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全力阻止大明皇帝御驾亲征!

皇庄和内帑都是朱祐樘自己的钱粮,朱祐樘都把这两个拿出来了,丘濬自然也没有再推辞的借口了。

丘濬只能拱手领命:“是,陛下。”

安排好这一切后,朱祐樘便准备退朝了。

“好了,你们都回去准备吧,退朝。”

可这个时候,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刘健却出声谏言:“陛下明日亲征,那京城该怎么办?”

“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不在京城的日子里,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理?”

“请陛下册立监国或居守人选。”

刘健说的也有道理,皇帝领兵在外时,一般会令人在京城监国或者居守。

监国和居守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定的实权。

监国之人是有实权的,而居守则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象征。

一般来说,一般都是太子监国,亲王和大臣居守。

在大明的历史上,明确有监国之权的人,只有三位。

分别是太宗皇帝太子,仁宗皇帝朱高炽。

世宗皇帝太子,庄敬皇太子朱载壑。

还有朱祁钰。

太宗皇帝北征期间,朱高炽累计监国时间长达七年,手中是有一定的实权的。

世宗皇帝在嘉靖十八年时,南巡承天府,立当时只有三岁的朱载壑为皇太子,并令太子监国。

但太子冲龄,不能处理政事,所以世宗皇帝又命宣城伯卫錞、遂安伯陈鏸为留守使,大学士顾鼎臣为同留守使,兵部尚书张瓒参赞机务。

朱载壑的太子监国只是一个名义,实际上还是由大臣们居守。

而朱祁钰这个监国之权,是于谦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夺了孙太后的权,强行要来的。

英宗皇帝亲征前,因为朱见深当时才两岁,于是下令让郕王朱祁钰居守。

而京中大小事务,全部要写成题本,派人送到英宗手中,由英宗皇帝亲自定夺。

因为京城距离宣府大同很近,哪怕是天天派人往返京中与英宗行在处,也不耽误什么事。

所以朱祁钰居守时手中没有任何权力,纯粹一个傀儡而已。

恰好的是,朱祁钰一直以来都很擅长当一个傀儡。

但土木堡之变后,一众文官在午门当堂打死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逼宫孙太后,命她下令改朱祁钰居守为监国。

当时孙太后在知道发生土木堡之变后,便第一时间立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了。

按理说监国之权,应该是由太子朱见深担任。

朱见深冲龄,那这摄政大权,自然就到了孙太后的手中。

但孙太后也没料到,这帮文官竟然胆大至此,直接当堂打死了锦衣卫都指挥使,逼着她让朱祁钰监国。

孙太后被逼无奈,只能改朱祁钰居守为监国。

数日后,于谦再度逼宫孙太后。

孙太后无可奈何,只能顺从官心。

“尊”英宗为“太上皇帝”,并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

同时,历史上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武宗南巡时,他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嗣。

并且因为朱祁钰这个傀儡,一举从居守跃升成了皇帝的事迹,让朱厚照也不放心让朱家的皇子皇孙在京城居守。

于是朱厚照竟然下了一道敕喻,让当时的司礼监太监萧敬在紫禁城里居守。

让一个太监居守京城,正德朝的那帮文官知道这个消息后,都快被气疯了。

朱祐樘自然是不会让一个太监,在京城居守的。

现在他最信任的太监是汪直,汪直他是要一起带走的。

并且他现在还没有皇子,唯一的子嗣还在淑嫔张婉儿的肚子里,还没有出生。

而且朱祐樘打死都不可能,让文官来居守的。

鬼知道让文官居守之后,他还回不回得来这个京城。

思来想去,最适合居守的人,居然还是兴王朱祐杬。

朱祐杬年幼,是个闲散亲王,手中没有任何权力,没有任何能够威胁到皇权的能力。

朱祐樘随即下令道:“召兴王入宫觐见,朕亲征后,由兴王居守京城。”

“是,陛下!”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祐樘下朝后,便径直回了乾清宫。

众官员跪拜之后,便陆续退去。

有的官员面色枯槁,如丧考妣,这是被朱祐樘点到名字,要随朱祐樘一起亲征的文官。

有的官员春风满面,如释重负,这是没被朱祐樘点到名字的官员,心中暗自庆幸逃过一劫。

兵部左侍郎于慎,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知道出征的队伍里,没有自己名字后,于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但于慎心中依然忧愁不已,边镇账目之事一日不解决,他这个兵部左侍郎,真是一日都不得安宁。

他偷偷向周围官员的脸上看去,只见徐溥和刘大夏两人脸上,皆有哀色。

王恕,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脸上则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忧色。

王恕刘健一个陕州人,一个豫州人,既不插手户部和兵部,又没巡抚过晋州。

这事和他们关系不大,他们的情绪还算稳定。李东阳就一个纯粹和稀泥的高手,之前刚入阁的时候,表现得还比较积极。

现在好像认命了似得,存在感急剧下降。

无论什么事情,他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颇具成化年间,泥塑尚书,纸糊阁老的风范。

于慎起身,也准备随大部队一同出宫。

正在这时,突然被徐溥叫住。

“于侍郎,今晚老地方议事。”

于慎在心里叹了口气:“是,徐首辅。”

就在百官退朝的同时,另有一队人去兴王府,请朱祐杬入宫觐见。

朱祐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为震惊,整个人都懵掉了。

原本他们同为皇子时,见面的次数就不多。

朱祐樘一直都是太子,身份比他这个皇四子要高贵的多。

而自朱祐樘登基之后,除了过年时的宴会上,朱祐杬就再也没有见过朱祐樘了。

现在朱祐樘突然召他入宫,到底所谓何事呢?

朱祐杬不敢耽搁,连忙入宫面圣。

……

紫禁城。

乾清宫。

由符大海通报之后,朱祐杬小心翼翼地走进乾清宫的大门,来到了朱祐樘的面前行礼。

“臣弟见过皇兄。”

“四弟来了,无需多礼。”

朱祐樘放下手中的奏折,指着旁边的座位:“坐吧。”

“谢皇兄。”

朱祐杬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心中惴惴不安。

朱祐樘看着朱祐杬稚嫩的脸,和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微微一笑。

“四弟,朕明天就要御驾亲征了,朕离宫这几天,就由你来代朕居守京城。”

“啊?!”

朱祐杬听后,震惊不已,双腿一软,直接坐到了地上去。

“皇兄,臣弟惶恐,臣弟不敢……”

朱祐杬坐在地上,立即改坐为跪,跪着推辞这等重担。

“有什么不敢的?”

朱祐樘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祐杬,皱了皱眉:“起来说话。”

朱祐杬站起身来,但再也没有坐下:“臣弟愚钝,不通政事,恐负陛下所托。”

“这有何难?”朱祐樘不在意地挥了挥手:“朝外之事,可问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

“宫内之事,可让符大海处理。”

“至于朝政大事,可派人送往朕的行在,由朕亲自定夺。”

“你,就负责给朕看好京中那些官员,别让他们胡作非为就好。”

“可是……”

朱祐杬还想推脱,朱祐樘已经摆了摆手:“回去吧,朕这次出行短则几日,多则半月,没有什么具体的事让你负责的。”

朱祐樘的言下之意,就是让朱祐杬当好几天的吉祥物就行,没有要让他处理的事务。

朱祐樘虽然是让兴王朱祐杬居守京城,但一点权力都没有分给朱祐杬。

朱祐杬甚至连入住紫禁城的权力都没有,仍然住于兴王府。

朱祐樘已经下了逐客令,朱祐杬推脱不得,只得应下。

另外一边,徐溥的书房里,江南文官集团的头头脑脑,还有朝中几位大员,已经聚集议事了。

与会人员,除了徐溥,刘大夏,谢迁,于慎之外,还有王恕,刘健,李东阳等人。

谢迁虽然不在出征的队伍中,但仍然急得直拍大腿。

“明天千万不能让陛下亲征啊,陛下挑选的文官中,有八成都是江南籍贯的官员,陛下这肯定是故意的!”

不止谢迁着急,徐溥和刘大夏这两个明天要一起出征的人,比他更急。

“千万不能让陛下离开京城!千万不能让陛下巡视边镇!”

“不然,我们就全完了啊!”

刘大夏心急如焚,若是边镇出事,他这个兵部尚书是第一责任人,他能不急吗?

徐溥看向于慎,语气已经有些咬牙切齿了。

“于慎,你今晚就通知杨通,让他搞出点事情来!”

“无论用什么方法,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全力阻止陛下御驾亲征!”

他们这些文官,是最不愿意看到大明皇帝到处乱跑的人。

只有好好呆在皇宫里的陛下,才是好陛下。

出宫乱跑的陛下,万一在大明各地,发现各种各样的真实情况了,那他们这些京城文官们,该怎么办?

那些用来粉饰太平的奏折,不就成了他们欺上瞒下,欺君罔上的罪证了?

特别是这次,朱祐樘还目的明确地要去边镇巡边。

让朱祐樘到达了边镇,那他们这些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可都别想活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