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六十一章 言与君德最投契

细细问之。

刘黑闼讲的“事情成了”,与李善道本来的设想有所不同。

李善道本来的设想是,赵君德得了粮、得了兵后,心满意足,满载而归,率其部还清河郡。

但没想到的是,赵君德居然没打算还清河郡!

他虽然骁勇敢战,平时言辞粗鲁,一副做派像个莽夫,可粗中有细,亦有他自己对当下时局的衡量盘算,李密的声威於今已是远震四方,投者如流,他竟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借着这回徐世绩邀他相助、共攻黎阳的大好良机,索性投身徐世绩帐下,跟着李密、翟让干大事。

所以,他压根就没率部还清河郡的意思。

不过,他部曲的家眷现在清河,因他虽不准备还清河,部曲的家眷总是要接来的。

刘黑闼所道的“事情成了”,便是赵君德打算这两天就派人回清河,去把部曲家眷接来黎阳。

转念一想,反正李善道、刘黑闼需要的只是一个进军武阳郡的借口,那么不论赵君德是要率部还清河,抑是仅派一部兵马还清河去接部曲的家眷,其实效果都一样。

则刘黑闼说“事情成了”,也不为错。

甚至,进一步想,只派稍许兵马过境武阳,比之赵君德全军过境武阳,对於李善道、刘黑闼想要找的那个“进兵武阳”的借口来讲,一定程度上,或许还更加有利!

试想一下,补充过新兵后,赵君德部现近万众,这么多的兵马,若全都过境武阳,武阳郡还真有可能不敢出兵拦阻,可若换成只“稍许兵马”,武阳郡、或武阳郡的某个县,出兵截击、阻其掳掠、以保全乡里的可能性,势必就会大大增加。

李善道大喜,握住刘黑闼的手,说道:“辛苦贤兄了!贤兄,赵将军打算何日还郡接家眷?”

“就这两天吧!”刘黑闼瞧了下四周,近处没有外人,放低了声音,说道,“贤弟,这几日,武阳郡的大概虚实,你我已遣斥候打探了个七七八八,基本都已明了。赵将军这两天就会遣兵还清河,亦即,离你我用兵武阳的时间,已很近了。你我两部,是不是现就应开始准备了?”

“不错!”

刘黑闼说道:“可是郭长史那边,你我如何把他瞒住?”

李善道笑道:“正常备战,有什么瞒不瞒的?”

“……对,对!黎阳县,咱虽打下了,可卫县、汲县等地,你我还没去打。为保黎阳仓的安全,卫县、汲县急需攻取。你我为此备战,诚是理所当然。”

来打黎阳仓的时候,卫县、汲县只是路过,没有打,既是为保黎阳,也是为保证黎阳与兴洛间的道路畅通,这两个县,肯定都是要打的。

李善道寻思了片刻,说道:“贤兄,事既已成。下边几天,咱就三件事一起来做。一件是贤兄说的备战;一件是我前两天想的,请李将军、赵将军等见一见,我当面问一问他们,他们底下都是何计议,是还是留;第三件嘛,便是郭长史处,你我将为保黎阳,‘卫县、汲县’急需攻取此事,先与他议一议,也算是为咱的备战,先在他处打个预防针。”

“贤弟,什么是预防针?”

李善道怔了下,哈哈笑道:“预防也者,未雨绸缪是也。”

只解释了“预防”,“针”含糊省略了过去。

刘黑闼而下满心都是打武阳郡,打下自己的第一块地盘,也没再追问。

却两人於是就按李善道的安排,三件事,於当日起,一件件地落实开来。

李善道营的备战,由高曦主责,秦敬嗣、王须达等配合;刘黑闼营的备战,由刘十善负责。

当天晚上,李善道设宴置酒,请来了李文相、王德仁、赵君德、张升四人,酒酣之际,从容问他四人底下来的打算。四人中,只有王德仁打算西还魏郡,其余三人都欲留下。

李善道便将话题落到军纪方面,不算很正式的,向李文相等三人提出了要求。

要求不高,三条罢了。

学的是刘邦在关中时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一则,李善道对李文相等人,自相识到今,一直都很尊重;二则,打下黎阳仓后,李善道行事公道,赏赐丰厚,除掉王德仁,李文相等皆很满意。

故对他提出的此个要求,李文相三人酒劲之下,满口答应。

——答应是答应了,能不能按此执行,尚需以观后效。

且亦无须多说。

又於第二天,李善道、刘黑闼往见郭孝恪,将“卫县、汲县须得攻取”的说辞,与他说了一通。卫县、汲县阻在黎阳与兴洛间,即便是愚钝之士,也能知道,这两个县那必须是要打下来的,郭孝恪对此,自无异议,并主动提出,他可以就此上书徐世绩、李密,请示李密旨意。

三件事,两件事已经办妥。

另外的备战这件事,在给郭孝恪打过预防针后,也可光明正大、大张旗鼓地进行了。

剩下来的,就等赵君德,看他何时派人还清河,去接他的部曲家眷!

未等过久。

三天后,赵君德求见李善道,当面向李善道禀请了他想要派兵还清河接家眷。

李善道关心地说道:“此至清河,需过武阳。黎阳下后,闻武阳郡而今防范颇严,武阳郡丞元宝藏小有知兵之名。不知兄意遣多少部曲,还清河,接贵部家眷?”

“将军从哪里听来的武阳郡防范颇严?元宝藏有知兵之名?”

李善道说道:“斥候探知得来的。”

“哈哈,哈哈。将军,俺是直爽人,恕俺直言,你怕是被你的斥候哄了。”

李善道问道:“此话怎讲?”

“半个月前,来黎阳助战时,俺就是从武阳郡过的境。武阳郡的府兵、郡兵、县兵,一个个的,连个屁都没敢放!元宝藏这厮,虽胡儿,不识弓马,手无缚鸡之力,让他写俩字还成,让他上阵打仗?毛都不是!将军,放心吧。俺这回派兵还清河,打算遣精卒五百,足已够用!”

元宝藏,是鲜卑人。北魏时,孝文帝推行汉化,改胡姓为汉姓,以“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於黄帝,以土徳王,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生、万物之元也”为由,将国姓拓跋,改为了“元”姓。这位元宝藏,追溯其先,却实乃是北魏皇室之苗裔。

李善道笑道:“也许是被斥候给哄了!兄既有把握,愚弟就不再多说。贤兄,意下何时去接家眷?”

“明天就走!”

李善道说道:“好!且等兄将家眷接来,弟亲置宴,为兄家眷接风洗尘!”令堂下侍从的李良,“把前两天王三郎送来的那匣珍珠拿来。”

李良很快捧了一匣珍珠奉上。

李善道示意他呈与赵君德,笑道:“贤兄,这是王三郎昨天送给我的。贤兄知我,不好这些物事,便转送贤兄。兄遣部还清河时,可将此匣珍珠带上,算是我送给兄家眷的见面礼吧。”

“哎呀、哎呀!这、这……,怎生使得?”一匣珍珠,摆放得整整齐齐,光芒莹润,色泽柔美,价值少说百金,赵君德喜笑颜开,慌忙接住,嘴上推辞,说道。

李善道说道:“兄是直爽人,我也是直爽人。实与兄说,兄等此来助我攻黎阳仓,固然兄等无不河北豪杰,弟皆敬佩,却唯独兄,弟觉得最为投契!些许微物,尚敢乞兄勿嫌!”

“不嫌、不嫌!哎呀,哎呀,在清河这么多年,俺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宝物!贤弟,你这出手……”赵君德翘起拇指,赞道,“大方!豪气!果然不愧仁义李二郎之名!将军,郭长史也是个豪侠之士,刘将军与俺郡里人,可不知怎的,俺也说实话,却亦只有将军,俺最觉脾气相投!”

“贤兄,这可不就是缘分么?你我有这般缘分,这点微薄之物,贤兄就莫辞让了。”

赵君德笑得合不拢嘴,说道:“那将军馈赠,俺就厚颜收下了。”

“敢问贤兄,在家行几?”

赵君德说道:“行四。”

“愚弟冒昧,斗胆往后便以四郎称兄,兄即以二郎呼我,未知兄意可否?”

如前所述,互以行辈称对方,这是亲密的朋友才能为的事情。李善道提出这个建议,内中蕴含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不但与赵君德是上下级的关系,还希望能与赵君德成为亲密的朋友。

打黎阳时,赵君德亲自上阵;现在,他又决定投身徐世绩,所为者何?“乱世取富贵”罢了。

李善道而下是何身份?

瓦岗本系的翟让亲信,徐世绩帐下的重将,且又新得了黎阳留守的重任。

这三个身份,无论哪一个,都已足够赵君德接受他的示好,况乎他现是三个身份共有?

赵君德毫不犹豫地欢喜应道:“君德粗鲁人,蒙将军不弃,以友论交,君德祖上真是烧了高香!敢有不愿?君德没别的能耐,只这一身勇力,自今而后,唯将军马首是瞻!”

“四郎,还称愚弟将军?”

赵君德顺着李善道的话,立刻改了称呼,说道:“二郎!”

两人相对,一个抚须,一个摸短髭,俱是欢笑。

送走了赵君德后,却有一段小小插曲。

李良逡巡案前,转过来,转过去,几次三番地偷看李善道。

李善道趁着等刘黑闼来的空当,在看高曦上午送来的有关昨天新兵招募情况的汇报,察觉到了他的异常,丢下了汇报,问他说道:“是不是有话说?”

“阿耶,俺有点担心。”

李善道问道:“担心什么?”

“昨天张将军谒见阿耶,阿耶便与他说,与他最觉投契,今又以此语,说与赵将军。阿耶,万一他俩下边对上话头,那岂不是?”

原来昨天,张升曾有求见李善道,也没甚事,就是说些闲话。

李善道就与张升说了,觉得和他最为投契。

李良当时,也在旁边。

不意李良为此,却替李善道担起心来,生怕张升、赵君德话一对上,发现李善道是在说假话。

李善道瞅了李良几眼,问道:“阿奴,你多大了?”

“回阿耶的话,再过几个月,就十六了。”

李善道笑道:“天真烂漫的好年龄啊!阿奴,你有空时,可多向崇吾讨教一下。”

“侯公?”

李善道收回了视线,继续看高曦送来的汇报,说道:“我尝与崇吾议论汉末群雄,崇吾对曹操、刘备、孙权的评论,颇为中肯。你可多听听。”

李良一头雾水,不知李善道此话何意,然见李善道不再多说,也没敢再问,遂恭谨地应了诺。

小半时辰后,刘黑闼风风火火的来到。

将赵君德明天就要遣部回清河郡的事,与刘黑闼说过。

李善道目光有神,说道:“贤兄,几日备战下来,你我两部都已准备得差不多了。可以先召你我心腹部将,将北取武阳此谋,说与他们知,及着手做北上之备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