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三百章 大明的工业基地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三百章 大明的工业基地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3:34 来源:小说旗

朱由校之所以让张允修任曲阜知县,主要是因为朱由校不能让曲阜全是宦官。

他希望张允修可以监督与制衡这些宦官。

而且,张允修现在算是新的勋贵,又有一定学识基础,朱由校也需要让勋贵开始参与朝廷政务,好在将来制衡文官集团。

所以,他便在让张同敞来曲阜之后想到了张允修,并让张允修任曲阜知县,直接受他这个皇帝节制。

外臣们只觉得曲阜被皇帝直接纳为皇庄,而以为皇帝朱由校是要收更多的田赋进自己的私囊。

可事实上,曲阜在成为朱由校的皇庄后,朱由校一直是在倒贴钱给曲阜的。

因为朱由校在曲阜收的租子根本不够他在曲阜搞平民教育试点的花销。

这也是朱由校在抄没衍圣公府后,将抄没的其他田地直接改为国营农庄而不是再收为皇庄的原因。

他这个皇帝的收入现在也有限,是没办法在太多的皇庄搞平民教育的,只能先将抄没的其他田地归为国营,先分田于民,等以后朝廷收入增加,而且皇庄教育出的人才足够多以及他这个皇帝实力更强后,再在这些国营农庄普及教育。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

当朱由校来到曲阜后,已经聚集到曲阜城外的所有曲阜民众皆如潮涌一样陆续跪下,且高声呼喊起来。

曲阜的百姓现在对朱由校特别崇拜。

因为从张同敞在曲阜分田地开始,就开始向这些百姓宣教,他们是奉皇上的旨意来解救他们的。

再加上张同敞当时率领的近卫官兵在这里为了实践如何让民众对王师产生认同感,而不是让老百姓像以前一样把官军也当成匪徒,而做了很多帮助老百姓的事,使得这里的百姓开始知道,皇上不仅仅是需要他们敬畏如神明一样且高高在上的存在,也是可以解救他们、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真菩萨。

更何况,现在这些曲阜百姓都是之前受过孔家剥削压榨的第一代皇庄佃户,对孔家这种大地主还留有切身的惨痛记忆。

所以这些百姓也就更加崇拜皇帝,认为皇帝是来解救他们的,而没有对孔家这种大地主抱有同情心,觉得孔家这种大地主有什么优秀的家族基因与教养,即便现在被打倒,将来其子孙也依旧会比普通人更优秀。

崇拜菩萨不一定真能求得好运。

但崇拜皇上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里多了粮食。

所以,朱由校这个皇上现在曲阜百姓的眼里是真的比菩萨还值得崇拜。

曲阜的百姓们都想看见皇上真颜。

甚至是连孩童们都想看看皇上真颜,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学堂看里看见写有“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天子画像,所以,他们很想知道天子画像和皇上真颜到底有没有区别。

不过,朱由校一直坐在御辇内。

因为轿帘的遮挡,没有人能具体看清他的真颜,只能看见他的背影和侧身。

当然,学堂里的天子画像和朱由校本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前者为了刻意让未及弱冠的朱由校显得更加威严,不得不把他朱由校画的老成了些,黝黑了些。

真正的朱由校本人还是一个玉面少年。

与一群女眷一起躲在屋舍里偷瞄皇帝的苏倩倩,此时就瞅见了朱由校棱角分明的侧脸,且也发现原来皇上比画上要年轻英气许多。

苏倩倩看入了眼,似乎一下子,朱由校的侧脸就刻入了她脑海中一样。

朱由校也瞥了一眼这些看上去把他当菩萨一样满脸敬意的曲阜百姓们,只微微一笑。

他现在的心情很复杂,他自觉自己不过只是比孔家少收了点租子而已,让他们有了个读书明智的机会而已,倒也不值得被这么目光灼灼地看着,甚至,他的初心还真不是为了这些百姓,而是为了他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自救。

……

一月后,一路上慢慢悠悠的朱由校来到了自己于天启元年下旨建造的天津新城。

不过,朱由校已提前给天津巡抚华允诚下旨,让他不必兴师动众的出城相迎,只着便装在郊外来见他,而朱由校自己也着微服进入天津城。

朱由校说是微服,倒不是真的带几个随从步行进入天津城,还是伪装成了一个商队,毕竟他身边跟着他的人太多了。

所以,朱由校还是坐在看上去是普通马车其实内部做了各种防护措施的车里进入了天津城。

乔装成商队家丁的羽林卫和锦衣卫旗校们依旧把朱由校的马车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还有明哨暗哨分布于周围。

而现在的天津城已经成了大明的制造业中心。

为内工监和工部以及船政局等皇家专营和官营制造机构服务的各类制造作坊全部集中到了这里。

江南发达的官办纺织业所用的大量织布机与纺纱机,以及军械制造总局需要的一些零部件,还有船政局需要的一些构件,都要在这里被生产出来。

再加上,朱由校废黜了匠户制度,免了匠户的班匠银,让工匠们更加自由,工匠们也就都来了这里。

另外,大量无地流民在这里重新编户后,都进入了这一带由官府开办的技术学堂学习技术。

所以,这里的工匠特别多,也有很多新工匠诞生,而这里也可以说是大明制造业基地与诞生新工匠的基地。

也因此,朱由校坐着马车来到天津城后,就看见城内是人多如烟,铺子密集如云,打铁与锯木之声从城外延续到城内。

“招工:熟练木工两名,月俸一两五钱;收学徒五名,月俸七钱。”

朱由校这时候还看见了一张贴在城墙上告示栏上的招工告示。

而且,朱由校发现在告示栏里像这样的招工告示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整个告示栏。

朱由校因此忍俊不禁起来,他不由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一带制造业的火热,心里颇有成就感。

“这一带本是大量盐碱地,聚于此的流民也只能靠拉纤为生,很难搞出好的农业,但现在自己将这里作为制造业基地后,倒也真的让这里繁华了起来!”

朱由校因此暗自想道。

让天津一带成为大明制造业基地乃至将来的工业基地,而让江南成为贸易与商业基地,是朱由校早就做好的设想。

这里面,天津之所以被朱由校选择作为大明将来的工业基地,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既通漕运,将来还可以通海运,而且这一带还有很多因漕运带来的流民,更关键是在北方。

朱由校可不想南北经济差距过大,江南已经天然地成为了天下商业中心和贸易中心,他自然得把工业基地放在北方才行,以使北方尤其是京畿一带留有大量的人口。

看着装满十多条船的纺纱机与织布机,以及正停在船坞里的多条大型战船,还有正由许多马车拉去京城的木制车床、新式水车、轮毂、琉璃、斗拱这些工业产品,朱由校能够想见得到,将来大明若进入新的钢铁与蒸汽时代,这些成批北上南下的木制机械就会变成金属机械,然后如铁流一般,流向江南、流向京城、流行海外,成为大明工业进步后的新颜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