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扶明录 > 第2344章

扶明录 第2344章

作者:浪得虚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29:33 来源:小说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开。

夜里,雪突然下大了。

松山城内的多尔衮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披衣起身推开房门外边寒风裹着鹅毛大雪吹了进来,多尔衮裹紧了衣服走了出来,门外的亲侍们连忙施礼。

多尔衮视而不见,目光落在对面厢房的窗户上,里头烛光摇曳,他举步欲往又止步,终究叹口气,背着双手缓缓走了几步驻足抬头望天。

身后咯吱一声,厢房门打开,一个佝偻老头走了出来,多尔衮回头看了一眼:“先生也睡不着么”。

范文程捂着嘴咳嗽几声:“忧王爷所忧也”。

“难为了先生”多尔衮叹口气:“咱大清这时到了多事之秋,不,是多事寒冬”。

“咱大清本就起与苦寒之地,这点寒冬熬的过去的,无非多了些事罢了”范文程走向前几步:“事既如此,亦做了安排,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多尔衮摇摇头:“岂能尽看天意”转头看了范文程:“先生,难的是人为,人心不齐呀!否则又岂能走到这步!”

范文程叹了口气,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少不了内斗,这种事很难说很难评,都是各凭手段各按天意,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本王是不是要回锦州?”多尔衮见他不说话便转头问了一句。

前阵子他被常宇行刺又受了伤,一直都窝在锦州城里深居简出,也就是这两天要大举进攻塔山堡他才偷偷从锦州城里潜至松山城,却哪知刚来准备要大干一场,菊花就被爆了。

此时,他感觉松山不安全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王爷是大清磐石不能出一点乱子,眼下局势太乱,不排除明军趁机出兵,还是回锦州坐镇的好”范文程点点头。

“何时走为上?”多尔衮问。

“越快越好,王爷若是睡不着,现在都行”范文程眼神坚定,多尔衮和他对视几秒微微点头:“本王走了,这里……鳌拜靠得住么?”

“对王爷来说鳌拜靠不住,但对大清来说鳌拜非常靠得住,王爷是不是觉得英亲王回援沈阳,您再回松山,这鳌拜就没了缰绳?”范文程轻笑,多尔衮长呼口气没说话。

范文程又道:“王爷若不放心,便留个人是了”。

“留谁?”

“河洛会,谭泰,拜音图,冷僧机四人皆可”范文程淡淡说道,多尔衮嘿了一声:“先生你……会用人”。

范文程笑了笑,他自然知道多尔衮的潜台词不是夸他会用人,而是夸他阴险。

因为他说的这四个人都是豪格的人,而且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豪格的心腹得力干将!

而且这四个人和鳌拜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他们是八兄弟!

当初豪格和多尔衮掰手腕的时候,鳌拜等人誓死相随,功不可没,这些人就是除了鳌拜外的何洛会,谭泰,拜音图,冷僧机,图赖,图尔格,索尼八人。

只是吧,如今真正还忠心豪格的只有鳌拜,索尼,图赖了,因为图尔格今年初病逝了,余下四人或自动投靠或被构陷摧残最终都投靠了多尔衮。

这也是为何多尔衮死后,这四个也被接连处死,而鳌拜等人一飞登天的原因,当然了,这都还是后话。

是夜,多尔衮连夜返回锦州城。

松山前线,谭泰和冷僧机挂正副帅,鳌拜为先锋大将镇守松山城。

多尔衮返回锦州的夜里,塔山堡里的常宇也彻夜难眠,李慕仙侍左右:“督公所忧京城也?”

常宇苦笑:“道长心里明镜似的”。

李慕仙叹口气:“只要皇爷站您这边,理应扛得住”。

“但愿吧,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若错过可实在太可惜了,此番若能得逞,保不齐锦州就拿回来了,否则只恐要五年后了!”常宇一脸凝重,李慕仙侧头瞄了他一眼:“五年后咱们休整过来了,但鞑子也缓过来气,那时候……”

“五年后,清廷会出大乱子,也是个好时机,但我不想等那么久”常宇知道若不出意外,五年后多尔衮就要嗝屁了!

当然他现在不能说出来,但李慕仙是什么人,神色一怔:“督公可否……”

“天机不可泄露”常宇直接断了他念想,李慕仙双眼冒星星:“督公可收徒?”

常宇白了他一眼:“眼下这局势你还有闲心与咱插科打诨”。

李慕仙赶紧摇头又摇手,刚想表真心,但突然意识到现在不是聊这些的时候,一个不慎激怒了大太监就不好收场,便赶紧转移话题:“督公不用太过担心,明儿如何便知分晓”。

常宇上台两年,立下军功无数。

但也因此很多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军功上,却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付出和成就。

这其中就包括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更快速更健全的驿站通道。

毕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经常感慨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太慢了!

可有很多军情很多情报都是有时效性的,稍瞬即逝。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的打造这个时代最快速的传递方式,以原本遍布大明境内的驿网点为基础,开通了几条快速专线,这其中有锦衣卫专线,东厂专线,军情专线。

这些专线配备了专人快马。

除此之外还大力发展信鸽站点,这是这个时代速度最快也最先进自带导航系统的传递方式,特别适合远距离,比如朝鲜和云南都有明廷的信鸽基地。

只不过信鸽这个方式也有短板,那就是投入大,培训期长,建立一个信鸽基地费力比不上驿站,但特别的费时。

当夜,常宇拍板决定的那一刻起,塔山堡的十余批快马便急速出城南下,一股连夜进入宁远城,随即宁远城里的信鸽起飞。

另外一股一路狂奔,在中后所,山海关接连换马换人,入关之后又分数支。

清晨的北京城冷的令人窒息,但紫禁城里的大臣们却早早起床来上班了,崇祯帝算不上什么明君,但绝对是个勤政的皇帝,和嘉靖皇帝是个极端,那个二十几年不上朝,崇祯帝是天上下刀子都得上朝,比他祖上朱重八还勤恳。

皇极殿内,崇祯帝正强打精神听着臣子们逼逼叨叨,反正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不是那儿闹饥荒就是哪儿有贼人聚众造反,反正就没有省心的事。

王承恩凑近低声道:“春祥来了”。

崇祯帝皱眉,春祥这个东厂二把手,能力是有但相对常宇来说缺乏魄力和胆识,更重要是春祥一般无召不入宫,特别还害怕面圣,不像常宇只要在京城有事没事都来宫里溜达一圈。

他现在入宫又来正在早朝的皇极殿……

“他说有急报,宁远来的”王承恩太懂崇祯帝了,哪怕他不说一句话只从他神情就知其心意。

一听宁远送来的,又是春祥亲自送来,崇祯帝没来由心里咯噔一声,忍不住咽了咽嗓子,王承恩便悄摸的朝角落摆了下手,春祥快步向前先施礼再递了纸条过去,这一幕恰好被内阁几个大臣看在眼里,心里没来由有些紧张,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紧张个啥,不就是皇帝的心腹递个条子么,多平常的事啊。

崇祯帝摊开纸条看了一眼,只一眼,立刻目瞪口呆,然后直愣愣的看望殿的首辅,正好李邦华,吴珄等人也正在看他,眼见皇帝一脸惊恐之色,几人的心也咯噔一下,完蛋了,应该是非常不好的消息!他么的不会是关外干败仗了吧!

“退朝”就在这时候,王承恩突然提了嗓子,如此突然诸臣一怔,却见崇祯帝拂袖而去,李邦华等人正莫名时,就看到王承恩在对他们使了眼色,几人心知真的出大事了,随即匆匆去往文渊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