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六百三十六章 积蓄力量(二)

何氏几兄弟的经历及何氏家族的壮大,只是霹雳军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升龙会盟之后,随着巴蜀和海外联系的畅通,使得霹雳军的发展骤然提速。开明的治理和遵循经济规律的制度,使得资金、技术和人员在霹雳军辖区内畅通无阻的流动,使得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暴发性增长。南下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从海外获得了紧缺的战略物资,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和销售市场,再加上从新大陆运回的巨量金银作为资本,使得工业和商贸业得到井喷式发展。丰厚的利润之下,又刺激了民间对工商业和科技的投入和热情,使得霹雳军治下的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

眼下霹雳军的直辖领地,从西部的巴蜀到东部交趾,从北部的济州到最南端的星岛,距离在万里以上。如果加上在新大陆、袋鼠大陆、鲜卑利亚、西洋和黑人大陆的据点,俨然已是个庞大的海上强国。截止到霹雳十五年春天,除了远在新大陆的地峡省之外,治下七省已有两千余万人口,如果加上海外各据点,人口已接近三千万。“人往高往走”,霹雳军治下安定而丰衣足食的生活,吸引着源源不断人口,不畏艰辛从临安治下和北方汉地迁来。除了这两大来源之外,还有不少高丽、倭国和南洋甚至西洋诸国的移民来到本土七省。后面几种移民多是女性,主要是霹雳军治下的军人、商人、水手和工矿业者娶回的老婆。

人口的暴增最大的原因还是生育政策。在霹雳军高层的带头示范下——欧阳轩已有八个儿女外,其们霹雳军高层每人皆有十余个娃,老百姓也在拼命生娃。除了多子多福的观念之外,也是因为每增加一人,便可多获得至少一百亩土地,使得生育成了颇为赚钱的途径,其收益只是比不上新大陆寻找金银而已,甚至比到流求种甘蔗还赚钱。利益的驱动之下,使得升龙会盟之后的五年多时间中,霹雳军各省人口居然增加了近千万人口。就拿何氏家族为例,他们刚到合州定居之时,家中人口不过九人,不到十年的时间,家族人口便增加到一百余人,足足增长了十多倍。新出生的人口在短期内虽然不会成为劳动力,但会为霹雳军未来的发展提供澎湃的动力。

由于婴幼儿数量众多,故眼下的霹雳军人口结构并不理想,即便加上女性劳动力,总劳动力数也未达到治下人口的半数,这使得人均一百亩的授田制度并未完全落实。不少人或因从军,或到工厂矿山,或到海外探险经商,选择了放弃或暂缓申报授田,比如何老二。相比于以上行业,种田虽然收入安稳风险也小,但十分辛劳但收入也少,故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能堪堪达到千万。由于缺乏劳动力,土地开荒在霹雳十二年达到峰值后,增速放缓下来。据霹雳十五年初的数据,除了地峡省外,本土七省共有耕地约九亿多亩,其中良田二亿余亩,丘陵和低山的旱地七亿余亩。

得益于农机具的不断改良和牛、骡及役马的大量繁衍,使得农田耕种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仅靠千万劳动力,要将上述农田尽数耕种也是不可能的,故大多所农田皆实行轮作休耕制度。本着以粮为纲的原则,最好的良田全部用于种植稻、麦、玉米等主粮,次之的耕地种植豆类、油料和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再次的耕地,则用于种植桑麻和红薯、土豆、高梁等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的农作物。当然各省情况千差万别,种植也是因地制宜。如流求、琼州和交趾三省,主粮为水稻,并不种植小麦,经济作物则以甘蔗和橡胶为主,而云南、大理两省光热条件好但水土条件稍逊,主粮便以玉米和土豆为主。汉中所在的北川省,由于地处与蒙军对峙的第一线,故种植了大片的苜蓿、燕麦和豆类,以供军马食用。

虽然各省时不时遭遇到水灾和旱灾,但从总体上来说,农作物仍保证了稳定的产量。充足的产量使得粮食价格连年下跌,为了防止谷贱伤农,余柱命令财税部门成立了由政府控股,民间资本参股的粮食诸备公司,用以调节市场价格,也为将来与蒙军的大战诸备军粮。眼下霹雳军在以汉中为中心的三州五关前线,兴建了包括粮库在内的大批军需仓库。这些仓库皆由石头和水泥砌成,防火防盗防鼠虫效果比原有的粮仓好上许多。按照欧阳轩的命令,前线需要诸备五十万大军至少三年所需的粮食和军需物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充足的粮食让霹雳军上下底气十足。由于粮食根本吃不完,也因为有大量的休耕地可以用来放牧,故霹雳军畜牧业也到了蓬勃发展,养殖了大量的牛羊马和鸡鸭鹅。养殖最多的还是猪,这种杂食动物繁殖力强,产肉率高,只要粮食充足,其繁殖生长速度极快,甚至半年多便可育肥出栏。红薯这种耐旱高产作物在各省皆有大面积的种植,十分适合用来养猪。眼下猪肉已成为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即便最贫困的农家,也能十天半月吃上一顿。在充足的粮食和肉食供应之下,霹雳军百姓的体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十分健康。

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兴盛。有了充足的原材料,棉麻丝绸等纺织行业和肉类加工、制糖等食品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水力纺织机,霹雳军织布厂生产效率得到了成百倍的提升,不仅价格低质量也不错,占据了海外纺织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力压传统的瓷器和茶叶产业,成为仅次于工业品的第二大高利润行业。制糖业的利润虽仍然丰厚,但由于蒲寿庚与临安权贵资本在福建路和广州城附近州县也开始大量种植甘蔗,已不再是暴利行业。流求和琼州的蔗糖产量虽然更高,质量也更好,但在内陆市场终究还是竞争不过官商一体的权贵资本。

肉类加工产业的兴起,主要是为工矿业和长途商队提供服务,这些行业对肉食需要量十分大,但要经常吃到新鲜的肉食也不容易,腌肉、咸肉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在水运交通方便地带的厂矿,还能吃到北方公司在虾夷岛生产的腌鱼,那里的鱼类实在太多,捕捞成本极低,即便通过水路运到巴蜀,价格也并不高。除了工矿业和商队外,军方也在大量收购腌咸肉和鱼,并将其列为重要的战备物资。

作为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橡胶也颇为欧阳轩所看中。除了流求之外,交趾、琼州和大理、云南的部分地区也大开始大规模种植,但不管是橡胶种植亩数还是生胶产量,都远未达到欧阳轩的要求。由于橡胶树产胶需要较长时间,眼下只有流求有少量出产,只能满足研究所用,工业所用的橡胶多采购自南洋诸国。为了下一步的工业需求,按照霹雳军政府的指令,本土诸省应尽力扩大橡胶种植面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