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且抢春风去 > 第八章 藏剑山

且抢春风去 第八章 藏剑山

作者:银河水泡枸杞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7: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中年汉子没有拿老妪递出的解药,也没有再打杀吴思南与瓢儿三人。

不拿解药,是不需要。

涂毒小飞刀只是刺中后肩,毒性远未侵入五脏六腑,中年汉子一身横练体魄,内力自然也极为深厚,自行逼出毒药,不算什么麻烦事。

实际上,老妪也深知中年汉子并未下死手,因此也就“投桃报李”,没有使用最毒的飞刀,不然任他体魄再强,内力再深厚,不死也得脱层皮。

不过一旦与并未下死手的中年汉子彻底撕破脸皮,对方一怒之下,连杀他们三人,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趟算下来,老妪或者说吴思南,便算是欠了中年汉子一个不大不小的人情。

至于这个人情谁来还,怎么还,那就是将来的事情了。

中年汉子离去后,老妪连忙扶起吴思南,小心翼翼从怀中拿出一块旧绣帕,绣帕之上,以细线绣有几个数字,丝线材质,与吴思南钢针上的细线一般无二。

吴思南抱了抱老妪,轻轻拍了拍老妪后背。

是初见,却更似故人。

三人离去入蜀,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商道马帮道,而是走那走私道,最近几年,有不少商家子弟,暗地里向蜀州运送铁器护具,只要绕过渝州,其余州郡官府,大多不太阻拦。

老妪并未告诉吴思南全名,自称姓邓,便只让吴思南称其为邓嬷嬷。

早年蜀国还在的时候,邓嬷嬷是蜀国宫中女官,负责侍奉公主殿下饮食起居,当年的公主殿下,便是吴思南的娘亲。

世人只知范姝为大羽王朝艳冠天下的贵妃,少有人知其全名,只有旧蜀人,依旧称为公主。

邓嬷嬷还是称呼吴思南为公主殿下,无论吴思南怎么劝说,邓嬷嬷都不改口,说是当年范姝离开蜀国后,她这个宫中下人,便失魂落魄了很多年,如今吴思南回来,便也一同带回了她失去的魂魄。

当年蜀国都城露州被大羽王朝攻破,偌大一座皇宫,十之七八,各自逃散,离去之前,还不忘将蜀国皇宫一抢而空,反正国都灭了,还有王法规矩在?只是担心力大力小罢了。

仅剩的十之二三,又有许多人不愿苟活,要么直接去了那露州城头,直接死在战场上,要么在宫中独自悬挂三尺白绫,与国同赴死。

最后,当年的蜀国皇宫,只剩下邓嬷嬷这几十人,占了蜀北那座废弃的藏剑山,苟延残喘,二十年来,老的老死,病的病死,当年的旧人,便只剩下不到二十人,好在如今藏剑山学那江湖门派,招纳了不少年轻子弟,在山上习武练剑,也算是另开生机。

如今的藏剑山,称得上是实打实的蜀北第一门派,自家地盘,便没有在外的那些顾忌,走官道大路,策马狂奔,没人会管,也不敢管。

若不是照顾吴思南和瓢儿的伤势,其实早在数日前就可以到达藏剑山。

不过吴思南不急,邓嬷嬷更不急。便带着吴思南与瓢儿,一路游山玩水,多看几眼这故国风光。

按照邓嬷嬷的说法,吴思南与瓢儿都是头次回来,应该多看,而她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旧人,说不定哪天眼睛闭上就再也睁不开,更应该多看,多看一眼,便赚一眼。

不过如今是冬天,依旧灼热的太阳下,透着一股股阴寒,蜀地风光,确实不如那春夏秋,春有桃林,夏有竹海,各有韵味。

瓢儿的刀伤好得很快,皮开肉绽的伤,比吴思南挨那一拳,还要好得快些,让邓嬷嬷有些惊奇,替瓢儿摸筋量骨一番,笑言道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武功不济,当场就要起了收徒的心思。

瓢儿的根骨,很适合练拳,甚至可以说,她这副体魄,就是天生的拳法宗师。

数十年前,这座藏剑山可谓是鼎鼎大名。

邓嬷嬷带着吴思南与瓢儿登山,风景秀丽,邓嬷嬷想心情极好,便说了些藏剑山的陈年往事。

百年之前,曾有天外陨石坠落藏剑山,当时的藏剑山,还不叫藏剑山,只是蜀北一座藉藉无名的小山头。

当时恰好有两位铸剑师远游至此,站在百里之外遥遥见那天外陨石坠落,心生感念,便以陨石为材,铸有七柄剑,分别搁置于藏剑山各处,用来镇压藏剑山龙脉。

自从第一柄长剑折枝问世之后,便有许许多多江湖游侠接踵而至,各凭福缘寻找宝剑,不过大多是为着藏剑山这个名头,来碰碰运气,找不到剑,游览一番藏剑山风光,自然不亏,若是机缘巧合,恰好有一柄名剑问世,那便是天大的意外之喜。

其实每一把剑问世,其实并不是巧合,且都有迹可循。

江湖侠客,无论武功高低,只要剑心剑意与名剑剑道契合,冥冥之中便能心生感应,受到藏剑山是山水青睐,剑意牵引,自然更有机会寻到宝剑。

天地大道,玄而又玄。

那第一柄折枝,便是一名年轻墨家游侠,在“无意”之中,就像走得乏了,坐在路边休息,随手折下一根枝丫,长剑便到手了。

当时那位墨家游侠,孤身游历江湖,见了一名同是游历江湖的女子,便屁颠屁颠跟在那名女子后边,后来那女子实在是烦了,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直接出剑赶人,墨家游侠才悻悻然退去。

然后女子在一地又一地,与那位墨家游侠,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偶遇”。

按照那名墨家游侠的说法,就是一回生二回熟,见过这么许多次后,就会如那九月的两颗柿子,熟得烂透了,紧紧黏在一起,才不怕那霜杀万物的霜降到来。

至于那最后一次“偶遇”,便是在那藏剑山中。

女子所在师门,名为洗剑峡,当时还是江湖中有名的门派,尤其是剑术,堪称是当世一绝。

而那名女子,又是师门中少有惊才绝艳的年轻后辈,师门长辈偶然间得到了那份高人“泄露”的天机,便让门下年轻弟子去碰碰运气。

而这名女子,在当时寻剑的年轻弟子中,是所有人中剑术最高的。

女子在那藏剑山上结茅而居,苦寻数月无果,最后被那如老狗一般嗅到了消息屁颠屁颠赶来的墨家游侠,一个看似随意的随意,便从一颗老树树洞之中,拔出了那柄剑身铭刻折枝二字的长剑。

而那位女子修建的茅屋,就在那颗老树下,不过两三丈。

其实那位墨家游侠,坐在那颗大树之上,看似言语轻佻,实则是向那名女子泄露了更多的“天机”,只是那女子对墨家游侠早已厌烦至极,并未如何深思。

女子听得烦了,随手捡起一颗石子,朝那墨家游侠扔去,墨家游侠闪躲不及,屁股一滑,掉落下来时,“恰好”卡在那个树洞之中。

然后女子轻笑之时,墨家游侠捻老鼠屎一般,一边用手扇着,一边从树洞之中,以两指捻出那柄长剑。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随后,便有了那场问剑。

二人年龄相仿,墨家游侠以同辈之礼,领女子问剑。

女子三招落败。

回到山门之后,女子便闭关练剑,几乎未出过山门。

女子闭关之后,便有各种添油加醋的消息从各处散布而出,那名女子,连累整个洗剑峡,成为江湖之中的笑柄。

后来,江湖之中,敢有以此事取笑者,若是武功低了名气低了还好说,但凡是江湖上有名之辈,或是所在门派在江湖之中有一席之地,所在山门,皆被那个墨家游侠一一问剑。

小的不行,就大的来,大的不行,就换老的来。

要是老的也不行,就等着挨打吧,老子教你们怎么做人,教你们怎么教弟子。

再后来,那个年轻墨家游侠,手持那柄折枝,以一人之力,挑翻了大半个江湖。

然后江湖中人才反应过来,那个屁颠屁颠跟在洗剑峡女子身后的年轻游侠,其实脾气不太好。

从此以后,江湖之中便无人再敢谈及此事,倒是有人取笑那墨家游侠的名字像个娘们,从来无灾无殃。

墨家游侠,名为木霜,霜杀百草的霜。

而那名洗剑峡女子,数十年过去,早已无人知其姓名,至于女子最后的去向,也无人知晓,有人说与那墨家游侠结成了神仙眷侣,也有人说得了心病,在那洗剑峡中练剑成疾,最后郁郁而终。

陈年往事,又无史书记载,已不可考。

江山代有才人出,此后每一柄名剑问世,在江湖中都有一段故事。

邓嬷嬷气定神闲,与这位回到蜀地的公主殿下,还有有千言万语,要一一道来。

吴思南则轻轻眯起眼睛,寻剑问剑之事,当时在场的知情者,只有那女子的洗剑峡同门弟子,女子一闭关,各种被人添油加醋大肆渲染的小道消息,便在江湖中流传开来。

以剑杀人尚可防,以言语杀人,任你剑术再高,又去杀谁?杀了人,就当真管用?

吴思南没由来想起一人,或者说,是一具白骨。

当时与瓢儿从墨家前辈修建的拈花府地宫之中逃出,曾在那个地宫一间大厅之中,遇见一具白骨,居中高坐,以剑拄地,剑身上铭刻两字。

白骨虽死,剑意依旧森森然。

邓嬷嬷兴之所至,又说了其中两柄剑的故事,且两人如今都还在世。

总共七柄剑,那第六柄,名为珠帘,是一个女子所得。

那名女子,原是大楚王朝之人,名字极有意思,姓莫,名为不惜。

莫不惜!

在那当年书香弥漫的大羽王朝,莫不惜所在家族,在那洞庭湖畔,有一座种泉楼,在大楚王朝,有那“以书香种活泉,流天下德行先”的美誉。

闺阁少女之时,读书极多,家族门规极严,早早给少女订了门当户对的亲事,所以极少外出,见人自然也极少。

后来在那仅有的几次外出之中,接连数次偶遇一个负笈仗剑远游至此的儒家门生,二人一同游园赏花,片刻光阴,言语极少,却言笑晏晏。

少女深居闺阁不得外出之时,儒家门生便站在楼外远远眺望阁楼,少女则趴在窗户边,双手捧着脸颊,与那儒家门生远远对视,见他一眼,便可眉眼花开。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再后来,那名儒家门生不再继续远游,终于凭借自己一身学问,在那洞庭湖畔,闯出了不小的名堂,帮着少女退了婚事,少女的家族长辈,才渐渐不反对两人来往。

再后来的后来,那个儒家读书人,变了心。

说是他远游未完,不该一直留在这洞庭湖畔的,又说是遇见了更加一见倾心的女子,愿意陪他走完那山河万里。

再后来的后来的后来,莫不惜便从一个巧笑倩兮的少女,成了一个闺阁怨妇,每天得闲便骂人,府中下人也骂,家中长辈也骂,街坊邻居也骂,远游至此的读书人,更是大骂特骂,骂得那些读书人,再到那座种泉楼借书,都要像做贼一般。

再后来的后来的后来的后来,大楚王朝,边防尽数溃败,浮尸遍野。

倒是莫不惜自己家那座种泉楼,除了极少几个自己求死之人,其余皆活。

原因很简单,大羽王朝马蹄还未到达那座洞庭湖畔,莫不惜家族长辈,便已经早早联络上了大羽王朝那位同是儒家读书人出身的丞相李实。

国已不国,家还是家,种泉楼,依旧是种泉楼,只不过,是替大羽王朝种那活泉了。

莫不惜当时,正是那极少的几个求死人之一。

可是头悬三尺白绫,将死未死之际,莫不惜那带头向大羽王朝投诚的父亲,说了一个其实只有莫不惜不知道的秘密。

便是那负笈仗剑远游,到了这洞庭湖畔,便再也挪不开脚步的儒家读书人,其实没有继续远游,也没有遇见什么愿意陪他走过山河万里的女子。

而是去了北边,死在了那座伏尸万里的战场上。

读书人不止有书,还有三尺长剑,背负于身,不平则鸣。

山河破碎,舍我其谁。

读书人北去之时,与莫不惜记忆中那位比较刻板的父亲,有过一场推演密谈,推演大羽王朝大军南下之后,已经覆灭的大楚王朝各地走势。

密谈,则是关于莫不惜,如何离开,如何让莫不惜解开心结,如何让莫不惜重新与他人言笑晏晏,生儿育女,安乐一生,每一步细节如何,其实那位像是比莫不惜父亲更了解莫不惜的儒家读书人,都已谋划妥当。

最后,莫不惜未再寻死,也不再读书,而是转去学了剑。

在藏剑山得了那柄珠帘,仗剑远游山河万里,女子心有不平事,以怨气作剑气,不平剑则鸣。

在藏剑山待了二十年,却从未走过一趟江湖的老妪,其实昔年也曾是灵动可人的年轻女子,谈及此事,言语之间,尽是忧郁惋惜,神色间,却颇为向往。

瓢儿头一回听说这些江湖故事,眨着一双大眼睛,一会儿一个“咦”,一会儿一个“啊”,一会儿一个“哇”,咋咋呼呼了半天。

吴思南很难不想起自己娘亲,同是山河破碎,只可惜自己娘亲,身为一国公主,又遇见了那个不晓得为心爱女子谋划一条退路的窝囊废。

就算是一起死在战场上,也好过在那就连自己都深恶痛绝的大羽王朝皇宫,自囚二十年。

这样的窝囊废,就该去自挂东南枝!

邓嬷嬷看了一眼吴思南,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那段故事,只是相比前两柄剑的故事,言语极少。

这最后一柄剑的主人,正是那个差点成为吴思南父亲的窝囊废。

当时蜀国公主殿下范姝,跟着自己父皇,游历了那座蜀国第一山的蜀山,遇见了那个在山中修行的窝囊废。

出发前,范姝不想来,该走时,范姝却又不想走了。

当时蜀国那个一向宠爱女儿的皇帝陛下,扛不住范姝胡搅蛮缠的撒娇,笑言了一句女大不中留,便独自离去。

当时还不老的邓嬷嬷,跟着公主殿下,与那个小道士一起,游历了蜀国好些地方。

说到这里,邓嬷嬷有些伤感,当时怎么也没想到,那段时光,便是公主殿下此生最开心的时刻了。

后来那个小道士,在露州城头之上,身穿道袍,与蜀国将士一起,迎敌连那大楚王朝都已踏碎的大羽王朝铁蹄。

再后来,公主殿下便去了北方,而那个小道士,从千万尸体中爬出,满身血污。

再后来的后来,小道士从那曾与范姝一同看朝阳晚霞的藏剑山瀑布,一跃而下。

可没想到命不该绝,不仅没死,在那瀑布下深潭边醒来之时,身边放着那最后一柄剑,名为秋露。

吴思南双手收回袖中,微微眯起眼睛。

择日问剑蜀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