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 第335章 欣慰!日月山河还在!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微微一笑,正准备继续说什么,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夜的宁静。

“父皇,父皇,有紧急军报!”一个侍卫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朱元璋和朱柏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凝重。

朱柏微微一笑,心中却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焰。

“看来,今晚注定不会平静……”他低声说道,步伐坚定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夜风微凉,带着一丝初秋的寒意,吹拂着朱柏的衣袍,他感受到这凉意,心中却是一片炽热。

他明白,父皇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浙东集团的势力已如盘根错节的古树,不除,则会阻碍大明王朝的生长。

但他也坚信,帝王之术,不在于一味的蛮力镇压,而在于巧妙的制衡。

他看着朱元璋,目光坚定而自信,语气中带着一丝斩钉截铁的意味:“父皇,孩儿既然敢说,便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那些魑魅魍魉,掀不起什么风浪。”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孩儿有信心,能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朱元璋看着他,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又带着几分欣慰。

他知道,这个儿子虽然年少,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睿智。

他缓缓点了点头,示意朱柏继续说下去。

朱柏见状,清了清嗓子,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开始阐述自己对帝王制衡之道的理解,声音沉稳而有力:“父皇,所谓帝王之术,制衡二字才是关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过于强大的势力,必然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固,历朝历代的兴衰,无不是因此而来。就如同牵马,缰绳松了,马儿便会脱缰,但若是缰绳勒得太紧,马儿也会尥蹶子。因此,必须掌握好松弛之道,让各方势力相互牵制,互为掣肘,才能维护平衡,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

朱元璋听着朱柏的侃侃而谈,眼中赞赏之色愈发浓烈。

他发现,这个儿子不仅有胆识,更有见识,对于朝堂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他心中暗自点头,对朱柏的期望也越发高涨。

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打破了这月夜的宁静,也打断了父子二人的对话。

侍卫的声音带着急切的呼喊声,在夜空中回荡,“父皇,父皇,有紧急军报!”

朱柏微微皱眉,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他看向朱元璋,刚要开口,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凝视着远方,眼神深邃而复杂,仿佛在预见着什么。

“去看看吧…”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随后他意味深长地看向朱柏,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深邃如幽潭,“看来,好戏要开场了……”

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朱柏的衣袂在风中轻轻飘动。

他看着朱元璋,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语气沉稳而有力,仿佛在讲述一个早已烂熟于心的道理。

“父皇,历朝历代的兴衰,无不印证着一个道理,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柏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他微微抬起头,看向天空中皎洁的明月,“一个过于强大的势力,就像一艘载满了巨石的船,一旦失去平衡,必然倾覆。而帝王,就好比是驾驭这艘船的舵手,必须时刻警惕,及时调整方向,才能确保航行的平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秦朝的覆灭,便是因为秦始皇穷兵黩武,强行压制六国旧族,导致天下怨声载道,最终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隋朝的灭亡,则是因隋炀帝暴虐无道,大兴土木,民不聊生,最终被李渊所取代;而前朝元朝,更是因为蒙古贵族骄奢淫逸,肆意压榨百姓,最终被我大明所取代。”

朱柏的语气逐渐变得激昂起来,他伸出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圈,仿佛要将整个天下的局势都纳入掌控之中:“这些都是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帝王之道,不在于一味地压制,而在于巧妙的制衡。就如同牵马,缰绳松了,马儿便会脱缰,但若是缰绳勒得太紧,马儿也会尥蹶子。因此,必须掌握好松弛之道,让各方势力相互牵制,互为掣肘,才能维护平衡,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朱柏的讲述,脸上的表情专注而认真。

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仿佛要看穿朱柏的内心。

他微微颔首,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

朱柏的见解,确实让他感到欣慰。

这个儿子,不仅有胆识,更有远见,对于朝堂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月光洒在朱元璋的脸上,映照出他眼角细密的皱纹,也衬托出他帝王的威严。

他看着朱柏,帝王之道,确实在于制衡,而非蛮力镇压。

你能够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

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侍卫的声音带着急切的呼喊声,在夜空中回荡:“父皇,父皇,有紧急军报!”声音越来越近,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紧迫感。

朱元璋和朱柏都停下了谈话,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走,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

朱柏看着朱元璋深邃的眼神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父皇,儿臣也正想看看,这场风暴,到底会吹向何方。”说完,他迈开步伐,跟随着朱元璋向前方走去。

夜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袍,在夜空中发出沙沙的声响。

朱柏神色庄重,语气愈发坚定:“父皇,儿臣以为,帝王之术,贵在平衡。平衡之道,在于制衡各方势力,使其相互牵制,如同秤砣一般,维持朝堂的稳定。如此一来,既能防止一家独大,又能避免权力失衡,从而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国家长治久安。”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向朱元璋,“如同驾驭马车,缰绳不可过松,亦不可过紧,松则脱缰,紧则尥蹶子,唯有松紧适度,方能行稳致远。”

夜风吹拂,朱柏衣袂飘动,月光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显其沉稳睿智。

他仿佛化身为一位智者,在向帝王阐述治国安邦的大道。

朱元璋听着朱柏的这番话,眼神中透露出恍然之色,仿佛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在此刻被缓缓打开。

他细细品味着朱柏的每一句话,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深意,原本紧锁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

“柏儿……”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你说的对,帝王之术,贵在平衡……”他伸手拍了拍朱柏的肩膀,目光深邃而悠远,“朕,受教了……”

就在这时,那名侍卫已经奔至近前,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份紧急军报,高声禀报道:“陛下,辽东急报!”

朱元璋接过军报,迅速展开,目光扫过,脸色骤变……

朱元璋展开军报,目光如炬,在昏黄的月光下,扫过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原本舒展的眉头,再次紧锁,眼底深处,似有风暴在酝酿。

他手中的军报,微微颤抖,发出轻微的纸张摩擦声,在这寂静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刺耳。

朱元璋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一股莫名的怒火,在胸腔中升腾。

他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军报,纸张在他指间发出细碎的声响,如同他此刻的心情,混乱而焦躁。

他抬起头,看向身旁的朱柏,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欣慰,也有期望。

朱柏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周围空气中逐渐凝重的氛围。

他看到父皇紧锁的眉头,握紧的拳头,以及那张阴沉的脸色,心中明白,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但他脸上,却依然保持着平静。

他知道,此刻的他,不适合插话,只能默默地等待,等待父皇做出决定。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中的怒火,他将手中的军报,缓缓放下,眼神中的锋芒,却更加锐利。

他转过头,看向朱柏,脸上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柏儿,”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你刚才所言,句句珠玑,甚合朕意。朕,真是后继有人了。”他看着朱柏,目光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未来辉煌的景象。

朱柏微微一笑他谦逊地拱手道:“父皇谬赞了,儿臣所言,皆是肺腑之言,不敢居功。”他的声音平静而沉稳,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朱元璋看着朱柏,心中更加欣慰。

他喜欢这个儿子的沉稳和睿智,更欣赏他的谦逊和低调。

他觉得,有这样一个儿子在身边,未来大明王朝的江山,定能稳如磐石。

他微微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好,好,好!”朱元璋连说了三个“好”字,以此来表达他心中的喜悦。

他再次拍了拍朱柏的肩膀,”他停顿了一下,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今晚,你所言之语,朕必定铭记于心。”

朱柏再次谦逊地拱手,说道:“父皇,儿臣只是尽自己的本分罢了,不敢居功。”

皎洁的月光宛如轻柔的流水一般,静静地倾洒在父子二人的身躯之上,仿佛给他们披上了一层闪耀着银色光辉的薄纱。周围的空气也仿佛被这温柔的月色所感染,渐渐地变得宁静而又祥和起来。此前那令人感到紧张不已的气氛,就如同清晨的薄雾遇到了温暖的阳光一般,缓缓地消散无踪。

然而,恰好在这片看似静谧安宁的氛围当中,却隐隐约约地潜藏着一股汹涌的暗流。它就像是深藏在平静海面之下的巨大漩涡,虽然此刻尚未显露出其狰狞的面目,但谁也无法预料到它究竟会在何时突然爆发出来。

朱元璋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凝视着远方,目光仿佛能够穿透重重夜幕,直达未知的彼岸。他微微侧过头来,对着身旁的儿子朱标轻声说道:“走吧,柏儿,回书房我们再详谈此事。”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决断。

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步入御书房,朱元璋宽大的龙袍下摆轻扫过光洁的地砖,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书卷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几案上,奏折堆积如山,在摇曳的烛光下,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朱元璋走到书案后坐下,深邃的目光落在朱柏身上,“柏儿,你适才所言甚合朕意,只是朝中反对之声汹涌,你可有应对之策?”

朱柏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先声夺人。”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反对派,需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同时,也要拉拢那些持观望态度的大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此双管齐下,方能平息反对之声,顺利推行新政。” 朱柏的声音清朗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显示出他胸有成竹的自信。

“好!好一个先声夺人!” 朱元璋击节赞赏,眼中精光闪烁,“柏儿,你的计划深得朕心。朕会全力支持你,放手去做吧!” 他从龙椅上起身,走到朱柏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朱元璋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对朱柏的信任和期待。

朱柏再次拱手,语气坚定:“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他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

“好!有此子,何愁大明不兴?”朱元璋朗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豪迈之气。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份奏折,说道:“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这些奏折,朕来处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