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且抢春风去 > 第九章 天下谁人不是笼中雀

且抢春风去 第九章 天下谁人不是笼中雀

作者:银河水泡枸杞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7: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藏剑山因剑得名之前,其实一直人迹罕至,名声不显。

既无秀丽风光,又不似其他名山那般巍峨雄壮。

久无人至,山中荒野,老树极多,颇有苍莽之感。

吴思南入山之前,与邓嬷嬷有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语。

是关于那吴字姓氏。

大羽王朝吴氏皇族,与旧蜀国遗民有灭国之仇,能进入藏剑山的,大多是不愿向大羽王朝称臣者,哪怕如今已经是什么琉璃王朝,该算的账,一样要算。

起码那柳乘,还在渝州作威作福,蜀国遗民还在一天,就不会让他好过。

吴思南改了姓氏,入山之后,便自称范思南了。

毕竟她娘亲范姝,在那大羽王朝皇宫自囚二十年,才换来蜀国三十城遗民的“苟活”。

也才为范思南攒下了这份滔天大的蜀地“人和”。

范思南隐隐有一种感觉,早在多年前,娘亲范姝就开始为范思南谋划退路。

藏剑山中,建筑不少,多是近二十年间所建,光是山脉中连绵的房屋建筑,就可容纳数千人。

其中居中一座大殿,气象雄壮,乍一看,仿若山中皇宫。

大殿门前,悬挂一幅巨大牌匾,“乾令殿”,是那旧蜀国文字。

大殿中,几与蜀国旧皇宫皇帝陛下上朝那座“乾令殿”一般无二,除了居中主位无人落座,左右两排桌椅,坐了数十人,正在议事。

说是议事,不如说是吵架,与那乡间俗子吵架的架势一般无二,唾沫星子四溅,就比谁声音大,差点就要撸起袖子干一架。

邓嬷嬷侧身率先跨进大门,范思南紧随其后。

“晚辈范思南,见过诸位叔叔伯伯,姐姐阿姨!”

范思南进殿之后,站在大殿门口,朝大殿之中诸位行了一个旧蜀国晚辈礼。

大殿之中,也不是没有年轻人,只不过年轻晚辈,没谁敢受同辈范思南一礼,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就是范思南坐在那居中主位上,居高临下,受其余所有人跪拜。

范思南行礼之后,大殿之中数十人,先是一片鸦雀无声,然后其中不少白发白须的长辈,便开始客套寒暄,好似见着了多年未见的家族晚辈。

其余数人,并未如何热络,只是坐着,朝范思南点头致意。

范思南大致猜出了某些弦外之音,实际上,他们也没想着藏藏掖掖,毕竟这位“公主殿下”,早晚都会知道。

蜀北藏剑山,就差没在山下写上“老子要造反”几个大字。

如今那个年轻皇帝王腾,刚刚将大羽王朝取而代之,得位不正,自然天下民心不定,再加上如今藏剑山家当,不再如前几年那般寒酸了,无论是刀剑戟矛盾,还是弓弩护具战马,要啥有啥,懒得再藏藏掖掖。

只要时机成熟,随时可以攻下露州,重建蜀国。

至于这个时机,范思南便是其中关键。

实际上,藏剑山安插在琉璃王朝京城淀梁的谍子,早就传出消息,只不过大殿内这数十人,吵了几日,暂时还没吵出个所以然。

一些蜀国旧臣,特别是当年那一批未上战场的文官,坚持让那范思南主持大局,一众武将,特别是二十年前从战场上侥幸活下来的,便指着那批文官鼻子大骂,是公主殿下范姝的女儿不假,可也是那灭了咱们一国的吴棘的女儿,在那大羽王朝皇宫之中长大,不是咱们蜀国,谁又知道不是那年轻皇帝王腾谋划的一记神仙手?

更何况范思南如今不过十九岁,哪里当得起此等大任?特别是在那战场之上,搏命的是他们这帮武将,谁敢把性命交给一个在大羽王朝皇宫长大的少女。

中间捣糨糊的,便说打着前公主殿下范姝的名号起事,反正二十年来,一直都是大殿之上的诸位在谋划,如今这份家当,是大殿之上的他们一点一滴积攒出来的,诸位想要将其架空,让她从此当个傀儡皇帝,有何难?

至于到时候大功告成,无论那九五之尊的位子上坐的是谁,封她个郡主,或者干脆直接给一个公主的名号,也算对得起范姝了。

要不是蜀山那位,终日守着那片荷池,不问世事,而拈花郡和蜀南竹海那两位 ,既不愿坐那个位置主持大局,又不如范姝那么,一提起,就会让人感念,乃至愤怒。

大殿之上数十人,已经堪称一个实打实的新蜀小朝廷,也不会为了一个范思南,争吵数日之久。

其实邓嬷嬷见着范思南之后,便不再那么想让范思南上藏剑山,不过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不想,就能避免的。

拈花公主在渝州境内被刺杀的消息,已经开始在渝蜀两地流传,特别是渝州,那位渝州王的地界,许多人私底下谈论此事,往往还会在拈花公主的前面,加上一个“旧蜀国余孽”的前缀。

范思南执晚辈礼,问候过了各位长辈之后,就径自离去,从头到尾,只跨进大门一步。

藏剑山的风光,确实比不上其他天下名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特征,只是苍莽荒古些罢了,密林之中,遍地老树,鸟兽虫鱼极多,也不乏豺狼虎豹。

范思南年少之时,曾随当时的皇帝吴棘,拜访过那座与蜀山同为天下道脉正宗的止北山,却北山上,便有大片松林,山上道人,常常取那松树枝叶上的露珠,山间坐忘,煎茶煮酒,听松涛阵阵,观白云来去,是为一绝。

儒士出身,家国覆灭之后流落到淀梁城,临死前捡到一大坨金子,却又在那花月水阁掷金千万于永定河的那个老头,如今便在止北山,披上了一身道袍。

当时在渝州烟霞城那一场刺杀,不知道是那拳法高绝的汉子有意放过自己,还是那年轻皇帝有意要放过自己,不知道那年轻皇帝,背后是否有更大的谋划,不知道既然“蓄意谋反”的藏剑山派人来,又为何只派武功不济的邓嬷嬷一人前来,范思南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何地,被人一剑刺入身躯。

他们想要这公主的名头,那便给他们。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到了蜀地,便是还身陷许多谋划之中,性命自然是暂时无忧了。那就随便逛逛,既然没有那些值得寻访的风景,便去看看那些名剑“遗址”,随便沾沾前辈们的剑意。

其实那蜀国皇族范氏的挑花指法,不仅仅是指法,还有针法和剑法。

自古以来,天下独有的蜀便绣闻名天下,那挑花针法,便是从蜀绣中来,可以针刺绣,同样可以针杀人。

而那指法,来历就更早了,寻常人家,拈花采桑,往往是妇人比那力气更大的青壮男子更快,也更省力,久而久之,那拈花采桑的手法,便逐渐演化为杀人指法,不过以手指杀人,毕竟不比那针和剑,修炼极难。

至于剑法,便是数百年前范氏一位武学道路上惊才绝艳的女子老祖,融合了指法和针法,在那蜀西桃林,创出了那挑花剑法,女子引剑斩桃花,英姿飒爽,婀娜动人,以挑花剑法提剑砍人,往往也最难以捉摸,防不胜防。

只不过范思南只学了基础的指法和针法,还没来得及学那剑法,在那皇宫之中,练习挑花针法,也只得借那刺绣之名,悄悄练习,往往绣完之后,便直接扔进娘亲的小火炉,免得被有心人看出些许端倪。

七柄剑,七处遗址,原先蜀国还在之时,便有不少爱剑之人闻名而来,蜀国覆灭之后,尤其是邓嬷嬷这一众旧蜀国遗民,占了这藏剑山落草为寇,基本上便无人敢来了。

更何况又再无名剑藏山,为了一睹那遗址,便要担上搭上一条性命的风险,万万不值。

范思南到了那藏剑“折枝”的树洞,确实无甚出奇,杂草丛生,里面还住了一窝猫头鹰,倒是昔年洗剑峡弟子修筑的那些简陋茅屋,至今还未坍塌,应该是后来有人持续修缮的缘故。

范思南瞥了一眼茅草屋,叽叽喳喳,茅草屋中,悬挂了不少鸟笼。

茅草屋没关门,至于鸟笼,索性就没门,见了范思南也不害怕,甚至还有几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小麻雀,跳上范思南肩头。

一个白发白须的老人拄着两根拐杖,向范思南“走”来。

老人其中一条腿,早已空荡荡,另一条腿,也不沾地,完全是两根拐杖在“走”,不过瞧着还算“步履稳健”。

拐杖之上,挂着两个小袋子,老人放下拐杖,范思南扶着老人,将那两小袋黍米,散到各个鸟食罐当中。

自称范添的老人,没有任何客套寒暄,也没有那一句范思南再不想听到的“公主殿下”,就像腿脚不便的长辈与年轻晚辈。

老人坐在一旁,一边给鸟雀喂食,一边说道:“其实这些鸟雀,都是山间野雀,早年我曾在桃林郡独自耕读,其中一个邻居,便是当地有名的捕鸟人,此人捕鸟,从来不用什么鸟网鸟套,只用鸟食,循循善诱之。”

范思南抓起一小把黍米,再摊开手掌,便有几只鸟雀落在范思南手掌,轻轻啄食。

老人抚须而笑,继续说道:“老夫学得粗浅,用了五六年时间,才引诱来这几间屋子的鸟雀,不如当年那个老邻居,也不如淀梁城刚刚坐上龙椅那位,诱得整个天下,纷纷扰扰,再过几年,只怕就要尸横遍野。”

范思南坐在老人一旁,问道:“二十年来,蜀地百姓,过得如何?”

老人说道:“思南在那淀梁城皇宫之中,可是经常吃到蜀地山珍?京城达官显贵的妇人,可最是喜爱蜀绣?不少人的家中,可有饲养一两头形状似熊,爱吃嫩竹的大猫?”

范思南轻轻点头。

老人苦笑道:“都是咱们蜀州的好东西啊,二十年来,上任蜀州的刺史,基本两三年就一换,来这蜀州,与其他州郡,全都不同,不需要任何政绩,只管搜刮,搜刮得越多,升官就越快。”

老人转过头,看了一眼范思南,问道:“可曾猜到那年轻皇帝王腾,有何用意?”

范思南思索一二,回答道:“是要逼得咱们蜀地造反复国,以那驱虎吞狼之计,打掉渝州王那二十万兵马。”

老人点头,说道:“如今那楚地,与我们蜀州,应该是差不多的光景,楚地那位姓吴的藩王,比渝州王柳乘,还要不好过。朝廷上可有人为蜀楚两地百姓说上一两句话,真要有敢的,那此人的官途,多半也就到头了。这是那王腾小儿的阳谋,以一消一,放你回到蜀地,不过是以你的身份,以你母亲二十年前的那份“人和”,换取一个蜀地和渝州的平衡,免得到时候咱们没打疼那渝州王,反而被他柳乘吃掉了蜀地修养二十年的底蕴。近几年商家弟子走蜀道,悄悄向蜀地运送铁器弓弩,也算那王腾小儿悄悄给咱们蜀地增加的筹码。”

范添以拐杖轻轻敲击肩头,说道:“我以黍米诱鸟雀,王腾以整个蜀地的安危诱你,诱整个天下,思南以为何?”

范思南叹息一声,轻轻一抖手掌,啄食鸟雀振翅飞远,说道:“雀在笼中,不敢自逃也。”

大势之下,生在帝王家,想要从那些万千谋划之中抽身而出,极难。

当年范姝放不下一国遗民,如今大战当前,范思南又怎敢弃之?

这便是那年轻皇帝王腾的高明之处了。

在天下这张大棋盘上,逃不出算计的棋子,始终只是棋子,逃不出执棋者的掌控,更无法翻身成为执棋者。

范添微微一笑,说道:“当年我还年少之时,在桃林郡耕读,可惜既要读书,又要耕种,还要盖房子,收成不好的时候,没少挨饿。然后有一天夜里,及冠之年仍是老光棍的我,做了好一个美梦,仙境之中,与天上神女共沐浴,那滋味,啧啧。后来你猜怎么着,醒来一看,原来是他娘的是屋子漏水了,老子就说,怎的那天上仙境,水还如此冰凉冰凉的,可是还能怎么着,继续睡呗,都不敢翻个身,害怕翻个身,老子的美梦就没了。”

范添拿起一根拐杖,轻轻敲击着仅剩的那条腿,继续说道:“后来总算读书有了点出息,娶上了老婆,还在露州城混了个一官半职,好嘛,还没容老子奢靡起来,那狗日的吴棘又派兵来打,还能如何?家里人不多,菜刀又不贵,一人一把,老夫还是买得起的。再后来,就又成了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老光棍,少了条腿,又能如何,老子是读书人,不靠腿也能吃饱饭。再后来,年纪大了,剩下的这条腿,便染上了些风湿骨病,可是又能如何?不用腿就不能走路的不成?”

范思南轻轻点头。

白发白须只剩一条腿却有两根拐杖的老人范添,最后笑道:“虽说不能走路,可是刮风下雨,老天爷先知道,老子这条腿,那就是第二知道,阴阳家农家那些东西,也不能跟我比,谁比老子跟谁急。”

老人将两个小袋子重新挂回拐杖,叹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而为人,鸟雀有所求,人亦有所求,只要有所求,天下谁人不是笼中雀?他王腾小儿,便是神仙了?如今他以蜀地安危诱你,你又如何不能以他之所求还之?”

范思南站起身,恭敬作揖,以晚辈对长辈,以学生对先生!

范添以两条拐杖“站”定,受这一礼。

“范添,原名王大狗,年幼丧母,年少丧父,家贫,耕种技贫,食不果腹,喜读书,官至旧蜀国户部尚书,赐姓范,自名为添。护国一战,全家皆死,独添苟活。教学为生,以杖为腿,不慢于人,凡教授学生,少有未被其杖者。后执掌新蜀国工、户、礼三部,死于新蜀国护国战中......”

老人离去之时,喃喃自语,不知后世史官,编撰我范添传时,有无一两句神来之笔。

梦与神女同沐浴,原是屋漏偏逢雨!

老人哈哈大笑:“就这句了,老子回去就刻在墓碑上!”

一想到后世儒生摇头晃脑,背诵此句诗文的场景,老人就心情大好,“配上一叠花生米,便可佐酒两大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