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二百章:大实话不好听

皇兄何故造反? 第一千二百章:大实话不好听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5: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实话总不是那么好听的,但是,事实现状就是如此,王道的前提是霸道,想要通过文化上的潜移默化影响瓦剌,首先就要彻底将对方打服,在保持长期优势的前提下,才能在时间的推移下,以王道化之。

没有霸道支撑的王道,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这一点,之前的大宋王朝,已经用自己证明过无数次了。

所以,在于谦看来,这个时候接受瓦剌的所谓内附,其实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一旦对方恢复了元气,大明根本就没有能够以武力制约他的能力,与其等日后对方再次反叛,倒不如现在就将其拒之门外,让他在草原上和赛刊王内斗,反正,如今的草原乱局已成,没了孛都,还有阿拉知院,没了这两个人,还有鞑靼的各部……

这种时候,朝廷正该专注于内政,而不该去考虑经略草原。

但是,朱祁钰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看着面前不同程度的表达了反对看法的几人,他沉吟片刻,开口道。

“的确,瓦剌和关西七卫不同,想要让他们同样效忠于朝廷,非常困难,但是,却也并非没有可能。”

“如今草原动荡,即便是孛都怀有异心,也不可能掀起之前那般的战事,所以,这个险还是值得冒的。”

这话说的,让于谦一阵皱眉,与此同时,没等他继续开口,天子便继续道。

“关于互市一事,也不必太过忧心,归根结底,此事的主动权在大明手中,至于可能会有细作混入,确有可能,不过,让边军加强警戒,认真勘察,应当无虞。”

啊这……

这下,就连王翺和沈翼也有些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天子最终给出的理由,竟然是一个这么理想化的理由。

要知道,这压根就不是边军能不能警戒的事啊……

二人对视了一眼,正想开口说话,却见天子抬手,止住了他们的话头,道。

“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你们下去安排便是,好了,于少保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王翺和沈翼的脸色顿时有些无奈,张了张口,但是到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经过之前发生的种种大事,他们已然清楚,天子一旦下定了决心,那么,再怎么劝都是无用的。

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年时间,但是如今,天子已经建立起了不可撼动的威权,即便是他们这样的六部尚书,在这种状况下,也只能领旨奉命。

轻轻的叹了口气,二人只得带着期待看一眼于谦,寄希望于,这位忠直耿介的于少保,能够再劝一劝天子,而他们,则是拱手行礼后,匆匆离开了。

于是,很快殿中就只剩下了天子和于谦两个人。

朱祁钰摆了摆手,让人搬了一个墩子过来,给于谦赐了座,后者略有几分不情愿,但是,到底还是没有抗旨。

随后,朱祁钰看着目光灼灼的于谦,斟字酌句的开口问道。

“于先生,你是朝廷的肱股之臣,此前曾助朕击退瓦剌大军,按理来说,你应当是对边军战力,军纪,乃至是瓦剌,鞑靼,最了解的朝中大臣。”

“所以,朕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臣不敢,请陛下直言。”

看着天子如此郑重,于谦也抛掉了刚刚被敷衍的那一点小不满,打起精神,拱手开口。

于是,朱祁钰继续问道。

“先生说边军战力孱弱,操练废弛,乃至是军纪涣散,逃逸众多,这些,朕都知道,但找到问题不难,如何解决才难。”

“依先生看来,若要重塑边军战力,该怎么做?若要长保边军战力,又该如何?”

闻言,于谦有些沉默,实在是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

边军的战力孱弱,涉及到方方面面,往小了说,将领怠惰,操练废弛,军饷克扣,这些都是问题,而一旦往大了说,那就是勋贵体系和兵制的割裂,由此而牵连出来的,就是军府和兵部的体制问题,乃至是和官军相关的卫所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这才是真正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因此,即便是于谦,一时之间,也不敢轻易妄言。

朱祁钰倒是也不着急,就这么静静的等候着,片刻之后,于谦总算是整理好了语言,斟酌着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若要恢复边军战力,重点有三处,一在整军纪,二在保军饷,三为勤操练。”

“军纪涣散,根源在统军之将,如今朝廷勋贵大多醉于声色犬马,上马能战者寥寥,军中之将有样学样,逍遥度日,髀肉渐生,煎迫兵士,敛聚财富田亩,以致军中纲纪涣散,此为其一。”

“边军守土抗敌,身负重责,然军饷克扣之事严重,兼有将领煎迫愈重,自然难以全力操练,提升战力,此为其二。”

“将领庸碌,边军自然荒废操练,日常的操练难以保证,遇到战事时,必定慌乱,此为其三。”

“有此三者,边军战力便难以提振,故而,臣觉得当以此三处着手,陛下驭极以来,整饬军屯,整顿军府,申令诸边将领勤守操练,其实已经是在提振边军战力,只不过,此非一日之功,尚需时间方能见效。”

这番话说的倒是也算有见地,但是,明显没有切中真正的要害,或者说,于谦隐隐约约的,在避重就轻。

他到底是在朝堂上混迹这么多年的大臣,虽然一时之间,猜不透天子真正的想法,但是,推测一下还是可以的。

说到底,天子留他下来,无非还是为了孛都的事情,于谦虽然不知道,天子要怎么绕这个弯,但是,他话里话外的这个意思,其实还是说,陛下您别折腾了,咱现在折腾的够多了,就等着时间推移,自然一切都会变好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说了之后,也改变不了什么,其实仔细听一听就会明白,朱祁钰问的很大,是机制上的问题,但是,于谦答的很具体,都是可操作性很强的措施。

这二者虽然看似殊途同归,但是后者,却始终不可能真正触及到根本,只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于谦所有的,对于朱祁钰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也没有要就此纠缠的意思,他的目的并不是这个,而是……

“先生没有回答朕的另一个问题!”

朱祁钰摇了摇头,看着于谦,认真的开口道。

“按照先生的说法,或许数年乃至十数年之后,边军战力可以缓缓恢复,但是,如何能保证边军战力能够保持呢?”

没等于谦有所回应,朱祁钰长长的叹了口气,道。

“不论是整饬军屯,还是整顿军府,又或者是整治官场流弊,都不过是一时之策罢了,当初太祖洪武年间,何尝不是政治清明,战无不胜?”

“然而经年累月之下,依旧弊病丛生,朕仍在一日,则可奠安朝局边境,然朕并非真的万岁,倘数十年后,朕已不再,大明如何能不再重蹈土木之祸呢?”

这番话前边还好,说到后面,直接让于谦站了起来,他的神色有些不安,拱手道。

“陛下龙体康健,东宫太子殿下贤德仁爱,岂用作此忧虑?”

见此状况,朱祁钰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摆了摆手,哑然失笑,道。

“先生不要乱想,朕没有说太子不好的意思,只是有所担忧而已,历朝历代,王朝奠安以后,总是流弊丛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并非君上一人之功过。”

“朕只是在想,如何能真正保边境安宁而已。”

“陛下心忧社稷,实乃万民之福。”

于谦这才放下了心,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真正思考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

沉吟许久,于谦的眉头皱了又松,随后又更加皱紧,神色颇有几分复杂,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但又迟疑着似乎在顾及着什么,没有开口。

见此状况,朱祁钰倒是没怎么犹豫,直接张口挑破,道。

“先生可是想起了,当初瓦剌一战之后,对朕所提的九边战略?”

于谦叹了口气,躬身一礼,但却依旧没有开口。

不错,顺着天子刚刚的那番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九边!

诚如天子所言,边军战力废弛,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有为之君或者是忠直之臣,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那么,的确会让朝政焕然一新,便如现在天子登基之后的种种作为一样。

但是终究,这也只能延缓,而不能彻底解决,朝廷不可能时时有忠直有为的大臣,也不可能次次有英明圣断的君主,过上数十年,等他们这一代人渐渐凋零,这些弊病又会重新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他刚刚所说的那些对策,说白了,都只能解一时之患,而如何能够解长久之患,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得不说,天子的深谋远虑让于谦感到佩服,而当他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自然也就想到了曾经被否决掉的九边军镇。

想要让边军的战力保持长期的强盛,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君主是否贤明,朝中文武是否和谐,内政是否清明,国库是否充裕,乃至是将领们是否能恪尽职守……这些都会成为最终决定边军战力的因素,而这其中每一个,都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

但是,这不代表问题就无法解决,于谦要考虑的目的,实际上最终是保持边境的稳定,让边军维持战力,是最可靠的办法,但是,却也不是唯一的办法。

思路一打开,办法自然就来了,既然边军的战力影响的因素太多,而且,大多都是无法掌控的,那么,就想想现在能够解决,并且不会被其他因素影响的办法。

这么一想,事情就简单多了,要稳固边境,除了官军之外,还有便是城池……

自从太宗历次北征之后,朝廷其实便已经开始在边境建立重镇,用以屯兵防御,大同,宣府是其中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辽东镇,宁夏镇等一些关隘,这些年也在建设当中。

当初瓦剌之战结束之后,于谦其实就考虑过边防的问题,只不过,他没有想的像如今的皇帝这么深而已。

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在绵延的边境线上,选取关键的地点建立坚城,屯兵城中,遥相呼应。

若遇战事,临近的重镇可以快速集结,相互支援,同时,各个重镇之间,亦可以相互监督,保证边防的安全。

这种策略,其实有点像是扩大版的长城,在建立军镇的基础上,又避免了唐朝节度使的隐患,可以说是现阶段于谦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边军代代轮换,受人的因素影响太大,但是九边一旦建成,那么坚城屹立,可以抵御风霜雨雪,不会轻易改变,除非此后朝廷在边境政策上有极大的调整,否则,哪怕边军的战力再次下降,也至少可以保证固守,可以说,完美的解决了边防的问题。

但是……

“陛下,九边战略,固然能够稳固边防,可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剿倭之战方平,朝堂上下刚刚经历诸多大案,人心未定,地方连年灾情频频,着实不宜大兴土木啊!”

轻轻叹了口气,于谦站起身来,口气认真。

九边的战略,是他提出来的,但是,也正是如此,他才更清楚,如果要达到预想当中的效果,朝廷需要付出多大的人力物力。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虽然说,有大同,宣府的先例在前,想要建设九边,在操作上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可是,这个过程不可避免的,要征调大量的徭役,这种程度上的民力消耗,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建设九边,且不说朝堂上能不能通过,就单是于谦自己这一关,他就过不去。

一念至此,于谦的心中,不由有些苦涩,当初,是皇帝亲自劝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却没想到现在,反过来到他来劝皇帝了……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