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治理制度

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二百一十一章 治理制度

作者:寂静的银松森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8: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科学研究和教学让欧阳轩激情澎湃,却总是突然其来的军政事务打断。虽说霹雳军的日常政务由李爽统揽,军务则有黄大根、曹二狗、余柱等人负责,但下山之后军政事务量呈几何级增长,治理难度也成倍增加,仍有许多重大事情需要欧阳轩来拍板,或者召开军政联席会来决定。虽然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却仍有许多会议在等着欧阳轩。因为这些会所议决的事项实在太重要,涉及重大的政治和民生,关乎霹雳军治理的根本。仅在六月上旬,他便主持了二场军政联席会议,所幸冗长的会议并没有白费功夫,决定了几个关键事项。

第一项是入籍制度。当下霹雳军治下人口已达二十万人,这些人除了川西土著外,也有不少来自外地移民,夷蕃之民也不在少数。受优惠政策和安定环境的吸引,霹雳军治下的人口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谁是霹雳军公民,谁能能享受霹雳军的优惠政策,便成了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欧阳轩坚持华夷一体的思路,认为只要在居住境内并登记在册,并认可霹雳军理念者,皆是霹雳军公民,理所当然能享受各项福利。他的这个理念被其他人认为太过宽容,最终被通过的方案则要严苛了许多。

军政联席会议对霹雳军公民的定义为:认同霹雳军理念,熟练掌握汉话或有贡献者,履行霹雳军的各项义务,并经登记在册者,才能称为霹雳军的公民。这项定义将相当部分人排在公民之外,尤其是夷蕃之民及劳改营的战俘。对于这些不具有公民身份者,联席会议也作出了规定,其可以佃种土地或到工矿业或务工,在霹雳军辖区生活三年并会说汉语后,即可登记为在册公民。联席会议还对有贡献的情形作了解释,即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医学等方面有一技之长者,即便不会说汉话也可以成为公民。在霹雳军正规军的夷蕃战士便符合这一条件。

第二项是田亩制度。刚下山时霹雳军已经通过了有关田亩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甚至以不纳粮来吸引流民来屯垦,对于立功受奖及伤残士兵的奖励也用土地来奖励。这项制度前提是有大量的无主田地,但也存在争议。江源常元之所以背叛,便是因为其手握数千亩地契,却未获得霹雳军认可,试图投靠蒙古人以重获土地所有权。另外,土地买卖、继承和使用等方面也不甚明确,故由李爽牵头制定了新田亩制度。

新田亩制度仍然坚持欧阳轩提出的均田制和防止土地兼并的思路,明确不承认荒芜土地的地契。对治下的耕地实行承包田和永业田并行的制度。即根椐土地肥瘦,每个成年男子可授30至100亩作为承包田,儿童和妇女减半,并随人口增减而调整,但每户承包田不得超过一千亩。承包田作为公有土地,只可耕种不可继承。可以继承和买卖的并作为私产为永业田。永业田的来源除了买卖外,最主要的来源为军功、科技发明等奖励,或抚恤、伤残的补偿,每户也不得超过一千亩。

第三项是基层治理。常元的叛变主要是因为他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但也反映了霹雳军基层治理的薄弱。如果他的上级能精细点,如果管理制度能再严密点,常元不可能形成团伙,进而裹胁那么多人参与叛乱,所谓“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霹雳军高层的一致意见是须加强对基层的治理,特别是基层官员和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

霹雳军最基层的单位是屯垦点,再往上则是乡与县。按照新的制度,各县除了设县长外,另有兵、刑、户、礼、工、吏六科,分别负责武备军事、司法刑狱、财税商贸、教育卫生、工矿业和官吏管理。乡大多设在大的屯垦点,除了乡长外,只设兵、户、礼、工四名吏员。屯垦点仍然按照以前的设置,屯长仍由民众推选产生,但须符合新的标准。鉴于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霹雳军都将处于战事状态,故新的制度明确规定,屯长、乡长必须有从军经历并识字。选拔县、乡的吏员,除了考核对应专业知识外,有从军经历的也优先录用。

第四项是军制问题。当下霹雳军实行常备军和基干民兵相结合。联席会议认为耕战一体模式在常备军与基干民兵中,应有适度区别。曾勇等人借鉴唐时府兵制和宋军普遍采用的募兵制,提出了常备军职业化和基干民兵府兵化的方案,并提议控制民兵数量,获得了通过。当下霹雳军常备军四个旅加上参谋部直属的部队只有五千五百人,但参加训练的民兵却有五万人之多,这其中不乏弱冠少年和白发苍苍老者。

按照新的军制,当下常备军数量不变,武器装备仍由军需部门统一提供。常备军士兵专司训练和作战,非特殊情况不再从事生产活动,其分配的土地由所在村屯代为耕种,并核减家人的劳役。按照曾勇的建议,基干民兵数量控制在二万左右,仍然采用耕战一体模式,核减本人承担劳役,所需衣服粮食和冷兵器武器自行购买,平日训练所需火器和战时所需则由军需部门统一提供。

新的军制看似士兵比民众吃亏,实在不然。霹雳军治下的民众虽然不纳粮,但仍需要在农闲承担大量的劳役,如自带粮食和工具修路、修沟、修筑堡垒等劳役,也是十分繁重。只不过这些劳役,相比蒙古人的残杀掠夺和其他州府官员敲骨吸髓的压榨,实在不值一提。欧阳轩等霹雳军高层也不愿增加民众的负担,只不过当下的生产力水平下,唯有如此才能维持运转和对抗凶残的蒙古人。

新的军制命令一出,常备军士兵倒是情绪稳定,在民兵队伍中反倒引起一片慌乱。原因无它,想留在基干民兵中的人太多了。按照霹雳军制度,即便成不为常备士兵,成为基干民兵也是好处多多,在政治上意味着有了做官的资格,在经济上意味着可以减免劳役,也意味着可以通过战功获得永业田。本着从战斗力和军事需求出发,此次基干民兵的编制倒有一半分给了工矿业和沿河一带屯垦点,其余地方分配的名额实在不多。以致其余屯垦点纷纷要求增加编制名额,这让负责此事的余柱焦头烂额,手忙脚乱了好长一段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