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阳谋

皇兄何故造反?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阳谋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45: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得不说,朱仪这个捧哏的功力还是很到位的,至少,作为被捧的对象,朱祁镇感到很是受用。

这番话不仅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而且还给了他继续说下去的台阶,于是,朱祁镇微微颔首,道。

“整饬吏治是好事,但是须知,任何事情都有代价,皇帝如此严厉的对待朝中大臣,如今的朝中,只怕除了怕之外,还有怨!”

话至此处,朱祁镇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情绪微微有些异常,但是很快就平复下来,继续道。

“朝中的这些大臣,最擅长的便是蛰伏待机,皇帝如今不顾物议,光凭一腔热血,便斩掉了这么多的朝中人脉牵连,那么留下来的这些大臣,就算明着不说,可到底心里必定有所不满,这种不满平时看不出来,但是,在这种大事上,却必然会体现出来。”

这番话一出,朱仪却是微微皱眉,思索了一阵,他开口道。

“陛下,恕臣直言,皇上整饬朝堂,固然会让大臣们心怀不满,可是,您刚刚也说了,如今群臣对皇上,先是怕,然后才是怨,既是如此,那么,群臣又岂敢违逆圣意呢?”

于是,朱祁镇脸上的笑意更浓,仿佛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道。

“所以,这就是皇帝犯的第二个错误!”

朱祁镇抬手竖起两根手指,口气变得越发自信。

“福建窝案!”

“当初,朱鉴对朕说起这桩案子的时候,曾经疑心这是皇帝要刻意将他调出京师之举,朕也有所疑惑,但是,毕竟勾结倭寇,兹事体大,所以,到最后朕还是觉得,这仅仅只是皇帝需要一个重臣出去整顿福建官场而已。”

“只是,如今看来,皇帝那个时候,就已经在布局开海了,福建官场污浊,多数人都和倭寇有所牵连,所以皇帝的想法是,先整顿福建官场,然后再议开海之事。”

“这……有什么不对吗?”

朱仪心里已经隐隐有所明悟,但是,面上仍旧是一副疑惑的样子,开口问道。

见此状况,朱祁镇摇了摇头,道。

“当然不对,所以朕说,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仅凭一腔热血做事,朱仪,朕问你,若要开海,谁人得利最大?”

“这……”

朱仪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道。

“当然是沿海一带的百姓和商人,海禁一开,他们便可借此获利。”

“不错,正是如此。”

朱祁镇颔首道。

“此前朱鉴也曾将此案的一些情况说给朕听,如今沿海一带的这些假倭,大多都和当地的士绅有所牵连,而这些士绅的背后,有不少朝廷官员,有些在京中,有些在地方,当然,福建是最多的,一旦开海,假倭便可变成正经的商人,和他们有所牵连的官员,也不再是通敌之罪,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支持开海的。”

闻听此言,朱仪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恍然大悟,接着道。

“可是现在,福建窝案,再加上大军剿倭,已经将当地的士绅,还有和这些假倭跟走私商人有牵连的官员,都抓了个干净,朝中或许还有些人,但现在这个局面,他们必然不敢再有任何的举动,所以说,是皇上自己,把这些原本能够支持开海的人,一手给葬送掉了!”

眼瞧着朱仪终于明白过来了,朱祁镇面上笑意微收,道。

“便是如此,海禁是祖制,想要开海,朝中反对之人本就众多,现如今,皇帝自己把开海的助力全都抓了起来,你说,他这事情还能办成吗?”

细细的将前后思索了一番,朱仪道。

“陛下圣明,如此看来,皇上这次,确实要做无用功了!”

“倒也未必……”

听了朱仪的话,朱祁镇却摇了摇头。

见此状况,一旁的朱仪心中不由一阵无语,咋的,这背着你说,顺着伱说都不行呗……

不过这次,没等他问,朱祁镇就继续道。

“你刚刚说的也有理,经过了前面的几桩大案,群臣对于皇帝,早已经是惧怕不已,按照过往经验来看,这种大事,皇帝下了决心,就势必是要做成的,所以,就算是有大臣出面反对,恐怕也不会太多,大多数的朝臣,恐怕不会在此事上触霉头。”

那你前面说了一大堆是在干嘛……

朱仪的脸色有些凝滞,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了。

这般神色,自然也落在了朱祁镇的眼中,他微微一笑,道。

“朕的意思是,这件事情能够在朝议上通过,但是……办不成,你明白吗?”

这句话说的有些绕口,但是,朱仪毕竟已经在朝堂上磨砺了这么久,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通过朝议,和能够推行下去,并不是一个概念。

以天子如今在朝堂上的威望,想要强行通过朝议,并不算是难事,之前皇庄的事情,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真的把皇帝逼急了,直接一道圣旨下去,违抗圣旨的人一律都丢进诏狱,一样能够‘通过’朝议。

但是,话又说回来,皇庄之事,和这次开海是不一样的,皇庄的体制特殊,由藩王和宦官主导,这两股势力,都不是朝中的大臣能够左右的,就算是地方官想要拦阻,有圣旨在手,这些藩王和宦官便算是有了皇权之力,才不管你什么文臣不文臣的。

所以,只要事先和藩王达成了共识,那么,朝中大臣的意见,其实无关紧要,一道圣旨下去,他们不从也得从!

可是,开海不一样,这件事情和当初的整饬军屯一样,牵扯到方方面面,礼制名分如何梳理,朝野上下的舆论如何安抚,是否要增调官军镇守,地方衙门该如何配合,这一桩桩一件件,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上上下下的全力配合。

因此,如果皇帝仅仅只是依靠权威强行通过朝议,根本就毫无意义,真的到了实行的阶段,一定会冒出无数的细枝末节的问题需要解决。

文臣们别的不会,敷衍了事,推诿搪塞可是一等一的精通,而且,还是让你挑不出毛病来的敷衍了事。

到时候圣旨下到各衙门,六部说督促地方衙门在办了,地方衙门说需要其他衙门配合,推来推去的,不拖死你,也恶心死你。

想明白了这些,朱仪的心中微微有些担忧,打定主意,出宫之后立刻把这些状况禀报上去,但是,面上却丝毫不露,反而展现出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道。

“陛下圣明英断,实非臣之所及也,既是如此,那这桩事情,陛下是要臣隔岸观火呢?还是……推波助澜?”

想清楚了现在的状况,那么接下来自然是怎么办的问题,朱仪可不会觉得,眼前这位太上皇仅仅只是为了炫耀,就跟他说这么多。

不出意外的是,听到这句话,御座上的太上皇越发觉得眼前的朱仪顺眼了,直了直身子,他开口道。

“不仅仅是要推波助澜,而且,要大力支持!”

啊这……

实话实说,朱仪听了这话,的确有些发懵。

这真的是一心跟皇帝作对的太上皇能够说出来的话吗?

虽然说,在太上皇发现了徐有贞的身份之后,他已经‘推测’出了皇帝的意图,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默契。

但是,朱仪很清楚,在朱祁镇的心中,仍然在和皇帝较劲儿,对于皇帝要推行的事情,这位太上皇最多就是袖手旁观不去捣乱,要说大力支持,这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

踌躇片刻,朱仪也有些想不明白,于是只得老老实实的道。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见此状况,朱祁镇眉头一挑,开口道。

“此前朕已经对你们说过,想要自保,想要保住太子的东宫之位,那么,你们和朕,就必须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但是,仅仅靠讨好皇帝,是不可能取得优势的。”

“因为如此一来,我们能拿到的优势,都在皇帝的控制当中!”

这话说的慎重,和刚刚略显玩笑之意的朱祁镇完全不一样,与此同时,听到这番话的朱仪,也立刻打起了精神。

他没想到,这位太上皇竟然能看得到这一层,不错,如果抛掉朱仪真正的立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

南宫和皇帝,现在已经达成了默契的平衡,皇帝给南宫机会积蓄实力,前提是南宫不会继续在朝中捣乱。

但是,这种放任肯定是有限度的,皇帝再看重朝局,也不可能把自己栽进去,所以,南宫能够扩张的势力,必定是有限的,也一定是在皇帝的可承受范围的。

可问题是,如此一来,对于太上皇来说,就避免不了最后失败的结局,原本,朱仪觉得,之所以能够形成现在的平衡,是朱祁镇对情势估计不足,或者是小看了皇帝的能耐,觉得能够博一丝生机。

但是现在看来,这些猜测都是错的,太上皇明显早就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说,不是太上皇小看了皇帝,而是自己之前,太小看太上皇了……

心中如此想着,朱仪面色一凛,也变得肃然起来,问道。

“所以陛下您是想……”

“开海!”

朱祁镇抬头,目光穿过殿宇,不知落到了什么地方。

“别的不说,至少在这件事情上,皇帝的眼光是对的,其实,如果没有亲征之事,过上几年,朕也会重启下西洋之事,当初太宗皇帝派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可见此事并非无利可图。”

“如今皇帝要开海,那么,便助他一臂之力,皇店的事情,朕也听说了,海禁若真的开放,首先便是皇店出海,除此之外,便是商贾之流,这便是机会!”

话至此处,朱祁镇的神色忽然有些激动,身子微微前倾,盯着朱仪的眼睛,开口道。

“皇帝自以为能够控制一切,但是,如今的状况下,朝中诸多大臣反对,沿海各地原本能够攫取开海好处的官员,士绅,都被一扫而空,那么,如果你在朝堂上竭力支持此事,开海之后的好处,勋贵自然要分一杯羹。”

“此路一开,你便是各家勋贵的功臣,而且,财源一来,能做的事情,也就多了。”

“到时候,有些事情,就由不得皇帝来控制了!”

这番话说完,朱仪的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再次意识到,自己果然还是低估了眼前这位太上皇。

不错,开海会带来利益,原本,这份利益会被勾连起来的文官们给吞掉,毕竟,沿海一带有大量的官员和士绅,和那些走私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这些官员和士绅,他们又会勾连上朝堂的这张关系网,外来人想要进入道这个体系当中,难度非常大。

没瞧见,当初代王府刚到漳州的时候,都遭到了打砸吗?这就是这些人抱团的体现之一,

而现在,这帮人在大军的清剿下,被一扫而空,连带着整个福建的官场,都空了大半,这种状况之下,一旦开海,就势必要有新的势力来填补当地的空缺。

如果说,没有外力干涉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最终获得利益的人,仍然是随后再度成长起来的,新的本地士绅,但是,如今太上皇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这段真空期内,利用勋贵强大的财力和权势,强占先机,咬下最肥的那块肉。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朝廷已经占据了主导权的情况下,剩下的到底是勋贵还是文臣,还是士绅来瓜分的问题。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推动开海,而且,要真正的起到大作用,这样在事后分割利益的时候,才能有底气,不会被皇帝给糊弄过去。

如果说这件事情做成了的话,那么一则勋贵开了财源,会感谢朱仪,二则,太上皇一党能够借此机会积蓄更大的实力。

有钱好办事,这话不是说说而已,要在朝堂上发展势力,不论是收买笼络人心,还是帮人解决难事,如果有银钱开道,不说无往不利,至少也能解决九成以上。

更重要的是,借勋贵的名义来从事贸易,皇帝那边,就无法把控,南宫到底通过开海,得到了多少的财富,又用这些财富,在暗中笼络了多少人。

这,就是太上皇一直在等的变数!

甚至于,如果说没有朱仪存在的话,或许便是那个,能够改变最终结局的变数!

而这一招最妙的就是,皇帝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否则的话,如果勋贵们也竭力阻止开海,那么,这桩事情,恐怕就真的要泡汤了。

所以事实就是,这是在赌皇帝到底有没有这个自信,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这个变数!

这是阳谋,而对于这么一桩阳谋,最终的结果,自然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