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连做大明的狗都没有资格

巴木森无言以对,只得愤然起身,道:“你们的子民将要因为你们皇帝陛下的吝啬偏狭承受很大的代价!”

说完,巴木森便拂袖而去。

杨文岳见此也拉下了脸,心道:“果然阁老说的对,这些外虏就不算是人,野蛮而不知礼!”

没多久,林丹汗从巴木森这里也得知了厄鲁特部朝贡被拒的事,并不由得勃然大怒:“好个朱由校!他娘的,纳贡称臣都不要,他到底想要什么!他真不怕我草原数万控弦勇士寇掠他边镇吗?!”

砰!

林丹汗说完就一拳重重地砸在了案桌上,然后又在蒙古包内不停地来回转悠起来,心里十分烦躁不安。

这时候,济农脑大毛则道:“大汗,看样子,我们得学当年的俺答汗,兴兵逼明廷允许我们纳贡称臣,不然,我们草原众生也会无法活下去的,那样只会重蹈东虏后路,到时候蒙古诸部只怕会更加的离心离德。”

林丹汗因为东虏被明廷剿灭,再加上也尝到了明军的厉害,因而也没有以前那么大的野心,想取明而代之,甚至为做事实上的鞑靼之主,他也能接受在名义上归顺大明。

所以,在脑大毛如此说后,林丹汗则气愤地道:“你当本汗现在不想向他大明纳贡称臣吗,是他娘的朱由校不准!他竟然不准!老子都给他称臣,原做他走狗,他都不愿意收,敢情,老子连做他一条狗都没资格吗?!”

一直还待在林丹汗身边的冯铨自然不想林丹汗对大明纳贡称臣,那样他这样的汉奸就会下场很惨。

所以,冯铨这时候则劝谏起来:“主子,奴才以为不可向大明纳贡称臣,您是草原霸主,何必在他朱由校一汉人皇帝面前自降身份!”

“滚开!”

林丹汗直接一脚将冯铨踹倒在地,且道:“你他娘的以为老子想这样,还不是他娘的明军现在太厉害,老天爷也这么帮着他们,一年比一年冷,草原现在能长牧草的地因为霜期长越来越少,再这么封锁下去,老子全草原的部落都得分崩离析!”

“是!主子息怒,主子息怒,是奴才糊涂了,奴才没意识到草原现在的难处。”

冯铨连忙爬了起来,忍着腹部的剧痛,向林丹汗磕起头来,并不由得心道:“果然明国越强盛,自己这些投靠异族的反而就越不受待见,该死的朱由校,老子都逃到鞑靼了,还要被你坑害!”

“大汗,当年俺答汗要归附明廷,也是打出来的,我们必须得让明廷知道,朝贡制度是其边镇安宁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得先让明廷吃些苦头才行。”

脑毛大继续说道。

“你说的没错,不过,现在的明国与俺答汗时期的明国不同,现在的明国武力强盛,我们不能派大军深入其京师一带进行大规模寇掠,可以进行的是派多路游骑在他明廷的各处边镇寇掠,让他明国防不胜防!直到他明国皇帝朱由校答应我们纳贡称臣为止!”

林丹汗说道。

……

永平桃林口成安庄。

天启十一年九月初三日的这天清晨,受小冰河气候影响,长城一带的边民的主食早已改为以更耐寒的土豆为主。

所以,素来安土重迁的他们靠此依旧在这一带繁衍生息着。

而在这一天,是成安庄庄户夏初峰大婚的日子,所以,整个小村庄非常热闹,吹吹打打的鼓乐一大早就在庄子里响起,以至于掩盖了从长城外传来的马蹄声。

当庄户们沉浸在婚礼的喜悦中,享受着静谧安宁的太平生活时,从长城关口潜进来的这些鞑靼游骑则策马杀来。

正在庄头捡拾婚礼过后的鞭炮玩的孩童还没来得及抬头,就被冲来的一鞑靼骑兵砍飞了头颅。

正在路边的一庄户见此不由得一惊,整个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急速赶来的弯刀给隔断了喉部,而整个人顿时飙血而亡。

很少有外人来的庄子顿时涌入大量外虏。

汉家女的尖叫声在新建砖瓦房里响起。

孩童的哭声也突然响起,但紧接着又戛然而止。

等半刻钟过去后,整个庄子已彻底的安静了下来,当一大早出门打猎的人回来后,就只看见一红轿子摆在庄头,新郎背上被砍得直接分尸,新娘则光溜溜地躺在大道上,白瓷一样精致的小孩被随意丢在门外,且满身是血。

如修罗地狱一般。

打猎的人不得不忍住悲痛,赶去了桃林口的巡检司。

巡检司的巡检官到了后,也被这一幕震惊。

没多久,狼烟点了起来。

宁静的官道上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驿卒不敢怠慢,遥望见狼烟,就先牵出来一匹吃饱喝足的马,等着送急递的铺兵一来,就将马牵了过去,且问道:“又有胡虏扣关劫掠了村子?”

“也不知道是多少起了!这些杀千刀的,现在上面的官爷们正加紧给新庄子修寨墙呢!”

铺兵换了马就继续往京城驰去。

……

此时的京城。

大殿之上,朝臣正为边关急报频传的事吵翻了天。

主战派大臣也就是鹰派大臣主张立即主动进攻,教训鞑靼,认为大明漫长的边防线靠单纯的防御不足以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

主和派大臣也就是鸽派大臣主张恢复朝贡制度,认为如今这样频发的急报,是朝廷未能体恤鞑靼诸部归顺之心的缘故,另外,茫茫大漠进攻根本无法寻找到鞑靼主力,只会耗损钱粮,而且所费远大于朝贡所赏之需。

“胡虏逐兽随草而居,无常定之所,难以制也,另,大军进攻,乃劳师远征,属疲惫之师,胡虏以逸待劳,则我疲惫之师与之战必败也!故臣以为与之战不妥,不如以雅量容其蛮,而纳其为臣!”

“为边事而使青壮大量充于军中,而兵事,必使农事皆废,耕种无人,如此坏的是国家根本!”

“国事不能被怒火左右,而当以社稷苍生之念,既然胡虏是为称臣纳贡而伤我汉家人命,便虚怀若谷,接纳其归附,有何不可,至少比汉唐之和亲,比宋时之岁贡更体面,亦能见我大明之盛!朝廷何必因朝贡损失之小利,而不顾边境之安危也!”

而且,一时主和派还颇占上风。

毕竟除了朝中少数几个有见识的大臣,大部分都是受儒家理学教育桎梏已深的大臣,讲究的是中庸之道,保守传统,所以都认为朝贡制度被废才是导致急报频传的原因,故要求恢复朝贡制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