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七十七章:文景之治的含金量还在升高!

【公元1069年九月初四。制置三司条例司提出实行“青苗法”】

【青苗法,要求各路常平仓、广惠仓的资金,“仍以见现钱,依陕西青苗钱例,取民情愿预给,令随税纳斛斗,内有愿给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皆许从便”】

【以相当于国家储藏粮食的货币总价值的钱财为本,每年两次向缺粮农民发放生活与耕种的贷款,收取二分到三分年息。】

【本息随同每年夏秋所纳税赋一并缴还。】

【按户等高低规定借贷数额,如本路常平钱额在支借以后尚有余额,则由官府根据二等以上人户数多寡酌量派给。】

……

{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算低息?}

{就那个时期,是的,它算低息。}

{而且他不是百分之二十,夏秋两季两次发放,它一年里其实是百分之四十的利息,外加本钱随同夏秋二税一起缴还}

{那我明白它为什么干不成了。}

{当时民间私人贷款是在百分两百到三百,相比之下降低了很多。}

{关键是这路子的确不对劲啊!这条法令其实就是给本金,通过调动底层的积极性,通过劳动创造出更大的蛋糕。}

{打个比喻就是,有个农民因为没地没钱,所以只能赋闲,那他就不能创造什么社会价值。}

{这个时候政府借他钱,让他去耕地或者什么的,他就能通过本金创造出更多价值。这相当于做大了蛋糕。}

{但是这条法令想的太美了!想的太好了!百姓又不是当官,不是有特权的文人!他们本来赋税就多且杂,物价还高,你不想着先减减赋税就罢了,你还加赋税!}

{加赋税也就罢了,你还摊派!摊派不说你还给官员设KPI!}

{王大佬!你真的在地方干过吗?官吏什么德行你不清楚啊!}

{他真干过,带着农民修建河堤水堰,改善农田水利。还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青黄不接的农户,帮助农民度过灾荒。}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地方时这些是他亲手干的,上了庙堂要把这些交给别人干。}

{但不是每個人都是他啊。}

{你要这么说……那有点明白汉文帝有多牛逼了。}

{田租、人头税、徭役,三者加起来不但把收税率压在百分之三十八左右。还能让地方不让下其手……文景之治的含金量再次提升了!}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着那青苗法若有所思。

耕作有季节性,生长周期较长,从耕作到收成期间,需较大投入。

许多百姓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得向富人豪强高利贷款。

一旦还不了款,土地便被卖掉。

青苗法,以二分的年息贷款给农民,谷物成熟时还钱。

此法乃是以商人手段助民增产,同时防止富人兼并穷人的土地。

从帮扶贫民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好事……

而且……

刘恒看着天幕,又想起了那条例司。

西周泉府不是什么出名的任职,在西周也没什么大用……

但它是一个天下大治的思路,只不过是因为天下共乱荒废了。

而这王安石……

他是想提高税收,增加国家财政,然后在分配下去,最终改变百姓财富。

敲着桌子。

刘恒紧锁双眉。

可行吗?

理论上是可行的。

事实上在小范围内也是可行的。

但大范围呢?在整个天下呢?

刘恒看着那句“按户等高低规定”和后世子的那句“摊派”。

深深的叹了口气。

天下豪强不会视若无睹。

而这条法令能上下其手的地方太多了。

一旦有一处地方因加税而致使百姓慌乱从而上报朝廷,这政不废也得废。

因为宋朝一丁点试错的成本都没有了。

“他太急了,比那范仲淹还急。”

“治国急不得呀。”

一旁的刘启托腮悠悠道:

“但宋朝也容不得慢慢来了。”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一仰头,面带不屑。

“何人给你们的胆量,还敢与朕的阿父比?”

“我文景之治!天下第一!”

“哈哈哈哈哈!”

小刘彻爬出王皇后怀里,贴近刘启耳边,大声道:

“阿父!这制度我们可行吗!”

“哈哈哈哈咳咳!”

刘启被突然其来的吼声惊了一下。

狠狠咳嗽一气后,瞪了小刘彻一眼。

“伱有病啊!三十税一你不干!非得放贷给百姓!”

小刘彻认真道:

“但是阿父,我们可能一直三十税一吗?”

刘启没好气道:

“你不打匈奴就行了!”

小刘彻嘴巴一瞥,眼泪积蓄在眼中。

刘启扶了扶胸口,看着儿子那副模样,别扭道:

“少做这副模样……阿父明白你的意思。”

“但这事还有一弊你没看到。”

小刘彻一抹眼泪,嘟囔道:

“什么弊端啊。”

刘启扶着胸口缓着气,看着天幕目光复杂。

“此举其实就是将豪强的放贷之举收回到朝廷手里。”

“其实跟盐铁官营差不多。”

“只是皇帝成了最大的豪强。”

“但问题是……若皇帝想要钱了呢?”

小刘彻被问住了。

……

大唐。

李世民无视还在掰扯着那群官员。

望着天幕感慨道:

“朕做的还是不够啊。”

一旁的李承乾却突然开口道:

“不,阿耶做的已经够多了。”

“我大唐租庸调制的设置之初不就是要为民制产吗。”

“我大唐税租为四十税一,相比后汉的三十税一更低。”

“阿耶何故感叹。”

李世民看着护着自己的儿子,心里感动又欣慰。

笑着道:

“其实不比税赋,朕也不惧汉朝。”

“虽说三十税一,但汉朝的人头税和徭役可远远不止。”

“朕所敬者,唯汉文帝一人也。”

李世民看向天幕,神色向往。

“其余汉帝只不过是得了减税的名声。”

“只有汉文帝,他才是真正的体民之苦,使得民得利。”

“武帝能得百姓原谅,全在于文帝之馀德。”

“汉朝能再受天命,季汉偏安一隅,都是得文帝之馀德。”

“朕之馀德,远远不够啊。”

……

【民户以前在青黄不接之际,向地主、富户借高利贷,利息高的为本金的一倍。】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已行矣!”】

【正是由于青苗法剥夺了豪民放高利贷的机会,因而受到官员中豪民利益代表者的猛烈攻击。】

【但与此同时,地方官员也在拖后腿。】

……

天幕上。

熙熙攘攘的繁华酒楼内。

一名身着补丁麻衣老人看着身边那环绕一群的女子,讷讷不语。

一名戴着脚帽的官吏拿着纸笔对老人和颜悦色的笑说些什么。

“丈人,这青苗法可是当今副相王介甫王相公为了大宋百姓而设立的新法!”

“咱大宋当今的副相,你知道吧?”

老人局促的握着双手,连忙点头。

“听说过听说过,官人您讲,你讲。”

官吏笑容更盛,拖着屁股下的椅子贴近一点老汉,也不在乎对方身上的那股酸臭味儿,笑容满面道:

“丈人,近几年咱们这的收成不好,百姓都饿肚子。”

“天子与王相公看不得这些。”

“出新法,把官府的储备粮贷给你们!”

老翁张口欲言。

官吏连忙竖起两根手指道:

“不多!二分利!有收成了随本而交,收成不好可以晚交!”

“还是按户等给贷,不怕多贷了还不上!”

老翁听了半天,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朵花。

“听官人这么一说,还真是……好啊!”

官吏趁热打铁道:

“可不是吗!若不然,你们借那些富人的贷可是九出十三归啊!”

“丈人,你看你这家里的情况……”

老翁想起家中情况,咬了咬牙,低声道:

“官人,向老汉家中这种……最低能贷多少啊?”

官吏连磕绊也不打,直接道:

“能贷一贯五百文的米豆。”

随后装模作样的在那一堆纸张里抽出一张。

“丈人,你这张纸上按个押,就可以了。”

老翁看了看这张纸,左右看不明白,又看了看四周女子。

身边的一众女子拥簇在一起,对着纸张指指点点一阵,在官吏的捋须微笑中向老翁点点头。

“是,是这张,是青苗法。”

“是呀是呀,才二分哩!”

老翁在一众鼓励微笑中画了押,按了手印。

官吏拿起纸张,忍不住大笑。

老翁也随着微笑。

一众妓子也捂嘴而笑。

酒楼里一片欢声笑语。

……

大秦。

嬴政面无表情。

宫内一片寂静。

其面前五人一动不动,个个装死。

……

大汉。

“完咯。”

刘邦饮了一口小酒,咂咂嘴,不再说话。

刘盈左右看了看。

刘邦喝酒,吕雉冷脸。

都不敢招惹……

“四弟,怎么回事儿啊?这不是好事吗?”

小刘恒脸色复杂的看向一脸求知表情的刘盈。

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明白什么叫,朽木不可雕也。

“大兄,你是个好人。”

刘盈看着说了一句话就不搭理他的小刘恒,摸了摸下巴。

我是好人,所以呢?

……

炎汉·武帝时期

“欺上瞒下……不。”

刘秀看着这幕,气得身上直冒火星子。

“是强取豪夺!”

一旁的刘庄看着刘秀目瞪口呆。

强不强取的,阿父你火了!

着火了!

……

季汉。

坐在刘备身后的刘禅看着殿内突然安静下来,不明所以。

怎么都不开心了?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颤着手,指着天幕向身边的诸葛亮求证道:

“他……他没骗那老翁吧?”

“相父!他没骗那老翁吧!”

“是最低的苗贷,是最低的苗贷吧。”

诸葛亮轻摇羽扇,默默不语。

刘禅看着诸葛亮这一幕,握紧了拳头。

又看向天幕,红着眼眶咬牙切道:

“蠹虫!蠹虫啊!”

……

大唐。

太极殿内鸦雀无声。

李世民倚着软枕,脸上看不出喜怒。

但一众人却纷纷低头,不敢有丝毫妄动。

当年在玄武门,陛下也如此平静啊。

……

大宋。

“啊啊啊啊!”

“砰!”

“咣!”

“哗啦!”

“噗!”

花草树木、石桌石椅、凉亭假山……

后苑内的一切,皆被大声怒吼的赵匡胤用蟠龙棍打的四分五裂。

被一块飞石砸的吐血的赵匡义费力的爬出后苑。

“嘭!”

一声巨响传来,随后一阵狂风又将其掀翻出去,撞到门槛上晕死过去。

后苑内,

单膝跪地于一处深坑内,赵匡胤拄着蟠龙棍。

眼泪不停的顺着脸颊留下。

“大宋……”

“怎么就这么难……”

“想变好怎么就这么难……”

……

【地方官府在放青苗钱时,会开饭桌请借钱人吃喝,有的甚至“令妓女坐肆作乐以蛊惑之”。】

【百姓不识字,贷款和还款数额完全由官吏来写。】

【若是借贷一石陈米,还贷时要新的一等小麦一石八斗七升,“取利约近一倍”,利息高达百分之百。】

【放给你的时是陈旧的霉粮,收回时须是新粮。】

【放的时候斤两不足,收回时却故意压秤。】

……

天幕上。

穿着官服的差人从破财的草屋中揪出一男子。

将其掼倒在地后,与身边的差人的用水火棍狠狠抽打男子。

一位盘着头发的妇人从草屋中追出,跪倒在地,抱着一位差人的大腿哭喊道:

“官人!没有粮!真的没有粮啊!”

“那秧苗,那秧苗到手里是死的呀!”

差人停住手,看着被打断腿的男子在地上哀嚎。

用手一指屋内压抑的抽泣声,笑道:

“我们只管收税,放贷不归我们管。”

“你说还不起,屋里不是有两宝贝吗。”

妇人回头看向屋内,顿时明白了什么。

身体一软,趴在地上。

双眼无神的无声哭泣着。

……

【因青苗法有贷款指标,地方官开始摊派。】

【富裕农户不需要借青苗钱也强迫他贷款。】

【因为朝堂要赚利息。】

【一等富裕户贷款数额相当于五等穷人的十五倍,利息也是十五倍。】

【各地开始大搞“抑配”强迫贷款。】

【也有的上等户愿意借贷,拿过来之后又寻找时机放贷,利息更高。】

【贷款之后,若发生天灾,青苗变成死苗怎么办呢?】

【那不管,反正你得还利息。】

【于是,差役们四处抓人,逼迫百姓卖地卖儿女。】

【不幸的是,变法开始之后,水灾、旱灾、蝗灾不止,各地地方官彻底成了虎豹豺狼。】

【不但穷人倒大霉,许多富人也成了官府猎杀目标,不是破产就是逃亡。】

【青苗法的实施使得宋朝获利颇厚。】

【公元1073年,得青苗利二百九十二万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