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八十九章:明君卡到期·昏君卡开启

【刺杀皇帝,无论如何都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但是“壬寅宫变”在《明史》中的记载非常简单:

“冬十月丁酉,宫人谋逆伏诛,诛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

一行字,无头无尾,轻描淡写。】

【而《明实录》则载:“宫婢杨金英等共谋大逆,伺上寝熟,以绳缢之……”】

【与其它有前因后果的记录不同,这里史官也一反其道,没写宫婢刺杀原因,只简单记录了行刺过程。】

【她们试图用绳子勒死皇帝,结果慌乱间把绳子打了个死结,导致刺杀行动失败。】

【直到那本集明朝野史之大成者,《万历野获编》出世,众人才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就是所谓的采宫女月经炼丹,宫女不堪受辱绝地反击。】

【至于其余详实的明史资料中,关于“壬寅宫变”的记录也只有寥寥数笔。】

【甚至连朱厚熜得救都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目前流行的说法,一个宫女在暗杀皇帝的过程中后悔了,跑去找方皇后,然后皇后赶到曹氏处,救下皇帝。】

【还有一个说法,是《皇明大事记》记载,“壬寅宫变”的当晚,陆炳突生心理感应,带着校尉急跑至宫门外,得了皇后懿旨,救了皇帝】

【这整件事都影影绰绰,晦暗诡谲。】

【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

【壬寅宫变爆发,朱厚熜险些被宫女所杀,因而搬入西苑,不再轻易召见大臣,只有阁员、尚书等少数官员可以面圣。】

【那个充满雄心壮志的皇帝一夜之间就消失不见了。】

……

大唐·玄宗时期

“肯定是有阴谋啊……”

“擅长女红的宫婢,又怎会把绳子打成死结呢?”

“十六名宫婢在没有任何侍卫阻拦的情况下,潜入寝宫联手刺杀皇帝,偏偏皇帝正在睡觉,完全没有防备。”

“你说这里没问题,朕不信。”

李隆基突然发现一个盲区。

“好像天幕没说过他执掌兵权的事啊?”

李泌回想片刻,果断道:

“没有,从皇帝上位,双方就一直在礼制上面纠缠不清。”

“根本没提过兵权的事。”

李隆基捻起一颗葡萄扔嘴里。

“正德嘉靖这兄弟俩有点意思……”

……

大隋。

“这似乎像是一种警告?”

杨坚不信这十几名宫女个个都是具有大无畏精神的人。

明知刺杀皇帝是诛九族的重罪,为何还义无反顾?

而且也没提过族诛之事?

只是简简单单的“谋逆伏诛”四字?

难道这十几名宫女就是那么巧,都是无父无母之人?

那这暗子埋的可真够久的!

……

大宋·太宗时期

赵匡义捻着胡须,若有所思。

一般来说,凶杀案的犯罪人数与暴露概率成正比。

参与犯罪的人越多,暴露的概率也就越大。

毕竟人多口杂人心不齐。

主犯可能守口如瓶,但从犯或许是个话痨。

主犯也许豁得出去殊死一搏,但从犯也许想着捞一笔就溜之大吉。

不管如何,最终肯定会被司法人员撬出个缺口。

而整整十六个人,还是十六个宫女,谋划杀害的这个人还是具有至高无上威严的皇帝。

偏偏在行动前竟没有丝毫的暴露,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答案很明显,敌在皇宫!

赵匡义将视线放在那两名妃子身上。

诛妃子于市,这明显是鬼扯。

就算杀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杀。

“是障眼法。”

……

【朱厚熜在经历了壬寅宫变后,开始变得疑神疑鬼。】

【他对阁臣徐阶说:“壬寅大变,其内有枉死者,尚在宫内为厉。”】

【徐阶道:“彼生而贵近,无端受枉,能不化鬼为厉吗?”】

【宫中闹鬼,皇帝被折腾得日夜不安,这件事不仅京中士民皆知,还传到来华的朝鲜使臣耳朵里,作为一件趣事,记录了下来。】

【嘉靖二十三年(1544)正月的朝鲜李朝《中宗实录》里记载,壬寅宫变之后,朱厚熜常“眼见鬼状”,惊惶不安。】

【道士们教他个法儿:以糯米屑做成人形,列立于经常见鬼的幽暗之处,在其旁设一油锅,煮沸。】

【然后道士引着皇帝走到幽暗之处,忽称“这里有鬼”!】

【拿住人形,扔到煎油之中。】

【道士将鬼一一捉去炸了,皇帝的病居然就好啦!】

【朱厚熜本就深信方术,因此更是加倍迷信这些“戏法”】

……

大唐。

“虚心之症。”

李世民幽幽念叨着。

孙思邈曾说过,道士捣鬼捉鬼,既是捉心中之鬼。

将“鬼”捉去,心神稍宁。

自然病体康复。

“捉心中鬼易,破心中鬼难。”

“疑心生暗鬼,疑心不灭,鬼怪不断。”

……

大明。

“你个大xxx!”

“你xxx这都信!”

朱元璋再次破防了!

多么幼稚的手段啊?

他走南闯北这些年,什么方术没见过?

这种骗愚人的方术你也能上当?

朱元璋突然悟了。

自己是真的把这群后代保护的太好了。

“决定了!”

马皇后眉头一跳,心生不妙!

“咱要把这些把戏挨个写出,整理成册!”

朱元璋认真道:

“以后历代藩王必须熟读此册!背不下来,不许承位!”

……

天幕上。

西苑。

一座不像大殿的大殿内。

八卦图像镂空的铜炉,不断向外氤氲出淡淡的香烟。

殿内重重纱幔的里传出了声音。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

{练得身形似鹤形,不怕宫女勒脖颈!}

{果然修仙者都怕捆仙绳(狗头)}

{神他么捆仙绳!}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气的脸都绿了。

“一群无知小辈!”

好笑吗?

朕差点死了!

……

【同年十月,大同边军抓到三名叛徒,朱厚熜认为是鬼神暗中相助,于是加道士陶仲文礼部尚书、少师,兼任少傅、少保如故。】

【陶仲文,便由此成为明朝唯一一位身兼三孤的大臣。】

【前面我们说过,朱厚熜能玩过文官是因为他掌握了游戏规则。】

【但同样的,善于揣摩上意的臣子也开始明白了游戏规则。】

【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太子朱载壡去世,谥号庄敬太子。】

【按照惯例,皇子十岁前会出阁读书,但是朱厚熜在此事上一拖再拖,引来大臣上书。】

【朱厚熜被迫同意,举行出阁仪式。旋即,太子生病去世。】

【此后,朱厚熜严格遵守陶仲文提出的二龙不得相见理论,非礼仪所需,不再面见裕王、景王。】

……

{这一套怎么这么像,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皇帝身体不好信道,宫女勒脖弄成枉杀,道士治好皇帝的鬼症,然后二龙不得相见。}

{你这个阴谋论就有点太扯淡了……}

{是有点扯,但有句话的确没说错,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朱厚熜明显不是在大恐怖之间看透生死的人。相反,也是在壬寅宫变以后他开始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采宫女那啥炼丹的事就是壬寅宫变以后开始的,只不过后面倒果为因把这事说的好像早就做了一样。}

{而且只从结果来看,皇帝闭门不出沉迷修道,那太子的教导劝又会回到谁的手里呢?}

{别忘了,弘治之事并不久远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