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 第719章 【大国是什么概念】

朕 第719章 【大国是什么概念】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07:27 来源:小说旗

弥尔顿在后世的名头太大,赵瀚想不知道都困难。

欧洲的民主革命先驱,英国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还是鼓吹言论出版自由的祖师爷。

“参见皇帝陛下!”

“赐座。”

弥尔顿刚刚坐下,就又站起来:“我谨代表英吉利共和国,代表尊敬的总司令克伦威尔先生,向中国皇帝陛下致以崇高的问候。愿两国友谊长存!”

赵瀚笑道:“也代表我向克伦威尔先生问好。”

弥尔顿刚才那几句话,并没有胡八道。

英国国王被砍了之后,由议会统治着国家,英国从事实来讲确实是共和国。

弥尔顿完全无法预料,毁掉共和国的,彻底背叛革命的,正是他一直推崇并维护的克伦威尔。他为克伦威尔鞠躬尽瘁,但再过两年,克伦威尔就会驱散议会,以“护国公”的身份搞独裁统治。

弥尔顿:“尊敬的皇帝陛下,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流传着陛下伟大的复国故事。我国总司令克伦威尔先生,一直仰慕陛下的威名,所以让我率领使节团访问中国。”

赵瀚饶有兴趣地问:“我在欧洲流传的是什么故事?”

弥尔顿:“陛下是一位失去国家的前朝皇族,中国的皇帝残暴不堪,导致叛军攻占了首都,皇帝也因此被叛军杀死。而陛下以前朝皇族身份起兵,战胜了可恶的叛军,最终恢复了祖先的荣光。”

“挺能编的,”赵瀚忍俊不禁,对通事,“这句就不用翻译了,随便怎么跟他。”

鸿胪寺通事胡诌道:“陛下,欧洲的消息很灵通。”

弥尔顿奉承两句,又道:“我在印度,听了中国军队击败荷兰的消息。这真令人振奋,英国和中国,有着相同的敌人,那就是该死的荷兰。在此,我向陛下,以及陛下英勇的军队,致以衷心的祝贺。”

赵瀚问道:“英国也在跟荷兰打仗?”

弥尔顿回答:“必有一战。荷兰太贪婪了,他们商船,遍布欧洲每一处海域,他们想独占所有的利益。甚至,他们还控制英国国内的商业,用催收贷款做威胁,逼迫英国放弃本应属于自己权益。”

“这是不应该的,”赵瀚顺着往下,“荷兰在亚洲也是这样,甚至侵占中国的国土,屠杀压迫在台湾生活的中国人。所以我才出兵,将荷兰人赶出台湾。荷兰是最卑鄙无耻的国家!”

弥尔顿喜道:“我国可以在欧洲与荷兰开战,中国可以在亚洲与荷兰开战。小小的荷兰,肯定无法两边作战。到时候,陛下就可以将荷兰赶出亚洲!”

赵瀚道:“可惜啊,中国与荷兰已经签了十年合约。作为中国的皇帝,我不能违背承诺,撕毁合约的做法是卑劣的。”

“教训那些卑鄙的荷兰人,用任何手段都不会显得卑劣。”弥尔顿还在继续拱火。

赵瀚模棱两可道:“确实如此,但中国之前作战,海军损失很严重。英国可以先在欧洲打,中国会进行策应的。”

这就是屁话,以先在的通讯技术,估计第一次英荷战争打完了,中国这边都还没有收到消息。

此时此刻,克伦威尔刚刚颁布了《航海条例》,大致内容:非英国船只,不得携带货物进入英国及殖民地,一经发现,连船带货,直接没收。

这个条例,明摆着是要对抗荷兰,因为英国进口贸易快被荷兰商人垄断了。

两年前,英国还跟丹麦签订了条约,英国货船可以免税通过松德海峡。这是英国和丹麦联手,削弱荷兰在波罗的海的影响力,因为北欧三国也被荷兰坑得够呛——荷兰不仅垄断北欧海贸,商业势力还扩张到北欧陆地,利用垄断地位来疯狂压价榨取利润。

克伦威尔之所以敢颁布《航海条例》,是因为英荷两国刚刚达成军火买卖。

荷兰现役的主力舰,其中最好的几艘,已经全部卖给英国海军,而且钱不够还是找荷兰商人贷款。

荷兰人还觉得自己赚,既处理了三十年战争期间扩充的多余战舰,又可以贷款给英国赚得更多利息。简直双赢,荷兰赢两次!

弥尔顿见赵瀚在糊弄,知道忽悠中国开战很难,便开始把话题转移到《大同集》。接着,又鼓吹自己那套,什么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婚姻自由、宗教自由,赵瀚听了以后,微笑表示都得很对。

这货的本质是一个者,见赵瀚同意他的法,顿时越越起劲,最后甚至聊到了教育。

弥尔顿:“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在南京看到很多平民也识字,陛下还出资建造了公共图书馆。对此,我深表敬意,我认为陛下是一个重视教育的伟大君王。对于教育,我也有一些个人见解。”

“请畅所欲言。”赵瀚道。

弥尔顿:“教育的起点,是习语言文字。习语言,不仅是会话,更要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否则的话,就算掌握了全世界的语言,也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智力出发,不能强迫孩子背诵书写文章、诗歌和演词,这些在儿童拥有足够的判断、阅读、观察积累之后才合适。教授各门类科时,需要先培养孩子的习兴趣,应该从最简单的科开始。英国的教育,一上来就传授逻辑和形而上,这是严重破坏儿童习兴趣的行为。”

“阁下得很有道理。”赵瀚这次没敷衍,而是真心赞同。

弥尔顿继续:“我认为,校活动应该有三部分,即习、锻炼和饮食。中国的校教育办得很好,唯一的遗憾是,取消了集体午餐,生可以回家吃饭。校集体午餐,可以增进生之间的情感,也可以培养他们节约食物的美德。”

赵瀚问道:“英国的首都有多少校,又有多少生?”

弥尔顿有些尴尬:“伦敦的校虽然不多,但数量一直都在增加,平民比一百年前有更多的机会读书。”

英国最开始全是教会校,教会垄断了教育权力。欧洲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一些富人开始捐款办。如今又出现了集资办,就是某个街区的居民,每家出多少钱建校。

至于英国政府,没有一毛钱教育经费,顶多国王私人出钱办。

英国的初级教育分两种,一种是英语校,教平民子弟读写和算账。一种是贵族语法校,还会教拉丁文、音乐等课程。至于历史什么的,那得进入大之后才能习。

目前,剑桥等顶级大的生来源,33%出身贵族,27%出身手工业者,16%出身商人,15%出身自耕农。总体人数,非常少!

赵瀚道:“南京城内外,包括近城郊区在内,12岁以上的在籍人口近百万。算上流动的外地户籍,已经超过一百一十万人。一共有十二所小、四所中(包括私立女校),中和小生的数量,每年保持在两三万左右。以前是有免费午餐的,可入儿童越来越多,开支实在太大了。英国的校,可以集体用餐,中国却很难做到。”

这一串数据,把弥尔顿都听傻了。

英国那边除了教会校,其余全是慈善办。规模大的,全校百余人,规模小的,全校十几人。

而中国,仅南京城内外,每年的中小生数量,就能维持在两三万左右,这比整个英国的生总数还多。

等等,中国的首都,人口有110万,还只计12岁以上的?

弥尔顿目瞪口呆,他知道南京人多,出门逛街到处都是人。可这尼玛也太多了吧!

“请问陛下,中国全国有多少人口?”弥尔顿问道。

赵瀚笑道:“如今应该已经上亿了吧,过几年统计之后才知道。”

弥尔顿被震惊得失语,完全不知道该啥。

十多年前,他写了篇文章叫《论教育》,提出由英国政府出钱搞园制。

园的规模应该搞大些,一个园能容纳130名生。这就是弥尔顿所能想象的极限,南京城里一个班好几十人,如此规模他做梦都梦不到。

缓了一阵,弥尔顿道:“陛下,我能参观南京城里的校吗?那种普通的平民校,不是贵族校。”

“当然可以。”赵瀚并不拒绝。

参观了又有何用,难道还能服英国政府出钱办教育吗?

英国的公立校制度,那得等到工业时代了。资本家需要识字会算的打工仔,所以才推动公立教育,如今离那个阶段还早着呢。

离开紫禁城的路上,弥尔顿感慨:“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上亿的人口,仅首都就有几万生。如果把这些生,组成一支军队,只要训练一年,全世界都找不到对手吧。”

马维尔:“作为使节,我们应该推动中国与英国结盟。印度是南亚的霸主,我们已经得到了莫卧儿皇帝的青睐。中国是远东的霸主,如果能得到中国皇帝的青睐,英国就能取代荷兰在亚洲的地位,夺取荷兰在亚洲的全部利益。”

“直接请求结盟,估计非常困难,”弥尔顿道,“可以邀请中国官员,到英国进行访问。让中国官员看到,英国是真的在跟荷兰对抗,或许在有共同敌人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拉近两国的关系。”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