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七十九章:清军入关。

天幕上。

李自成坐在明朝皇帝的宝座上,看着底下大臣沉声道:

“明朝无官不贪,万民痛恨。”

“今向大官们严刑追赃,以济军饷,充裕国库!”

画面一转。

几名崇祯朝时的大官披头散发的跪在地上,鬼哭狼嚎的惨叫。

一个个手上带着夹棍,一左一右的兵将用力拉着绞绳。

面前坐着的将军狠声道:

“给老子用力拶!”

十指拶紧的官人喊破了嗓子,高声道:

“都说了!都说了!金银财宝!姣妻美妾,都交!都交!”

将军冲他脸上吐了口痰,不屑道:

“就非得夹死几个,再打死几个,杀一杀你们的往日威风,如此你们才肯老实。”

“贱不贱啊。”

……

【由于明朝国库已空,李自成进北京没有缴获太多的财物,于是开始拷掠贵族官僚,让其缴纳财物,并定下指标。】

【“三月二十七日,派饷于在京各官,不论用与不用。用者派少,令其自完,不用者派多,一言不辨即夹。其输饷之数,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科道、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矣。勋戚之家无定数,人财两尽而后已。”】

【大学士魏藻德死前交出黄金一万三千两赎身,陈演交出黄金四万两,已故皇后之父周奎死前交出白银七十万两。】

【追赃从三月二十七日开始,四月初八日停止。】

【但这一措施只限于对朝廷官员,各地方的追赃仍在进行。】

……

{拷饷大帝来了!}

{这些人在崇祯皇帝要求捐赠军费时个个哭穷,没想到新主子来了动作却干脆利落。}

{恶人还得恶人磨啊。}

{追赃的做法,据亲身经历者的记载,都是说发到刘宗敏、李友等大将营内,由义军官佐、战士追比。抗拒不纳或纳不及数者,用夹棍刑追。}

{当时在北京的明廷官僚,因追赃受到刑拷的人数由于史料芜杂,无法做出正确统计。}

{但是可以肯定,许多史籍为了渲染义军的残暴,过分地夸大了受刑的人数。}

{太正常了,大顺政权档案文书都被毁了,根本无从弄清它的全部情况。}

……

大汉。

“自古夺得天下从来没有这样胡搞的。”

刘邦拿起酒坛灌了一口,又擦了擦嘴。

另一边,戚夫人老老实实的给吕雉揉捏着腿。

吕雉闭眼懒懒道:

“终究是个流贼,不是坐天下的气象。”

“这一下就透露出一个明显的不足,缺少一批对全国形势有真知灼见,能够统筹全局,提出恰当的战略方针的人物。”

刘邦怔了一下,随即斜睨着她道:

“直说缺个张良那样的人不就得了,绕这么一大圈。”

吕雉闭着眼睛懒得理会儿。

这人,你越是搭理他越是来劲!

刘邦撇了撇嘴,又瞪了一眼戚夫人。

戚夫人安静如鸡的给吕雉捏着腿不看他。

……

大唐·高祖时期

“你也配姓李?”

李渊再次开喷!

“此时此刻,这各地明朝官吏正密切注视新兴政权如何对待自己这一流人物之际。”

“本应当在注意防范的前提下,采取先包下来然后逐步清洗的办法,却没有这样做。”

“一少部分人可以办成的事,最后弄得人人岌岌可危。”

“真是愚蠢!”

他觉得自己这一套话绝对没没毛病,得意的看向身边二子。

然后……

一个没心没肺的在那喝茶。

一个环臂抱胸的若有所思。

就是没人搭理他。

李渊额头爆着青筋。

一堆逆子!

……

大清·乾隆时期

“追赃助饷,本质上是李自成实行的一项革命政策。”

乾隆此时的脸色不是很好看,他对永琰道:

“其目的,是在一个时期里把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贫苦百姓身上转嫁给官员士绅。”

“同时还能在政治上打击了这伙衣冠禽兽。”

永琰想了想,小心翼翼道:

“他这么做不是很好吗?”

乾隆深吸一口气,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仔细说明道:

“就策略而言,大顺军在进入北京以后,大规模地对明朝官员实行追赃助饷是很不妥当的,甚至可以说这是李自成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

“这天下的基石是百姓,但掌控这些基石的你以为是谁?”

“皇帝?”

“是士绅,是官员。”

“如果,李自成把当时打击的对象,明确宣布限制在皇亲国戚、勋臣、太监以及为数不多的持敌对态度的官绅范围内,必然可以大大减少官绅地主的疑惧,有利于大顺政权的稳定。”

永琰听得眼花。

他突然明白了一点汗阿玛的一些举动。

无关与下,而是安稳中下。

这一套与先生们口中的“民为重”大相径庭。

这么说……和珅是……

他偷偷抬眼看着乾隆。

“但是,李自成等人,却没有考虑到进入北京后的形势变化,没有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乾隆想到这有些想笑。

“大顺是大清的恩人啊。”

“他们在北京和黄河中下游等地普遍地推行追赃助饷,使各地官绅如罹汤火,人人自危,造成了树敌过多的局面。”

“又把精锐派去南下想消灭南明。”

“还把吴三桂逼反。”

“种种行为可谓昏招迭出。”

“所以啊。”

乾隆伸出小拇指,笑道:

“有时候你不用很强。”

“只要你的对手很烂就可以了。”

……

【而另一边的吴三桂在接到崇祯命其放弃关外国土的命令后就动身起程。】

【带着几十万军民混编行军,从宁远到山海关一百公里路,五天时间就赶到了。】

【到山海关花了两天时间安置民众,吴三桂率兵奔向北京。】

【北京城陷落的当天,吴军抵达丰润。】

【三月二十日,听到了北京陷落、崇祯自杀的消息,吴三桂急忙回师山海关】

……

大明·天启时期

“这个行军速度……”

朱由校大体估算了一下。

山海关距离丰润大约三百里。

吴三桂率兵两天抵达丰润,也就是吴军每天行进了一百五十里。

没有平民拖累的骑兵完全是以急行军的速度奔向北京救援的。

日行一百七十里已经属于强行军,不属于正常范畴了。

而像魏武帝当阳日行三百里更是极限,也是极少数。

蒙古骑军是骑兵之最,但也是日行一百十里地。

“……天意啊……可恨啊!”

朱由校恨恨的拍着御案!

朱由检若不是游移不定,拖延了时间。

这股骑兵一定能赶到北京!

“天意啊……”

……

【李自成对山海关吴三桂所统的边兵十分重视。】

【他们距离北京比较近,又处于大顺军和女真之间,如果不及时解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隐患。】

【李自成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最后认为招降比较稳妥。】

【因为当时除了宁武总兵周遇吉因为抵抗大顺军而兵败身死,其他据守各战略要地的明朝统兵将领,如大同姜瓖、宣府王承胤、居庸关唐通等,都望风归附。】

【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其他家属都留在北京。李自成不认为吴三桂会为大明尽死忠。】

【事实证明,他看人真准。】

【李自成命降将唐通率本部兵马,带上犒赏关宁官军的银两、财物,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和高第。】

【唐通接管了山海关防务,吴三桂则带领部众向京师进发,准备朝见李自成,接受新命。】

【三月二十四日,吴三桂到永平府“大张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等语”】

【两天后又行至玉田县。】

【也就在这时,吴三桂得到消息,说他在北京的家属受到大顺军的侵犯,吴三桂一怒而去,率部直奔山海关,向镇守关门的唐通部发起突然袭击。】

【由于变生意外,唐通猝不及防,被吴军击败,山海关遂被吴三桂占领。】

……

{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啊!}

{关于导致吴三桂叛变的直接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他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夺去,他觉得大丈夫连一个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实在是没脸见天下人了。于是,吴三桂立刻回军抢占了山海关。}

{另一种说法是刘宗敏在追赃助饷的过程中,逮捕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索饷二十万”。}

{目前因史料不足,无法判定孰是孰非,但大顺军触犯了他的家庭,大致是可信的。}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因为太过传奇、浪漫,且有将国家兴亡大事怪罪在女人头上之嫌,所以现代很多史学家认为这纯属编造。}

{但陈圆圆被刘宗敏强占一事有多位当事人的目击记录。}

{翰林院编修吴伟业当时就在北京,而且他与陈圆圆早在苏州就认识,此事在当时已经为人们所共知,应并非虚构,所以《明史》采用此说。}

{《明史》就对啊?那陈圆圆是不是吴三桂的妾室都还两说呢。}

{扯不清楚,理不明白。}

……

武周。

太平公主坐在台阶上,捧着脸嗤笑一声。

“这有什么扯不清的?”

“这边降将要投降,那边把他家抄了。”

“放谁身上都不会去,因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旦则眯了眯眼,轻声道:

“太平,有没有可能这些论述都是假的。”

太平愣了一下。

李旦意有所指道:

“师出有名,后晋旧事。”

太平瞬间炸了!

他阿母的!又一个石敬瑭?!

……

【四月初十日,李自成得到了吴三桂叛变、山海关被占的消息。】

【他一面批评刘宗敏,对吴襄进行了抚慰,并且让牛金星代吴襄起草了一封给吴三桂的信,努力挽回,一面决定亲率大军往山海关平叛。】

【四月十三日晨,李自成、刘宗敏带领大顺军从北京出发,由丞相牛金星和少数大顺军将领统率一万名士卒守备北京。】

【随军带往山海关的有吴襄和崇祯帝的三个儿子,以及在西安、太原俘获的秦王、晋王。】

【既希望让吴襄出面消除误传的谣言,以父子之情打动吴三桂。带朱慈烺等一同前去的用意也非常明显,无非是堵塞吴三桂效忠故主的借口。】

【尽管李自成等做了诸多准备,但这一次招降却没有达到目的。】

……

天幕上。

头戴黑缎红顶暖帽。

一身藏蓝团龙袍。

女真王爷展开书信扫看了几眼。

“除暴剪恶是大顺,拯危扶颠是大义,救民于水火是大仁,兴灭继绝是大名,取威定霸是大功。”

“事成以后,割地以酬。”

“哼。”

他将书信扔在桌子,起步走到宫门,望着南方。

“告诉吴三桂。”

“明朝皇帝惨死,实在令人发指,我们将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

“他若降,我大清承诺。”

“封其为藩王。”

……

【吴三桂自料不是势头正健的李自成的对手,而李自成已经亲率大军杀向山海关,遂决定向关外的清朝求援。】

【而此时,清朝也在密切关注关内的动向。】

【四月初四,得知北京已经陷落,清朝大学士范文程建议出兵入关,以攻占北京为目标:“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五天后,摄政王多尔衮正式出兵,动员了三分之二的满洲军、蒙古八旗军以及全部的八旗汉军。】

【此时的行军路线还是走以前入塞的蓟州、密云等地,并不是山海关。】

【四月十五日,清军抵达翁后,吴三桂的求救信也到了。信上请求清军帮忙恢复明朝江山。】

【请清军走以前入塞的中协、西协,然后与他的关宁军分道南下,进攻北京,消灭李自成。】

【事成之后,不仅会用大量的金钱报答北朝,而且还将“裂地以酬”】

【但多尔衮料定吴三桂已经别无选择,要求吴三桂立即投降。】

【清军随即改变行军方向,经辽西走廊直奔山海关而来。】

【四月二十日,清军行至连山,收到吴三桂的第二封求援信函,吴三桂要求清军疾行直奔山海关。这次他不再要求清军迂回,因为李自成已经打到关门了。】

【在清军营中的朝鲜世子记录了这个过程。】

【清军骑兵一昼夜急行两百里,绕过了一直没有攻下的宁远城,直至山海关外十里许扎营,此时李自成已经从西面关内开始攻打山海关了,清军已经听到了关城的炮声。】

【四月二十一日,清军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击败了李自成部下唐通的一支数百人的小股部队。】

【四月二十二日,多尔衮率清军抵达山海关外的欢喜岭,走投无路的吴三桂杀出重围,前来拜见,双方对天盟誓,关宁兵“各以白布系肩为号”以为识别。清军兵分三路从南水门、北水门与关中门第一次进入了这座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