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表里如一太上皇

如今朝中的文臣,第一梯队仍然是六部七卿,王翱在内阁的时候,还能再加一个内阁首辅,但是,王翱走了,换了张敏,连俞士悦这个次辅都压制不住,更不要提团结内阁,和六部争权了。

而六部虽然各有执掌,但是,大家倚身之处,却也各有不同,吏部王文是铁杆的天子党,圣恩护体,万夫莫开,早已经坐稳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礼部的胡濙老大人,资历深厚,五朝老臣,与世无争,兼之自己八面玲珑,就算是不站队,也能活的无比滋润。

这两位,算是地位最稳的,再往下的几位,就没有这么安稳了。

工部的陈循,如今算是最落魄的,从天子登基开始,清流就被不断打压,这也就罢了,结果突然就闹出来一桩贪渎案,勉强挽回了名声,自己的得意门生杜宁又出事了,现在怕是忙的自顾不暇。

兵部的王翱,虽然磕磕绊绊,但是毕竟是辽东之功才得以步入重臣的门槛,勉勉强强算是半个天子党,如今接掌兵部,和于谦留下的班底,配合的还算默契,倒是也算稳定。

还有就是都察院的陈镒,这老家伙明显是已经有退出朝局的意思了,几次三番的上奏想要致仕,要不是天子不准,他早就回老家去了,而且,他和天子的关系,也相当不错,很多事情上,陈镒都坚定的站在天子这边。

剩下的两人,就是刑部的金濂和户部的沈翼,他们二人算是同病相怜,都属于实干派,能够把本部的事务,打理的妥妥当当的,不过,他们的缺点就是,在朝中的立场有那么一丝丝的暧昧。

说白了,就是在过往的几年当中,涉及到南宫,东宫等诸事的时候,他们基本都选择冷眼旁观,并不掺和进去。

如此一来,对于他们来说,立身之本其实也就是能办事了,如果说,这次是别的事情还好说,但是,余子俊的调令一出,沈翼又岂会看不出来,在开海一事上,天子不知从多久之前就开始准备了,如今早已经是势在必行。

这一次他如果退缩了,天子或许不会逼他,毕竟,于谦的密奏已经上了,这就意味着,于谦已经做好了出头的准备,可是同样的,既然天子将事情压到了他的头上,他退了,那么,天子就算明着不说,心中也必定不满,立身之基一旦被动摇,盯着户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人,可并不少!

当然,又或许天子并不会如此无情,但是身在官场,时时刻刻要谨记的一点就是,始终保持对皇权的敬畏。

沈翼不会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皇帝的心软上,所以,他没有选择,天子也知道,他没有别的选择,这才有了殿中的场景。

只不过,想到此事会引起的风波,走出大殿的沈尚书不由一阵叹气,眉头都快皱成黑线了……

不出意外的是,随着这些朝臣的离开,很快,朝廷要开海的消息,也在朝野上下传开了。

对于这个堪称爆炸性的消息,朝野上下的反应不一,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但是总的来说,反对的声音,要比支持的声音大的多,只不过,和往常天子的行事作风一样,只有消息谣传,并没有大臣在朝堂上启奏,所以,哪怕京城里的消息传的满天飞,但是,朝堂上却依旧没有什么动静。

又或者说,其实是有动静的,不管是六部的郎官,还是科道的御史,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探寻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有上奏言海禁利弊的,还有直接在朝堂上说不可开海的,可没有有力的部门和大臣在朝堂上明确提出要开海,他们的这些举动,都未免有些小题大做,所以,最终都被皇帝轻飘飘的给带过去了。

但是,越是如此,京师上下酝酿的暗流,却越是激烈……

南宫,和外界的纷乱不同的是,近段时间以来,南宫是越发的平静了,或许是因为朝廷的财政吃紧,所以,在某户部尚书一再的要求下,皇帝早就下令削减宫中的用度。

被指桑骂槐的太上皇,终于也有些不好意思,有样学样的下了道仅在南宫有用的谕旨,而他老人家,也身体力行的……少纳了好几个妃子!

要知道,打从太上皇从草原回来之后,每天的日常就是宴饮歌舞加纳妃,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新纳一个妃子,到现如今,南宫当中的嫔妃数量,已经膨胀到了三十多位了,这么多的妃子聚在一起,每天不是争风吃醋,就是冷嘲热讽,各种各样的乱子简直层出不穷。

这般局面,可算是难坏了端静皇后,要知道,在此之前,太上皇的后宫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就几个妃子,而且,基本都是孙太后亲自掌眼挑出来的,性子虽然不同,但是基本也都安守本分,可即便如此,偶尔闹出了事情,还是让钱皇后有些应付不来,这也是之前,孙太后一直瞧不上她的最大原因。

身为正宫皇后,遇事就哭,半点能耐都没有,怎么能让她一个从普通主簿的女儿一路在后宫爬到贵妃,皇后,最后成为太后的人看得上……

当然,这都是之前的事了,朱祁镇北狩之后,钱皇后对他的深情都看在孙太后的眼中,有这一点在,别的都可以不计较,因此现如今,孙太后对于这个儿媳妇,算是基本满意,所以,从慈宁宫调到南宫的一干宫女太监,对钱皇后也是恭顺的很。

但是,这并解决不了问题……

钱皇后本身性格柔善,容易心软,而朱祁镇这几年新纳的妃子,又个个都不是善茬,再加上钱皇后身体不好,所以她管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和朱祁镇商量了一下,干脆把这些烦人的事丢扔给了周贵妃,也就是太子的生母,自己就专心躲在宫殿里头做些女红之类的事情打发时间,顺便养病。

和钱皇后不一样的是,周贵妃对于后宫这些事,倒是战斗力十足,尤其是,在朱祁镇百无聊赖的情况下,也会时常参与其中,导致周贵妃见到他的频次大大上升之后,这位贵妃娘娘,就更是干劲儿十足了。

总而言之,如今的南宫,算是自成一个小天地,不管外头出了什么事,反正自己玩的很开心,如果说唯一有什么值得注意的话,那就是,太上皇的身边,多了一位得宠的女官,每日都跟在太上皇身边,据说,为此周贵妃还闹过一阵,但是很快就偃旗息鼓,没有什么后续了……

午间刚过,朱祁镇小憩刚起,就得了禀报,说朱仪到了,闻听此言,朱祁镇挑了挑眉,倒是有些疑惑。

要知道,如今虽然说成国公府已经完全倒向了南宫,可毕竟面子功夫还是要适当做一做的,朱仪前日刚刚才过来请过安,这年节下的,难不成又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所以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南宫现在的处境,外界的消息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但是,南宫当中,却依旧波澜不惊,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这压根就不是朱祁镇能稳得住,而是锦衣卫对南宫的封锁,实在太严密了,导致他的消息延迟的十分严重。

虽然名义上来说,南宫并不禁止进出,但是,一应的采买供应,都是由内宫派人来负责的,南宫当中的人,即便是普通的宫女杂役,也基本没有出宫的机会,所以,朱祁镇如果想要得到消息,除了外头的大臣觐见的时候带给他,那就只有在内外交接的时候偷偷传信。

但是,一则这些交接的人,都是经过东厂和锦衣卫严格审查过的,所以,想要在里头埋下自己的人并不容易,二则,不管是往里送还是往外接,都是有固定的时辰的,所以不可能立刻将消息传来。

因为交接的时间段并不长,所以,就算是有什么消息,也只能捡最紧要的说,开海的消息虽然京城已经传遍了,但是,无非也才过了一日而已,朱祁镇能够知道才奇怪呢。

所以这个时候,理所当然的,就需要朱国公出马了……

“什么?开海?”

重华殿中,朱祁镇惊愕的看着眼前的朱仪,差点没把刚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回陛下,的确是如此,臣刚刚从大宗伯处过来,打探出了详细的状况……”

站在底下,朱仪微微躬身,随后便将自己得知的消息,都细细的禀报了上去。

朱祁镇好一阵才接受了这个消息,端起茶盏压了压惊,皱眉道。

“开海……朕这个弟弟,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

闻听此言,朱仪道。

“陛下,倒也不能说是想一出是一出,按大宗伯所说,皇上最后留下了吏部的王尚书和户部的沈尚书,看样子,怕是要在这次京察上做文章了,再加上此前的剿倭之事,只怕开海的准备,早就已经开始了。”

朱祁镇缓缓点了点头,脸色还是有些意外,道。

“朕倒是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能让于谦上本,看来,此去前番入了诏狱一次,于谦的心性倒是改了不少。”

显然,对于这次的事情,朱祁镇已经将其归功于,于谦在向皇帝低头了,叹了口气,朱祁镇很快便开口道。

“既是如此,朝中态度如何?”

“回太上皇,风波不小,海禁是祖制,皇上如今突然要开海,朝中舆论纷纷,六部也大多都不赞成,臣正是听闻了这个消息,才想着来禀报太上皇,看看此事当中,臣该如何应对。”

朱仪的态度依旧恭谨。

这番举动,倒是让朱祁镇很是受用,说白了,人在落魄的时候,反而是最要面子的。

朱仪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没有自作主张,反而是主动来请示他这个太上皇,而且态度如此恭敬,可见他的确将自己当做了主君。

不过,朱祁镇却并没有急着表明态度,而是微微一笑,问道。

“依你看来,这件事情,皇帝能办成吗?”

闻听此言,朱仪微微一愣,心中却不由叹一口气,每每看到太上皇露出这副神情,他就知道,这位又要开始卖弄自己的‘高深莫测’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得的毛病……

不过面上朱仪还是得恭恭敬敬的,好似沉思了一阵,才试探着道。

“陛下恕罪,臣以为,此事成功的概率,估计不小!”

眼瞧着太上皇没有生气,反而饶有趣味的看着他,朱仪才继续‘大着胆子’道。

“以臣之浅见,此事皇上既然早就开始谋划了,那么,想必早已想好了,该如何通过朝议,去岁京城发生的几桩大案,牵连众多,被降黜,罢免乃至流放的官员不下百人,如今又京察在即,朝中诸臣虽然对此多持反对态度,但也同时对皇上畏之如虎,如果皇上下了决心要推动此事,恐怕失败的可能不大……”

按照道理来说,在太上皇面前夸皇帝,是一个极有风险的事,毕竟,眼前这位主儿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辈,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在心里记上一笔。

但是,眼瞧着太上皇这么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摆明了就是有不同的意见,这个时候,要是顺着他说,反而会让对方不高兴,觉得没有用武之地。

果不其然,听了朱仪的这番话,朱祁镇淡定的摇了摇头,道。

“你这话说得对,但也不对!”

于是,朱仪面上露出些许疑惑,躬身道。

“请陛下垂训!”

见此状况,朱祁镇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道。

“朝堂上的事,朕也知道一些,近段日子以来,各种大案连发,而且,一个个都是一牵一串的案子,如今不过区区一年的时间,朝堂上下,已经空了一小半,但是,见到这种状况,朕却不觉得紧张,反而感到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仪在心里撇了撇嘴,但还是恰到好处的捧场道。

“皇上整顿吏治,这是好事,可正官场风气,太上皇忧心国事,感到高兴自是理所应当,不过,皇上此举,恐怕更多的是想要清洗朝堂,培植亲信,太上皇英明,理当知道皇上的用心,故而,臣的确不解,您为何对这些事情袖手旁观,还请太上皇为臣解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