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二百六十一章 甄家遗孤

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二百六十一章 甄家遗孤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荀爽看着眼前的荀彧,心下颇为感慨。

今日一众子侄儿辈中人,提起天下局势,不是让他前往雒阳,响应董卓的号召,就是让他前往宛城,投奔到袁绍的帐下。

事实上,提出这两个意见的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对,相反的,他们的思路很正确,很符合当下的主流形势,也很符合颍川荀氏眼下的实际利益。

尤其是投奔袁绍,对于荀氏家族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弊端,全是好处。

袁氏身为关东士族领袖不说,同时袁绍目前的基本盘南阳郡临近荀氏之所在的颍川。

古代人讲究一个人离乡贱,荀氏若主动向袁绍靠拢,就等于为颍川荀氏的本家找了一個可以保护其家族的依靠。

若是投奔董卓,万一以后董卓真跟袁绍打起来了,而荀氏的大本营就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这又让荀家人如何自处?

就近择主,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主流。

不过,荀爽希望能够听到一些和主流不一样的声音。

因为眼下的时局,可以说是东汉王朝自建立一百六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

眼下的这种格局,放眼历史乃至于前朝,几乎没有先例可循。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变通自处,不但是荀家需要琢磨的,更是天下每一个家族都需要琢磨的。

如今,在下一辈的子侄中,终于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声音。

且不管他说的对不对,但他肯在看似只有一条道路的混乱时局之中,为荀氏另外再琢磨出一条道路,这就非常的不易了。

便听荀彧继续对荀爽道:“我与刘德然并不相识,但曹孟德这个人,我还是很了解的,此人胸怀大志,眼光深远,能辨英杰,昔日我与他品评雒阳一众英杰时,孟德对于刘俭的评价甚高。”

荀爽奇道:“高到什么程度?”

“高到远超袁基,袁绍,袁术三人。”

荀爽倒是有些好奇了:“曹操对其作何评价?”

荀彧道:“曹操曾言,刘俭待袁基以兄礼,用野莽而不疑,交关羽,张飞于微末,拔徐荣,高顺于行伍,左提右挈,人皆归心,鱼水为譬,不世之雄也。”

荀爽闻言,哈哈大笑道:“这曹孟德,却是将自己当成了许子将?到处品评于人?”

荀彧笑道:“似是有之。”

荀爽缓缓地敲打着桌案:“不过说起许劭,我倒是想起一件事,听闻曹操昔时,曾威逼许劭赠其品评之语?”

荀彧道:“当年孟德曾置厚礼于劭,许子将看他不起,后为孟德所胁,子将不得已,赠其评语: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荀爽摇头叹道:“英雄不英雄的,姑且不论,这奸贼倒是说的挺准,年纪轻轻的,在雒阳正事不做,整天琢磨这个,琢磨那个的,奸贼之称倒是相称!”

说到这,荀爽看向荀彧,道:“你觉得这个曹操,可能成为维持秩序之人!”

荀彧很是公正的话:“才能足够,时势未知。”

荀爽沉思了好久之后,随即对荀彧挥了挥手道:“你今日之所言,我已知晓,且回去休息吧,两日之后,咱们自当拿出个筹谋决断。”

……

两日后,荀爽再次将一众荀氏家族中的子侄全都聚集了起来。

接着,他询问一众子侄,对于荀家今后的路当如何走。

一众人大多数还是表示,与南阳的袁绍合作,对于荀氏家族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荀爽没有反驳他们,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以荀氏而言,却是当以袁氏为重,但当今天下,各州郡已呈现并列割据之势,当此时节,荀氏中人虽依旧需以袁氏为长,但其他的地方势力,却也不可怠慢之。”

一直没有吭声的荀彧听到这里,对荀爽的远见很是佩服。

看起来,六叔这是打算全面下注,谁也不落!

果然,却听荀爽继续道:“董卓既然以天子的名义召老夫进京,老夫就赴约而去,又有何妨?不过老夫年迈,已经不足矣支撑起荀家的大业,尔等身为荀氏下一代的俊杰人物,自当支撑起荀氏今后在颍川繁盛的任务。”

说到这的时候,便见荀爽伸出了几根手指,道:“如今的大汉,日后具体当走向何方,老夫眼拙,看不透彻,只能是全盘布局……我思之再三,似董卓,袁绍,袁术,刘俭……或许日后还有别人,但只要是有能力助颍川荀氏兴盛不衰的,都要有我荀家中人在,你们可懂老夫的意思了吗?”

荀氏诸子侄,皆聪慧之人,自然明白荀爽的言下之意。

这是让他们这些新一代的族中俊杰人物,分为数波,前往各地有声望的地方牧守手下相投。

着实是一波大动作啊!

不过仔细想想,如此行事倒是最为妥当的。

几乎没有任何的争执,在场中人皆纷纷出言赞成。

随后,就是去往各方势力的人选了。

荀爽顺应朝廷征召,去往雒阳,不过他年纪太大了,若是只身一人前往,终归还是有些不稳妥的,万一出点什么事情,那可就是后悔莫及了。

本来荀爽的儿子荀棐是打算陪同荀爽往雒阳去的,但是最终,荀爽选定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从孙辈,荀攸。

荀攸虽是孙辈,但年纪和荀彧,荀棐等人相仿,他甚至还比荀彧要大上五岁,昔年大将军何进曾征辟荀攸,但荀攸还未至雒阳,何进就死了,因此荀攸最终还是返回颖川。

而想要去袁绍那里的荀家人可就多了。

包括荀悦,荀諶,荀衍等数位家族俊杰皆想前往南阳郡。

最终,经过一番商议,荀爽亲指荀悦和荀諶二人前往。

而荀爽的儿子荀棐,则去寿春投奔袁术。

最后,荀爽将目光落在了荀彧的身上。

“文若。”

“在。”

“前番,你曾在众人面前,提及左将军刘俭,今番使汝前往邺城,你可愿意?”

荀彧淡淡一笑,并没有犹豫。

他站起身,冲着荀爽施礼道:“六叔放心,侄儿定不负六叔嘱托。”

荀衍乃是荀彧的三哥,如今听闻荀彧要立刻汝颍之地,远奔河北而走,心中着实有些担忧。

弟弟为了宗族,自小被牺牲与宦官结亲,这对他本来就是极不公平,如今还被发往这么远的地方……

“叔父,河北远离颍川,文若一个人到了彼处,无根无萍,既有二袁在颍川之侧,如何要指使他往那么远的地方,人离乡贱,再说河北多望族,文若到了那边,万一不被刘俭重用,又该如何?”

不等荀爽回答,就听荀彧笑道:“兄长,向叔父启程往河北去,是我自己的主意,与六叔无干……这都是为了咱们荀家,路程虽然远些,但冀州毕竟是繁茂之地,刘德然也是一位有志之人,想来就算是不会对我委以重用,当也不会薄待,兄长放心就是!”

荀彧这么说,荀衍也没有办法了。

他转头看了看荀彧,道:“要不,为兄我替你去一趟河北?”

荀彧摇了摇头,笑道:“兄长与诸位兄弟,对冀州刘俭本不上心,若这般前往,岂能与之相和?其实我对这位左将军,多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也只有我,适合往之一试。”

荀衍听了,长叹口气。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对荀彧说四个字了:

“文若,珍重。”

……

……

一转眼又到了年底,转眼之间已经是初平三年,北方一片寒冷,农忙的时节也过了。

回想这一年,收获颇丰,冀州的人口日渐增长,粮草囤积愈多,义舍为刘俭收拢了大批的人才,如今连青州也被刘俭间接的给控制了。

河北商贸协会的成员越来越多,这个商会名义上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事实上就是由冀州政府牵头的对河北诸商业渠道管辖垄断的组织。

刘俭非常注重成员的比例,能够加入商贸组织的,大多是以河北的庶族豪强为主,衣冠巨士之家若是想要加入进来……嗯,也可以,不过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了。

反正这个商贸协会,要成员平衡,不论是哪一方的势力,在其中都不允许压倒以刘俭为首的冀州政府,这个是协会的纲领宗旨。

刘俭能够养的兵也越来越多,不过他并不着急扩充军队,只是一点一点的增添兵马,然后又命徐荣催督两州的诸侯王们扩充募兵。

诸侯王们的兵马增多了,就等同于刘俭的士兵增多,但在外人看来,这却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完全说的过去。

“拥兵自重”这四个字,永远也不会跟他搭上关系。

他的两个儿子也逐渐长大了,大儿子刘冀已经四岁了,能跑能跳,性格开朗。

二儿子刘裕也已两岁多了,虎头虎脑的惹人喜爱。

而袁基的儿子袁宠,在六岁的年纪被刘俭收为义子,虽然时不常还是会想母亲,但是在两位义母郑慈和卞玉儿的关怀下,也逐渐恢复了开朗的性格,笑容也逐渐增多,跟刘俭的两个孩子也混的很熟。

刘备的妻子曹氏女,被他接到了青州。

公孙瓒和关羽暂时没有回兵幽州,而是将兵马屯扎在青州,等这个冬天过完,再回师。

青州百万黄巾虽然被安置在冀州和青州屯田,但毕竟眼下是冬天,并非农忙时节,这段时间还需紧紧盯住他们,以免出什么问题。

待过了这个冬天,黄巾军百万之众各就各位,一切都梳理顺畅走上正轨之后,他们才敢放心回返幽州。

而根据刘俭探子带回来的情报,幽州那边,张举和张纯这两个似乎举事在即了。

没关系,现在不怕你们不举事,就怕你们没有动作。

刘俭现在就等着这俩混蛋跳反蹦出来。

不过,幽州反叛的消息没等到,中山国那边倒是传来了一个噩耗。

甄家家主甄逸,终究是没有熬过这个冬天,病逝了。

别人姑且不论,但是自打刘俭到了冀州为牧之后,甄逸对自己确实非常的够意思。

他实现了他当初对自己的诺言,在刘俭初掌冀州之时,举整个甄家之力,来帮助刘俭在冀州掌控大权,凌驾诸族。

刘俭在冀州能有今日的一言九鼎,不得不说,甄逸确实付出了很多的辛苦。

当然,他也不是凭白给刘俭做好事的,他是渴望将甄家绑在刘俭的战车上。

甄逸也是挺能熬的,多少医生说他一年半以前就该死了,可没曾想,他愣生生的又挺过了两个春秋。

或许,是当初与刘俭合作的成功,使他心中有了希望,才能够坚持到现在。

但不管当初如何,现在的甄逸确实是没了。

身为刘俭手下的得力干将,如今病重而亡,刘俭自然要亲自前往甄家吊丧。

甄家在河北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族,家公死了,四方吊丧之人甚多,不过论及身份,自当以刘俭为最。

到了甄家之后,甄逸的次子甄俨和甄尧亲自迎接了刘俭。

祭奠完甄逸的灵位之后,甄家的两位公子就引领着刘俭来到了甄家的后园正堂,并请刘俭位于上座。

甄逸去世不过三旬右二,他两个儿子如今也不过都是弱冠之龄,甄俨十六岁,甄尧十五岁。

不多时,甄逸的原配张氏则是带着她另外五个女儿,来向刘俭请安。

全家人都是身穿皂服,向刘俭请安。

刘俭颇有些尴尬,人家刚刚死了男人,全家人置办丧事还忙的脚打后脑勺,如今又都到自己这里来请安,实在是让他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张氏带头,领着一帮子女给刘俭跪下,甚至就是她那最小的女儿甄宓,一个只有五岁的女娃,也跟着一起。

刘俭急忙虚手去扶,道:“嫂夫人,这是何故?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由张氏带头,一众甄家人不但没有起来,反倒是都“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特别是甄逸的妻子张氏,哭的最凶。

而那几个孩子,想来是事前得到了张氏的吩咐,也是一个劲的嚎啕。

五岁的甄宓也跟着咧嘴,但很明显,小姑娘根本就哭不出来,只能是干打雷不下雨的干嚎。

眼泪没看到,大鼻涕倒是流了一嘴唇。

谁能想到,眼前这吃大鼻涕汤的五岁女娃,竟然就是日后俏名流于后世的大魏文昭甄皇后。

刘俭无奈的看着眼前这一家子,叹道:“嫂夫人,有什么话,只管与我说,甄兄在世之时,曾与刘某有君子之约,他以甄家为后盾,扶某立于冀州,作为回报,甄家之事今后就是我刘俭之事,夫人有什么话,直说就行,不必如此!”

这话一说出来,效果立竿见影,张氏瞬时就止住了眼泪。

她抬头看着无可奈何的刘俭,拜道:“承蒙将军不弃,还惦记着吾夫,他年纪轻轻走的早,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我真是生怕将军嫌弃,不管我们了!故而适才方做此态,还望将军恕罪!”

“好了,好了!”刘俭无奈地伸手,冲着她抬了抬,道:“先起来,有什么事,咱们商量着说。”

“谢将军!”

张氏这才带着七个孩子,站起身来。

刘俭看着年轻守寡的张氏,还有他身后一堆小崽子,觉得牙花子有点疼。

那最大的孩子甄俨,已经十六岁了,而甄逸今年亡故乃是三旬有二。

也就是说甄俨十六岁就有了这个儿子,十五岁就让张氏怀孕了。

且听闻甄俨上面还有个哥哥甄豫没养活……那估计怀甄豫的时候,可能也就十三四岁。

刘俭又环顾了张氏身边这七个甄家小崽,从十六的,到五岁的,各个年龄段都有……

唉,从十三岁就开始破身要孩子,一要要到奔三十的年纪,真成!

难怪活这么短,这阳元泄的这么早,还生孩子生的这么疯,能活的长才怪了。

刘俭看向张氏,道:“嫂夫人,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就是,能帮的,刘某人绝不推脱。”

张氏擦着眼泪,道:“夫君临终之时,曾有一夙愿,只恐将军不允。”

刘俭正容道:“何事?但说无妨。”

张氏垂泪道:“夫君遗愿,欲以我与将军为妾。”

“什嘛?!”刘俭闻言,脸色顿时变的煞白。

不光是刘俭,张氏的两个儿子闻言也有些傻了。

张氏见状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忙改口道:“适才一时情急,说错了,将军勿怪……夫君遗愿,欲以我长女与将军为妾,还望将军恩允。”

说罢,伸手招呼过自己的长女甄姜,来到了刘俭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