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百七十六章:熙宁变法开始

(可以养一章跟明天零点的一起)

【公元1069年四月,宋神宗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

【以“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

【同年四月,依据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建议,派遣八人分赴诸路考察农田水利和赋税、役法情况,变法活动陆续展开。】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为指导思想。】

【这次改革是改变祖宗之法,因此被称为“新法”。史称“熙宁变法”】

……

大秦

三不足?说得挺好。

但这是自致孤立无援。

至于这条例司的职责……

不关中书、枢密院,中书外又有一中书?

权力给的倒是十足。

“尔等觉得,应该先除弊还是先兴利?”

嬴政问向眼前招来的一众官员。

尉缭率先开口道:

“陛下,纵观历史,唯商君变法有成。”

“而商君则是除弊后,再兴利。”

“实乃弊端不除,利实难兴。”

嬴政不动声色,又看向其他人。

冯去疾看了看左右。

蒙恬装沉思,萧何真沉思,刘邦装沉思。

行吧……

“陛下,臣以为国尉所言有些可能偏颇。”

“商君变法是先兴利,然后以利诱之再图除弊。”

“无利,除弊难矣。”

跳过汗都流下来的蒙恬,嬴政又看向萧何。

“治栗内史,你如何看。”

蒙恬松口气,萧何精神紧绷,刘邦继续装沉思。

“回陛下。”

萧何施了一礼,缓缓道:

“国尉与右相皆有道理,但这道理却唯独忘了真正的根基。”

正视皇帝目光,萧何一字一句道:

“那便是秦民。”

“民想变,其政得以变。民不想,其政变不成。”

“但民不知变从何来,所以要取信于民,使民得利。”

“商君得信于百姓,以此为基,以孝公为倚,如此可以兴利除弊。”

一旁的冯去疾与尉缭看着萧何,陷入沉思。

蒙恬听得心中一阵乱跳。

其余三人也明白了萧何话中意思。

商君的变法的确是取信于民了,也要民得利了。

但就像放贷一样,你的利我给你了,但你是不是得还啊!

这一还,就还成了富国强兵!

那民呢?在那提供富和强呢……

萧何这话里暗戳戳的一顿民来民去,就差指着皇帝鼻子说。

‘你先把百姓安抚明白!让他们信你真是要为他们好再说吧!’

‘还变法,变你x个头!’

嬴政面不改色心不跳,看向刘邦。

“典客……你意如何。”

刘邦双袖一震,行了附身大礼。

“陛下,臣认为,要想达到天下大治,一定先要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天下大治的局面才能实现。”

“若一人所做之事是他从事的根本,那么他就能认清其中得与失的根源。”

“与其想什么除弊与兴利的前后之说,不如把权衡天下财富的重任交给这个洞悉根本的部门。”

“他们熟悉、了解自己的职能,得到的办法一定是最好的,提出的建议一定是通达的。”

“把财物聚积起来,以国家来调配,如此,百姓才能富裕起来,国家也能充足。”

“并且……商君变法是自上而下的。”

其余四人暗骂一声:泥鳅!

嬴政瞥了一眼刘邦。

……

大宋。

“好!”

赵匡胤鼓掌叫好。

按照分权传统,王安石如果担任中书门下的宰相就不能统驭三司的财务。

可如果让王安石在三司任职,又不能兼任行政。

作为变法的主持者,王安石必须得统一事权,兼管行政和财政,而这恰恰是与自己制定宋制相悖的。

总不能让王安石既当宰相,又当三司使吧?

而这小子!

他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专门为变法而设置一财政机构,让王安石以副相身份入主条例司。”

赵匡胤挥舞着拳头,兴奋道

“这样就可以做到行政与财政的统一!”

“可以让王安石更方便主持变法事宜!”

“好好好!祖宗不足法!”

“祖宗不足法!做的对!做得好!”

“噗!”

被挥舞的拳头误中脸颊,一颗牙自赵匡义嘴里吐出。

被打断兴奋情绪的赵匡胤瞥向捂着脸一脸哀怨的赵匡义。

嫌弃道:

“上柱子那蹲着去!”

“再用脸碰我的拳头,脑袋给伱打……”

瞄了一眼天上,赵大舒缓了一下语气。

“腿给你打折!”

……

【公元1069年七月十七日,王安石即以“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名义上奏,同日即“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

【以薛向为淮南,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北六路发运使,实行均输法。】

【均输法,简单来说就是考虑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京师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多少之间的综合关系。】

【朝廷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为发运司周转经费,发运使根据京师库藏和各地物资的实际情况,按“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

【选择低价购买朝廷所需物资,同时将各地的多余物资由朝廷运往各地出售,从而节省国家开支,增加朝廷收入,稳定物价,减轻百姓负担。】

……

大汉·武帝时期

卫子夫戳了戳背身而对的刘彻屁股。

“啧!你干嘛!”

刘彻一袖子甩开卫子夫的手,扭头气急败坏的看向她。

殿里还有人呢!碰哪呢!

卫子夫指了指天幕。

刘彻看了一眼,又扭头冲墙。

“桑弘羊比他熟!”

“西周之时设置泉府之官,掌管货币流通和集市贸易,目的就是限制天下之财过度集中。”

“以泉府调剂贫富,使天下之财得到分配。”

“这什么条例司就是干这个的!”

……

大汉·宣帝时期

“你这不就是桑弘羊的那套吗!”

刘病已有点憋不住了。

桑弘羊之法的确让武帝富国强兵了!

后果呢?代价呢?

当初这個法的初衷之一,也是把商人把持的轻重敛散之权收归朝廷,同样可以减轻百姓负担。

但是最后这个东西成了天下国营采购和售卖垄断之处!

其弊病更甚于民间商人!

百姓只买贵的,不能买对的,且价高质次!

要是只有一个均输法相似也就罢了。

若真以桑弘羊的那种“术”来变法天下。

刘病已想到了武帝时的户数上涨却人口下降的事情。

被欺瞒上方还是你最好的道路啊。

希望你有……

本一脸不解之意的刘病已看着天幕的后段话,表情慢慢恢复平静。

“朕就知道……”

……

【据史书载,均输法实施的第二月,发运使就把大量米粮运往米贵的地方赚钱,销售时“比市价增及一倍”,此举不言而喻,妥妥的增加百姓负担。】

【随后官方的采购价格常常扭曲,不是大大低于市场价格几近白吃白拿,反正就是大大高于市场价格收受回扣。】

【在均输法实施过程中,官员大肆索取回扣,不是贵的不买,不给回扣不买,以至于拨付的周转经费连本也很难收回。】

【其间产生无数腐败行为,总之是严重干扰市场正常运行。】

【这些弊病,当时的保守派苏轼等人就已经指出来了。】

【均输法实行两年后,就无声无息了。】

……

后周·世宗时期

郭·商人·荣,限时登场!

“刨除结果不谈。”

“这王安石的措施表明他的确明得理天下之财之根本。”

搂着一脸惨白的赵匡胤的肩膀。

郭荣一脸开心的点评着。

被人篡了皇位气不气?

肯定气啊!

但篡位者比你还惨呢?

那就比较痛快了。

那篡位者的未来比你还惨,但你还没被篡位呢?

郭荣不懂什么乐子人,但他懂得看乐子!

“这其实是个好政策,因自唐末五代以来。”

“各州、府,除了正常田赋外,还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各种物资。”

“什么金、银、绫、罗、绸、绢,直至箭干、牛皮、纸、笔等。”

“这些土贡由各民户分担。”

郭荣想起了走南闯北的那些时日,那些时日里,他看了太多百姓愁苦。

“但不论当地发生了什么情况,哪怕是年成丰歉,那些土贡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都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

“当地年成差时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

“另一方面,地方官也不问京城的各种物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

“以致有些多余物资只得半价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囤积居奇,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

郭荣想起当年阿父看着那些库房中堆积成山、腐烂败坏贡品的叹气模样。

“太祖断各地上贡,也算是歪打正着的治了本……虽然不可能一直断下去,但最起码给出时间调整。”

拍了拍苦瓜脸赵匡胤的肩膀。

郭荣起身离开。

“走你是走不了,放心,朕不杀你,你的妻儿正在来的路上。”

“你那个二弟朕就帮你解决了。”

“不用谢。”

“均输法……得翻翻书了……”

“怎么完善一下米?”

赵匡胤看着逐渐离去的身影,苦瓜脸慢慢恢复如常。

平静的望着天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