漳南县时,刘黑闼衣锦还乡,大大的得意了一番,同时收用了好些投附他的其族的子弟;魏征其族仍在乡中的子弟、亲戚颇有之,李善道令魏征可从其内择优异、亲近者,尽报上来,会一一给以任用。魏征没报太多,只选报了三四人。李善道将此三四人,根据魏征的建议,悉辟为了清河郡的郡县吏。——李善道本是打算把这几人辟为武阳郡的郡县吏,魏征说他现兼武阳郡丞,其族人不宜在他手下为吏,便改到了清河郡去。

从馆陶再启程时,李密的令旨下到。正是徐世绩已与李善道通过风的那道令旨:拜李善道为平棘县公,令他清河若不易下,便不要再打清河,转攻魏郡。

——却这道令旨,为何拖到而下才下到?无它缘由,自是因前些天的那场大雨不停之故。

馆陶县与贵乡县接壤,出得馆陶,入贵乡县,还有半日行程到贵乡县城的时候,李密的又一道令旨下到:授李善道为魏州总管,督魏、卫、贝三州军事;令李善道攻略魏郡。

入夜前,进了贵乡县城。

又一军报呈至,是从清河县城送来的,报的是窦建德的事,其部攻下了河间县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