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四百三十二章 移民潮起

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四百三十二章 移民潮起

作者:寂静的银松森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台北,鸡笼港。在距离码头只有半里路的一幢五层大楼前,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人中,只有少数人来办事的,大部分是来看稀罕的。他们眼中的稀罕之物便是眼前这座砖混结构的楼房。流求遍地是森林,加之水泥产量有限,除了堡垒与塔楼等军事建筑外,极少用水泥来造民用的房子。这座大楼是台北建筑的第三幢砖混民用大楼——第一幢是孔子学院,第二幢是医院。

这第三幢大楼的使用方是流求银行。流求经济以商贸为主,工农业并重,资金往来十分频繁。金融是经济的命脉,为了促进流通,增加交易的便捷性,同时也为了防止金融命脉被控制,流求公司决定成立流求银行,同大宋一样实行金、银本位制度。由于存放着大量金银及往来票据账本,出于防火和防盗的需求,余柱等公司高层决定修建砖混大楼供流求银行作办公用。

银行初创之际业务并不多,房间闲置了不少,流求公司不少部门也搬来此楼办公,其中便包括新成立不久的流求人口部。经过不遗余力的招俫流民,眼下大小流求已有人口百余万。从数量来说,已经远超东南沿海开发更早的琼州岛。从增量来看更是十分迅猛,用日新月异已不能形容。要知道,眼下霹雳军在巴蜀的控制区,也不过二百余万人。

只不过,百余万的人口对流求来说还是太少。不仅甘蔗和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口,工厂、矿山、造船及修桥筑路也急需更多的劳力。按照规划,台北至台南道路以西的平原地带,将会把伐掉丛林,兴建更多的城镇和屯垦点,以开出更多的稻田、甘蔗田、橡胶林,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巨量的人口。

除此之外,拓展海外事业也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财力的问题虽然紧要,但余柱等流求公司的高层并不太担心。凭借着辽东、高丽、倭国和南洋这一南一北方两条贸易线路,加上流求的产出,倒也能支撑下去。但人口不足却是个麻烦。建设一系列补给据点需要大量的劳力,而开发新大陆需要的人手更多——船员、士兵、商人、官员和工匠。

据概算,前往新大陆航线上的一系列补给据点需要五万人,前期开发新大陆需要二十万人,南洋商贸和开发也需要十万人。欧阳轩在给流求高层的信函中明确要求,流求要在三年内实行深度开发。按照这个要求,岛上至少需要二百万人,还缺口一百万人。鉴于人口问题如此迫切,流求高层商议决定成立人口部,由夏大根兼领。

眼下要吸引人口困难重重。大宋东南沿海一带贫民大规模迁移,让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了缓解,引发了劳动力价格上涨,引起了不少士绅和官员阶层的不满。他们都拥有大量土地,还有不少人有手工作坊,当然希望劳动力越多越便宜。为此他们不少人向地方官施压,甚至向朝廷请命,要求阻止人口外流。

人口是统治的基础,各级官员再昏庸也明白这个道理。临安的严令之下,各级官员也不敢明目张胆收受流求公司的贿赂,这使得大宋境内招俫流民的数量大幅减少。长江以北的官府管制虽弱,但两淮沿海久经战火,本身人口数量不多,招不了多少人;东南沿海虽然人口稠密,但官绅和地主势力强大,动静稍动便引来阻挡干涉,难以将人带到流求。加之有沿海制置司水军的巡逻,故从大宋沿海前往流求的人口少了一半以上。

夏大根便将精力投向了山东。眼下山东李璮之乱正炽,蒙军除了将李璮据守的济南城重重围困之外,还在山东半岛四处劫掠。按照忽必烈的要求,他们要将李璮势力连根铲除。李全、李璮父子据有几十年,势力盘根错节,这样一来牵连者数量十分庞大。在流求战役之前,廖泥鳅在前往高丽之后曾在山东盘亘了一段时日他清剿了威胁流求公司商船的水匪,又招安了不少。这些被招安的水匪并没有随行回到流求,而是在谍报人员的配合下,正源源不断将流民转移到沿海的岛上,再通过大船运到流求。

除了山东半岛之外,夏大根还将目光投向了河北、辽东等北方汉地。这些地方的百姓处在汉军世侯和蒙古人的双重压迫之下,日子过得十分穷困。将这此地方的人口运输到流求,不仅是救民脱离水火,也能在壮大流求的同时,削弱蒙古人及其走狗的实力。为了更好地说服北方汉民自愿前往流求,夏大根从前期上岛的北方流民之中选了数百人,让他们以现身说法,动员家乡的父老乡亲前往流求。

李鸦儿和黄胡儿也回到了北方。因为沿海人口已经不多,他们便冒险深入内陆招俫流民。与两人同行的还有八名精壮汉子,扮成了一个十人小队扮成难民。他们熟悉地形又昼伏夜出,看见蒙军便远远躲开了。由于是当地口音加之带了武器,小股土匪并不敢骚扰, 大股土匪又多被蒙军打散了,故一路上倒有惊无险。几日之内,便动员了三个寨子百姓举家前往海边,那里早有船只等侯。

黄胡儿李鸦儿所在的小队乃是流求官方组织。另外一种招俫人口的方式则是外包。欧阳轩在给流求公司的来信中提出,流求现在事务十分繁杂,在处理原则上应抓大放小。除了涉及军事、安全和重要经济产业外,其余的事务只要不涉密,都可以委托民间组织甚至流求之外的社会力量来办理。

根椐这个指导思想,夏大根在官方组织的同时,也将人口招俫的业务外包出去。承接这些业务的不仅有流求人氏,也有大宋海商,辽东的海匪,甚至还有北方汉地和大宋的低级官员。沿海制置司的不少水军官兵暗暗参与其中,在他们看来只要运走的不是大宋的人口,便不违法。在其他人的眼中,便没有国籍之分了,既然流求愿意出白花花的银子钱购买人口,自己为何跟钱过不去?钱可是无国界的。

为了防止在人口招俫过程中出现强制、协迫甚至掳掠等人口贩卖行为,夏大根出台了一系列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有二条。首条即是自愿原则,流求对运抵上岛的人口会逐一进行询问、甄别。如果发现是强掳而来的,不仅不付钱还将追究法律责任。流求公司是缺人口,但绝对不允许人口迁移上岛的过程无序和混乱,更不允许充满血泪。

第二条规则为分类原则。外来人口上岛后,将会到指定的封闭营地生活一段时间,以防止带来染病。在此之后,人口部才会按照价目表进行费用结算。在给付的劳务费价格上,分为不同类型。运送上岛的成年男子价格最高,壮年妇女次之,然后是儿童和老人。工匠和读书人价格则更高一些,分别为成年男子的两倍和三倍。会汉语的异族人一视同仁,不会的则价格减半。

上岛便不会饿肚子,更会分得土地,病了有医生还有书读,更会分配土地。在政策的吸引下,加之不遗余力的招俫,前往流求的移民潮又起。来自大宋、北方汉地、高丽、倭国甚至占城、交趾的移民源源不断,前赴后继奔向流求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